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從誕生那天起,大部分時間都靠以弱勝強,抗美援朝美西方工業(yè)化武力的濫用,堅定了人民軍隊不斷打造更強護國利劍的決心。隨著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不斷加快,護國利劍日益耀眼,2022年第十四屆珠海航展,是利劍閃耀的時刻。
從1996年第一屆到今年第十四屆珠海航展,現(xiàn)場感受到的最大變化,便是國產(chǎn)利劍的光彩奪目。第一屆拿得出手的國產(chǎn)“靚仔”,是殲八Ⅱ與“長二捆”,高光的是俄羅斯蘇-27帶來的普加喬夫“落葉飄”機動;到了今年珠海航展,高光的已全是國產(chǎn)“靚仔”:殲20、空警500、運油20以及從翼龍3到雙尾蝎TB-001在內的全球最先進無人機矩陣。
國產(chǎn)利劍最閃亮的星,必定是殲20。在6年前首度空中與公眾相識后,今年令人驚喜的是殲20在四機編隊、雙機對沖等一系列精彩空中表演后,雙機以小航線低速度快速著陸,兩個左轉彎就來到了我們面前,這是殲20首度僅隔10來米面對公眾。著陸時兩對機翼靈活擺動、轉彎時前翼輕盈切角、靜處時曼妙修長身形,無不令人感嘆技術之美、工業(yè)之美。最有美感的,還是開幕當天中午殲20總師楊偉對我們說的那段話:“我如果說得比較少,我們的對手會更WORRY(擔心),我想還是讓對手更WORRY比較好?!?/p>
馬斯克的“星鏈”低軌道衛(wèi)星群,在俄烏之戰(zhàn)中幫了烏方大忙。在室內館安靜低調的展位上,我看到了一套“大音希聲”的相控陣雷達,碩大發(fā)射器組成的巨大陣面“不怒自威”。這臺工作在P波段的SLC-18有源相控陣雷達,具有大范圍廣域搜索能力,可以遠距離反隱身發(fā)現(xiàn)目標,低軌道衛(wèi)星群、遠程隱身飛行物,都逃不過它的“鷹眼”?,F(xiàn)代空中對抗,這種“發(fā)現(xiàn)”,即意味著對手的“失效”。
隨著導航和遠程控制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無人機日漸成為重要空中力量。中航工業(yè)集團展臺C位,翼龍-3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引人矚目。這架重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翼展寬達24米,采用大展弦比平直翼加V形尾翼,具備數(shù)十小時的洲際飛行能力,能掛載藍劍-21AR反輻射導彈、LS-6重型滑翔制導炸彈、神龍150制導火箭、云影160巡飛器和PL-10E空空導彈,是國際頂級水平的無人機。外媒認為它具備1萬公里航程、能攜帶超過2噸的16枚導彈或炸彈。
在以弱勝強時代為火力不夠有多擔心,如今在航展兵器館就會有多舒暢。三十多種新型戰(zhàn)車火炮,從PLC型155毫米卡車炮、AR3遠程火箭炮、VT5坦克、ST3A型105毫米突擊炮到車載蜂群武器系統(tǒng)、兩棲無人戰(zhàn)車,展現(xiàn)了強悍的不同場景攻擊力量。
特別是第一次成系統(tǒng)推出的合成旅整套裝備,對國際買家具有強烈吸引力。這個“新型軍貿陸軍合成旅”,根據(jù)不同需求可不同組合。最豪華的合成旅由一個信息化指揮中心和偵察營、坦克營、機步營、炮兵營、無人機營、防空營等組成,以先進作戰(zhàn)理念配置成套,具備現(xiàn)代戰(zhàn)爭需求的體系戰(zhàn)斗能力。
這種體系化作戰(zhàn)能力的出現(xiàn),蘊含的是國防能力總體化趨勢的日益成形。
在冷兵器時代,能量決定力量,一支游牧騎兵可以擊敗10倍于己的步兵;在工業(yè)化時代,速度決定力量,“閃電戰(zhàn)”可以讓“馬奇諾”形同虛設;在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體系決定力量,核潛艇、四代機、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蜂群都很重要,但光靠一些高精尖武器已很難左右戰(zhàn)局,需要綜合運用整個系統(tǒng)各端口力量,形成總體合力方能左右變局。
這種總體化能力,需要最高層級的科學技術、足夠先進的制造能力、豐富充裕的可用資源,以及最重要的,需要大規(guī)模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是現(xiàn)代化大國才具備的總體能力。
在珠海航展系列頂尖重器面前,有外媒認為這表明了一種“我手上有劍,而且還要讓你知道”的態(tài)度,對潛在對手是警告性威懾。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劍是除暴安良的利器,也是治國安邦的象征。無數(shù)的歷史事實證明,手中有劍方可暢談和平,鑄就利劍才能護國安民。
十四屆珠海航展的展陳變遷,正是護國利劍日益閃耀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