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亮,劉培東
(1棗莊市臺兒莊區(qū)人民醫(yī)院核磁共振室 山東 棗莊 277400)
(2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影像科 山東 棗莊 277000)
宮頸癌屬于臨床上比較嚴重的一種惡性的婦科腫瘤病癥,疾病在最近這幾年的發(fā)病率表現(xiàn)為逐年升高的趨勢。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在全世界范圍之內,宮頸癌的每年新發(fā)病例均在50萬人次以上,而我國的先發(fā)宮頸癌患者的人數(shù)就超過13.15萬,占全世界總發(fā)病人數(shù)的26.3%[1]。對宮頸癌患者開展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案,但是經(jīng)過手術治療應注意,患者的術前分期對患者采取治療的手術方法和手術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在開展手術之前根據(jù)有效的措施對患者開展分析對促進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2]。臨床通過影像學方法對患者進行術前分析是這幾年常用的診斷手段,通過多層螺旋CT和MRI均可以實現(xiàn)對宮頸癌的術前分期,但因為多種原因的限制等使得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100%地對患者進行準確的分期。為進一步分析兩種影像學方法對乳腺癌術前分期的診斷差異,以便獲取最佳的分期診斷方案,本文進行此次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棗莊市臺兒莊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86例確診為宮頸癌的患者,其中已婚138例,未婚48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3.02±2.34) 歲;病程4~21個月,平均(13.42±3.21)個月?;颊呒凹覍倬橥獠⒑炇鹬橥鈺?/p>
納入標準:①患者具備開展手術治療的條件和指征;②所有患者住院后經(jīng)過影像學診斷均有宮頸癌的征象[3];③患者均存在經(jīng)期紊亂和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等情況,可伴隨宮頸疼痛和不適;④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 合并機體其他腫瘤疾病,或者乳腺癌遠處轉移;②存在手術禁忌者;③存在開展影像學診斷禁忌者;④年齡不滿18周歲的患者;⑤在入院治療之前存在過放化療史;⑥同期或開展本研究之前參與其他研究工作的患者。
CT檢查:所有患者均通過64排螺旋CT(Picker Ultra)開展檢查,檢查前囑患者充盈膀胱,同時落實有關的準備工作。首先對患者通過平掃開展檢查,再對患者開展增強掃描。在對患者開展增強掃描時對比劑主要以碘佛醇(300 mgI/mL)為主,通過肘靜脈對患者進行團注,并維持注射速率為3~4 mL/s,將注射總量控制在80~100 mL。為患者重建層厚,設重建層厚為7~8 mm,并且將螺距設置為1.0~1.2 mm,層厚為1.0~1.5 mm,層間距為0.8~1.5 mm,矩陣為256×256。當腹主動脈的CD值維持在170~180 HU時,可以對患者開展動脈期掃描,在延遲65 s以后以對患者完成實質期的掃描工作,并確保子宮體和宮頸密度的最大強化,適當?shù)匮舆t3.0~4.0 min后,充分使患者膀胱和輸尿管完成成像[2]。
MRI檢查:所有患者通過3.0T磁共振掃描儀(Picker Proview)開展掃描工作,在開展診斷以前,引導患者做好有關的準備工作,并且選擇體部相控陣線圈作為主要的診斷線圈。在對患者開展磁共振診斷時,分別按照矢狀位自旋回波脈沖序列、矢狀位快速自旋回波脈沖序列、矢狀位脂肪抑制T2WI、斜橫斷位的順序開展掃描工作。矢狀位自旋回波脈沖序列的TR=364 ms,TE=15 ms;矢狀位快速自旋回波脈沖序列的TR=2 890 ms,TE=106 ms;矢狀位脂肪抑制T2WI的TR=3 840 ms,TE=102 ms;斜橫斷位的TR=4 890 ms,TE=85 ms。層厚均設置為4 mm,經(jīng)過肘靜脈對患者注射Gd-DTPA,劑量為20 mL,之后對患者開展軸位、矢狀位和冠狀位的T1WI的增強掃描。
圖像分析方法:所有圖像都需要通過我科室兩名具有較高年資的影像學醫(yī)師進行分開閱片,在遭遇意見不統(tǒng)一時,協(xié)商確定統(tǒng)一意見。
①CT分期:0期:CT顯示具有光滑的宮頸輪廓和清晰的邊界,宮頸的直徑在3 cm以內,為軟組織影,而且宮頸周圍有清晰的脂肪間隙;Ⅰ期:CT顯示宮頸直徑大于3 cm,具備光滑的邊緣,存在工棚組織腫塊和條索影,輸尿管周邊的脂肪間隙清晰明確;Ⅱ期:CT顯示宮頸周邊存在模糊的征象,而且不規(guī)則,可明確觀察到宮頸旁的軟組織有腫塊和條索狀的陰影,輸尿管旁邊也存在模糊和密度增高的表現(xiàn);Ⅲ期:骨盆壁受到侵犯,CT可觀察到不規(guī)則的條索,且腫塊蔓延到閉孔內肌和梨狀肌,同側輸尿管和腎盂存在積水合并盆腔的淋巴結腫大;Ⅳ期:經(jīng)CT檢查顯示膀胱與直腸壁都有增厚,且周圍的層間隙消失,宮頸腫塊已經(jīng)突入到膀胱和直腸腔內,在盆腔和腹股溝、腹膜后淋巴結均有腫大的表現(xiàn),同時臟器有轉移[4]。
②MRI分期:0期:在T1WI、T2WI、STIR等上邊均未發(fā)現(xiàn)有宮頸異常的信號;Ⅰ期:T1WI的信號偏低、T2WI信號表現(xiàn)不均勻,宮頸機制還完整,且信號較低、STIR屬于高信號;Ⅱ期:檢查顯示信號的機制出現(xiàn)中斷性的破壞,異常信號已經(jīng)突破宮頸并朝著患者的陰道上端、穹窿部位發(fā)展,甚至在宮頸周圍也出現(xiàn)有異常的信號;Ⅲ期:顯示患者的陰道壁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增厚,而且其邊緣模糊,患者的腫瘤和盆底存在粘連;Ⅳ期:患者的膀胱、直腸壁都存在增厚現(xiàn)象,同時和出現(xiàn)異常的腫瘤信號相融,其界限并不清晰,盆腔壁肌肉間的脂肪層有消失,其肌肉形態(tài)出現(xiàn)異常,而且盆壁骨信號出現(xiàn)異常[5]。
③病理診斷分期:0期:原位癌;Ⅰ期:腫瘤局限在子宮頸部位;Ⅱ期:腫瘤超越患者子宮,但并未擴散到患者的骨盆壁,或僅達到陰道下1/3部位;Ⅲ期:腫瘤已擴散到患者的骨盆壁,經(jīng)過直腸指診,腫瘤與骨盆之間沒有間隙,但腫瘤會累及陰道下1/3部位。而且有腫瘤會導致患者表現(xiàn)出腎盂積水;Ⅳ期:腫瘤超出了骨盆范圍,同時侵犯患者的膀胱和直腸黏膜。
①經(jīng)過手術獲取病理組織開展病理診斷工作,并將病理診斷的分期作為最終的金標準。②統(tǒng)計CT、MRI在宮頸癌術前分期診斷當中的檢出情況。統(tǒng)計分析CT、MRI在宮頸癌術前不同分期中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RI、CT和病理診斷各分期的陽性、陰性情況見表1。
表1 MRI、CT和病理診斷各分期的陽性、陰性情況單位:例
2.2.1 CT診斷
在CT診斷的各個分期上,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CT診斷不同分期宮頸癌的價值差異[%(n/m)]
2.2.2 MRI診斷
MRI診斷不同分期上,靈敏度差異顯著(P<0.05),特異度、準確率各項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MRI診斷不同分期宮頸癌的價值差異[%(n/m)]
2.2.3 CT和MRI診斷效能比較
CT診斷宮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率均低于MRI診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診斷方法的各分期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的統(tǒng)計值比較( ± s,%)
表4 不同診斷方法的各分期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的統(tǒng)計值比較( ± s,%)
診斷方法 例數(shù) 靈敏度 特異度 準確率CT 186 70.34±5.19 92.56±3.52 88.39±4.79 MRI 186 91.75±11.27 97.91±2.02 96.99±1.68 t-23.5334 -17.9785 -23.1061 P 0.0000 0.0000 0.0000
近幾年由于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在不斷地加快,工作壓力也在逐漸地增加,因為多種原因的影響,使得當代女性出現(xiàn)宮頸癌的概率越來越高。宮頸癌是臨床婦科中比較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占據(jù)癌癥發(fā)病率的前三位[6]。有學者認為[7]宮頸癌的多發(fā)群體是20~50歲之間的女性,發(fā)病以后會導致整體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針對宮頸癌這種疾病進行干預的時候必須堅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原則。本文主要研究通過螺旋CT和MRI診斷方法對宮頸癌術前分期的診斷價值,結果顯示相比臨床CT,采用MRI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更為接近。MRI在診斷宮頸癌時圖像更加清晰,這種診斷儀器能直觀地了解患者宮頸旁的這種情況,對淋巴結為陰性的患者,更有助于通過手術方法實施治療。通過MRI對宮頸癌進行診斷,能夠在宮頸的內部顯示較低信號,可以觀察到纖維質的基本情況,這樣就能為腫瘤的診斷提供科學性的依據(jù)。MRI診斷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臨床,還可以通過MRI的組織間、彌散系數(shù)的不同成像來確定最終的情況,凸顯出患者的病灶狀況和淋巴結的具體表現(xiàn),相比CT診斷能更加直觀地了解整體的診斷情況[8]。
本文結果顯示:MRI在宮頸癌的不同分期診斷上相比CT診斷,和病理診斷結果最為接近。進一步對CT和MRI診斷各個分期所得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CT診斷各個分期的靈敏度所得統(tǒng)計結果顯示各分期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MRI的靈敏度卻顯示差異顯著(P<0.001)。而在特異度、準確率上,雖然兩組都無顯著差異,但CT的準確率差異上相對更大一些。為了進一步進行驗證,本文又對兩組各個分期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率做了均數(shù)對比,表4結果顯示,MRI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整體上相比CT診斷更高,這說明雖然在靈敏度上MRI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但只是相互之間差異較大,而CT各組相互之間雖差異不大,但總體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低于和MRI。說明MRI的診斷價值相對更高,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9-10]。
綜上所述,通過多層螺旋CT和MRI對宮頸癌術前分期進行診斷的均能實現(xiàn)對宮頸癌術前分期的診斷,但相比CT診斷而言MRI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更接近,價值更為突出,所以建議通過MRI對宮頸癌術前分期實施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