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珍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第一中學,甘肅 天水)
閱讀理解是高考英語中考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占比較高的題型,需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煉關鍵信息,通過分析、對比、推理、論證等把握語篇的主題思想、語言特點及寓意??梢姼呖加⒄Z閱讀題型對學生語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教授學生語篇分析方法,指導學生從宏觀層面把握語篇體裁特點及語言框架,從微觀層面提煉關鍵語句并精準把握其主旨、內(nèi)涵等,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诖耍挛膶⒔Y合教學經(jīng)驗,圍繞具體教學案例,從宏觀及微觀兩大層面探究高考英語閱讀訓練中的語篇分析方法。
語篇類型劃分是語篇分析的前端環(huán)節(jié)。目前學者對英語語篇類型分析的依據(jù)及標準尚未達成共識,若想充分發(fā)揮語篇分析的作用,教師便需要從高考英語閱讀語篇入手,結合各類語篇、題型的占比,以及難易程度,高考英語改革趨勢等確定高考英語閱讀主要考查的語篇類型與側(cè)重點。
從高考英語語篇主題來看,其與現(xiàn)實生活及社會的聯(lián)系愈發(fā)緊密,且呈現(xiàn)出跨領域融合的態(tài)勢,涉及科學、技術、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可見目前高考閱讀題型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語篇體裁層面來看,以應用文、說明文、記敘文為主,議論文為輔,前三種題型占較高比例。不同文體有其特定的語言組織邏輯與語言框架,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與語言表達方式也具備相對穩(wěn)定的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不同題材的語篇進行宏觀分析,可以促成學生舉一反三。同時,同一類文體在語言風格、語言細節(jié)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語篇宏觀分析基礎上教授學生提煉關鍵信息,靈活運用對比、推理、總結、論證等語篇分析方法,指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下嘗試猜測、分析語篇內(nèi)容及內(nèi)涵,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閱讀是以語篇為語言實體和信息載體對書面信息認知構建的言語過程。閱讀理解作為高考英語分數(shù)賦權最大的題型,綜合考查學生語言理解、語言實踐、語言辨析、語境分析、語言文化識別等能力。從近年來的高考英語改革趨勢來看,其閱讀題型更加突出語篇,強調(diào)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并且凸顯了英語語言的交際性功能,且結構化題型的比重有所提升,需要學生在有限時間內(nèi)通過高效率的語篇分析技巧提煉關鍵信息、找準語篇主旨、把握語篇內(nèi)涵,并且運用聯(lián)想、連貫、發(fā)散及邏輯等思維,依托具體語境對陌生詞匯、句式等進行釋義與解析[1]。
高考英語閱讀訓練中,教師以真實的高考試題為閱讀素材,結合教材語篇對學生語篇分析能力進行專項訓練,重點培養(yǎng)學生結合語篇文體類型快速預測其內(nèi)容與手法的能力,深入語言細節(jié)建構語言邏輯及特點,并從中提高語篇內(nèi)涵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其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奠定基礎。
基于對高考英語閱讀語篇類型及特點、高考英語閱讀訓練中語篇分析重要性的論述,建議高中英語教師采取以下策略,即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語篇分析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辨能力。
從宏觀層面分析語篇的要點在于把握語篇文體類型、各類文體的結構,并能夠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適合的語篇情景意義,避免語義歧義而影響對語篇整體的理解[2]。
1.分析語篇體裁,預測語篇內(nèi)容及寫作手法
分析語篇體裁特點需要依靠篇章結構、背景知識及詞匯語法知識。高中生可以快速掌握語篇的詞匯及語法知識,但應用背景知識、理解語篇結構的能力較為薄弱,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借助圖式理論將不同體裁語篇的基本要素整合在統(tǒng)一的圖式框架中。
如人教版必修2 Unit 1“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為一篇說明文,以阿斯旺大壩案例說明了解決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自然環(huán)境發(fā)展間矛盾的措施。該語篇結構較為清晰,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實現(xiàn)從文本信息的具象思維到高階抽象思維的發(fā)展。為此,教師可以在該語篇閱讀教學中設置兩大環(huán)節(jié):(1)提煉語篇主要信息;(2)講解general-specific 篇章模式。
其一,教師可以采取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指導學生提煉語篇關鍵信息,如“Whydidtheproposal lead toprotest?”“What the government do with the problem?”“How did UN deal with this problem?”等,以引導學生提取表層信息,以語篇內(nèi)句子解決問題,并用自己的語言嘗試復述語篇內(nèi)容,以深化學生對語篇的理解[3]。
其二,以“Does the writer mainly want to introduce the case of Aswan Dam with this passage?”“Read paragraph 1,2,6,and figure out what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with the passage?”關于語篇主旨及作者意圖的問題做鋪墊,在提升學生歸納能力的基礎上由語篇文字表象遷移至說明文這類文體的結構模式,請學生繪制以“general-specific”為主支,以“Topic”“Example”“Conclusion”為分支的思維導圖,明確文章列舉的Aswan Dam 案例并非說明的核心內(nèi)容,重要的是說明“Keep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progress and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sites”的問題解決方法,使學生明確高考英語閱讀語篇說明文會在第1 段的首句或尾句揭示語篇主旨,可能運用舉例說明方法。同時,教師相機引入高考英語閱讀素材,指導學生對“Example”分支進行延伸與補充,如數(shù)字說明、對比說明等,以此深化學生對英語說明文的分析。
2.分析語篇語境,發(fā)揮語境釋義及限制功能
語言學家弗斯指出,任何一種語言的形成與應用都離不開特定的文化背景及情景。對于高考英語閱讀而言,語境具有釋義及限制功能。語境內(nèi)指示語所指內(nèi)容通常存在于語言情境及上下文中,借助語境釋義功能可以推測出陌生詞匯的意思、主觀色彩及言外之意。同時,語境具有限制性功能,將語篇置于某一交際情境或主題之下,借助該功能可更為精準地理解事物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間的關系等。
以2016 年全國英語卷Ⅲ七選五補全閱讀試題為例:
Buying,storing,and cooking fish isn’t difficult.(37)This text is about how to buy and cook fish in an easy way.
A.Do not buy it.
B.The easiest is to steam it.
C.This is how you can do it.
D.It just requires a little knowledge.
E.The fish will go bad within hours.
F.When buying fish,you should first smell it.
G.The fats in fish are thought to help prevent heart disease.
上述閱讀問題便可以利用語境指示語所指的內(nèi)容進行解決。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語篇前半段指出魚的選購、儲存與烹飪并不困難,后半段介紹了購買與烹飪魚的簡單方法,圍繞語境可以順利選擇D 選項,其中的“It”指代“Buying,storing,and cooking fish”。
從微觀層面分析語篇,需要把握好語篇的語言邏輯及內(nèi)涵,找準語言的細節(jié)之處。
1.分析語篇語言邏輯,深化語言細節(jié)信息理解
語篇的語言邏輯體現(xiàn)在近義詞、反義詞與同疇詞復現(xiàn),指稱、替代、省略、連接等語法之中,學生若能掌握詞匯復現(xiàn)與語法連接的意圖,便能快速把握語篇內(nèi)容及主旨。
以2018 年全國高考英語I 卷完形填空44、46 題為例,其中44 題的解決需要學生找準原文與選項內(nèi)的復現(xiàn)詞匯,即“l(fā)earn chess”與“instructor”,“l(fā)earn chess”需要“instructor”的教授與引導,兩個詞匯同屬于學習象棋的范疇。46 題則隱含著同義轉(zhuǎn)化,其中“international grandmaster”義為國際特級大師,與后半句的“him”相對應,選項內(nèi)“fastest”“easiest”指代象棋的學習,rarest 義為最稀有的,不適用于修飾人,而“best”既體現(xiàn)出“international grandmaster”這一獨特身份,又契合具體的語境,為46題的正確選項。
在高考英語閱讀訓練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入高考閱讀原題作為閱讀素材,指導學生分析語篇并自主總結原詞復現(xiàn)、同義詞復現(xiàn)、同根詞復現(xiàn)、概括詞復現(xiàn)、結構復現(xiàn)等,根據(jù)復現(xiàn)詞匯之間的相互照應關系捕捉并記憶關鍵信息,突破完形填空這一高考難點。
2.分析語篇語言特點,精準把握語篇核心思想
不同類型的語篇在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學生把握好不同語篇的語言特點,有助于其提升連貫與敏銳思維。
依然以“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語篇分析為例,作為一篇說明問題解決方法的語篇,其思路較為清晰、直觀,教師可以以該語篇為案例指導學生梳理說明文核心問題的解決流程。其一為“Define the problem”,學生自主閱讀語篇,對語篇內(nèi)主要問題進行提煉與總結;其二為“Analyze the problem”,包含“department contributions”“investigating the issue”等;其三為“develop a solution”,如 “making a proposal”“signing a document”; 其 四 為“implement the solution”,如“taken down in pieces”“moved to other places”等;最后,“evaluate the results”。學生通過總結歸納及語篇分析掌握說明文基本結構與要素,教師可以布置說明文寫作任務,請學生圍繞課間“annoying problem”等寫一篇說明文,以此實現(xiàn)對英語閱讀知識的遷移應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語篇分析的理解程度。
綜上,從高考英語改革發(fā)展趨勢來看,其所考查的閱讀能力更加多元,閱讀語篇主題更加廣泛,以應用文、說明文及記敘文為主,以議論文為輔,對學生語篇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在高考英語閱讀訓練中,教師可以將教材語篇、高考閱讀語篇等作為閱讀素材,指導學生從宏觀層面分析語篇體裁及其語言框架,從微觀層面分析語篇的語言邏輯與語言特點,以此為學生適應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題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