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姚亞鋒 (南通職業(yè)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
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分別在2018年4月和2019年2月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fā)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將規(guī)?;逃c個性化培養(yǎng)有機結合,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經深刻影響了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tài),推進互聯網與教育的有機融合是智能環(huán)境下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應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加強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充分激發(fā)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變革、課程體系的重構。基于“互聯網+”網絡環(huán)境,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教學之中,形成新的、更加科學的教學模式,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和努力方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1]。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授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識,樹立安全意識,同時還要全面、系統地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安全技能。傳統安全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不具備太強的實用性,會弱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課堂教學采用間斷性教學模式,教師緊湊地安排課程才能將所有知識點詳細而系統地傳授給學生,教師無法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傳統教學過程還不能滿足網絡時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如異地學習、同步或異步學習、碎片化學習、個性化學習等。若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課程的教學之中,形成新的、更加科學的教學模式,必將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構建了教學四步驟,即“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引出探究問題—學生自主探究,開展合作交流—運用信息技術,匯報探究成果—總結知識要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诂F代信息技術的“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2],突破傳統“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踐的根本性變革。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一方面教師通過視頻、動畫、圖片、微課等方式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立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構建探究式的教學情境;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查閱和收集相關資料,積極思考,探究分析問題的起因,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同時,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有利于在學習小組內部與其他成員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促進學生提高自我表達能力、養(yǎng)成團隊合作精神、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3]。將“在線學習”“翻轉學習”“互助學習”等學習方式有機融合到全新的教學模式中。
建立豐富的課程資源庫,不斷更新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OOC工作室。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材料不局限于課本,而是涵蓋和整合了延伸閱讀材料、在線論文等形式和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地對課程內容進行覆蓋,包括教學視頻、習題、案例、討論、測試等。并借助線上平臺和工具實現高效率的教學輔助活動,如考勤、通告、作業(yè)的編寫、分發(fā)、提交和批改、考試、教學數據統計和分析等。
教師利用網絡資源,使教學內容緊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最新進展,豐富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學習,完整知識結構,利用虛擬仿真軟件模擬施工現場安全監(jiān)測、安全事故等,強化安全管理能力?;诂F代信息技術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根據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要求,收集典型案例,針對施工現場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管理規(guī)范,建立安全管理的信息數據庫。學生通過數據庫可以加深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感性認識,進一步結合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提升教學效果。
智慧工地云平臺是利用最新的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建立的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工地現場安全施工及綠色施工的智能化和互聯網化,一般包括高危項目監(jiān)測系統、工地周界防護系統、局部區(qū)域安防監(jiān)控系統、施工用電監(jiān)控系統、現場噪音揚塵監(jiān)測系統、施工污水排放監(jiān)控系統。將智慧教室與智慧工地有機結合,使得教學活動不局限于課堂講授這單一場景。通過產學研合作,將智慧工地引入課堂,將企業(yè)導師遠程請進教室;讓學生不出教室,走進工地,并關注本課程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帶著問題回到課堂,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實現校內教師、企業(yè)師父雙導師制。學生通過智慧工地云平臺,實時掌握生產一線的安全管理技術,及時與企業(yè)師父溝通交流,增加學生的安全管理認知,提高學生使用智慧工程平臺管理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yè)從事施工項目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礎,拓寬學生的就業(yè)面。
以線上學習平臺數據實時掌握學生學習視頻及課件的進度,以學習目標中測試題的完成情況讓學生對自己的自學效果有量化認識,以課堂簽到量化學生到課率,以隨堂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課堂上學生對重點難點問題的關注程度監(jiān)測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作業(yè)及單元測試的完成情況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參與平臺討論的數據發(fā)現學生的活躍度。教師通過監(jiān)測數據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多維度量化考核評價,以便正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及時干預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提高教學質量[4]。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教學中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將“以教師主觀講授為主,集體而非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椤耙詫W生自主探究為主,自律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在不同的網絡環(huán)境中汲取知識,學會自主探索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構建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改變傳統教學的流程,實現學生素養(yǎng)、知識和技能的同步達成與融合,并能有效適應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習慣,使學習更具個性化。同時,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移動式教育,滿足疫情期間學習的需求,為高職高專的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