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圖1 顧誦芬(圖/ 新華社)
顧誦芬,1930年出生于江蘇省蘇州市。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
從無到有,顧誦芬主持建立我國飛機設計體系,推動我國航空工業(yè)體系建設;無私忘我,作為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志在藍天,致力于推進我國航空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年逾九旬,干了一輩子航空工業(yè)依舊熱情不減……
2021 年11 月3 日,兩院院士、殲-8 及殲-8Ⅱ飛機總設計師顧誦芬作為2020 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獲得者,在人民大會堂接過沉甸甸的獎章。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這位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身上。
顧誦芬的父親顧廷龍是著名的國學大家,“誦芬”二字就是父親給他取的,除了按照中國傳統(tǒng)家族排輩他是“誦”字輩外,父親還取“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之意。
1935 年,父親前往燕京大學任職,顧誦芬隨全家北遷。1937 年,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時,年僅7 歲的他目睹了日軍飛機轟炸29 軍營地的場景?!半m然炸彈不是落在頭頂上,但我能聽到爆炸時的巨響,沖天火光和滾滾濃煙仿佛近在咫尺,人們都驚慌失措?!倍嗄旰螅@些場景,顧誦芬仍歷歷在目。
正是日本侵略者的炸彈讓幼小的顧誦芬立志投身航空事業(yè)。他說:“要造出自己的飛機,才能不再受欺負?!?/p>
10 歲生日時,顧誦芬收到堂叔送的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個木制的航模,愛不釋手。由于航模是木頭做的,飛了兩次就摔壞了,父親又給他買了一個更堅固的艙身型航模。之后,按照《小學生文庫》的說明,他學會了做航模,也種下了航空夢。
圖2 讀小學時的顧誦芬和他最喜歡的玩具(圖/ 中國航天工業(yè)集團)
1947 年,顧誦芬如愿入讀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yè)那年正值抗美援朝的關鍵時期,新中國航空工業(yè)艱難起步,在中央“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下,他投身夢寐以求的航空事業(yè)。
1956 年,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在沈陽成立,飛機設計室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自主設計一架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顧誦芬負責氣動布局設計任務,氣動力是飛機設計的靈魂,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設計方法和手段完全是空白。面對困難,他毫不退縮,潛心學習研究國外資料,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shù)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殲教-1 飛機的設計工作。
20 世紀60 年代中期,國際形勢突變,別國已經(jīng)擁有兩倍聲速戰(zhàn)斗機,而我國卻沒有能與之抗衡的裝備,自主研發(fā)一架比肩世界最先進水平的殲擊機——殲-8 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殲-8 總設計師黃志千在執(zhí)行出國任務時因飛機失事遇難,顧誦芬臨危受命,和同事們接過了總設計師的重擔。
為解決殲-8 飛機跨音速振動的問題,顧誦芬曾親自乘坐殲教-6 飛機升空觀察殲-8 飛機的飛行流線譜,兩架飛機飛行時距離保持在5 米左右甚至更近!從來沒有接受過飛行訓練、已年過半百的顧誦芬這樣大膽地上天觀察,不止一次。
1979 年底,殲-8 定型成功。此后的30 多年,殲-8 系列飛機成為我國國土防空作戰(zhàn)的主力戰(zhàn)斗機種,有力地捍衛(wèi)了我國的領空安全。
圖3 顧誦芬(后座)與鹿鳴東在殲教-6 飛機上(圖/ 中國航天工業(yè)集團)
有人說,顧誦芬的辦公室像一座“書的森林”,而他總能記住每本書的位置,記起每本書的內(nèi)容。在家人眼中,他無疑是一個“工作狂”;在學生們眼中,他又是那個總能濟困解危的“大先生”;同事和朋友們說他博聞強記,像個“書癡”。
“可以說,除了讀書,顧教授對生活的要求極其簡單,甚至吃飯也僅是對工作學習的一種保障?!币淮斡H眼所見,令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六〇一所)的王恩泉終生難忘。
1986 年8 月,王恩泉利用顧誦芬午休時間,趕至其家中匯報工作?!爱敃r,寫字臺上有一本已翻開的英文專著,旁邊放著一塊已啃了幾口的面包,沒有菜,連杯水都沒有,桌上堆放著許多書,有些還打開著,一看就是經(jīng)常翻閱的?!鳖櫿b芬已是航空界公認的“大家”,學習還如此廢寢忘食。這一幕深深觸動了王恩泉的內(nèi)心。
如今,年逾九旬的顧誦芬身患疾病,經(jīng)過兩次手術(shù)的折磨,仍不斷思考中國航空工業(yè)的未來。他堅持學習,總是對大家說:“我現(xiàn)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點書,推薦給有關的同志,有時也翻譯一些資料,盡可能給年輕人一些幫助?!?/p>
圖4 顧誦芬在辦公室(圖/ 中國航天工業(yè)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