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李可,劉維薇,翁文浩
(1.上海市楊浦區(qū)中心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0090;2.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檢驗科,上海200070;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0032)
MicroRNA-183(miRNA-183,miR-183)家族包括miR-183、miR-96和miR-182,是一類非編碼RNA中的microRNA基因簇,其基因位于人類7號染色體。目前已發(fā)現(xiàn)在肝癌、肺癌、乳腺癌、膠質瘤以及白血病等腫瘤中miR-183的表達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2],故而曾被認為是一種抑癌基因。但近來另有學者報道,在舌癌、間皮瘤等腫瘤中miR-183可呈現(xiàn)出促癌效應[3-4]。miR-183家族在不同腫瘤中呈現(xiàn)出不同效應,原因主要取決于其所調控的不同下游基因。
1.1肝細胞癌 在人肝癌細胞系HCC中miR-183主要發(fā)揮抑癌作用。有學者通過Target Scan軟件預測發(fā)現(xiàn)miR-183與MTA1基因的3′端非翻譯區(qū)(3′UTR)結合,并證實過表達的miR-183可通過下調MTA1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起到對腫瘤的抑制作用[5]。另有研究[6]證實,miR-183在肝細胞癌中可啟動附近CpG島,從而出現(xiàn)異常的DNA甲基化現(xiàn)象,該類甲基化現(xiàn)象在良性肝損傷[如肝細胞腺瘤(HCA,又稱肝腺瘤)、肝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等]、肝癌組織[肝細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癌相關抗原(HCA)]以及肝正常組織中均有所表達,miR-183可作為多種基因甲基化改革的診斷標志物,用于鑒別惡性腫瘤和良性病變。
1.2胃癌 多項生物信息分析證實,miR-183可與多種下游基因的3′UTR結合,從而表現(xiàn)出抑癌或促癌的效應。例如,Xu等[7]通過實驗證實,miR-183通過直接靶向bmi-1基因,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襲;而Yuan等[8]證實miR-183通過結合抗紫外線相關基因(UVRAG),抑制其發(fā)揮凋亡、自噬作用,從而促進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移??梢妋iR-183在胃癌中的具體效應與其作用的靶點相關,作用靶點不同則在胃癌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1.3結直腸癌 近期研究發(fā)現(xiàn),miR-183的表達與否及表達水平高低與結腸癌的預后、分期緊密相關[9]。研究證實在結腸癌組織中,miR-183的相對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正常黏膜(P<0.001),對于較晚臨床分期(Ⅲ~Ⅳ期)(P=0.030)、淋巴結轉移(P=0.012)、遠處轉移(P=0.049)的組織,miR-183的相對表達水平升高更為明顯;此外,進一步的Kaplan-Meier分析發(fā)現(xiàn),miR-183高表達組的預后明顯差于低表達組(P=0.002,log-rank檢驗),原因可能為miR-183可以降低結腸癌細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的表達,使得PI3K/PAKT通路的負向調節(jié)作用降低,從而導致結腸癌細胞的增殖、侵襲、轉移能力增強;鄭俊俊等[10]通過對臨床結腸癌組織及癌旁組織進行基因芯片檢測,共篩選出73個差異表達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miRNA,并對差異明顯的前13個上調及前13個下調的基因進行分析總結(包括所調控的靶基因、富集的生物過程和信號通路等),發(fā)現(xiàn)抑癌基因APC、WNT2/3信號通路均受到miR-183的調節(jié),miR-183在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癌旁組織。
1.4胰腺癌 Yang等[11]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抑制miR-183的表達可激活PTEN/PI3K/Akt信號通路,促使胰腺癌細胞增殖,抑制胰腺癌細胞正常凋亡,表現(xiàn)為促癌效應;此外,在同一項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通過抑制miR-183的表達,胰腺癌細胞對5-氟尿嘧啶和吉西他濱的敏感性增強;Miao等[12]發(fā)現(xiàn)在胰腺癌細胞系PANC-1中miR-183的表達明顯高于正常胰管細胞系HPDE6-C7(P=0.000 3),其主要通過抑制細胞因子信號抑制物(SOCS-6)的表達促進腫瘤發(fā)生和轉移。
miR-182是miR-183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miR-182通過增加鈣黏蛋白水平,降低上皮間質轉化(EMT),從而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轉移,即miR-182可以通過抑制EMT進而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侵襲[13]。另有研究顯示,miR-182可能通過下調程序性細胞凋亡因子4(PDCD4),影響非小細胞肺癌對順鉑化療的敏感性[14],這表明抑制miRNA-182可作為一種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有效策略。miR-185-5p作為miR-183家族中另一個重要的成員,可作用于ABCC1基因,促進p21、p27、FASL、Bim凋亡蛋白的表達,增加非小細胞肺癌系A549對順鉑的敏感性,從而起到抑制腫瘤的效果[15]。
3.1腎透明細胞癌 miR-183家族的表達與泌尿系腫瘤的相關性研究較少,但也具有重大意義的研究。有學者[16-17]通過對不同患者的腎透明細胞癌組織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在組織學分級較高(Ⅲ~Ⅳ級)、臨床病理分期較晚(Ⅲ~Ⅳ期)或在伴遠處轉移的患者中,miR-183和miR-96的表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此外,還證實了miR-183可作為腎透明細胞癌患者獨立的預后評估因素,并提出產(chǎn)生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與乳腺癌1號基因(BRCA1)相關蛋白-1突變體相關。
3.2前列腺癌 研究表明,miR-183家族簇的過度表達降低了正常前列腺組織細胞、前列腺上皮細胞的鋅轉運蛋白和細胞內可用鋅離子水平,并進一步證實細胞內鋅離子的表達水平降低可導致腫瘤組織黏附、遷移過程明顯增強,進而促進腫瘤的進展[18]。
4.1卵巢癌 有學者指出,在卵巢癌中,miR-183通過(TGF)-β/Smad4通路,使得Smad4功能失活,從而調控卵巢癌細胞的生物學功能,并促進卵巢癌的進展[19]。研究發(fā)現(xiàn),蟾毒素是重要的卵巢癌治療的輔助用藥,在對蟾毒素不敏感的患者中,miR-183的表達水平明顯升高,可見miR-183在卵巢癌中發(fā)揮促癌效應并可有效抑制藥物作用[20]。另有學者證實,miR-183通過抑制T淋巴瘤侵襲轉移誘導因子1(Tiam1)的表達,從而促進卵巢癌浸潤與轉移[21]。
4.2子宮內膜癌 有學者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發(fā)現(xiàn), miR-183可與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基因3′端非翻譯區(qū)(3′UTR)結合,通過下調MMP-9在子宮內膜癌(EC)中的表達水平,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在EC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22]。
5.1乳腺癌 Macedo等[23]通過生物芯片技術分析證實,miR-183通過調節(jié)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蛋白1(RB1)的表達,調控細胞周期的相關蛋白,miR-183可令RB1失活后釋放E2因子,促進細胞周期從G1期向S期過渡或直接刺激細胞增殖,從而促進乳腺癌的進展和轉移。
5.2黑色素細胞瘤 研究證實,miR-183可通過抑制整合素β1(ITGB1)啟動子活性而抑制細胞增殖,而MALAT1可作為黑色素瘤中內源競爭RNA(ceRNA),與miR-183競爭性結合ITGB1,促進黑色素瘤的發(fā)展[24-26]。因此,上述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了1個非編碼RNA相互作用調控網(wǎng)絡——MALAT1-miR-183-ITGB1軸,并證實其在黑色素瘤進展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5.3鼻咽癌 對順鉑化療的鼻咽癌患者病理組織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miR-183可以抑制轉移相關蛋白1(MTA1)活性,從而增強順鉑的細胞毒性作用,并抑制鼻咽癌的發(fā)生[27]。亦有學者指出,在與EBV感染相關的鼻咽癌中,miR-183可通過抑制腫瘤干細胞多能性,而抑制鼻咽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28]。
5.4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在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中,通過抑制hsa-miR-183可減少慢性粒細胞干細胞集落(cml-SPCs)的增殖和損傷集落形成,造成這一效應的原因在于一種新的BCR-ABL1蛋白激酶依賴性途徑,在該途徑下游,過表達hsa-miR-183可下調早期生長反應1(EGR1)和轉錄因子(E2F1),促進P53基因介導的凋亡[29],增加慢性粒細胞干細胞集落(cml-SPCs)的凋亡。因此,該研究證實了hsa-miR-183是cml-SPCs存活的一個新的關鍵因素,為白血病干細胞的根除提供了新的依據(jù)。
目前,已經(jīng)開發(fā)了多種檢測及分析microRNA的方法,包括Northern blot、電化學法和熒光發(fā)光發(fā)微陣列芯片法、實時熒光定量PCR等。Wang等[30]認為,miRNA作為臨床生物標志物的檢測對象,其發(fā)展受制于缺少標準化定量檢測方法。因此,其采用了一種免提取式PCR-熒光毛細管電泳法技術,也稱作miRNA來源的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技術(miRFLP),提高了標本檢測的靈敏度,實現(xiàn)了在房水等含量甚微的體液中的檢測;除此之外,基于信號放大技術的miRNA檢測方法[31],包括液環(huán)擴增技術(RCA)、基于RCA信號放大的細胞內原位檢測技術、基于特異性輔酶的檢測技術等,都極大提高了miRNA檢測的靈敏度;miR-183作為目前研究較為廣泛的特異性miRNA,與多種疾病的進展、預后息息相關,有望隨著microRNA檢測技術的發(fā)展,作為潛在的臨床生物標志物。
miR-183家族作為進化上保守的miRNA成員,在多種腫瘤中發(fā)揮原癌或抑癌基因作用,且miR-183表達水平與腫瘤的浸潤深度、有無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及TNM分期具有關聯(lián)性。國內外對其在腫瘤組織或細胞中的研究雖較為局限,但應根據(jù)現(xiàn)有研究結果,對miR-183及其下游靶基因采取檢測及分析,發(fā)揮其基因治療的作用。此外,還應在臨床中積極發(fā)展腫瘤的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方法,以實現(xiàn)科研成果與臨床應用的早日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