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交媒體使用對阿拉伯大學生的中國文化認同影響*

        2022-11-23 02:32:11王玲寧陳倚群
        關鍵詞:阿拉伯社交大學生

        王玲寧 陳倚群

        從媒介技術的角度而言,互聯(lián)網使“在地”文化認同的穩(wěn)定性和牢固性受到沖擊,多樣且異質的誘惑性內容在互聯(lián)網技術邏輯下鋪展開來,為人們改變文化認同提供了多種可能。①相比世界其他地區(qū),社交媒體進入阿拉伯國家的時間相對較晚,但近幾年來發(fā)展迅猛,根據全球移動網絡運營商協(xié)會(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2019年度報告,過去五年來,該地區(qū)的移動社交媒體滲透率翻了一番達到44%。其中,青年群體是阿拉伯地區(qū)社交媒體的主要使用人群。②根據第11版年度阿拉伯青少年問卷調查,每10個阿拉伯年輕人中就有9個每天至少使用一種社交媒體軟件,15—29歲社交媒體用戶的比例穩(wěn)定保持在70%左右。③

        阿拉伯國家的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青年群體,是社交媒體使用的主要人群,也是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堅力量。由此,本文選取阿拉伯國家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社交媒體使用和這一群體中國文化認同之間的關系,這一研究不僅具有現(xiàn)實意義,即如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阿拉伯地區(qū)進行有效的中國文化傳播,同時也有助于從理論視角思考新媒介與文化認同機制形成的互動關系。

        一、媒介與文化認同文獻綜述

        (一)文化認同和跨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的本質體現(xiàn)在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通過社會個體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而形成的集體共識。在文化認同形成問題上,學者們認為文化認同既是原生的,也是建構的。如喬納森·弗里德曼(Jonathan Friedman)認為文化認同既是一種生物遺傳,也是人們在歷史、語言和種族等因素基礎上“社會性建構”的現(xiàn)實。④國內的學者則把它總結為四個層面:一是文化認同屬于人的情感歸屬需求;二是文化認同是對某種文化的認可、接受和歸屬;三是文化認同屬于確定自己的身份;四是文化認同是對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文化象征符號的認同。⑤

        隨著全球化趨勢不斷發(fā)展,當下的世界格局發(fā)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交流、交融、交鋒的特征。在此語境中,發(fā)生在異質文化之間的跨文化認同,超越自身文化邊界,此時本我文化的同質性特點被打破,雜糅進異文化碎片式認知模式,認同的重新建構由此發(fā)生。⑥不同于跨文化認同理論早期階段的認識,如齊美爾提出的“陌生人”、帕克提出的“邊緣人”等概念,都指向了認同的不可能性,全球交往的擴張以及現(xiàn)代化進程的深入帶來的建構主義思潮興起,催生出“多元文化人”“世界公民”等一系列視野更加宏觀,意涵更加豐富的跨文化認同理論概念。如金榮淵提出的跨文化人格等概念,認為跨文化認同建構的過程是交際雙方作系統(tǒng)性文化調整、消弭排斥性認同、吸納新的文化元素、不斷回歸自我、融入人類共同體的發(fā)展過程。⑦

        (二)媒介與文化認同

        媒介歷來被認為是構建國家與文化認同的重要工具,很多研究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來思考媒介與文化認同的關聯(lián),認為全球化加劇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傳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劉建明認為電子影像媒介等因素使文化傳播超越時空限制,為身份重構提供了豐富資源。⑧周翠芳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媒介是建構公民身份與民族國家的重要手段。⑨任迪等認為文化認同發(fā)生在現(xiàn)代媒介所塑造的文化領域中,媒介對文化具有塑造力,對主體文化認同產生了重要影響。有學者認為ICT技術解放了個體,促進了全球化進程。個人與虛擬全球社會這一現(xiàn)實之間正在產生越來越頻繁和密切的互動,這種互動的過程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化的進程,同時也促進了個體的成長。隨著社交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諸多研究已經表明互聯(lián)網正使很多人擁有越來越多的社會連結,并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全球渠道。

        國內從跨文化視角進行媒介使用與文化認同之間的實證研究,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外籍留學生、中國留學生或者海外華人這樣脫離母國的離散群體。如張國良等學者發(fā)現(xiàn)外籍漢語學習者對中國媒介接觸的頻率低,但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度高。同樣以留學生為群體進行的研究中,劉然發(fā)現(xiàn)中國媒體對湖南的外國留學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留學生媒體接觸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國的各種動態(tài)和日常事物,卻很少是為了了解中國文化。付曉燕通過生命故事訪談法,收集35名留學生的社交媒體使用經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留學生的數(shù)字媒介的使用過程普遍出現(xiàn)文化認同的沖突,在跨國界社會關系網的互動中,經由對自身文化和異文化的反省、文化調整等心理過程,多數(shù)留學生會發(fā)展出與僑居國社會疏離的認同策略,并透過社交媒體建構出遠距離的離散文化認同。張少科以中國留美學生為對象,研究離散族群的多元文化認同及其對社交媒體選擇與使用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被試者對中美社交媒體的使用模式表面相似,其背后心理動因機制卻很不相同。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比較特殊的離散群體,而很少深入對象國或區(qū)域的受眾群體展開實證研究。本文基于對阿拉伯國家大學生的抽樣研究,分析該群體的社交媒體使用與中國文化認同之間的關系。

        二、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抽取樣本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受訪者的自我報告,了解阿拉伯大學生通過社交媒體接觸中國信息以及對中國文化認同的基本情況;深度訪談則通過對個體經歷、心理和行為的深入了解,結合阿拉伯國家的宗教、文化特征,考察阿拉伯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同中國文化認同建構之間的關系特征。

        (一)樣本特征

        研究對象為具有阿拉伯國家國籍,在阿拉伯國家高校就讀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因受眾群體特殊、地理距離遙遠,本次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樣法,通過筆者的朋友以及Facebook、微信、HelloTalk等社交媒體軟件,以滾雪球方式發(fā)放問卷,發(fā)放時間為2020年11月7日到11月20日,共回收問卷200份,篩選后有效問卷數(shù)為162份。其中來自非洲地區(qū)阿拉伯國家的大學生占比57%,包括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蘇丹、突尼斯五個國家。來自西亞地區(qū)阿拉伯國家大學生占比28%,包括黎巴嫩、敘利亞、約旦、也門四個國家。來自海灣地區(qū)阿拉伯國家大學生占比16%,包括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四個國家。調查樣本女性占比59%,男性占比41%。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比例依次為61%、 31%和8%;專業(yè)方面,人文社科、理工科和商科的比例分別是32%、38%、30%,藝術和其他學科分別占比0.6%和0.9%。在受訪者中,63%的阿拉伯大學生沒有來過中國,20%的人不會說中文,中文初學者比例為39%,中文水平良好的達到51%。

        同時,從樣本中選取10個調查對象,樣本以外選取5個調查對象,對共15位調查對象進行一對一深度訪談。受疫情影響,本研究訪談全部在線上進行。

        (二)變量的測量

        1.社交媒體使用狀況

        缺乏本土社交媒體的阿拉伯國家大多直接引進西方社交軟件,雖然22個阿拉伯國家在經濟發(fā)展水平、國民受教育層次、社會開放程度等方面存在極大差異,從而導致其社交媒體發(fā)展情況迥異,但臉書(Facebook)仍是該地區(qū)最受歡迎、影響力最大的網站。據美國俄勒岡大學《2019中東社交媒體報告》數(shù)據顯示,Facebook每月在該地區(qū)的活躍用戶量保持穩(wěn)定增長,截至2019年已達到1.87億。鑒于此,本文選取F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的代表,主要從使用強度(開通時間、平均每天瀏覽次數(shù)、時間)、渠道(通過中國、本土和英美媒體獲取信息)、形式偏好(加入興趣小組、關注公共主頁、觀看視頻、瀏覽圖片)以及互動情況(點贊、轉發(fā)、評論中國貼文)四個維度考察其使用狀況。

        2.文化認同

        文化的測量上,龐樸認為,在兩種異質文化接觸時,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是外在層面,即物的部分,這一層面是最活躍的因素,具有極強可變性且通俗易懂,便于交流;其次是中層,這一部分的文化要素規(guī)定文化整體的性質,是最權威的要素;最后才是核心,這一層面最為保守,是文化的靈魂。張國良和吳世文等學者將個體文化認同細分為文化認知、文化情感和文化行為三個維度。一是文化認知即對三個層面文化的基本了解;二是文化情感即從情感上對三個文化層面的認可;三是文化行為即從行為上對三個層面文化的實踐。結合以上觀點和阿拉伯國家的情況,考慮實際可操作性,本文將文化認同的測量分為3個維度和15個要素。外層文化為自然地理景觀和以影視劇、游戲為代表的文化產品;中層文化為飲食、工藝、醫(yī)藥、文學、語言以及武術、戲曲、歌曲等文化行為;核心文化為歷史、民俗、節(jié)慶、哲學思想,并從文化認知、情感和行為層面進行測量。

        3.人口背景變量

        人口背景變量主要是國籍、專業(yè)、性別、是否來過中國、中文水平等。

        三、研究發(fā)現(xiàn)

        (一)阿拉伯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接觸中國信息和文化認同的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83%的阿拉伯大學生使用Facebook;開通時間超過三年的人數(shù)占87%;每天瀏覽Facebook一次及以上的人數(shù)占總數(shù)的89%,瀏覽超過10次的人數(shù)占比達到30%;在使用時間上,瀏覽半小時以上的人數(shù)占總數(shù)的75%,使用超過兩小時的人數(shù)達到29%;阿拉伯大學生Facebook好友數(shù)量超過500的人數(shù)占比最多,達到35%,數(shù)量在300—500間的人數(shù)也占到了22%。以上數(shù)據顯示阿拉伯大學生社交媒體使用率高,開通時間久,每日使用次數(shù)較多、時間較長。

        62.4%的阿拉伯大學生會在Facebook上搜索、瀏覽和中國有關的內容。其中,在獲取中國信息的來源方面,使用本國媒體主頁的人數(shù)比例達到53%,使用中國媒體占比30%,使用英美媒體的僅占1%左右。在形式偏好上,阿拉伯大學生觀看視頻的比例最高(52%),其次是瀏覽圖片(42%)、關注公共主頁(35%)以及加入興趣小組(22%)。在互動上,點贊比例達到54%,轉發(fā)人數(shù)、給帖文評論次之(28%、2%)。

        在中國文化認同上,阿拉伯大學生對中國文化情感的均值得分最高(M=3.4,SM=0.923),其次是文化行為(M=2.9,SM=0.916)和文化認知(M=2.8,SM=0.869),外層與中層文化認同度高于核心文化。中國的飲食、風景名勝、影視劇、中文這四個要素的認知均值超過3。而屬于核心精神層面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習俗、儒家文化、歷史文化四個要素均值都低于3。除了戲曲元素,文化情感的各分層要素均值都高于3,其中風景名勝喜愛度均值最高,達到4.1,喜愛度排名較前的各元素中,仍以外層和中層文化居多。在文化行為的分層要素測量中,認同均值超過3的有“學習中文”“看中國影視劇”“和朋友交流探討中國文化”“去中國旅游”“參加和中國有關文化活動”。

        (二)社交媒體與阿拉伯大學生對中國文化認同的關系特征

        1.社交媒體呈現(xiàn)中國文化的貧乏與強烈需求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社交媒體成為阿拉伯大學生了解感受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被訪者認為社交媒體上有關中國文化的信息太少,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說實話我來中國以前,根本不知道中國是什么樣子,這幾年在Facebook上會通過學阿語的人去看(中國),會理解一些。(ML,男,非洲,商科,來過中國)

        我愛中國,我會和身邊的朋友分享在Facebook看到的美麗的中國文化,告訴他們中國是偉大的國家。(FLS,男,西亞,人文社科,來過中國)

        Facebook上和中國文化有關的活動很少,我想體驗但我沒有機會,就算有活動也都在首都,離我家太遠了。(WH,女,非洲,人文社科,沒來過中國)

        我加入了很多學習中文的興趣小組,但是沒有和中國文化有關的,我們學習中文的小組里,就只是發(fā)布單詞、句子、文章的翻譯,如果有一些人可以告訴我們文化的內容,也許會學習的更快吧。(LGB,男,非洲,人文社科,沒來過中國)

        由于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地理距離遙遠,語言文化差異較大,借助媒介平臺的跨文化傳播成為中阿交流的重要助推力,而社交媒體在全球范圍內的發(fā)展也加速了國際傳播格局的轉型,社交媒體的參與性、復向傳播性、對話性和圈子性有助于提升國際傳播的認同感、覆蓋率、親和性和粘合度,促進民族間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對話。因此,隨著中阿新聞機構的合作方式逐漸從紙質媒體向數(shù)字媒體拓展與融合,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大學生希望借助社交媒體了解中國。但是顯然社交媒體上有關中國文化的內容還不能滿足阿拉伯大學生的需求。

        2.偏好通過網絡意見領袖呈現(xiàn)日常生活的短視頻感知中國文化

        在內容偏好上,大多數(shù)受訪的阿拉伯學生表示,更喜歡瀏覽富有生活化氣息的公共主頁。本國和中國網絡意見領袖發(fā)布的信息頗受阿拉伯大學生喜愛,這些人多是在中國的阿拉伯語留學生、阿拉伯語的中國學習者、中國駐外記者、阿拉伯國家的駐華記者或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

        有一個很有名的人叫Rachid China,你知道嗎?他去中國拍了好多視頻,我現(xiàn)在經??此l(fā)布的和中國有關的風景、飲食、文化的內容,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新聞,看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中國和我們以前想象的太不一樣了。(AMR,女,非洲,人文社科,沒來過中國)

        我在Facebook上關注了一些學習阿拉伯語的中國人,她們會在公共主頁發(fā)一些關于自己生活的視頻和圖片,她們介紹的很好,我周圍朋友幾乎都會看。(ML,男,非洲,商科,來過中國)

        阿拉伯大學生更傾向于了解一個更加具象的、真實的中國,比較偏愛視頻的內容呈現(xiàn)。由意見領袖或是主流媒體在公共主頁發(fā)布的視頻尤其受到阿拉伯青年群體的喜愛。數(shù)據分析也顯示,觀看視頻對阿拉伯大學生中國文化的認知(r=0.262,p<0.05)、情感(r=0.487,p<0.01)和行為(r=0.342,p<0.01)均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肖珺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研究中指出,相較于語言文字,融合圖片、聲音、動畫和色彩等多感官模態(tài)的視覺符號化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更有益于海外用戶認知中國文化。這個研究結果也同樣在阿拉伯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中得到印證。

        其實中國對阿拉伯國家來說是很陌生的,因為地理距離太遙遠,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文化和發(fā)展情況,只能通過這些在Facebook、YouTube和Ins了解中國,所以博主們要好好做視頻,視頻能夠更加直接地傳遞這些。(LGB,男,非洲,人文社科,沒來過中國)

        我經??础岸兑簟?它在中國很火,所以我想通過它了解中國人的想法和日常,有時候我會把一些有趣的片段轉發(fā)到Facebook分享給我的家人和朋友們。(YJ,女,非洲,人文社科,來過中國)

        3.維護中國反對西方文化霸權的自覺性表現(xiàn)突出

        中阿文化上的一些差異,經常會被西方媒體所利用,捏造、歪曲事實來污名化中國,或者放大細微缺點在社交媒體上加以傳播,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動搖和影響阿拉伯青年群體對中國的喜愛,他們中有些人會秉持著質疑態(tài)度,更多的人會向聽信謠言的人進行解釋,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前文數(shù)據分析所顯示的,在Facebook上通過西方媒體、本國媒體和中國媒體獲取中國信息的阿拉伯大學生,在對中國文化認同上并無顯著的差異,瀏覽西方信息源也沒有對阿拉伯大學生的中國文化情感造成顯著影響。阿拉伯大學生還是渴望更多來自“中國的聲音”,來更加有力地破解西方文化認同霸權造成的影響。訪談中發(fā)現(xiàn),被訪者在維護中國反對西方霸權上,有一種出乎意料的自覺性。

        一旦中美關系惡化,就會突然出現(xiàn)很多用阿拉伯語發(fā)布的,惡意抹黑中國形象的賬戶,我家里很多長輩會相信,我就會向他們解釋。(ML,男,非洲,商科,來過中國)

        中國在阿拉伯人眼里被認為是與世隔絕的國家,因為你們從不說話,不解釋自己的立場。而西方國家太強大,一直在向我們傳播不利于你們的消息。(WH,女,非洲,人文社科,沒來過中國)

        雖然我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但我知道中國是很偉大的國家,不是有一些西方媒體說的那樣。身邊有人對中國有不好的看法我會盡力解釋,但是我一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希望你們中國人多宣傳自己美麗的文化。(LGB,男,非洲,人文社科,沒來過中國)

        很多西方國家談論中國對少數(shù)民族的壓迫和對其他宗教自由的限制,但是當我來到中國時,得到了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歡迎……我希望有中國政府以阿拉伯語或者英語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言,以便于我們對中國文化以及如何向中國進行投資和合作有所了解。(ML,男,非洲,商科,來過中國)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調研顯示,阿拉伯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情感認同度高于認知和行為。這源于中阿之間悠久的商業(yè)和文化交流歷史,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以來,中阿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友好往來,在交換貨物的同時,也進行著廣泛的文化交流。時至今日,絲路精神始終貫穿著中阿友好交往的各個方面,在其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樣獨特的文化情感記憶下,阿拉伯年輕人對中國文化有著天然的好感。當前,隨著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建立,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利益互惠、合作共贏的命運共同體構建目標和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愿景等共同價值更加休戚相關,阿拉伯大學生更加渴望了解中國,催生了其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甚至親自來中國求學經商的想法和行為。在社交媒體成為阿拉伯大學生了解中國的主要渠道和平臺的情況下,我們面向阿拉伯地區(qū)的文化傳播明顯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尚不能滿足這一群體的強烈需求。

        在全球化和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背景之下,社交媒體的興起賦權個人,使得國際傳播的主體更加多元化,從而改變了國際傳播主體的力量對比。在內容生產上,社交媒體并不會傾向于選擇展示一種特定的文化價值,而是借助不斷完善的算法技術和大數(shù)據支持,展示出那些更能延長觀看時間和增加用戶粘性的內容。因此,社交媒體平臺更傾向于一種“有意義的互動”,通過內容生產完成特定文化目標的傳遞過程。在這其中,更有個人參與感和實際生活貼合度的內容較之距離遙遠、風格嚴肅的政治話語更能引起受眾的共鳴。尤其對于青年群體來說,“去意識形態(tài)化”的日常生活實踐的展現(xiàn)成為他們感知中國文化的最受歡迎的內容。文化認同不僅僅是社會心理依附,而且是制度化社會生活中相當重要的維度,其植根于社會生活方式中。趙永華等學者也在研究中提出,需要將“文化認同”和“日常生活”等理論與“一帶一路”結合起來,促使沿線國家人民把“一帶一路”視為既具有普世性又符合其在地體驗的日常的、情感的、文化的存在。

        此次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意見領袖對阿拉伯大學生接觸中國文化并影響其文化認同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關鍵人群是中阿跨文化交流的“橋梁”,他們親身體驗并理解兩種文化,且與目標群體具有接近性,在中國文化傳播中具有較大的話語權和較強的影響力,是講述中阿故事的最佳人選。新媒體時代,網絡正成為網絡意見領袖對中國事務、問題和政策表達觀點、看法的公共輿論場域,也是他們維護社會關系、發(fā)揮影響力、獲得關注度的重要平臺。在社交媒體上生成的內容,較為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意見、情感及行為特征,并在新傳播技術的助推之下,其通過信息資訊的傳達、觀點的分享和情緒的表達,影響廣大用戶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其影響力較之傳統(tǒng)媒體并不遜色,甚至更為深入。正如訪談中來自埃及的一位大學生談到的,這些人的說法比較有可信度,他們的觀點和看法會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充分發(fā)揮網絡意見領袖在中阿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調研顯示,阿拉伯大學生在擁護中國反對西方文化霸權的自覺性方面表現(xiàn)突出,他們渴望聽到更多的“中國聲音”。由此我們應該意識到,西方占據國際傳播格局主導地位并不是導致中阿文化交流不足的根本原因,弗里德曼早在“中心—邊緣文化結構說”中就提出,隨著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危機的加深,中心越來越沒有能力應對新興文化中心帶來的挑戰(zhàn),文化認同的霸權被分化和去中心化。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全球媒介信息傳播秩序正在發(fā)生快速轉型,突出表現(xiàn)為各大“文化圈群”內部信息密切流動機制的興起,這表明媒介轉型與世界格局多極化進程中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逐漸興盛,區(qū)域性文化圈群機制的活躍對于西方媒介霸權具有消減效應。龔為綱等通過全球輿情大數(shù)據對西方涉華輿情所建構的東方主義話語及其全球傳播機制的分析再次印證這樣的觀點:伊斯蘭文化圈群內部的自我保護比較明顯,對于西方話語的排斥性特征比較強。新媒體興起、媒介轉型與5G時代的來臨再一次推動其降低對西方的媒介依附性,在某種程度上,新媒體為我們重構國際傳播新秩序提供了新的路徑和可能。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就國際傳播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其中就強調“要采用貼近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qū)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我們需要珍惜阿拉伯大學生在文化認同情感上對中國的天然好感,以及反對西方文化霸權的自覺性等有利因素,動員國際傳播多元主體的力量,充分發(fā)揮好網絡意見領袖的功能,以日常生活實踐為展現(xiàn),加大社交媒體平臺上中國文化的傳播。

        猜你喜歡
        阿拉伯社交大學生
        社交之城
        英語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社交距離
        第一財經(2020年4期)2020-04-14 04:38:56
        來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40年后《阿拉伯的勞倫斯》片頭為編劇正名
        電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0
        阿拉伯小鎮(zhèn)的露天集市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99蜜桃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激烈网站| 国产国拍精品av在线观看按摩| 欧美三级免费网站| 黑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熟女俱乐部 | 亚洲视频不卡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黑森林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人成午夜免电影观看| 日本熟妇高潮爽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视频福利一区|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av|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第一二区|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v无码特黄一级| 中文字幕av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播放| 久久这黄色精品免费久|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亚洲精品一区三区三区在线| 日韩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