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強,陳占鑫,張 攀
(1.日照市城市排水設施維護管理有限公司,山東 日照 276826;2.日照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日照 276826;3.日照市嵐山區(q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日照 276806)
近年來,隨著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和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快速優(yōu)化。作為港口工程重要的預制構件,4500 t以上的大型沉箱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深水重力式碼頭、直立式防波堤、海上圍海造島等水工建筑物,甚至作為錨碇基礎結構應用于跨海橋梁工程。為了滿足沉箱預制施工和沉箱出運條件,較為理想的預制廠往往無法靠近施工現(xiàn)場選址建設,加上海上作業(yè)環(huán)境復雜,施工受海潮和風浪影響大,長途運輸風險高,導致工程施工難度越來越大,選擇合適的大型沉箱出運施工工藝和方法便成為此類工程進度控制、安全控制的重點和難點。
為提高大型沉箱遠距離出運效率,確保施工作業(yè)安全,基于工程實際案例,提出臺車與半潛駁聯(lián)合出運施工工藝,即:陸上出運采用臺車頂升運移沉箱上搭岸半潛駁,海上出運采用拖輪拖運半潛駁和沉箱至施工現(xiàn)場沉塢坑,半潛駁下錨定位注水下潛,沉箱達到浮游穩(wěn)定漂浮后,拖輪拖帶沉箱出駁至安裝現(xiàn)場。
出運前,大型沉箱已全部預制完成并驗收合格,滿足出運條件。施工流程如下:
組建專業(yè)的沉箱出運隊伍,組織作業(yè)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學習;選擇合適的拖運方式和半潛駁、拖輪等船機設備;對半潛駁經(jīng)過的航道水域進行測量,加強與海事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辦理相關手續(xù);檢查沉箱質量,復核其浮游穩(wěn)定性;對臺車、施工船舶、機械和用具進行全面檢查,并做好記錄;安裝沉箱出運蓋板、閥門桿,檢查閥門是否完好、開啟順暢,確保串水孔位置正確、通暢。半潛駁在預制廠前的出運碼頭就位,臺車軌道與半潛駁甲板軌道對接并固定。
根據(jù)工程施工需要,陸上出運采用可以自由組合的臺車組,海上出運選用主、副拖輪和半潛駁,還應配備必要的起錨艇、交通船、起重船、發(fā)電機等船機設備輔助沉箱出運。其中,半潛駁的技術參數(shù)、甲板以上最大潛深、空載吃水深度均應滿足沉箱出運需求。
將臺車單元分列組裝,每列均有獨立的控制柜,1#組合車(帶觸摸屏)為主機控制柜,其它組合車為從機控制柜;各組合車聯(lián)機時,通過主機控制柜控制所有組合車同步行走,且能顯示其運行狀態(tài)及故障。全部連接并調試完成后,臺車放入頂升地溝,臺車油頂落到最低,將每列臺車分別駛進第一個沉箱底部,按照對應的標線準確就位。
啟動頂升系統(tǒng),緩慢勻速頂升沉箱。為使每個油頂均接觸沉箱底部,保證頂部壓力一致,應先進行低壓預頂升,油壓表讀數(shù)均為5 MPa時暫停頂升;待油壓穩(wěn)定后按指令開始高壓頂升,每次頂升高度2 cm。頂升過程中,若出現(xiàn)頂升高差導致偏載超值時須暫停頂升,在進行單列頂升調節(jié)并達到允許值后方可繼續(xù)頂升。沉箱四角的觀察人員應隨時報告沉箱頂升時的相關情況,使沉箱四邊均勻升高到8 cm。
(1)利用臺車前端倒鏈將支撐滑塊整體移動至活塞支撐點左右兩側,待支撐滑塊就位檢查無誤后,根據(jù)指令開啟臺車行走系統(tǒng),行走速度為勻速1.3 m/min。行進過程中,操作人員應實時觀測沉箱四角高度,仔細觀察半潛駁與碼頭前沿搭岸處行走情況,隨時與測量人員和半潛駁調水員溝通聯(lián)系,確保高差受控;電工對電纜卷筒實時觀測,確保供電安全。
(2)當沉箱移運至半潛駁標線位置后,按下臺車的停止行走按鈕,沉箱離半潛駁墊墩上的橡膠墊塊高度為5 cm,啟動臺車后端的推拉裝置,將支撐滑塊整體向后移動回到原位。
(3)開啟電動降壓裝置使油頂回降,每次回降2 cm,安排專人在臺車兩端觀察沉箱回降情況,降速控制在2 cm/min,防止回降過快出現(xiàn)偏載及對墊墩造成不均勻壓力。
(4)沉箱平穩(wěn)的坐在臺座上后,應繼續(xù)收低油缸,當所有油頂與沉箱底部脫離后停止操作,沉箱完成上塢。臺車移運沉箱上駁見圖1。
圖1 臺車移運沉箱上駁
沉箱座落在半潛駁的墊墩上后,檢查油路系統(tǒng)內油壓為零時,拆除電力系統(tǒng)聯(lián)機線以及油路系統(tǒng)液壓線,啟動臺車單列行走系統(tǒng)。利用遙控裝置控制臺車行走,臺車空載返回速度為2.6 m/min。臺車載著鋼蓋板從沉箱底部駛出后,利用塔吊將鋼蓋板吊離臺車。臺車原路返回沉箱預制場,進入下一個沉箱陸上出運工序。
沉箱在半潛駁就位、加固。待潮水達到所需起浮潮位以上時,開啟半潛駁各壓載艙蝶閥,并打開各壓載泵至壓載艙吸入閥以及各壓載泵通海底門排出閥[1]。
啟動壓載泵,將壓載艙內壓載水排至舷外,半潛駁會逐漸浮起,確保半潛駁底與搭岸結構和鋼梁保持40 cm以上的富裕高度,此時應密切注意船舶四周吃水情況,保證船舶正浮狀態(tài)。
半潛駁上浮至吃水要求時,停止泵水,關閉壓載泵進出口閥及各壓載艙的所有蝶閥。漲潮至滿足半潛駁航行水深后,檢查主甲板及可能淹沒進水的開口,確認是否關閉嚴密。檢查無誤后,調平半潛駁,使其離開碼頭??繀^(qū)域,后退至深水區(qū),準備系纜拖航。
(1)將半潛駁主甲板以下人孔、通道水密門、燃油、淡水注入孔等關閉并緊固。
(2)用主拖輪拖帶半潛駁,拖纜用直徑120 mm尼龍纜。半潛駁絞出碼頭前沿區(qū)域,收回碼頭纜繩,拖輪開始系纜拖航。在拖運過程中,半潛駁人員要注意觀察半潛駁的縱橫傾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壓載水,確保半潛駁及沉箱平穩(wěn),并注意通過調整航向來降低半潛駁的搖擺度[2]。
(3)拖運期間,主拖輪船長要加強與海事部門和港口調度部門的溝通聯(lián)系,注意航行安全和船舶避讓,確認所經(jīng)過航道的使用情況。
主拖輪拖帶半潛駁和沉箱進入航道,拖航至施工現(xiàn)場的下潛區(qū),等待水位滿足沉箱出駁條件。
3.3.1 沉箱下駁施工工藝流程
3.3.2 半潛駁拋錨駐位
施工前,應在半潛駁下潛水域拋好定位浮標。半潛駁運載沉箱至施工現(xiàn)場的沉塢坑后,采用主拖輪配合作業(yè)進行拋錨,下好四口錨后,根據(jù)定位浮標及半潛駁自身定位GPS,找正位置,收緊錨纜,準備下潛。半潛駁原則上順流駐位下潛,根據(jù)現(xiàn)場漲落潮情況,半潛駁橫向與水流方向一致。半潛駁下潛就位見圖2。
圖2 半潛駁下潛就位
3.3.3 半潛駁重載下潛
(1)半潛駁準確定位后,打開所有壓載艙閥,打開壓載泵進出口各閥,快速使船舶下沉,這時要密切注意船舶縱、橫傾,觀察四周吃水,隨時調整各艙進水,保證船舶始終處于正浮狀態(tài)[3],控制吃水差不大于30 cm。
(2)當船舶下沉至吃水距主甲板附近(約20 mm~30 mm)時,應減慢下沉速度,以保證船舶安全平穩(wěn)下沉。當主甲板淹沒時刻開始,船舶會下沉速度加快,此時更加密切注意四角吃水,隨時調整四角吃水,保證船舶正浮下沉[1]。
(3)當沉箱進水閥門下沉至水面以下0.5 m時,半潛駁暫時停止下沉,施工人員檢查閥門完好情況,并開啟閥門往沉箱內注壓倉水,加水至沉箱浮游穩(wěn)定預設值,關閉閥門后,指揮下令半潛駁繼續(xù)注水下沉。沉箱壓水過程中,重心位置會發(fā)生較大變化,此時注意調整半潛駁各艙室的進水速度,以克服由于沉箱重心位置變化及不平衡壓載造成的傾翻力矩[4]。在半潛駁下潛過程中,要保證四根錨纜處于緊張狀態(tài),以控制半潛駁不發(fā)生偏移走位。
(4)當沉箱底部與半潛駁甲板處于脫離的臨界狀態(tài),減緩半潛駁下潛速度,沉箱慢慢浮起。當沉箱底部距半潛駁甲板面安全距離大于50 cm,并處于穩(wěn)定平衡狀態(tài)后,拖輪靠前,系好拖帶纜繩(避免拖輪碰撞沉箱),通過調節(jié)纜繩的松緊,拖輪緩慢、勻速地拖動沉箱出駁。
(5)施工人員通過纜繩使沉箱保持平穩(wěn),操縱時要嚴格控制沉箱移動速度,避免快??靹?以免斷纜或沉箱與半潛駁塔樓碰撞[5]。同時,注意水流力對沉箱的作用,拖輪慢速倒拖沉箱,塔樓的系纜松緊與沉箱的移動速度相配合,保證沉箱順流脫離半潛駁。
沉箱出駁后,拖輪拖運沉箱至安裝現(xiàn)場,待不存在影響起浮因素后,半潛駁開始排水起浮。裝好上一個沉箱的封倉施工蓋板后起錨,主拖輪拖半潛駁返回預制場出運碼頭,準備下一個沉箱的海上出運。
綜上所述,通過臺車和半潛駁聯(lián)合出運施工工藝的實踐應用,完成了一個大型沉箱從陸上預制廠到海上工程施工現(xiàn)場的典型出運過程。
大型沉箱出運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工期,采用陸上臺車頂升運移與海上半潛駁聯(lián)合出運施工工藝,克服了項目的難點,實現(xiàn)了沉箱安全、快速出運,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臺車作為陸上沉箱頂升和出運的一種新工藝,具有操作簡單、用工少、安全可靠、無污染的優(yōu)點,較之傳統(tǒng)的高壓氣囊出運工藝效率更高。隨著工程應用經(jīng)驗的積累和施工成熟度的不斷提升,新工藝值得更大范圍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