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毓
關鍵詞:普契尼;詠嘆調(diào);藝術處理;情感表達
前言
歌劇作為一種經(jīng)典的音樂題材,更作為一種來源于西方的舞臺藝術,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音樂魅力,它是一種唱出來而非說出來的戲劇,有著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普契尼作為意大利著名的歌劇大家,他的筆塑造了許多生動立體的人物,譜寫下一段段流傳百世的唱段。本文中,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普契尼經(jīng)典歌劇作品《波希米亞人》中最著名的選段——穆塞塔的詠嘆調(diào)《漫步街上》。
一、普契尼生平簡介
19世紀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劇家、音樂家、作曲家之一的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米歇爾·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于1858年12月22日生于盧卡,1924年11月29日卒于布魯塞爾。
普契尼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兒童時期的普契尼沒有顯示出特殊的音樂才能,他對音樂毫無興趣,更不是人們口中的音樂神童。他的父親米凱萊是一名音樂教師,但是在普契尼六歲時就去世了,年幼的普契尼是因為親人的希望和母親的鼓勵才進入盧卡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值得慶幸的是,普契尼遇到了著名的作曲家安杰羅尼,得其賞識,拜其為師,此后,普契尼才開始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嶄露頭角。對普契尼影響最大的作品是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普契尼聽完《阿依達》動人的故事,感受到其優(yōu)美的旋律后,內(nèi)心震撼,音樂之門從此正式向少年敞開。
普契尼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歌劇作品,從1884年毫不出名的歌劇作品《維利》,到1896年轟動一時的《波希米亞人》,再到主題為藝術與愛情的著名歌劇《托斯卡》,最后到眾所周知的中西結合的作品《圖蘭朵》,還有《蝴蝶夫人》《賈尼·斯基基》《西部女郎》等共12部歌劇。
普契尼是19世紀末至歐戰(zhàn)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一流派的作品內(nèi)容通常取材于平民百姓的生活,講述平民的故事,題材十分真實,人物各具特色,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感情特點。普契尼的音樂吸收話劇式的對話手法,以歌唱幫助劇情展開,會直接地采用各國民歌,比如《圖蘭朵》中就引用了中國《茉莉花》的曲調(diào)。普契尼還善于運用新手法,他習慣于在作品中加入感人的戲劇情節(jié),要求題材具有真實性,他用動人的旋律來表達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悲歡離合,達到觸動人心的藝術效果。普契尼的創(chuàng)作風格可以歸納為:題材來源于民間,加以浪漫主義色彩的渲染,內(nèi)容講述的是市井小民的感情,表達出世間人情的最美、最真、最善的一面。
二、詠嘆調(diào)《漫步街上》作品背景分析
《藝術家的生涯》是一部三幕歌劇作品,別名為《波希米亞人》《繡花女》,是由嘉科薩和伊利卡共同編寫的,主要靈感來源是亨利的小說《放蕩藝術家們的生活情景》,經(jīng)過藝術加工后成型。這部作品在發(fā)布初期并未得到大多數(shù)觀眾的喜愛,因為其前后反差過大,從開始的熱情歡快到最后的悲慘收尾,斷崖式下跌的情感是當時社會的觀眾難以接受的。但是經(jīng)過時間的磨礪,觀眾終于接受了這部作品,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動人心弦的配樂、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jié),無不使觀眾與普契尼筆下這些社會底層藝術家的情感命運感同身受,最后這部作品終于成了當時人們喜愛的杰作。歌劇中四位來自巴黎拉丁區(qū)的青年藝術家,因為才華相遇、因為愛情相擁、因為貧窮相泣,最后因為愛與自由得以藝術的永生。
《藝術家的生涯》這部歌劇作品有許多感人動聽的唱段,全劇充滿戲劇沖突,主要分為三幕,第一幕講述咪咪與青年詩人魯?shù)罓柗虻某鯌?,其中的著名唱段有《你的小手這樣冰冷》《我的名字叫咪咪》等,第二幕講述另一位女主人穆塞塔與她的情人馬切羅的愛恨糾葛,其中最著名的唱段就是《漫步街上》,最后一幕講述這兩對有情人的凄涼結局,其中聞名的唱段有咪咪病重時,魯?shù)罓柗虺鸬摹哆溥涫秋L流姑娘》、有咪咪臨死前吟唱的詠嘆調(diào)《再見》以及兩對情人共同演唱的四重唱《再會吧,甜蜜的愛》。整部歌劇充斥著社會小人物的浪漫、無奈與悲慘,本文圍繞第二幕中的歌劇《漫步街上》展開詳細分析。
劇中第二位女主人公穆塞塔是一位感情熱烈,放縱卻不放肆的姑娘,她的長相漂亮明艷又不俗氣。她自信陽光,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穆塞塔和劇中另一位女主人公咪咪的性格、形象是完全不同的[1]。穆塞塔喜歡在公眾面前大出風頭,喜歡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喜歡特立獨行,并且她因為自己的嫉妒瘋狂地追求著馬切羅作樂。
詠嘆調(diào)《漫步街上》是《藝術家的生涯》中穆塞塔的重要唱段,講述的是一對深愛對方,卻又因為愛情苦惱的戀人——穆塞塔和他的戀人畫家馬切羅之間的故事。晚宴上,為了吸引馬切羅,表現(xiàn)自己的魅力,暗示自己的情意,重新喚醒馬切羅對自己的愛意,穆塞塔唱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詠嘆調(diào)。
三、演唱時的咬字發(fā)音分析
《漫步街上》整首歌曲用意大利語演唱,意大利語是美聲演唱最好發(fā)音的語言之一,似乎就是為了詠嘆調(diào)的演唱而存在的。
意大利語的發(fā)音對嘴部肌肉、唇形、氣息、舌頭放置的要求較多,要求嘴部保持一種肌肉的張力,卻又不緊繃,要求發(fā)音時唇形隨發(fā)音變化而明顯變化,要求發(fā)音時氣息起到推動作用,不同的發(fā)音對于氣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同的發(fā)音對舌頭的放置位置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據(jù)歌曲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
意大利語元音的發(fā)音要求演唱者在通過唇形及肌肉變化準確地咬字,將每一個元音都清晰地說出來,且在此過程中演唱者保持相同音色演唱。意大利語的輔音對于氣息的要求則更多,氣流推動沖破口腔發(fā)出的爆破音、擠壓音、阻礙音是輔音發(fā)聲的關鍵。
意大利語有5個元音字母以及16個輔音字母。其中字母h不發(fā)音,僅僅起到修正發(fā)音的作用。輔音又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清輔音有t,p,c,f,s,清輔音發(fā)音時要注意氣息的外吐,濁輔音有d,b,g,v,發(fā)音時則要注意氣息的內(nèi)吸。
將其應用到歌曲中,不僅要注意元音的飽滿和清晰、輔音的氣息推動與發(fā)音規(guī)則,還要注意意大利語的連讀,比如開頭第一句中soletta的tt發(fā)一個輔音t,per la兩個單詞r不發(fā)音直接連讀到l輔音上。第三樂段第一句E tu che sai,其中ch發(fā)k音,其他拼讀基本符合英語拼讀的規(guī)范。
四、歌唱技巧與情感表達分析演唱
《漫步街上》的女主人公穆塞塔是一個感情熱烈,放縱卻不放肆的姑娘,她的長相明艷又不俗氣。
在《漫步街上》這部作品中,穆塞塔的人物形象復雜而立體,在追求愛情時她是驕傲的小孔雀,喜歡炫耀自己的美麗,但是她也是個真誠善良的小姑娘,內(nèi)心偶爾也會有自責和難過,演唱者要把握好每個時期穆塞塔的心理情感變化,將其在歌聲中表現(xiàn)出來?!堵浇稚稀肥侨误w曲式,整首歌曲的節(jié)奏型特點是強、弱、弱,每段開頭第一個音為重音,整體的節(jié)奏較好把握,強弱弱的節(jié)奏型生動刻畫了穆塞塔驕傲又自信的個性特點。
第一部分A段有兩個樂句,各八個小節(jié)。其旋律特點多用音程的級進進行,要求唱出其旋律特點又要表現(xiàn)出主人公獨特的魅力,此時要以圓潤華麗的音色進行演唱來展示開篇,表達穆塞塔炫耀美麗的心理。這一部分第一個起音就在E2上,此時的穆塞塔慵懶地在街上走著,以情帶聲用弱音唱出第一個詞,音色要求純凈富有魅力。[2](圖例1)開頭起音比較高,要注意聲音位置和氣息位置,需要在高位置之上起音,并結合頭腔以及胸腔以控制氣息,令腹部氣息緩緩流出,第一個音的三拍必須拖滿,并達到高音弱唱的效果。還要注意的是第一部分是三拍子的圓舞曲式,要表現(xiàn)出三拍子特有的強弱弱的感覺。
第二段B 段的旋律多處采用了切分音的節(jié)奏型,在A段旋律的基礎上進行了音程的大跳,旋律的伸縮性得到增強,使得感情表達更為濃烈奔放,穆塞塔在此段訴說出她對愛情的渴望,此時要注意演唱時情緒的表達,要懷著激動、期待的心情演唱。此部分多柱式和弦,通過柱式和弦疊進來表現(xiàn)全曲的高潮部分,這部分的穆塞塔自認為其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她帶著炫耀和激動的心情對馬切羅進行演唱,她的內(nèi)心是驕傲的,在演唱時注意氣息對聲音的推動作用,音色清脆帶有喜悅之感。
第三樂段為A樂段的變化及再現(xiàn),重新回到歌曲的主題,再次點明了中心。這一部分的旋律特點與之前的兩個部分較為不同,它逐漸歸于安靜,就好像是熱情散發(fā)魅力的穆塞塔漸漸安靜下來后的內(nèi)心獨白,這部分的旋律非常輕盈,有劇中另一個性格安靜的主人公咪咪的影子。在演唱這部分時,對氣息的把握要求較高,需要注意其中半音攀升的音準,同時需要把握住每一句最后幾個半音攀升的力度,使演唱力度恰到好處,從而完美地表現(xiàn)出人物形象,情感與演唱相結合,使觀眾產(chǎn)生情緒共鳴。歌曲的結尾所用伴奏只以兩個音來終止全曲(圖例2),注意此時應該表現(xiàn)出干脆和瀟灑,收拍在強音上,必須干凈快速結束,才能生動體現(xiàn)穆塞塔獨特灑脫的個性。
普契尼筆下的穆塞塔是一個復雜矛盾的藝術家,穆塞塔的性格熱情奔放,內(nèi)心耐不住貧窮,喜愛追逐錢財,既享受華麗物質(zhì)下眾人追捧的感覺,卻又忘不掉真心愛慕的昔日情人。當然穆塞塔也有她人性的閃光點——在咪咪生病時她傾囊相助,對朋友真心的付出絲毫不求回報。表面看起來妖嬈風塵甚至有些世俗的穆塞塔,從本質(zhì)上看其實是個內(nèi)心藏著善良和陽光的人。其實從穆塞塔故意氣馬切羅想要和馬切羅重歸于好就能看出,穆塞塔的內(nèi)心還是向往美好真誠的愛情的,對于物質(zhì)的追求只不過是時代和社會壓迫下不得已的反應,這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哀[3]。
五、演唱時的肢體動作分析
演唱這首詠嘆調(diào)時要立即代入對主人公穆塞塔的理解,讓自己成為舞臺的中心,成為一只驕傲的孔雀。演唱第一樂段時,神情自信又張狂,動作幅度可以偏大,展示自己華麗的衣裳,抬頭挺胸眼神上挑,散發(fā)魅力。唱到第一樂段最后一句時,穆塞塔認為自己是最漂亮浪漫的姑娘,可以通過抬手撫臉來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美麗。
第二樂段,主人公情緒發(fā)生變化,內(nèi)心更加激動,歌唱速度也加快,這部分是全曲的高潮,穆塞塔自認為吸引了全場的目光,隨著切分音節(jié)奏,情緒上漲到最高點,表達出自己對于愛情的強烈渴望。此時的動作更為夸張,頭抬起30度掃視臺下觀眾,帶著自信的微笑,手中可以拿一柄扇子作為道具,配合散發(fā)魅力。
到全曲第三樂段,穆塞塔開始變得冷靜,她開始回想以前與馬切羅的浪漫愛情,表示不能忘記,又帶有一絲期待戀人回頭與自己互訴衷腸重歸于好的心情,相較于第一第二樂段,第三樂段較為安靜,是穆塞塔內(nèi)心情感最細膩的表達。演唱第三樂段時可以平視觀眾,微微抬頭,把手放在胸口,直到最后一句時,把手放下,此時穆塞塔心中是灑脫的,如果你不愿與我吐露衷腸,那你就自己難過悲傷,把手放下的同時,表情要灑脫驕傲。
最后在音樂結束后收回情緒,向觀眾致謝下臺。
六、結語
《漫步街上》是帶有法國慢圓舞曲風格的詠嘆調(diào)歌曲,這部作品描繪出了立體的人物、動人的情感和不盡人意的小人物生活,才能在普契尼眾多作品中閃閃發(fā)光,成為經(jīng)典之一。音樂是一種人為的生活藝術,我們必須要深入了解演唱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意境,才能進一步地加深對音樂作品的了解,得以更為傳神地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