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wèi)舟
(渭源縣新寨中學,甘肅 定西)
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的兩大主體,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負責為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負責學習知識,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和互動,才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但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導致課堂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升。本文通過分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發(fā)現(xiàn)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給出具體解決策略,確保學生主動加入教學活動中,從而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更為明顯,有的學生學習經驗不足,數學知識框架還有待成熟,對數學技巧的認知還不夠充分,因此感覺困難重重。如果教師能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主動為學生提供幫助,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及交流,那么對培養(yǎng)學生由內而外的學習興趣將會有重要的影響。學生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大膽探索,這一點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對高效課堂、精彩課堂的打造有明顯作用。
教學相長是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教師需要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實現(xiàn)與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和共同進步。師生互動則是基礎,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根據學生的真實訴求采取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策略,那么對教學相長的踐行將會有明顯的作用。學生也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奧秘,進而全程參與、全身心投入數學知識的海洋中。
在師生互動中教師會更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及學習心理,進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主人翁地位,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不斷凸顯個人的主體價值,這一點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社會實踐都有明顯的作用和價值。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說出個人的想法,尋求教師的幫助,掌握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策略和技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很多教師認為自己講得越多學生學到的知識就越多,因此教師會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喋喋不休地為學生講解更多的數學知識,而學生只能機械地接受教師灌輸的教學內容,雖然學生接受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但是學生卻不能消化,雖然教師講得多,但是課堂的教學效率卻不高。
在很多初中數學教師看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運用這種單一的提問方式與學生互動,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導致課堂變得枯燥、無趣,并且在活動中還會存在很多弊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改變這種單一的互動形式,使用多樣化的互動教學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教師向學生提問題,也可能是學生向教師請教問題,教師需要建立現(xiàn)代教學觀,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中有效融入智能化教學設備和多樣化的教學理念,才能強化知識內容的講解效果。教師也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相關教學資源,加強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開展互動交流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的學習時間,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學習“相交線”一節(jié)內容時,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只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相交,另一種是平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不同的概念性知識內容,結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合理運用理論知識內容,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教學情境中,可以通過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與學生進行問題的有效探索。
教學情境與教學效率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輕松、自由,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將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與教師互動,在良好的氛圍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互動欲望,還可以提高互動的效果。于數學而言,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距離,利用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情境中掌握知識,感悟知識的魅力。在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挖掘知識,使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例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確數據收集的意義,掌握數據收集的方法,并形成相應的數據處理意識,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數據的基礎上,做出科學、有效的判斷,這節(jié)課程可以為學生的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節(jié)課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掌握數據收集與整理的知識。如班級需要定期測量學生的身高,并收集數據,在某次測量身高之后,教師獲得了諸多身高數據,數據較為雜亂,此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如何對數據進行處理,學生提倡利用表格清晰地將男生、女生的身高數據呈現(xiàn)出來,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次詢問:“如何對比男生、女生的身高情況?”學生回答道:“可以以155厘米作為界限對比男生、女生身高各占百分之多少,這樣可以了解男生與女生的身高對比情況。”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是否有其他方式了解男女生身高之間的差異?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內容有效結合,并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互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散思維,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新課改之后的初中數學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動比較顯著,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更為緊密。學生的短板以及薄弱之處則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以及重要的教育點,教師只需要結合學生的短板來調整教學思路,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水平。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相似三角形”時,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自主思考為基礎,設置不同的思考問題,讓學生自主尋求不同三角形之間的相似關系。很多學生在自主討論的過程中能結合個人所積累的知識及學習經驗進行分析以及遷移,學生的短板得到了彌補,從而提升了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革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教具來直觀呈現(xiàn)抽象的幾何知識。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出示鉛筆、鐵軌、探照燈的圖片,使學生聯(lián)想到線段、直線、射線,并在紙上畫出一條線段、一條直線、一條射線,在學生觀察后提問:思考一個正方形中有幾條線段?學生回答后,利用Flash動畫軟件演示直線的繪制過程。教師出示泡沫板與細紙條,并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需要用幾枚圖釘才可以將細紙條固定至泡沫板上?學生回答后,由此引申出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即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通過革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教具直觀地呈現(xiàn)直線、射線、線段的有關知識,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重視互動的時效性,切實深化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在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教育人員應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感悟知識的本質,了解豐富多彩的數學知識。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中的“潤滑劑”,是引領學生緊隨教師步伐的有效抓手,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師生互動的意義,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探索多種互動模式,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中,并在學習中感悟知識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增加師生間的互動頻率,從而使教師在師生互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以便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在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組內成員的學習能力應大致相同,這樣有助于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開展。例如,在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時,學生將了解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并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引導學生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在制作統(tǒng)計圖之前,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學生想要統(tǒng)計的內容,有的學生想要統(tǒng)計班級內同學的興趣愛好,有的學生想要統(tǒng)計周六日外出游玩的數據,有的學生想要統(tǒng)計喜歡足球、籃球等運動的數據,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在討論后確定主題,根據主題統(tǒng)計數據。在制作統(tǒng)計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小組的制作情況給予相應的引導,在引導中使學生順利完成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還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教師在講解“全等三角形”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以4~6人為標準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將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斷、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這三個不同的知識點分配給小組中的不同成員,讓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全等三角形的判斷這個知識點相對于其他兩個知識點來說比較重要也比較難,所以可以多派兩個學生進行學習,而對于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這兩個相對簡單的知識點可以安排少一點的學生進行探究。在小組成員都完成了相關任務目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討論、交流,給其他小組成員展示自己的學習探討結果。在小組討論完成后再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多走動、多觀察,對遇到困難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指導,而對那些偷懶的學生也要及時地指正與批評,確保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小組合作學習中,高效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初中數學教師在具體實施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向學生灌輸應試知識,將導致學生始終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中,使其很快忘記所學知識。唯有積極思索數學問題,才可以切實提升中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不妨科學設置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具體而言,合理開展課程導入,結合課程主要內容設置相關問題,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挖掘核心線索,推動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的答案,這對學生深入思索數學知識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增強其自主探索意識,這對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散具有關鍵作用。這種方式不僅為培育學生數學素養(yǎng)奠定基礎,更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探究,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平行線及其判定”知識內容的過程中,由于數學知識是充滿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因此教師不妨在黑板上畫兩條直線并提問:這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引出本課內容。通過互動教學使學生積極地思考、探究,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用數學語言表達推理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利用科學設問有效推進師生互動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合理引發(fā)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熱情,確保學生主動加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教師在加強課堂教學設計的前提下,也需要對不同教學問題的提出方式,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教師在針對師生互動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解決的過程中,能落實不同的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優(yōu)化學生對不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例如,在學習“平行線的性質”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對課堂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需要在運用互動教學理念的前提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這樣才能讓學生及時向教師請教自己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平行線所具有的性質,是需要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中有效推導的,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智能化教學設備,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減輕自己在課堂中的學習壓力。教師在設計不同的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前提下,需要先讓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分析的時間,幫助學生合理地學習不同的理論知識內容,而且也能確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知識內容的探究,主動地推動自己對知識內容的學習進度。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非常關鍵,教師需要關注對多種教學元素的分析以及研究,調動學生主動溝通以及表達的意愿。教師還要通過對學生知識短板的分析明確師生互動的重要方向,嚴格按照不同的教學節(jié)奏設置課堂問題,鼓勵學生自由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