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娜,陳玉狀,張紅梅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 安徽合肥 230038
抑郁性焦慮癥是指長期抑郁導致焦慮,一般是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綜合表現,現代研究認為是人在外界精神刺激、情緒壓力下產生的消極情緒及生理行為改變,并且外因誘發(fā)顯著[1-2]。抑郁性焦慮癥的焦慮多表現為經常莫名緊張、焦慮不安、容易激動、記憶力下降,可伴隨身體不適,如失眠、多夢、心悸等。抑郁性焦慮癥雖常表現為憂心忡忡,不愿與人交談,反應緩慢,但與典型的抑郁癥相比,很少有自殺、自責、自罪的想法。當下,該病全球發(fā)病率為9.7%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我國屬于第二大類疾病,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3-4]。該病患者有部分可自行緩解寬釋,病情較重者則需藥物治療。西醫(yī)多采用抗抑郁焦慮癥藥物,通過中樞神經遞質的調節(jié)間接緩解抑郁、焦慮癥狀[5],但長期口服此類藥物有一定副作用,且病情易反復發(fā)作。中醫(yī)藥治療療效持久,見效顯著,可以有效抑制該病復發(fā)。
陳雪功教授,安徽省教學名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師承于全國名老中醫(yī)郭振球教授,歷任安徽中醫(yī)學院中醫(yī)臨床學院院長、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診斷分會副主任委員及顧問等職。陳教授從醫(yī)40余年,覽經典、貫中西,變通活用,屢起沉疴。下面就陳師對抑郁性焦慮癥的辨治經驗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抑郁性焦慮癥屬于中醫(yī)狹義郁證范疇[6],陳教授指出該病還與失眠、臟燥、虛煩、奔豚等相關。病因多為外生諸邪,如六淫邪氣引起內外失和,或喜食肥膩,或積年勞傷等因素,出現氣、血、痰、火、濕等病理產物[7-8],使氣機不暢,情志病生?!鹅`樞·本藏》載:“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陳教授認為,抑郁性焦慮癥病位以心肝二臟為主,五臟皆有涉及。心主神明,神明安則情志暢,不安則神不由己,喜怒不控,憂悲莫名。郁證始于肝失疏泄[9],肝主疏泄條暢氣機,疏泄失常則氣機失和,肝魂不寧,神氣郁結。五臟主五志,諸臟病變五志生異,或表現為悶悶不樂、善嘆易悲、默默不語等抑郁癥狀,或表現為焦躁不安、心煩意亂、精神緊張等焦慮癥狀,亦有相兼出現。
心為君主,統領五臟六腑,心血虛弱,則不養(yǎng)神,情志潰散,病由中生。肝體陰用陽而藏魂,肝血不足,不能濡養(yǎng)肝魂,久則郁而生病?!额愖C治裁·郁證》記載:“七情內起之郁,始而傷氣,繼必及血,終乃成勞”。患者或長期體力勞動,或臟腑素有病變,或它病遷延不愈,損耗氣血,不能濡養(yǎng)神魂,出現面淡少華、疲憊少神、神情恍惚、惡夢紛紜、胸悶心慌、舌淡脈細等心神不寧、魂不守舍等癥狀。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學習壓力增加,飲食多不規(guī)律,過饑過飽,偏食重油重辣,易致脾胃運化不行,氣機升降紊亂,水谷不化而致脾胃功能受損[10],痰濕內生,久則化熱,上擾神明,蒙蔽清竅?!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云:“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血液運行不通,亦可出現氣機不暢,導致情志病。情志久病,又進一步造成痰火瘀阻,二者相互影響。臨床表現多為煩躁難眠、起臥不安、夜無寧刻、無故憂愁或急躁易怒,胸痛走竄或胸悶感覺異常,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澀等痰火瘀阻癥。
陳師認為抑郁性焦慮癥治療要重視心神肝魂的調治。當患者既有神情恍惚、意志不定、失眠多夢,胸悶心慌、驚悸等心神不寧的表現,又有少氣懶言、疲倦乏力、面白少華、舌淡脈細等心氣心血不足的癥狀,當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平補鎮(zhèn)心丹”加減治療。以人參、麥冬、五味子、肉桂、熟地、當歸等平補心氣心血,以棗仁、遠志、茯苓、茯神養(yǎng)心安神,再以龍齒或龍骨牡蠣、磁石、琥珀,取其重以能鎮(zhèn)、重以退怯,來重鎮(zhèn)安神。方中養(yǎng)心安神之棗仁、遠志與重鎮(zhèn)安神之琥珀、龍齒常須并用,可增強療效。
對于肝血不足,魂不守舍的病癥,如患者頭昏目眩、疲憊少神、面淡少華、舌淡脈細,同時伴有惡夢紛紜、或通宵不寐的表現,有甚者出現驚悸震顫、坐臥不安、肌肉瞤動、肢麻手抖等肝陽妄動的癥狀,陳師治療常仿許叔微《普濟本事方》的“真珠丸”,與費伯雄《醫(yī)醇剩義》“馴龍湯”加減運用。以人參、熟地、當歸、白芍益心氣養(yǎng)肝血,以棗仁、柏子仁、茯神、遠志寧心安神,再以羚羊角粉、珍珠母、鉤藤、龍齒、牡蠣、琥珀平肝鎮(zhèn)肝,安神定魄。
陳師治療虛煩不眠、煩悶無奈、驚悸惶恐、心神不寧,同時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痰火病性者,常用王孟英《溫熱經緯》中的“黃連溫膽湯”加減。方中以半夏、茯苓、陳皮、甘草、枳殼,即“溫膽湯”去姜棗化痰行氣,加黃連、竹茹、梔子清心除煩,再以珍珠母、龍骨、牡蠣、磁石、琥珀鎮(zhèn)心安神。此方化痰理氣,除煩安神并用,治療痰熱擾神證常取良效。
如遇患者無故煩悶憂愁或急躁易怒,無故頭痛而忽發(fā)忽止,自覺胸痛走竄或胸悶感覺異常、需深呼吸或重力按壓方舒,或頑固性失眠、起臥不安、夜無寧刻,或自覺背腹一片皮膚如燒如灼,欲得冷敷方舒,或無故心慌心悸,氣沖胸咽,有瀕臨死亡之感,而現代檢查無其他疾病,陳師常以血府逐瘀湯合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以柴胡、枳殼、赤芍、甘草、桔梗疏肝理氣解郁,又以生地、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調神,再以陳皮、法半夏、云苓、竹茹、黃連化痰清心除煩,更加珍珠母、龍齒或龍骨牡蠣、琥珀重鎮(zhèn)安神定志。
陳師臨床診治抑郁性焦慮癥,在藥物選取方面,常中西對比,古今結合。如黃連溫膽湯,中醫(yī)功效清熱燥濕,理氣化痰,和胃利膽,現代藥理研究發(fā)現該劑對大腦興奮和抑制具有雙向調節(jié)功能,松弛中樞性肌,其所含膽囊收縮素可增強免疫活性以助眠,組成藥物中所含有的槲皮素和柚皮苷,能與5羥色胺協同,減輕炎癥和多巴胺消耗,縮短睡眠潛伏期,延長睡眠時間,進而發(fā)揮催眠作用[11-13]。
陳師對半夏一味尤有心得,認為半夏治療嘔吐、呃逆、失眠、精神分裂癥及癲癇等病,與西藥氯丙嗪多有相似之處,是治療抑郁性焦慮癥不可或缺的一味要藥?,F代藥理研究證明,半夏所含總生物堿可使大鼠癲癇發(fā)作的潛伏期有效延長,且炮制品中,生半夏鎮(zhèn)靜效果最佳。同時半夏可提高患者免疫,起到防治情志病作用[14-16]。
陳師治療抑郁性焦慮癥,尤為重視桃仁一物,《本草新編》載:“蓋桃花,仙種也。仙者陽之極,鬼乃陰象,陽能辟陰,故能卻鬼”?,F代藥理研究桃仁除活血功效外,還可以治療小兒癲癇,其所含桃仁乙醇提取物可降低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增加乙酰膽堿含量,降低丙二醛,保護中樞膽堿能神經,對腦神經的調護和免疫系統起到雙向調節(jié)作用[17-19]。陳師認為“癲狂夢醒,桃仁有功”,常配合紅花增強效果,活血化瘀,營養(yǎng)保護神經,調節(jié)機體免疫,提高抑郁性焦慮癥患者的療效。
陳師十分重視對抑郁性焦慮癥患者的病因解析,告知患者疾病的可能誘因,減少患者的莫名疑慮,以利于病情的緩解。臨床表明,醫(yī)生對患者勸慰本身也是治療郁證的常用有效方法[20]。另外,抑郁性焦慮癥患者多有遺傳傾向,其病程恢復周期較長,緩解后還需鞏固治療一段時間。如患者焦慮癥急性發(fā)作,陳師治療時,適當配合西醫(yī)抗抑郁類藥物,以快速緩解病情。
王某,男,40歲,2012年6月28日初診。主訴:焦慮、失眠多惡夢、心胸悶痛間作半年。病史:患者自2012年以來,常有情緒低落、憂心忡忡、失眠、心悸之感,懷疑自己患冠心病。期間兩次因心悸、胸悶、胸痛暴作,病情危急被120救護車送至無錫市某三甲醫(yī)院急診,因臨時口服治心絞痛藥物(不詳)后緩解。查心電圖、心肌酶譜等未見異常。6月初病情又發(fā),120救護車第三次將其送至原醫(yī)院急診。醫(yī)生建議住院行冠脈造影及相關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6月28日患者由其姐姐陪同來合肥求治于陳師。刻下:患者自述常有緊張恐懼感,擔心“心絞痛”發(fā)作,自覺胸中有熱氣上沖,達咽喉處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強烈,有窒息瀕臨死亡之感。再詢問得知患者曾有經營商場內游樂園遇經濟糾紛,遭他人施壓經歷。舌淡紅,苔白黃,脈滑稍數。診斷為抑郁性焦慮癥,伴焦慮急性發(fā)作;證屬痰氣交阻,痰火擾神。治以清心化痰理氣,養(yǎng)心斂神解郁,同時加以心理疏導。處方:陳皮10g,法半夏15g,茯苓、神各10g,甘草6g,枳殼10g,竹茹10g,黃連10g,膽南星6g,蘇葉10g,川樸10g,香附12g,棗仁30g,遠志10g,生龍齒30g,生牡蠣30g,磁石30g,14劑。
7月26日二診?;颊哐陨纤幈M劑,自覺如常,停藥近兩周尚可。唯出差時有擔心發(fā)病的恐懼感??滔拢荷嗟t,苔白稍厚,舌邊瘀暗,脈緩弦。予6月28日方加減再進:減黃連、竹茹、加青皮10g,郁金10g,丹參25g,川芎15g,桃仁10g,紅花10g,14劑。
9月13日三診。停藥后自覺如常,雖偶有欲發(fā)病之感,但很快消失,再予7月26日方,21劑。
10月8日四診。服藥后如常人,偶有心悸怔忡之感。擬方:陳皮10g,法半夏12g,茯苓15g,甘草6g,蘇葉10g,川樸10g,棗仁30g,遠志10g,夜交藤25g,生龍、牡各30g,赤芍30g,神曲10g,當歸20g,川芎10g,桃仁10g,21劑。
10月28日五診。偶有心悸,時咳嗽,痰白黃,脈稍數。予10月8日方加天麻10g,黃芩10g,桑白皮20g,21劑。并囑中藥服盡后,予鹽酸普萘洛爾10mg,3次/d。每10日減10mg,30日停藥。2020年患者又因它病來肥求治于陳師,并云抑郁病多年未復發(fā)。
按:患者病起于經濟糾紛,遭他人施壓,長期抑郁而導致焦慮并發(fā),半年來3次自覺心悸、胸悶、胸痛甚至瀕死感到醫(yī)院急診,但查無他病,就患者所述癥狀均是自我感覺,四診合參,一診為抑郁性焦慮癥,伴焦慮急性發(fā)作,辨證為痰氣交阻、痰火擾心,治以清心化痰理氣,養(yǎng)心斂神解郁為法,方以“黃連溫膽湯”和“馴龍湯”加減,加以心理疏導。二診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痰熱氣阻病邪得以祛除,氣郁血瘀突顯,隨加血府逐瘀之意以解其深邪。先后復診共服91劑,除偶有心悸,其他諸癥全無,隨以鹽酸普萘洛爾善后,隨訪8年未再復發(fā)。
陳雪功教授衷中參西、靈活變通治療抑郁性焦慮癥,重在寧心柔肝、安神定魂,化痰通瘀,解郁除煩;善用“平補鎮(zhèn)心丹”“溫膽湯”“馴龍湯”“真珠丸”“血府逐瘀湯”等方藥辨證化裁、輔以心理疏導;并對半夏、桃仁兩藥運用頗有心得。經多年臨床實踐發(fā)現,中藥治療抑郁性焦慮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穩(wěn)定、不易復發(fā)、情感容易接受等優(yōu)勢,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