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毅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3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血管內(nèi)科常見的危急重癥。近年來,隨著對該病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脂代謝異常在ACS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若能夠維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達標,則能夠減少心血管事件再發(fā),與LDL-C 2.59~3.36mmol/L的患者相比,<1.8mmol/L的患者心腦血管事件更低。DYSIS-China研究也表明,LDLC<1.8mmol/L可作為判斷極高?;颊叩呐R界值。但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研究中,LDL-C達標率僅為39.7%。由此可見,對于ACS患者而言,采取積極的調(diào)脂治療非常重要。有學者指出,降低LDL-C的臨床獲益與長期堅持密切相關(guān)。但部分患者因擔心長期用藥對肝腎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影響其治療依從性。因此,在調(diào)脂治療時,安全性也非常重要。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將對ACS患者采取他汀類藥物調(diào)脂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治療的60例ACS患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32~74歲,平均(68.46±5.22)歲;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3.47±2.86)kg/m2;高血壓病史15例,糖尿病史7例,吸煙史19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1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11例。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31~73歲,平均(69.19±5.56)歲;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3.23±2.93)kg/m2;高血壓病史13例,糖尿病史8例,吸煙史17例;UA 11例,NSTEMI 8例,STEM 11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已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審核。
納入標準:①經(jīng)冠脈造影檢查,符合2002年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ACC)/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指南中相關(guān)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無溝通、理解障礙;③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②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③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④近期有手術(shù)史、外傷史患者等。
對照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ū本└Tt(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100),劑量20mg,每日晚間給藥,每日1次。觀察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242),劑量10mg,每日晚間給藥,每日1次。兩組患者均于治療2個月后評價療效。
(1)對比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及心肌功能指標,腎功能指標包括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心肌功能指標為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包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18(Interleukin-8,IL-8)。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Scr、eGFR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CK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及心肌功能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及心肌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近年來,調(diào)脂在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LDL-C。研究表明LDL-C升高是ACS發(fā)生、進展以及再發(f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1]。冠心病患者術(shù)后若能夠使LDL-C達標則能夠有效控制心血管事件再發(fā)風險。與LDL-C<1.8mmol/L的患者相比,LDL-C為2.59~3.36mmol/L的患者PCI術(shù)后12個月、24個月的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更高。也有研究指出,ACS患者PCI術(shù)后LDL-C水平直接關(guān)系到其預后質(zhì)量。由此可見,無論是冠心病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控制血脂水平均為重要措施。AHA/ACC 2018年新版《膽固醇管理指南》以及我國2016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均認為對極高危人群應加強血脂控制,LDL-C目標值應控制在1.8 mmol/L以下。但在實際治療中,ASCVD極高?;颊咧蠰DL-C達標率僅為39.7%。且大部分患者術(shù)后1年后LDL-C水平有升高趨勢。有研究顯示,ACS患者出院后1~3個月、3~6個月、6~12個月、>1年時,LDL-C達標率分別為46.3%、47.8%、57.2%、37.6%,即在6~12個月時達到最高,隨后開始下降[2-3]。一方面患者對長期調(diào)脂治療缺乏重視;另一方面肝腎功能也是影響患者是否能夠堅持用藥的重要因素。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主要的調(diào)脂藥物,其降低LDL-C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公認,盡管近年來有新的調(diào)脂藥物不斷問世,但考慮到他汀類藥物的多效性,其仍是ACS調(diào)脂治療的主要選擇。根據(jù)指南推薦,對于無禁忌證的ACS患者,應在入院后盡早使用他汀類藥物,并在出院后長期服用。在他汀類藥物的選擇上,一般首選為阿托伐他汀,其次為瑞舒伐他汀。從初診ACS患者入院后初始治療方案上看,以往有研究指出,他汀類使用率約為97.95%,而出院時他汀類使用率為91.73%,基本與指南推薦相符。在本次研究中,同樣對患者應用了他汀類藥物治療,且一般使用上限劑量,即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對于部分情況特殊的患者,例如血清氨基轉(zhuǎn)移酶(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3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ULN)患者,屬于調(diào)脂藥物用藥禁忌,應待ALT水平<3倍ULN后,采取隔日給藥或低劑量給藥的方式治療。
他汀類藥物為HMG-CoA還原酶選擇性抑制劑,能夠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從而下調(diào)TC、TG、LDL-C等指標。其中,阿托伐他汀為第3代他汀類藥物,除調(diào)節(jié)血脂外,該藥還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保護心肌細胞、穩(wěn)定斑塊等作用。瑞舒伐他汀同樣為一種較新的他汀類藥物,可通過作用于肝臟,直接調(diào)節(jié)膽固醇水平。與其他類型的他汀類藥物相比,其活性更強,因此調(diào)脂降脂作用更強,同時也具有更為顯著的抗氧化、抗炎、調(diào)節(jié)免疫等作用。也有研究指出,瑞舒伐他汀的肝臟選擇性更好,消除半衰期更長,耐受性更好,且其對LDL-C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也優(yōu)于其他同類藥物[4-6]。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與對照組各種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的TG、TC、LDL-C水平更低,HDL-C水平更高(P<0.05);兩組Scr、eGFR檢測結(jié)果無明顯差異(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CK水平更高,CRP、IL-8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兩者均能夠達到良好的調(diào)脂、抗炎、保護心肌功能效果,但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更強,LDL-C平均水平在1.8mmol/L以下。同時,通過調(diào)節(jié)血脂水平,抑制炎癥反應,還能夠發(fā)揮保護心肌的作用。使用他汀類藥物后,能夠降低LDL-C水平,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防止或延遲血管破裂,調(diào)節(jié)炎癥因子,從而發(fā)揮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治療作用。而與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活性更強,抗炎、抗氧化作用更明顯,同時可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因此整體療效更好。CRP、IL-8是評價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且研究認為,CRP水平變化能夠反映斑塊的穩(wěn)定性,而IL-8對斑塊破裂具有促進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CRP、IL-8水平下降更明顯,可見瑞舒伐他汀在抗炎、穩(wěn)定斑塊方面效果更佳。但應注意的是,兩者均會對腎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在用藥時,應兼顧有效性及安全性,合理調(diào)節(jié)用藥劑量或用藥方案,保護腎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長期用藥依從性。在本次研究中,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的Scr水平均有下降,eGFR水平均有提高,但無明顯差異(P>0.05),可見兩者對腎功能的影響相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劑量控制合理,能夠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減少腎臟血管收縮,改善腎臟缺血缺氧狀態(tài),抑制eGFR下降,從而發(fā)揮保護腎功能的作用。根據(jù)相關(guān)指南建議,對首次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應在給藥后6周內(nèi)進行血脂指標、氨基轉(zhuǎn)移酶水平復查,確保用藥有效性和安全性,若給藥3~6個月血脂指標水平仍未達標,則需要對藥物劑量、種類、方案進行調(diào)整,必要時可采取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
綜上所述,應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進行調(diào)脂治療均能夠達到良好的降脂效果,且對腎功能的影響小,但瑞舒伐他汀的調(diào)脂效果更佳,且能夠下調(diào)炎癥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