丁明潔
(蘇州市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關于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的協調發(fā)展,我國政府部門在各大會議召開階段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創(chuàng)新目標,始終都能把工作重心放在實踐階段,深層次地探析民俗體育的要點與內涵,要與全民健身戰(zhàn)略目標保持一致,強調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保證各類資源均有效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實施成效更加顯著。再加上各項機制與政策的貫徹落實,均能對常規(guī)問題與阻礙因素在根本上解決,始終強調兩者的協調發(fā)展。
結合我國目前發(fā)展形勢探究,最突出的重要標志是社會文明的進步,也成為綜合國力提升的必要條件之一,出發(fā)點落實在全民健身計劃編制階段,有明確的目標與任務,考慮不同條件及要求下的全民健身發(fā)展戰(zhàn)略,也能為計劃內容進一步完善產生顯著影響,具備具體的措施與監(jiān)管條件,需得到更多領域的關注與支持,才是全民健身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的根本目的。同時,開展民俗體育活動,也能增強群眾身體素質與機能,具備強身健體的特點,并在實踐的過程中突出“民族復興”的最終象征。
從運動形式方面分析,全民健身具有多重屬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民俗體育運動性,主要目標是以大眾自主參與的形式,加大新文化、新形式的創(chuàng)新力度,全面打造現代化的健身項目,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也突出了全民健身核心內容——民俗體育。再考慮民俗體育活動開展蘊涵著較豐富的傳統文化,也是全民健身戰(zhàn)略實施的根本目的,要在實踐過程中把傳統文化、全民健身戰(zhàn)略目標等具體化地呈現,使民眾的思想受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我國各地區(qū)的民俗風情、文化、經濟水平等均有所不同,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過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絕不可以搞“一刀切”的形式主義,始終要能依據工作核心與目標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才能促進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的協調發(fā)展。同時,民俗體育具有體育健身功能,在全民健身活動開展階段,還發(fā)揮著較強的娛樂性與文化價值,鼓勵及吸引更多民眾自主參與,可愉悅民眾心情、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等,擴大傳統文化傳承隊伍的規(guī)模,均能有效實現預期發(fā)展目標。
基于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經全民健身戰(zhàn)略的有效落實,能強化民眾健康意識,逐漸提高各地區(qū)的健康水平,降低實踐工作的開展難度,各項工作均能根據全民健身計劃有序實施。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在此方面的大力投資,保證建設資金的充足性,能根據活動內容及實踐要求,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直接影響著體育活動實踐成效。再組建專業(yè)化的管理隊伍,要求隊伍中的每位工作人員均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強的工作職責等,主要目的是能在監(jiān)管的過程中對民眾體育動作標準指導,并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借助民俗體育活動的開展加大相關理論知識的宣傳力度,也能為整體成果的提升帶來顯著影響。
例如,對我國各大城市近幾年民俗體育項目的開展實況探究,北京市在2017年共開展了2萬余項的全民健身活動,總參與人數超過960萬人。其中,參與人數最多的是民俗體育類項目,共20018人,累計民俗體育類項目115項;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自開展了第三屆全民健身節(jié)活動,總項目364項,總參與人數超過70多萬人。其中占總項目主體的是民俗體育項目,參與人數超過9817人;成都市在2018年舉辦了2400余次的全民健身活動,總參與人數超過380萬人。其中包含80項民俗體育類項目,參與人數超過10986人。通過各地區(qū)每年所召開的民俗體育活動項目的頻次、人數等,均充分說明此項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并在民眾方面得到了高度認可與關注,始終都能以全民健身戰(zhàn)略為實施依據,為民俗體育活動有效實施注入新的力量。
民俗體育項目豐富,既能強身健體,又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一項具有代表性的活動項目,如,“五月端午賽龍舟”,追溯此項活動的根本,主要是對中華民族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傳承,并在實踐過程中弘揚傳統文化,真正影響著民眾的思想與行為,在活動中體現出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質。同時,民俗體育活動的開展,內容及形式來源于民眾的日常生活,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依然可以在全球化的發(fā)展背景下體現出較強的影響力,并在國際領域中穩(wěn)定我國發(fā)展地位,在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過程中擴大影響范疇,被現代人逐漸重視。為全民健身項目資源豐富提供有利條件,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內容,以此吸引更多民主積極參與,突出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的協調發(fā)展的重要核心。
因民俗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體育活動均屬于群體性體育運動,在實踐階段的基礎條件相同,也是促進兩者協調發(fā)展的根本原則之一。再分析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民俗體育項目的開展形式呈多樣化特點,內容也比較豐富,深得廣大民眾的關注與認可。
例如,“舞龍”活動的開展,在我國南、北方的民俗文化活動項目中均得到了廣大民眾的關注,并與當地民俗文化存在密切關系,在活動形式創(chuàng)新階段,也能善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把各地方的民俗文化充分融合,打造成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體育項目。尤其是山西襄汾地區(qū),是舞龍運動的發(fā)源地之一,每年會有超過50多支舞龍隊到各地參加比賽。而整個組織形式具有較強的自發(fā)性,利于對各地方文化以不同形式及方式良好交流,也能突出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協調發(fā)展的基礎條件相同。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宏偉目標提出時,就使和諧發(fā)展理念全面地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并有具體的政策與機制給予大力支持,始終強調民主良好發(fā)展,維護生態(tài)社會和諧發(fā)展的良好關系,在創(chuàng)新中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同時,在各領域創(chuàng)新過程中,也充分考慮到大環(huán)境中傳統文化長遠的發(fā)展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民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例如,在全民健身計劃編制階段,就提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首要任務,從民俗體育運動形式方面入手,對其不斷創(chuàng)新與機制內容的完善,始終追求著其形神兼?zhèn)?。太極拳就做到了極致,始終都能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重點體現,凸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精神,直接影響著民眾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觀念等。再加上肢體上的動作配合,也能達到形神統一的目的。
從根本目標方面考慮,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是以滿足民眾需求為主,體育活動的開展形式要有較強的特色,才能真正吸引民眾,使民眾自主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增強體魄,提高個人素養(yǎng)與能力。而民俗體育主要強調活動形式的獨特性,重心放在實踐階段,需民眾自主參與,才能深層次地探析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真正意義,在全民健身戰(zhàn)略中占重要地位。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是由多個民族共同組成的一個大家庭,因發(fā)展時局的變化與影響,在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中,所呈現出的生活方式也有明顯的差異性。那么在民俗體育活動開展階段,還需重點考慮各地區(qū)的發(fā)展實況,要把當地特色的民俗風情、文化藝術以多種形式具體呈現,也是全民健身計劃主要目標之一,保證民俗體育活動的文明成果。
例如,民俗體育活動的開展,雖然未隨時代的發(fā)展大力創(chuàng)新,但最終的目標卻依然不變,始終強調民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要把當地的民族文化及民俗風情不斷傳承,所設計的活動形式較簡單,易于民眾在參與中學習、掌握傳統文化,展現出較強的功能性特點。在此基礎上,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延續(x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一個民族及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就是“文化”,歷經時代的變遷與洗禮,能在各時期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也分析到地理、人文、環(huán)境等影響因素,突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民俗體育文化,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彰顯著各地文化特色,始終跟隨黨與政府的發(fā)展步伐,貫徹落實各項方針,強調各民族的和諧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中始終都能彰顯著各民族的風情魅力。
以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活動協調發(fā)展為目標,需得到各領域的關注與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門要發(fā)揮引導作用,積極組織各部門開展實踐工作,對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強化各部門及負責人的職責意識,借助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與民眾拉近距離,從基礎理論知識宣傳方面入手,必須是民眾自身對此特別關注與認可,才能在主動形式下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與全民健身戰(zhàn)略核心目標相符,維護民眾與黨的良好關系。黨與政府可在民俗體育活動開展階段突出民眾為重要主體,無論是體育活動的開展形式還是想要突出的民族文化等,均能按照全民建設計劃有序實施,讓民眾有一個接觸、了解、感悟、傳承的過程。只有民眾自己對民俗體育活動開展表示高度認同,才能保證更多民眾參與實踐,樹立文化自信,在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因我國民俗文化形式呈多樣化特點,如果只是對地方文化或傳統文化單一化地傳承,不僅無法實現預期創(chuàng)新目標,還會在實踐階段面臨更大的阻礙問題,實施成效不理想之外,在此方面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直接影響著各地方經濟水平。對此,還需在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協調發(fā)展的過程中,制定長遠計劃,要充分借助時代優(yōu)勢,在民俗體育健身項目實施階段始終強調其內容的豐富性,才可吸引現代人的眼球,從前期的好奇到關注,再到自主參與實踐,均是一個轉變的過程中,始終都能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范疇。在此基礎上,還能依據各項工作組建專業(yè)化的工作隊伍,保證每項工作均在標準要求下規(guī)范作業(yè),實施成效與預期目標保持一致性。
例如,民俗中的龍舟與鳳舟、正月十五鬧元宵、舞龍燈等均是重要的民族節(jié)日,也是節(jié)日氛圍提升的主要內容,考慮現代人的思想及生活形式,還需突出創(chuàng)新工作開展的根本意義與目標,要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范疇,并在全球化的發(fā)展形勢中占重要地位,吸引更多國家及不同領域對中國傳統文化探究、學習,利于各國文化間的交流。在此基礎上,能在思想及行動上對現代人產生積極影響,能對中國傳統文化各時期的發(fā)展實況真正地了解,珍惜當下美好生活,也會通過不同形式及方式為黨與政府穩(wěn)定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全民健身戰(zhàn)略實施階段必須考慮不同時局下的影響力,在根本目的上分析民俗體育項目開展的必要性,既能顯著提高民眾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又能利于各部門及人員相互交流,在協作中對常規(guī)問題及影響因素全面掌握,提出科學化、嚴謹化的解決方案,擴大民俗體育項目的影響范疇,可在各地區(q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突出較強成效。
此外,從民俗體育健身指導人員方面探究,主要有民俗體育教師、民俗體育項目傳承人、相關項目社會指導員等。因實踐階段所面臨的影響因素較多,增大了我國民俗體育指導員隊伍組建、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難度。雖然在此方面加大了基礎條件的完善力度,但實踐階段的問題并沒有在根本上良好解決,常規(guī)問題依然持續(xù)發(fā)生,對民俗體育項目順利開展造成巨大的阻礙。對此,還需管理部門能依據自身職責作用,針對管理、培訓、考核、組建等各項工作要求,制定完善的監(jiān)管體系,隨著民俗體育活動的開展真正落實在實踐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歷屆民俗體育指導員加大培訓力度,工作重心及時調整到民俗體育文化知識、科學健身知識傳授方面,直接與民眾接觸,也能為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的協調發(fā)展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
在民族文化傳承及弘揚、民俗體育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始終是以民眾為服務主體,經政府職能的轉換,能以簡政放權的方式取消商業(yè)性、比賽性的民俗體育項目,真正激發(fā)了各地區(qū)政府部門對民俗運動賽事舉辦熱情,各種賽事如“雨后春筍”一般大量地涌現,為我國全民健身戰(zhàn)略實施、實踐活動開展均起到了推動作用。再加上黨與政府部門在此方面的深度探析,提出了新的監(jiān)管要求,并配置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要求各部門均把工作重心落實在民俗體育健身賽事中,考慮賽事內容與機制的不同,打破民俗體育項目的局限性困擾局面,保證每項賽事的開展均得到各監(jiān)管部門的審批,只有各項條件均符合實踐要求,才能依據工作流程進行后續(xù)工作。在此基礎上,還能擴大參與人群的規(guī)模,在各地方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當地民俗體育協會及其他賽事舉辦單位給予相應的幫助。各部門的發(fā)展目標一致,并在賽事完成后加大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能對民眾思想及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在后續(xù)發(fā)展中能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對當地民族文化大力弘揚,吸引更多民眾自主參與到民俗體育賽事中,在整個參賽的過程中既享受又體驗,豐富民俗體育的文化內涵。
例如,舞龍舞獅、陀螺、高腳馬等,較簡單的實踐方法是對其他地區(qū)的方法照做,但缺乏獨特性、特色化,還需對其他地區(qū)的方法重點探究,與民俗體育項目開展地區(qū)的地方文化充分結合,由決策管理部門對群眾文化、習俗、健身需求等詳細調查,可根據不同群體及實際需求進行分層、分類處理,能為公共設施的投放與更新均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顯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地展現出各地方民俗體育的特色。
基于黨與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各地方民俗體育項目開展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注重健身設施完善、更新,解決體育項目實踐工作開展的阻礙問題,確保全民健身開展的物質充足,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保障,進一步考慮民眾在參與階段的實際需求,為民眾健身活動提供便捷條件??紤]部分民俗體育項目有一定的特殊性,所涉及與應用到的基礎設施也會有不同的要求,需在基礎設施完善階段監(jiān)管部門能重點分析,避免盲目更新而浪費大量成本考慮各類資源應用的合理性,始終為全民健身、民俗體育項目的開展提供優(yōu)質服務,才能保證民俗體育項目有序實施,實現全民健身與民俗體育的協調發(fā)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