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朝 王超 劉全勝
(1.丹鳳縣醫(yī)院外一科,陜西 丹鳳 726200;2.丹鳳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外科,陜西 丹鳳 726200)
胃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伴隨著人們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該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年攀升的趨勢[1]。Braun吻合方式有助于降低胃腸手術后反流性胃炎的發(fā)生,在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方面優(yōu)勢顯著[2-5]?;诖它c,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8例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畢Ⅱ式+Braun吻合的臨床應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胃癌診治難點中國專家共識》診斷標準[6],術后病理結果證實;(2)手術操作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3)未發(fā)生遠處轉移者;(4)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1)既往有過腹部手術史;(2)術中切除周圍臟器者;(3)消化道梗阻患者;(4)合并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者;(5)術前給予放化療治療者;(6)圍術期多次輸注人血清蛋白或血漿者。最終納入符合上述標準者68例,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1組(n=34)和觀察2組(n=34),兩組資料經對比提示有分組比較價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術前給予患者常規(guī)消毒、全身麻醉,待胃腸減壓后插入胃管,協(xié)助患者取頭高腳低位,以12~14 mmHg的壓力建立CO2氣腹;分別在肚臍上緣10 cm,左右腋前線肋緣下2 cm和左右鎖骨中線上2 cm各做一個操作孔,以肚臍上緣作為主操作孔,依次置入5 mmTrocar,先對病變區(qū)域進行淋巴結清掃,再切斷迷走神經,夾閉離斷血管;由主操作孔置入直線切割器,將距離腫瘤上緣5 cm處至幽門下3 cm處的胃體離斷,最后關閉十二指腸殘端,取出標本。在此期間,觀察1組采用單純畢Ⅱ式吻合的方式進行消化道重建,先提起橫結腸,使用抓鉗抓起小腸準備吻合,然后采用直線切割器對畢Ⅱ式殘胃-空腸側側吻合,鏡下間斷縫合切割吻合器小孔,加固縫合漿肌層。觀察2組采用畢Ⅱ式+Braun吻合的方式進行消化道重建,即在觀察1組基礎上將距離胃腸吻合口15~18 cm處采用一次性切割器行輸入袢空腸和輸出袢空腸進行Braun吻合,吻合口直徑為3.5~4 cm,間斷縫合拔出切割吻合器小孔,間斷加固縫合漿肌層和十二指腸殘端。觀察指標:(1)統(tǒng)計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消化道重建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的差異。(2)分別于患者手術前和術后3 d采用其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液5 mL,以4000 r/min的速度離心15 min后分別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患者腸道屏障功能指標和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前者包括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后者包括補體C3和C4,比較兩組間的差異。(3)記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腸梗阻、腹內疝、吻合口漏、腹腔出血、反流性胃炎和胃癱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2.1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觀察2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觀察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標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2.2兩組腸道屏障功能指標和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術前腸道屏障功能指標和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2組術后腸道屏障功能指標水平低于觀察1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高于觀察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腸道屏障功能指標和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2.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2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8.82%低于觀察1組3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經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7],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雖是胃癌患者常見的治療方式,但其對患者胃部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其中利用畢Ⅱ式方式進行消化道重建會直接將殘胃與空腸相吻合,使得正常胃蠕動方向遭到破壞,導致患者術后出血胃腸道運動功能障礙,更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影響患者的預后。而經臨床多次實踐發(fā)現(xiàn),建立輸入、輸出袢間短路吻合的Braun吻合術在降低反流性胃炎發(fā)生率方面效果顯著[8-10]。
在本研究的回顧分析中發(fā)現(xiàn),相較于單純采用畢Ⅱ式吻合的方式進行消化道重建的觀察1組,采用畢Ⅱ式+Braun吻合方式的進行消化道重建的觀察2組在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方面優(yōu)勢更加顯著,該研究結果與周典偉[11]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推測其原因可能與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有關。兩種吻合方式聯(lián)合應用可以使殘胃環(huán)境與正常的微結構相近,避免手術操作影響正常的胃蠕動,避免胃癱綜合征的發(fā)生。對此,本研究結果也證實,觀察2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8.82%低于觀察1組32.35%,充分表明采用畢Ⅱ式+Braun吻合方式進行消化道重建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除此以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2組術后腸道屏障功能指標水平低于觀察1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高于觀察1組。兩種方式聯(lián)合應用可以保護腸黏膜屏障功能,分析其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畢Ⅱ式+Braun吻合方式可以增加空腸側側吻合口,增加消化液的分流,減輕因手術操作引起的胃黏膜屏障損傷,從而避免DAO和D-乳酸經受損腸黏膜大量入血;不僅如此,因消化液對吻合口刺激作用降低,并發(fā)生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手術操作對患者機體的刺激作用,減輕機體因此刺激而引發(fā)的應激反應,緩解因炎癥介導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現(xiàn)象,從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進一步凸顯該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臨床優(yōu)勢。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中采用畢Ⅱ式+Braun吻合方式進行消化道重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術后腸道屏障功能,減輕手術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促進患者術后早日恢復的同時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臨床治療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