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生硬堆砌論據(jù),缺少論述
原作雛形
楊振寧說:“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個圓,從一個地方開始,走了很遠的地方,現(xiàn)在又回來了?!彼炎约旱囊簧瑢懺诹酥袊萍歼M步的注腳里,寫在了功在世界、心懷家國的雋永篇章里。顧誦芬,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我國飛機空氣動力學研究的開拓者。在“一張白紙”的背景下,他直接組織、領(lǐng)導和參與了我國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布局和全機設計。他所領(lǐng)導的團隊接連攻克了抖振、跨音速機體振動、發(fā)動機頻繁停車、機體溫度過高等技術(shù)難題,為殲8最終設計定型做出了突出貢獻。彭士祿,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7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74年,這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之后,彭士祿從軍工轉(zhuǎn)入民用領(lǐng)域,投入核電站的研究和創(chuàng)建工作,為大亞灣以及秦山核電站建設做出貢獻。彭士祿為核動力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說:“只要祖國需要,我愿意貢獻一切?!?/p>
——2022高考廣東一考生《融身于國,強國有我》
問題剖析
考生在積累并掌握了一定量的素材之后,想方設法在一篇作文中盡量多用,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顧題目材料,也不管作文中心,僅靠羅列堆砌材料來湊足篇幅,例證缺乏針對性和分析論證,與它要所證明的論點聯(lián)系也并不緊密。這樣的論據(jù),即使堆砌再多,也不能充分證明論點。素材繁雜顯臃腫,導致作文不倫不類。上述文段就用了很多素材,有楊振寧的,有顧誦芬的,有彭士祿的,材料不可謂不豐富,但都止于表面的人物事跡簡介,給人以生硬堆砌的感覺,只讀到一大堆事例,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分析說理,不能證明中心論點。
微雕成文
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強國之志是再基本不過的抱負,報國之行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有人說,35歲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并不是楊振寧學術(shù)成就的巔峰。是啊,頂級物理學家的貢獻不是一個獎項所能衡量的,他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不是一句話所能概括的。那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影響力,早就寫進了楊振寧一個世紀的歲月里,寫進了中國科技進步的注腳里,寫進了功在世界、心懷家國的雋永篇章里。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像靜水深流,涌動著報國之火;似大象無形,深藏著強國之夢。他朝夕不倦,耕耘數(shù)十載,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以非凡的成就書寫了壯麗的人生。20世紀6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的虎視眈眈,彭士祿等科研人員臨危受命,克服種種困難,制造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為祖國安全鑄造了“銅墻鐵壁”,中國也因此在世界上有了更多話語權(quán)。
規(guī)避策略
考生在運用論據(jù)時要注意“三要”。
首先要典型。所謂“典型”,就是具有代表性,切合主旨要求。論據(jù)不但是客觀的、真實的,而且是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質(zhì)的。只有典型的論據(jù),才能充分論證論點,才能以少勝多,以一當十。
其次要一致。論據(jù)與論點一致,指的是作文所運用的材料能證明論點。如果論據(jù)與論點不一致,論據(jù)即使確鑿無疑也無濟于事,毫無價值可言。
最后要分析,要在圍繞論點擺出論據(jù)之后,圍繞論點對論據(jù)從理論上加以分析,論述它與論點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講清它為什么能證明論點,千萬不能擺事實而不講道理。我們只有通過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與論點之間的關(guān)系,理清事例與論點內(nèi)在的邏輯,才能使作文產(chǎn)生令人信服的力量。
原樣照搬論據(jù),不加剪裁
原作雛形
2021年8月1日,在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隨后,他在決賽中以9秒98的成績再一次創(chuàng)造歷史。
曾經(jīng)有人問,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難?蘇炳添回答,自己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2011年,蘇炳添在全國田徑錦標賽上跑出10秒16的成績,打破了塵封13年的全國紀錄。2012年,他成為中國第一位晉級奧運會半決賽的短跑運動員。2013年,蘇炳添跑出了10秒03的成績。盡管成績一次次提高,蘇炳添卻始終突破不了10秒的門檻。2014年,他決定做出改變,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更換了起跑的前后腳位置,并重新規(guī)劃了百米跑的節(jié)奏,在保持起跑優(yōu)勢的同時,把更多能量用在中后段。2015年國際田聯(lián)鉆石聯(lián)賽,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沖破10秒大關(guān),成為亞洲第一個真正跑進10秒的運動員。從日本短跑名宿伊東浩司在1998年的曼谷亞運會上跑出10秒整的紀錄以來,黃種人花費了17年,才跨過這道速度的門檻,國內(nèi)媒體紛紛稱贊蘇炳添是短跑的“亞洲之光”。在2018年國際田聯(lián)比賽中,蘇炳添再次沖破10秒大關(guān),跑出9.91秒的成績。蘇炳添的人生選擇了拼搏,更選擇了創(chuàng)造,因此,他必然有著無比美好的未來。
——2022高考遼寧考生《選擇拼搏,創(chuàng)造未來》
問題剖析
考生在寫作時,對手中所掌握的素材不加區(qū)分、不加選擇、不加提煉,原樣照搬到自己的作文中,不加任何剪裁,這樣的結(jié)果是論據(jù)蕪雜,臃腫不堪,影響了關(guān)鍵信息的表達。論據(jù)事無巨細,詳略不分,自然會讓主題淹沒,論述無序。其實不少考生在論證時圖省事,不動腦筋,照搬照抄材料;或者干脆將平時見過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自己的作文中來;又或者把自己平時寫過的作文,不論是否與作文話題相切合,一概采用“拿來主義”。上述文段最大的問題就是考生將自己所掌握的有關(guān)蘇炳添的素材原原本本照搬到自己的作文中,沒有經(jīng)過選擇和提煉,也沒有緊扣中心論點展開闡述,這樣的結(jié)果是在繁雜的敘述中影響了關(guān)鍵信息的表達,使得主旨的呈現(xiàn)不清晰、不集中,讓人讀來如墜霧中。
微雕成文
人們常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绷㈤L志者,不期速成,而是著眼于一點一滴的進步,堅持努力,必將離目標越來越近。
2021年8月1日,在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隨后,他在決賽中以9秒98的成績再一次創(chuàng)造歷史。蘇炳添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突破極限的挑戰(zhàn),是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之上的,是在拼搏中實現(xiàn)超越的。作為中國人,在短跑這一弱項上,0.01秒的突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蘇炳添的人生選擇了拼搏,更選擇了創(chuàng)造,因此,他必將有著無比美好的未來。
規(guī)避策略
考生在寫作時,須在選好論據(jù)之后,按照兩步走:
一是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和提高表達力的需要進行巧妙剪裁。具體地講,就是對準備要用的素材,不能照搬照抄,而應加以濃縮或概括,進行適當?shù)募庸ず吞釤挕?/p>
二是要切準角度??忌趯懽鲿r要加強思考,選準切入角度。論據(jù)的使用是為了更好地闡釋作文的中心論點,因此,運用論據(jù)時要注意表達的角度,要保持論據(jù)與中心論點的一致,使得論據(jù)更具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