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涉華文學研究”專欄
主持人語(張曉希):
絲綢之路是以中國為起點、連通中外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往重要通道的總稱,有陸上絲路、海上絲路、沙漠絲路、草原絲路、西南絲路,縱橫交錯,橫貫亞、非、歐、美各大洲。自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有百余年歷史的絲綢之路研究煥發(fā)出巨大活力,成為世界的學術熱點,推動了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構建;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人文社會科學拓展出許多新的研究課題和領域。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貿交易之路,而且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中國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把自己古老燦爛的文明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向外傳播。作為文化交流之路,絲綢之路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沿線國家、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文化依托,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qū)的多民族文學中出現了很多講述中國故事、描寫中國風土、塑造中國形象的文學作品。在絲路文化和文學交流的大背景中誕生的這些涉華文學,既是外國文學,又是中國文學文化的域外延伸,展現出不同文化碰撞、交流、融合與重構的過?程。
本專欄的三篇文章是對絲綢之路沿線三個國家涉華文學的研究成果?!吨袊糯妼W理論對日本詩話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一文聚焦中日詩學理論,中國古代詩學理論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通過遣隋使、遣唐使、遣明使等傳入日本,對日本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詩話通過對中國詩學理論的吸收、消化和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詩話體系?!丁磩偣邢挢熑喂尽抵械闹袊蜗蟆芬晃囊援斀穹侵尬膲浅V匾膭偣ń穑┳骷也ǚ玻↖n Koli Jean Bofane)的代表作《剛果有限責任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流浪少年“革命”事件、瑞士純水計劃、“光盤事件”及日常生活中兩個主人公的所思所感、交往互動,分析作家塑造的兼具剛果民眾心中的政治顧問、伊蘇康伽信任的經濟合作伙伴、互憐互重的朋友等多重身份的中國形?象?!?8?世紀朝鮮使臣文學中“物記錄”與絲路文化傳播》一文關注18世紀朝鮮使臣文學中的“物記錄”,提出以絲綢為代表的中國農蠶經濟、紡織經濟被朝鮮使臣文學所記錄,對朝鮮農業(yè)社會產生影響;同時,朝鮮知識界沿用中國文學中的“名物學”傳統(tǒng),對絲路文化有所記載。這些“物記錄”內容拓展了絲綢之路的傳播路徑,記錄了絲路文化的東亞流變,豐富了絲路東線文學中的物質文化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