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鋒,王緣圓
(1.南陽師范學院 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2.南陽師范學院 河南省環(huán)境激光遙感技術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61;3.浙江農林大學,浙江,杭州 311300;4.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qū)水安全河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河南 南陽 473061)
目前,國外已有大量學者通過多元統(tǒng)計方法研究區(qū)域的水質,發(fā)現(xiàn)其能更有效識別可能的潛在污染源,為相關主管部門的水資源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中國也有很多學者使用多元統(tǒng)計方法來研究水質的狀況,如李一平等運用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太湖水質時空分布特征,汪心雯等結合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對貴州黃洲河流域水質特征進行分析評價,史堅等運用因子分析、層次聚類分析研究了西溪濕地四季水質時空變化特點。然而,目前關于中線干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水質評價方面,對水質時空特性的分析較少。特別是對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河南段)水質的時空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更少。文章通過對一年的水質檢測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和相關分析,探尋中線干渠水質時空變化規(guī)律,為保護水質安全和控制污染源提供理論依據。
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河南段是干渠的起始段,占總干渠長度的一半多,因此,研究其水質變化具有代表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河南段涉及24個縣城;河南段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春季回溫較快,溫度波動較大,夏季降雨多,秋季降溫快,冬季較干冷。年平均氣溫較溫暖,年均降水量較多,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由北到南選取安陽、鶴壁、衛(wèi)輝、焦作、鄭州、禹州、郟縣、葉縣、南陽、陶岔十個地點的水質監(jiān)測數據進行分析,采樣時間為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每月從這十個地點采集一次相關數據。檢測指標有pH值、溶解氧(DO)、化學需氧量(COD)、總磷(TP)、總氮(TN)等。
在對于水質指標按時間、空間進行均值標準化基礎上,按照《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河流、湖庫斷面水質類別進行單因子評價。
單因子污染指數公式如下:
綜合污染指數公式如下:
其中,Ci 為第i項污染物的監(jiān)測值;Si為第i項污染物評價標準值;P為綜合污染指數,n為參評水質指標個數。綜合污染指數P 對應水質分級:P≤0.2,清潔;0.21≤P≤0.4,較清潔;0.41≤P≤0.7,輕度污染;0.71≤P≤1.0,中度污染;1.01≤P≤1.99,重度污染;P≤2.0,嚴重污染。
評價標準采用《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河南段)水質總體上達國家Ⅱ類水質。由于《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中,缺少總有機碳(TOC)的評價標準,會導致綜合污染指數法的評價結果有所失真。所以,對水質監(jiān)測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由于溶解氧越高,水質越好,所以對該項指標取倒數后,再進行標準化處理,將處理后的各項水質監(jiān)測指標加和得到水質系數。將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河南段)水質在國家Ⅱ類水質標準基礎上,根據計算出的水質系數,建立水質評價體系,細分水質:0.00-8.00,水質Ⅱ類上乘水質;8.00-10.00,水質Ⅱ類中等水質;10.00-12.00,水質Ⅱ類偏下水質。
依據富營養(yǎng)化指數(EI)的月均值變化可知(圖1)。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處于中營養(yǎng)狀態(tài),且冬(12-2 月)季水質要比夏(6-8)、秋(9-11)季好。
圖1 EI指數的月均值變化圖
從耗氧有機物COD 月均值變化(見圖2)可見:CODMn的月變化總體上呈增長趨勢,范圍在1.65~2.99 mg/L,達標級別Ⅱ類;COD的月變化比較平穩(wěn),范圍在10.08~12.69 mg/L,達標級別Ⅰ類。統(tǒng)計數據分析表明CODMn 冬季明顯低于夏、秋季;COD冬季和夏季明顯低于秋季。
圖2 干渠河南段PH值、DO、TOC、COD、TN和CODMn變化圖
依據營養(yǎng)鹽指標TP、TN月均值變化(見圖2、圖3)可見:TP的月變化較為明顯,范圍在0.011~0.025 mg/L,達標級別Ⅱ類;TN月變化總體較平穩(wěn),范圍在1.1425~1.676 mg/L,達標級別Ⅳ類。統(tǒng)計數據表明:TP在春、夏、冬三季變化大,且在夏季達到峰值;TN在冬季和夏季起伏較大,且TN 在冬季明顯低于春、夏季,峰值出現(xiàn)在夏季。
圖3 干渠河南段TP變化圖
冬季干渠綜合污染指數為0.64;春季為0.66;夏季為0.69;秋季為0.72。從污染程度上,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夏、秋季水體質量較差,春季次之,冬季水體質量好。水體有輕度污染。冬季水質系數為7.38;春季為7.31;夏季為9.31;秋季為7.99。水域水質總體屬于Ⅱ類上乘水質,且夏季水質最差。
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空間變化特征分為北中南三段討論。北段包括安陽、鶴壁、衛(wèi)輝;中段包括焦作、鄭州、禹州、郟縣、葉縣;南段包括南陽、陶岔。
從各段EI指數的年均值變化趨勢(見圖4)可知: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處于中營養(yǎng)狀態(tài),且中段水質比北段、南段差。主要是水源區(qū)的部分污染物在生物體內轉化有一個過程。
圖4 各監(jiān)測斷面EI指數的年變化圖
由各段耗氧有機物指標CODMn、COD、TP、TN 可知(表1):CODMn由南到北遞增,范圍在2.28~2.62 mg/L,為Ⅱ類;COD 范圍在10.93~11.95 mg/L,為Ⅰ類。統(tǒng)計數據分析表明CODMn,COD 在南段最小,即水源區(qū)附近水質較好。這說明在輸水過程中,耗氧有機物有新的增加,即出現(xiàn)了新污染源。營養(yǎng)鹽指標TP、TN 濃度變化趨勢見表1。TP 由南到北遞增,范圍在0.01~0.02 mg/L,達標級別Ⅱ類;TN 范圍在1.38~1.39 mg/L,達標級別Ⅳ類。
表1 干渠河南段耗氧有機物空間變化表
經過計算,南段水域綜合污染指數為0.66;中段為0.68;北段為0.67。從污染程度上,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中、北段水體水質較差,南段水體水質較好??傮w上,水域水體處于輕度污染水平。南段水質系數為7.55;中段為8.01;北段為8.28。按照建立的水質系數劃分標準評價,水域水體屬Ⅱ類上乘水質,且北段水質最差。
3.3.1 影響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的自然因素分析
用水質系數與氣溫(℃)、氣壓(hPa)、濕度(%)、風速(m/s)、PM2.5(μg/m3)、PM10(μg/m3)、月降雨量(mm)、流量(m3/h)、水溫(℃)等指標與水質系數進行相關分析,相關系數0.71~1.00,極強相關;0.51~0.70,強相關;0.41~0.50,中等相關;0.21~0.40,弱相關;0.00~0.20,極弱相關或無相關。
從干渠河南段看,水溫、氣溫、月降水量、氣壓是影響水質的關鍵因素,氣溫和水溫越高,降水越多水質越差,氣壓越高水質越好。各自然因素在干渠的不同區(qū)段其作用強度差異較大,北段、中段強度于南段,而且中段和北段PM2.5和PM10的影響明顯加強。由于干渠封閉管理,沒有外部徑流流入,所以月降雨量越大,大氣沉降越多,水中污染物增多,氣溫、水溫越高,水的富營養(yǎng)化表現(xiàn)更明顯;北方空氣污染對水質影響較大。
從季節(jié)看,不同季節(jié)各因子影響程度又存在較大差異。冬季對水質影響突出的因素是風速和水位;風速大水質好,水位高水質差。春季對水質影響突出的因素是氣溫和水位;氣溫高水質差,水位高水質好。夏季對水質影響突出的因素增多,其強度大小依次是氣溫、水位、濕度和風速;水溫高,濕度大則水質差,風速大,水位高則水質好。秋季對水質影響突出的因素也較多,其強度大小依次是水位、風速、濕度、PM2.5 和PM10;PM2.5、PM10與水質系數呈負相關,而水位、風速與水質系數是正相關。
3.3.2 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的主要污染成分分析
以10 個站點一年的監(jiān)測數據為基礎,采用最大方差法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累計方差大于77.2%的三個主成分,并得到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的旋轉因子載荷矩陣,提取得到3個主因子。
第一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31.02%,強正相關的因子變量為總氮、總磷,說明該主因子與水體反硝化系統(tǒng)的能力,化學肥料的施用、空氣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磷氧化物有一定關聯(lián)性;第二主因子解釋了27.15%的水質變化,與溶解氧呈強負相關關系,可能會引發(fā)水華,會降低水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以及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滲入,導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的事實相符;第三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9.09%,與總有機碳呈現(xiàn)強負相關關系,與高錳酸鹽指數具有二類中等水質程度正相關。因此,干渠的主要污染物質是氮、磷和有機物。
從時間上看,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處于中營養(yǎng)狀態(tài),且冬季水質要比夏、秋季好;耗氧有機物指標CODMn、COD達標級別為Ⅱ類、Ⅰ類,營養(yǎng)鹽指標TP、TN達標級別為Ⅱ類、Ⅳ類;水體總體屬于Ⅱ類上乘水質,且夏季水質最差,秋季稍好,冬季最好。干渠的主要污染物為氮、磷和有機物,因此要加強居民生活污水、農業(yè)面源污染的控制,降低進入干渠水體污染物。
從空間上看,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處于中營養(yǎng)狀態(tài),且中段富營養(yǎng)化比北段、南段高;總體水質Ⅱ類上乘水質,離水源地越近,水質越好,北段水質最差。水質的關鍵影響因子為pH、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總有機碳和總氮,表明水質主要流域人為活動(如農業(yè)施肥、工業(yè)排放等)的影響。
影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河南段水質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水溫、氣溫、月降水量和氣壓;從空間上看不同區(qū)段各自然因素的作用強度有較大差異。在季節(jié)上各影響因素差異不僅強度有差異,作用方向也有差異。由于干渠兩側沒有地表水注入干渠,所以干渠水質主要受水源地污染物、沿渠大氣沉降和大氣污染溶解的影響。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qū)河南段屬于農耕生產區(qū),化肥施用量大,使用方法不科學,加上水土流失的影響,加劇了水體水質變差的風險;近年來河南的經濟發(fā)展較快,尤其是干渠沿線交通與工業(yè)的發(fā)展,造成工業(yè)廢氣、交通廢氣對調水誰質影響較大。
因此,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監(jiān)管與保護措施,定期測量水質,加大對工廠、交通的廢氣排放的監(jiān)管與治理,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與運營。同時應加大對水體的宣傳保護工作,積極推廣科學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