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健 許春煌
(1.漳平市實驗小學,福建 漳平 364400;2.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小籃球”運動是根據(jù)12 歲以下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而開展的一項新興籃球類運動項目,它以成人籃球運動的基本技戰(zhàn)術為基礎,在籃球、籃筐、球場、規(guī)則等方面作了較大的改變,其主要特點是淡化了籃球的競技性,不過度強調勝負,更加注重讓少兒在參與“小籃球”運動中享受樂趣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平等互助、團結合作的精神,形成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的“小籃球”教學中,有益于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也是實施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這一國民教育的基本要求。
學校的每一門課程教學都承載著德育功能,體育教師在“小籃球”教學內容設計中,應當有鮮明的價值取向,把“平等、公正、法治、友善”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基本技術和基礎理論知識教學。[2]
教師要把傳授“小籃球”的規(guī)范技術及競賽規(guī)則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力量小,遠距離投籃易造成錯誤動力定型的特點,準確理解掌握“小籃球”運動的特點,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學生,區(qū)別使用重量較輕的4 號、5 號籃球,較低高度的籃筐,設計不限距離的投籃練習,允許學生使用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在最有把握投中球籃的位置進行投籃,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在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中正確掌握投籃技術,在此基礎上鼓勵逐步增大投籃距離,使學生在“小籃球”運動中,放飛自我,不斷增強參與籃球運動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引導每一名學生正確理解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打球”,及時制止并糾正學生在對抗練習和比賽中出現(xiàn)的粗野、暴力及惡意的肢體動作,特別是持球揮肘和伸腳阻攔、背后拉人、推人等傷害動作,引導學生文明、規(guī)范、合理運用籃球技術參與公平競爭,培養(yǎng)嚴守體育運動精神的底線思維及對法制的敬畏之心。
“小籃球”競賽最大的特點是允許男、女生一同混合編組參加比賽,它體現(xiàn)了平等、團結、友愛、尊重的體育道德品格。男女平等是當代中國構建的先進性別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它強調兩種性別間的權利、機會、結果的平等[3]。因此,教師在設計“小籃球”的跑、跳、投、運、傳等基本技術教學內容時,可讓人數(shù)相同的男、女生混編到多個不同小團隊進行對抗性教學競賽,給予全體學生平等參與競爭的相同權利。教師應當以集體總成績來評判各團隊之間的競賽成績,使不同性別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深切感受作為團隊一員的重要性,增強認真學習、積極作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激發(fā)團結協(xié)作、拼搏奮斗的精神,樹立男女平等、同權、相互尊重的意識。
禮儀是一定的社會共同體為維系正常生活和秩序、維護和實現(xiàn)某種價值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規(guī)范和特殊的活動范式,包含禮節(jié)和儀式。分組教學比賽是“小籃球”教學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有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禮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以禮待人的友善意識。
教師在組織課堂“小籃球”比賽時,應遵循“小籃球”競賽規(guī)則的規(guī)定,構建一整套有本校體育文化特征的競賽禮儀范式:組織舉行比賽雙方小運動員的賽前入場儀式;帶領全體學生對校園旗桿上的國旗行注目禮,放聲高唱國歌;指導雙方隊員相互握手致禮,并向未參賽的“觀眾”同學致意;在比賽結束時,還要組織雙方隊員列隊握手相互鼓勵,向兼任裁判員的教師行鞠躬禮并大聲說“謝謝裁判”“謝謝老師”。實行比賽全過程禮節(jié)管理,嚴格要求參賽小運動員語言文明,不喝倒彩,不能使用非正常防守的大聲尖叫、揮手遮眼、跺腳嚇唬等行為干擾比賽對手的進攻;當有隊員投籃得分時,同伴之間要相互擊掌鼓勁加油?!靶』@球”競賽禮儀以“潤物細無聲”方式培養(yǎng)學生與人友善、以禮待人的意識,增強對文明素養(yǎng)的感悟和認同,促進了人格的正常和諧發(fā)展。
青少年學生普遍具有向師性,而且學生所處的受教育階段越低、年齡越小,向師性程度越高。相關研究表明,有33.67%的小學生認為對自己思想品德影響最大的人是任課教師[4]。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是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以自己的言行為全體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實施教師任職資格準入制度,將師德表現(xiàn)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體育教師應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學校應當把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全員、全任期培訓,著力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把師德師風評價納入教師的考核機制,提高教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學科教學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是體育教育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基本點之一。體育教師在“小籃球”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斗志,使學生形成對學校、對教師、對社會的親近感,確立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斗與奉獻的理想信念。[5]
體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其價值,維護其尊嚴,要以冷靜、有教養(yǎng)和友好的態(tài)度,用和諧的言語、慈祥笑容給學生們提供建議和指導,把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融入“小籃球”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事無巨細。包括關切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習技能和參與運動的訴求、運動損傷的應急處理、運動裝備及護具的選擇與使用、運動飲食與補水等。例如,當學生因運球練習失誤受挫而沮喪時,教師應投以信任的目光,或以師生、小伙伴間的擊掌鼓勵,或促膝交談的方式,勉勵學生勇于面對挫折失敗,大膽再次嘗試。當學生在教學對抗賽中發(fā)揮不佳、屢次投籃不中時,在替換休息時應讓同組隊員為其遞水和鼓掌加油,以保持集體的旺盛斗志;當學生在練習中發(fā)生較激烈碰撞或跌倒時,應及時中止練習,教師主動詢問傷情并與小伙伴一同施以攙扶,能給予學生極大的安慰和溫暖。
學校體育教育的本質要求是立德樹人,貫徹落實教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指導綱要》,順應小學德育工作新的要求,在“小籃球”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平等尊重及以禮待人的公民素質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