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敬
(隆林各族自治縣中醫(yī)醫(yī)院,廣西百色,533400)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根據(jù)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1]。該病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如年齡、活動量等,若不采取正確的干預可能導致病情加重,誘發(fā)嚴重不良后果,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有關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癥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年齡、戶外運動少、存在煙酒嗜好及未飲用牛奶等相關[2]。因此應有針對性地實施治療。二仙湯藥物組成主要有仙靈脾、巴戟天、仙茅、知母、當歸、黃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骨質退化情況,對提高患者骨骼生長能力及促進到增長有重要作用[3]。為驗證二仙湯及其加減方的效果,本文就實踐結果、臨床應用等展開論述,旨在為臨床治療骨質疏松提供依據(jù)。
骨質疏松癥在中醫(yī)看來屬于“骨痿”、“骨痹”、“骨枯”的范疇,臨床中常表現(xiàn)為疼痛、乏力、脊柱變形及易骨折,與腎虛、肝血虧虛等相關聯(lián),因此治療應主要圍繞活血、養(yǎng)血、滋補肝腎展開。而二仙湯為補腎代表方劑,其特點為辛溫與苦寒并用,壯陽與滋陰并舉,溫補與寒瀉同施,具有溫腎陽、補腎精、滋腎陰、瀉相火、調理沖任、平衡陰陽的功效作用[4]。且隨著中醫(yī)的發(fā)展,將二仙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二仙湯加減方的使用使得藥物治療效果更具有針對性。有研究表明,陰虛火旺者可酌情加女貞子、黃柏、枸杞子,腎陰陽兩虛者加炮附子[5]。目前對二仙湯治療骨質疏松癥已有部分研究,且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以下內(nèi)容對該藥的相關研究及效果進行歸納總結。
劉波等[6]學者通過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模型進行研究,將其共分為8 組,并采用標準的二仙湯方,根據(jù)君、臣、佐、使將標準方進行拆分并分別給藥,連續(xù)90 天后研究結果顯示發(fā)現(xiàn)骨密度、骨小梁數(shù)量、股骨三點彎曲應力均較前增加,且血清ACP5 水平抑制明顯。說明二仙湯能夠增加骨量,防止骨微結構被破壞,同時對于骨吸收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能夠有效改善骨質疏松癥的具體表現(xiàn)。由此可見二仙湯正方及其拆方能夠有效防治骨質疏松,抑制骨吸收,對于疾病的治療有顯著效果。張倩等[7]學者研究中將實驗SD 大鼠分為3 組,并給予3 個月連續(xù)給藥,通過分析檢測發(fā)現(xiàn),二仙湯組大鼠骨密度得到了有效提高,骨結構獲得改善,且血清中的鈣磷含量明顯提高,可見二仙湯能夠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量,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促進骨形成并防治骨質疏松癥。劉志文等[8]學者研究通過將雌性SD 大鼠按照體重隨機分為4 組,分別灌服二仙湯及其他藥物,并連續(xù)給藥90 天,通過檢測骨密度并對蛋白進行相對定量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二仙湯能夠顯著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說明二仙湯能夠防治骨質疏松癥,且碳酸酐酶2、整合素β1 等相關差異蛋白質可能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靶點蛋白。另外年華等[9]學者通過進行骨組織形態(tài)計量學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二仙湯能夠顯著增加骨小梁面積百分比、骨小梁厚度,減少骨小梁分離度及破骨細胞數(shù)等,從而通過促進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來對骨質疏松產(chǎn)生保護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二仙湯能夠防治骨質疏松癥,在此基礎上吳琪[10]等學者對該研究實施進一步的驗證,通過對6 組實驗大鼠分別連續(xù)90 天灌胃二仙湯提取液及其他藥物,發(fā)現(xiàn)不同劑量二仙湯對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增殖能力、堿性酸酶活力及鈣結節(jié)的形成均有促進作用,從而證實二仙湯治療骨質疏松的良好效果。
骨質疏松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所導致,大量臨床試驗證明發(fā)現(xiàn),二仙湯具有良好的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骨密度、抑制骨吸收,從而改善疾病癥狀。骨質疏松癥的疾病分型較多,其中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與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較為常見,由于女性絕經(jīng)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老年人性激素的減少,因此導致骨代謝異常,因此造成骨量及骨質的下降。鞠洋等[11]學者通過對96 例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實施治療,將其分為兩組并分別給予中藥及西藥治療,用藥后發(fā)現(xiàn)中藥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藥組,臨床效果更優(yōu),且對于提升骨密度、改善骨代謝有積極意義。同時,張帆等人[12]在二仙湯的標準方上選擇加味的方式實施治療,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淫羊藿、仙鶴草、黃芪、鎖陽、菟絲子、牡蠣、丹參、赤芍、雞血藤及牛膝,連續(xù)給藥2 個月后檢測發(fā)現(xiàn),患者25(OH)D 水平較治療前升高,β-CTX 水平略降低,由此說明加味二仙湯能夠通過促進骨的鈣化及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進而抑制骨吸收,因此改善患者的疾病臨床癥狀。在口服的基礎上,陳輝等[13]人對60 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組并分別給予口服乳酸鈣及二仙湯經(jīng)皮給藥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為66.7%,兩組間相比觀察組更高,且觀察組骨密度及疼痛改善效果顯著,藥物不良反應較少,整體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二仙湯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同時也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很好地保障了患者的用藥安全。楊昌文等[14]人將114 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伴骨質疏松癥的老年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鈣劑、維生素D 治療,觀察組再次基礎上采用二仙湯加減治療,加減方在標準方的基礎上增加了山茱萸、熟地、大棗、山藥、炙甘草,兩組治療2 個月后患對患者各項指標及體征、癥狀進行檢測評估,結果顯示對照組(91.22%)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80.70%),腰椎、股骨頸及Ward’s 三角區(qū)骨密度(BMD)升高,研究表明二仙湯加減方能夠調控機體骨代謝,減少骨量丟失,從而促進機體骨密度增加。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增加的骨病,主要體現(xiàn)在骨密度及骨量的完整性上,該病的常見人群為老年人群及絕經(jīng)后較女性,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群關注的重點健康問題之一,因此需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干預,避免病情的進行性發(fā)展,影響患者生命健康。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由于西醫(yī)藥物效果的不穩(wěn)定、個體差異等存在,加之藥物對機體的損傷等因素影響。而中醫(yī)通過對患者進行辯證,評估患者的疾病分型,并通過對藥方進行加減調整從而進行對癥治療,從根源上改善疾病的問題。二仙湯是由上海中醫(yī)大學張伯訥教授創(chuàng)制并收錄于《中醫(yī)方劑臨床手冊》,對于骨質疏松癥有良好的臨床效果[15]。且中藥治療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胃腸及肝腎刺激小,因此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同時通過加減方的方式調整藥方,更加保證了疾病治療的效果。
目前已有大量的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對二仙湯治療骨質疏松展開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動物實驗方面總結發(fā)現(xiàn),各項研究均采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分析,通過對實驗SD 大鼠進行二仙湯不同劑量或拆方的方式進行給藥,并對骨密度、碳酸酐酶、蛋白質、鈣磷水平等進行檢測分析,從而獲得二仙湯及其加減方在治療骨質疏松癥疾病的重要意義。另外通過對各類不同分型骨質疏松癥疾病患者采取二仙湯及加減治療,同樣采取對比方式進行骨密度等指標的檢測和分析,驗證了二仙湯在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價值。
本文通過總結二仙湯在治療骨質疏松癥中的進展,并取得良好的結果,但藥物治療效果并不能獲得絕對的保障,為了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一方面利用二仙湯及其加減方進行治療,同時可選擇物理治療、西藥治療等進行輔助,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恢復。常規(guī)患者可通過多方式進行聯(lián)合治療,效果良好,對于骨折、手術治療等對患者骨質損傷較明顯的特殊情況,可在術后或治療期間給予二仙湯或加減治療,既能夠改善患者骨質及結構等,同時對其恢復有一定推動作用,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