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心琰,朱凌波,鄭娟慶,龔劍萍
(浙江省義烏市中心醫(yī)院心內(nèi)一科 322000)
心腦血管疾病是目前中老年群體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多基于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發(fā)生,機制較為復雜[1]。在AS形成的過程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可以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使脂質及炎性細胞等在損傷區(qū)浸潤,形成粥樣斑塊[2-3]。因此,目前研究認為減輕ox-LDL 引起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是干預AS的有效靶點之一[4]。本研究選用的自組裝短肽(self-assembling peptide,SAP)Sciobio-Ⅱ,是由16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一種可以仿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功能的生物支架納米材料,能夠模仿ECM與細胞因子、生長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影響細胞的增殖與分化[5]。目前,Sciobio-Ⅱ對ox-LDL誘導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是否具有保護作用,以及其可能的相互作用機制未見相關文獻報道。因此,本研究采用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 作為實驗對象,通過體外實驗,驗證和探究Sciobio-Ⅱ 對ox-LDL 誘導HUVEC損傷的實驗效應及其相關分子機制。
自組裝短肽Sciobio-Ⅱ(序列:RLEVKADARLEVKADA-NH2)由成都賽恩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贈送;ox-LDL(Cat號:20605ES05)、TUNEL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Alexa Fluor 640,Cat號:40308ES20)、Annexin V/碘化丙啶(PI)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Cat號:40305ES20)、鼠抗二抗抗體(批號:33201ES60)均購自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細胞活力檢測試劑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at號:C0043);HUVEC購自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委員會細胞庫;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Notch 信號通路抑制劑 LY450139(Cat號:425386-60-3)購自美國MCE 公司。PBS(Cat號: SH30256.01)購自美國HyClone公司;DMEM高糖培養(yǎng)基(REF:12430047)購自美國Gibco 公司;RNA提取試劑(Cat號:79306)購自上海凱杰公司;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 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批號:ab237634)、Notch1(批號:ab52627)、B淋巴細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批號:ab32124)、Bax(批號:ab32503)一抗抗體購自英國 Abcam公司;β-肌動蛋白(β-actin)一抗抗體(批 號:A5441)購自美國 Sigma 公司;Bax、Bcl-2、VEGF-2、Notch1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見表 1;qPCR(SYBR?Premix Ex TaqTMⅡ)試劑盒(Cat號:RR820A)、PrimeScriptTM反轉錄試劑盒(Cat號:RR047A)購自日本TaKaRa公司;PCR擴增儀(型號Life ECO)購自杭州博日公司;熒光定量PCR儀(型號ABI7500)購自美國ABI公司;Western blot電泳系統(tǒng)購自美國 Bio-Rad 公司;凝膠成像系統(tǒng)(型號:e-Blot 100)購自德國易勃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見表1。
表1 各基因引物序列
1.2.1細胞培養(yǎng)及分組
HUVEC用含有10% 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養(yǎng)基貼壁培養(yǎng)(CO2濃度為5%),待細胞融合度為90%時(細胞計數(shù)約為2×107個),移除培養(yǎng)基,傳代后繼續(xù)培養(yǎng)擴增,得到足夠數(shù)量的細胞后(本實驗傳至第3代)接種在不同規(guī)格的培養(yǎng)板內(nèi)并進行相應的分組處理。設置不同濃度(0、10、20、50、100、150、200、250、300 mg/L)的Sciobio-Ⅱ,分組處理細胞,篩選出最佳濃度進一步行后續(xù)實驗,經(jīng)預實驗結果顯示,Sciobio-Ⅱ濃度為150 mg/L時各組表型均較為顯著。再根據(jù)給予含不同試劑的DMEM 完全培養(yǎng)基將細胞分5組:control組(PBS)、ox-LDL組(200 mg/L ox-LDL)、Sciobio-Ⅱ組(150 mg/L Sciobio-Ⅱ)、ALL組(200 mg/L ox-LDL+150 mg/L Sciobio-Ⅱ)、LY組(200 mg/L ox-LDL+150 mg/L Sciobio-Ⅱ+25 μmol/L VEGF/Notch信號通路抑制劑 LY450139)。
1.2.2剛果紅染色
用PBS配制150 mg/L Sciobio-Ⅱ溶液,在25 ℃適宜條件下自組裝24 h,分別于0、8、12、24 h時取5~10 μL前述溶液,滴于載玻片上,用配好的剛果紅染液染色30 s,置于光鏡下觀察,分別拍照留存。
1.2.3細胞增殖能力的檢測
HUVEC接種在96 孔培養(yǎng)板內(nèi)(最外側36個孔加入空白培養(yǎng)基),每孔約3 000個細胞,每組6孔,8 h后鏡下觀察細胞貼壁情況,確認貼壁良好后,加入ox-LDL、Sciobio-Ⅱ等試劑,分別在0、24、48、72 h時加入CCK-8試劑盒的檢測液,10微升/孔,按照CCK-8試劑盒說明書操作,繼續(xù)培養(yǎng)4 h,使用多功能酶標儀于450 nm波長測定吸光度(A450)值,繪制曲線圖。
1.2.4細胞凋亡的檢測
1.2.4.1末端DNA轉移酶dUTP缺口末端標記(TUNEL)法檢測
HUVEC培養(yǎng)后接種在24孔培養(yǎng)板上,每孔3×104個細胞,8 h后鏡下確認細胞貼壁,加入ox-LDL、Sciobio-Ⅱ、LY450139等試劑,處理48 h后,棄去細胞培養(yǎng)基并用PBS洗滌2次,加入TUNEL 試劑盒中的固定液(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加入PI,每孔50 μL,置于CO2培養(yǎng)箱中避光孵育60 min,PBS洗滌3次后封片,使用共聚焦熒光顯微鏡進行觀察(激發(fā)波長為550 nm,發(fā)射波長為570 nm),分別拍照留存,計算凋亡率。
1.2.4.2Annexin V/PI雙染法檢測
HUVEC培養(yǎng)后接種在6孔培養(yǎng)板上,每孔4×105個細胞,8 h后鏡下確認細胞貼壁良好,加入ox-LDL、Sciobio-Ⅱ、LY450139等試劑,干預48 h后,移除細胞培養(yǎng)基,PBS洗滌2次,加入250 μL 0.25%無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胰酶消化細胞(37 ℃ 5% CO2培養(yǎng)箱孵育3 min),離心(1 000×g,5 min)后棄上清液,加入195 μL Annexin V/PI結合液,輕輕重懸細胞,再加入5 μL Annexin V/PI結合液和10 μL PI,混合均勻,在室溫下避光孵育15 min,使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Annexin V-FITC為綠色熒光,PI為紅色熒光),分析數(shù)據(jù),計算凋亡率。
1.2.5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 blot)試驗
HUVEC接種、貼壁且融合度為 60%后,加入ox-LDL、Sciobio-Ⅱ、LY450139等試劑處理 48 h;加入 250 mL 含 1 mmol/L 苯甲基磺酰氟的蛋白裂解液,使用 BCA 試劑盒進行蛋白定量[稀釋 10 倍,使用酶標儀測定562 nm處吸光度(A562 nm)值];采用 70~120 V 的恒壓進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待目的條帶電泳至分離膠中間。300 mA 恒電流進行聚偏氟乙烯(PVDF)膜轉印,轉印結束后做好標記;加入Bcl-2、Bax、VEGFR-2、Notch1、β-actin一抗4 ℃孵育過夜;次日回收一抗,加入各自對應的二抗;回收二抗,洗膜后每張膜加入配好的化學發(fā)光液,在凝膠成像儀中曝光得到蛋白條帶(壓片式)。使用 Image-J 軟件掃描各條帶灰度值,根據(jù)灰度值計算蛋白表達水平。
1.2.6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
HUVEC培養(yǎng)后接種在6 孔培養(yǎng)板,每孔4×105個細胞,8 h鏡下確認細胞貼壁后,加入ox-LDL、Sciobio-Ⅱ、LY450139等試劑處理48 h,PBS洗滌2遍,提取總RNA(具體按試劑盒說明操作),瓊脂糖電泳檢測RNA完整性,并確認各標本RNA合格后,取1 μg總RNA進行反轉錄PCR,制備cDNA,再進行RT-qPCR檢測(SYBR法),檢測基因包括Bcl-2、Bax、VEGFR-2、Notch1,以 β-actin 為內(nèi)參,使用2-ΔΔct法計算各基因的表達水平。
剛果紅染色結果觀察到Sciobio-Ⅱ動態(tài)的宏觀自組裝過程,開始自組裝2 h時,鏡下可見短肽形成多層疏松薄膜(圖1A);自組裝 4 h后,層片狀的薄膜形成片狀松散狀(圖1B);自組裝12 h 后,片狀薄膜的厚度較前增加,同時薄膜之間開始相互連接(圖1C);自組裝24 h 后,較為致密的單層膜狀結構已經(jīng)形成(圖1D)。
與control組比較,ox-LDL 組的A450值明顯下降(P<0.05);與ox-LDL組比較,Sciobio-Ⅱ組、ALL組的A450值升高,Sciobio-Ⅱ組明顯高于ALL組(P<0.05)。見圖2。
A:疏松薄膜(自組裝2 h);B:片狀松散薄膜(自組裝4 h);C:薄膜相互連接(自組裝12 h);D:單層膜(自組裝24 h)。
圖2 各實驗組細胞增殖情況
TUNEL法與Annexin V/PI雙染法均發(fā)現(xiàn),與control組比較,ox-LDL組的細胞凋亡率明顯增加(P<0.05);與ox-LDL組比較,Sciobio-Ⅱ組和ALL組的細胞凋亡率明顯下降(P<0.05),Sciobio-Ⅱ組明顯低于ALL組(P<0.05)。見圖3。
與control組比較,ox-LDL組細胞中Bax、Notch1的基因表達水平升高,Bcl-2、VEGFR-2的基因表達水平降低(P<0.05);與ox-LDL組比較,ALL組細胞中Bax、Notch1的基因表達水平降低,Bcl-2、VEGFR-2的基因表達水平升高(P<0.05);與ALL組比較,LY組Bax、Notch1的基因表達水平升高,Bcl-2、VEGFR-2的基因表達水平降低(P<0.05)。見圖4。
A:TUNEL實驗及定量分析(箭頭所示為凋亡細胞);B:Annexin V/PI雙染流式細胞實驗及定量分析。
與control組比較,ox-LDL組細胞中Bax、Notch1的蛋白表達水平升高,Bcl-2、VEGFR-2的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與ox-LDL組比較,ALL組細胞Bax、Notch1的蛋白表達水平降低,Bcl-2、VEGFR-2的蛋白表達水平升高(P<0.05);與ALL組比較,LY組Bax、Notch1的蛋白表達水平升高,Bcl-2、VEGFR-2的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見圖5。
A:Bax、Bcl-2;B:Notch1、VEGFR-2。
A:Western blot;B:Western blot定量分析。
自組裝短肽是近年新興的一種多功能生物材料,其形成的納米纖維支架可以模仿體內(nèi)細胞生長的微環(huán)境,控制釋放生長因子,從組織、細胞到信號因子,蛋白表達促進細胞和組織的原位修復和再生,具有高生物活性與高生物相容性,因而被廣泛應用[5-7]。HUVEC已證實可通過多種途徑在炎性細胞的黏附和遷移,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等病理生理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且結構和功能與動脈內(nèi)皮細胞相似[8-9]。而ox-LDL可以增加血管內(nèi)皮細胞對某些生長因子、細胞因子的表達和分泌,促進泡沫細胞的形成,抑制內(nèi)皮依賴性血管松弛,誘導細胞凋亡和壞死,是內(nèi)皮功能損傷的危險因素[10-11]。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通過氧化應激作用形成ox-LDL,ox-LDL可以與內(nèi)皮細胞表面受體(LOX-1)特異性結合,引起內(nèi)皮功能失調(diào)、損傷,是促進斑塊形成的重要機制[2,12]。
為了明確Sciobio-Ⅱ 在ox-LDL 誘導血管內(nèi)皮損傷中的作用,本實驗以ox-LDL 刺激HUVEC 作為體外細胞模型,通過檢測細胞增殖情況及細胞凋亡,可觀察到ox-LDL刺激后HUVEC的增殖明顯下降、細胞凋亡率則明顯增加,說明ox-LDL 能夠誘導HUVEC 發(fā)生損傷。在ox-LDL 刺激的基礎上引入Sciobio-Ⅱ 后發(fā)現(xiàn)細胞增殖較ox-LDL組能明顯恢復,細胞凋亡率下降,說明Sciobio-Ⅱ能夠改善ox-LDL引起的HUVEC損傷,結合本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其具體作用機制可能與Bax/Bcl-2通路有關。結合本課題組現(xiàn)有的研究結果,篩選探索Bax/Bcl-2相關信號通路,認為這一恢復作用的分子介導機制可能與VEGF/Notch信號通路相關。VEGF是已證實的能夠在血管損傷及再生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一種生長因子,可以介導Notch信號通路,刺激信號通路中的Bax、Bcl-2基因,使Bcl-2基因表達水平增多,Bax基因表達水平減少,從而促進血管內(nèi)皮細胞遷移、黏附及微血管網(wǎng)絡的生成,抑制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13-15]。本實驗結果顯示在引入VEGF/Notch信號通路抑制劑后,Bax和Notch1的蛋白及基因表達水平升高,Bcl-2和VEGFR-2的蛋白及基因表達水平降低,說明Sciobio-Ⅱ是可以通過被激活的VEGF/Notch信號通路來減輕ox-LDL引起的HUVEC凋亡。
綜上所述,自組裝短肽Sciobio-Ⅱ通過激活 VEGF/Notch信號通路減輕 ox-LDL 誘導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這也可能是Sciobio-Ⅱ發(fā)揮細胞保護作用的機制與作用途徑,今后可進一步開展體內(nèi)實驗來驗證,并進一步研究其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或延緩作用,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