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培根 許科銘 黃斌 謝小紅 方彬
廣西桂林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骨傷科 廣西 桂林 541004
《靈樞·經脈》曰:“骨為干”“筋為剛”,骨是構成人體結構的支架,筋為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組織[1-3]。筋與骨相互協(xié)作,共同維持者人體形態(tài),結構,功能的動靜平衡[4-5]。吳謙在《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提出“筋骨并重”理念,該書詳細描述了正骨復位和牽引固定手法,以及內服外用方藥等處方,對骨傷疾病診治起到指導作用[6]。隨著時代發(fā)展,筋骨并重對于骨傷科疾病的診治,進一步擴展到創(chuàng)傷,關節(jié),脊柱等方向,并且能夠與現代醫(yī)學相結合,對骨傷科相關疾病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
《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曰“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于舊也”,手法整復時需同時使筋骨復于原位,并且避免多次暴力手法整復損傷骨折斷端周圍組織,注重軟組織的修復[7]。平樂正骨不僅注重骨折斷端處復位,也注重所傷之筋復位,根據患者年齡、損傷部位和程度選擇適合患者固定方式的選擇,根據氣血相關肝腎同源理論辨證用藥[8]。石氏傷科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正骨與理筋手法相結合貫穿復位、固定、功能鍛煉整個過程,注重減少骨折周圍組織損傷,有利于軟組織恢復,并發(fā)癥少且安全性高[9]。在骨折復位階段正骨順筋,固定制動階段定骨調筋,功能鍛煉階段用筋束骨,筋骨并重的應用更有助于骨折的康復[10]。吳展芳等[11]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注重筋骨并重理念,采用骨折復位夾板外固定外固定與中藥內服外敷相結合,促進骨折恢復并有效改善腕關節(jié)功能。
《素問·五臟生成》“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素問·痿論》“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節(jié)也”,筋與骨關節(jié)是對相互附屬關系,筋能約束骨與而有利于關節(jié)的活動,《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已”,筋是維持膝關節(jié)活動的基礎,如若關節(jié)動靜失衡,則筋骨勞損致行走困難[12-13]。《素問·宣明五氣篇》曰:“肝主筋”“腎主骨”,通過“調補肝腎”“強壯筋骨”改善患者關節(jié)活動受限、疼痛、腫脹等癥狀,修復軟骨組織,臨床應用補腎活血中藥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用藥多以補益肝腎、活血通絡、強筋壯骨類為主[14]。平樂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論”注重筋骨并重理念,在防治膝骨關節(jié)炎過程中,重視膝關節(jié)周軟組織和骨之間相互關系,用針灸、手法、藥物及功能鍛煉恢復膝關節(jié)筋骨的平衡狀態(tài)[15]。張健等[16]以筋骨并重、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采用正骨松筋療法聯合筋氏葆熏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可明顯降低患者疼痛,改善膝關節(jié)功能,并且認為推拿和熏洗治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小的不良反應,適合長期應用。趙明宇等[17]將膝骨關節(jié)炎作為整體治療的一個部分,同時進行腰臀部及股四頭肌肌力的理筋治療及腰椎、骨盆的正骨手法治療,達到“筋骨并重”的目的。鄒勇等[18]基于筋骨并重分析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與關節(jié)軟骨損傷關系,在疾病早期行關節(jié)鏡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利于保護關節(jié)軟骨,改善膝關節(jié)功能。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骨者,髓之府”?!端貑枴ゐ粽摗吩唬骸澳I主身之骨髓”,骨藏精髓,筋骨調和,筋骨平衡是脊柱健康的標志[19]?,F代醫(yī)學認為脊柱的穩(wěn)定性是由外源肌肉和內源骨韌帶維持[20]。筋骨失衡則會出現“骨錯縫、筋出槽”,引起腰椎間盤突出、骶髂關節(jié)紊亂等脊柱疾病[21]。李里等[22]應用骨筋肉并重思想指導整脊治療,用藥注重調補肝腎,對肌肉勞損者以健脾養(yǎng)肌強脊,對于筋傷者以調肝養(yǎng)筋,對骨錯位者以補腎健骨。朱海軍等[23]基于筋骨并重理念采用針藥并用、理筋整復手法治療頸椎病,能改善頸椎活動度,緩解頸椎疼痛。吳以誠等[24]以“筋骨并重”思想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以理筋手法為主治療“筋出槽”,以推拿以整復手法為主“骨錯縫”,可有效改善癥狀和體征。趙雙利等[25]應用筋骨同調之法治療腰椎管狹窄,筋柔骨正使腰椎達到正常生理狀態(tài),取得了確切的療效。劉彥璐等[26]采用中醫(yī)正骨手法結合中藥外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夠松解粘連緩解痙攣,解除神經壓迫及促進炎癥消退,有利于消除疼痛恢復腰椎功能。
筋骨并重理論源遠流長,是中醫(yī)藥治療骨傷科疾病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依據,內以口服中藥補益肝腎、調和氣血,外在理筋正骨平衡筋骨[27-29]。筋骨并重理論方案能夠與現代醫(yī)學相結合,采用微創(chuàng)方式對骨傷科疾病診治,證實了該理論方案的先進性[30-32]。如果能發(fā)揮中醫(yī)藥優(yōu)勢,以筋骨并重理論指導治療創(chuàng)傷,關節(jié),脊柱等骨科相關疾病,將會有效減輕患者病痛、改善活動功能、促進機體康復,并會為相關骨科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