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晶,楊富佼,趙琳琳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腦卒中屬于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和致死率。認知功能障礙與腦卒中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既往研究[1]指出,當患者發(fā)生腦卒中后,由于腦組織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約有70%的患者可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如不及時對上述患者進行治療,可能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及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目前其主要治療方式有康復訓練治療、藥物治療等。認知訓練是在神經可塑性理論基礎上結合心理學和游戲化思維而設計的一種訓練系統(tǒng),通過對患者注意力、記憶力等多種認知能力進行測評和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但單一的康復訓練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臨床通常與藥物聯(lián)合治療。奧拉西坦目前在臨床上用于治療腦損傷導致的神經功能缺失及記憶障礙等[2]。本研究探究奧拉西坦聯(lián)合認知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療效及對MMSE評分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黑龍江省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3],經CT或MRI檢查確診;②臨床資料齊全,依從性好者;③對試驗方案了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者;②對受試藥過敏者;③哺乳及妊娠期婦女。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達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45~76歲,平均(62.50±7.40)歲;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11~16分,平均(13.61±1.82)分;出血性腦卒中17例,缺血性腦卒中26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6~74歲,平均(63.80±6.90)歲;MMSE評分11~16分,平均(14.05±2.33)分;出血性腦卒中18例,缺血性腦卒中2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兩組均予以抗炎、溶栓、擴血管及降低顱內壓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認知訓練,具體內容如下。①記憶力訓練:采用倒背數(shù)字、配對詞語等方法指導患者通過聯(lián)想法進行記憶訓練,采用復述短文等方法指導患者通過分段法進行強化記憶訓練,每次訓練30min,1次/d;②注意力訓練:通過猜謎游戲、電腦游戲等進行訓練,每次訓練30min,1次/d;③失語癥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從“a”“o”“e”等單音節(jié)開始發(fā)音,每次訓練30min,1次/d;觀察組在認知訓練基礎上加用奧拉西坦膠囊(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1033,規(guī)格:0.4g/粒),口服,2粒/次,2次/d,以4周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13周。
療效評價參照《血管性癡呆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4]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及惡化。①顯效:NIHSS評分降幅≥70%,臨床癥狀改善良好;②有效:NIHSS評分降幅20%~70%,臨床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NIHSS評分降幅<20%,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惡化??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于治療前及治療13周后,采用MMSE量表評價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得分為0~30分,>27分為正常,21~26分表示輕度認知功能障,10~20分表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0~9分表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
于治療前及治療13周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強;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患者腦卒中狀況,21~42分為重度中風;16~20為中重度中風;5~15分為中度中風;2~4分為輕度中風;0~1分為正?;蜈呌谡?。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規(guī)律,采用SPSS 25.0軟件對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95.35% vs 74.42%)(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對比[n(%)]
治療后兩組MMSE評分較治療前均有升高(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治療后MMSE評分升高更明顯,見表3。
表3 兩組認知功能對比()
表3 兩組認知功能對比()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降低,ADL評分較治療前均有升高(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更明顯,ADL評分升高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兩組神經功能及自理能力對比()
表4 兩組神經功能及自理能力對比()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腦卒中屬于一種腦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綜合征,多見于中老年群體,其發(fā)生可能與腦細胞缺乏、腦組織結構破壞及記憶相關神經細胞缺血缺氧有關[5]。該類患者多在發(fā)病后3~6個月內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進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參與能力,因此需及時進行治療以延緩和逆轉癡呆發(fā)生[6]。
目前對于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康復訓練治療和藥物治療,單一的認知訓練雖可在一定程度上開發(fā)大腦功能重組及適應能力,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但其療效有限。作為一種環(huán)狀羥基氨基丁酸衍生物,奧拉西坦可透過血腦屏障,通過作用于中樞網狀結構擬膽堿能神經元有效緩解神經系統(tǒng)損傷,加速腦部核酸和蛋白質合成,增加記憶力,提高認知功能[7]。既往研究[8]指出,奧拉西坦可增強腦血管損傷患者對條件反射的學習,進而增強學習及記憶功能。本研究在認知訓練治療基礎上加用奧拉西坦,其中認知訓練主要包括記憶力訓練、注意力訓練、失語癥等方面的專業(yè)訓練,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在認知訓練基礎上聯(lián)合奧拉西坦可提高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
MMSE量表是目前臨床上使用廣泛的認知功能缺損程度評估量表,可全面、準確地評估患者智力狀況和認知功能缺損程度[9]。NIHSS評分是臨床評價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重要量表,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起重要作用。ADL評分可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作出準確評估,其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高。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MMSE評分、ADL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證實了聯(lián)合治療可促進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恢復,且可改善其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分析其原因,奧拉西坦可透過血腦屏障對特異性神經通路產生刺激作用,提高大腦對氧氣、葡萄糖的吸收,促進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為大腦提供充足的能量;通過促進腦部皮層和海馬區(qū)乙酰膽堿水平和大腦皮質聯(lián)絡纖維突觸的可塑性,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通過激活海馬區(qū)蛋白激酶C的活性,提高患者學習和記憶能力;在認知訓練基礎上聯(lián)合奧拉西坦,兩者以不同方式從不同途徑對患者認知功能和神經功能起到改善作用[10]。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采用奧拉西坦與認知訓練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水平,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