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藝術的基礎是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理解和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倍鴮τ诎嗉壷斜憩F略顯遜色的學困生來說,他們的內心更是復雜而敏感的。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僅要對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愛,還要仔細研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關注學困生的表現,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除少數學生在智力或生理上有缺陷外,大多數學困生的形成是因為后天的環(huán)境與教育的失誤造成的,所以正確的教育方法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逐漸滲透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困生更好地成長?
第一,通過班級評價系統(tǒng),記錄學生點滴進步。
由于在學習表現方面落后他人,學困生一般比較自卑或叛逆。但任何學生身上都是有閃光點的,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對學生一個閃光點的發(fā)現和肯定,可能就會將學生其他的優(yōu)點都發(fā)掘出來,甚至能完全改變一個學生的精神面貌。運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這一評價系統(tǒng),教師可以即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一鍵點評。學困生每一次的點滴進步,教師都可以在系統(tǒng)中及時記錄并反饋,幫助學困生收獲榮譽感與滿足感,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
第二,利用數據分析設定階段目標,循序漸進。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要為學困生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合理的目標能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平臺,對學生的成績以及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并為學生設定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同時教師應在課堂上讓學困生多做基礎題,給予他們更多肯定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課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為學生推送個性化作業(yè),實現作業(yè)的分層設計,讓學困生能夠通過作業(yè)查漏補缺,有效地克服畏難情緒。
第三,利用網絡走進學生內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心理學認為自尊是一種精神的需要,是人格的內核。自尊心的保護對學困生來說更加重要。進入高年級之后,學困生往往不太愿意把內心的想法告訴家長或者教師。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助學渠道,通過微信或電子郵箱與學困生建立長期而穩(wěn)定的聯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惑或困擾。在網絡上,學困生也可以匿名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困惑、想法、要求、希望或內心的秘密,拉近師生間的關系。親其師就會信其道,當學困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關注,他們自然就會相信教師的話,認真地完成教師提出的各項要求。
第四,開展學生小組互助,讓學生通過網絡社群分享學習方法。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學困生的學習自主性通常比較差,課前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后也沒有進行復習的習慣,更談不上梳理總結,構建知識體系。所以教師可以讓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在釘釘群或者微信群里展開互助與互動,或讓學優(yōu)生進行學習經驗分享。同伴的經驗往往更能影響學生,相比教師的說教,學優(yōu)生的學習方法分享更能讓學困生接受。
第五,加強和家長之間的線上溝通,形成合力。
轉化學困生,班主任不能一個人唱獨角戲,還要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教師平時要多同家長溝通,共同尋找教育學生的辦法。同時良好家庭氛圍的營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家長忙于工作,但是教師要提醒他們一定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日常關愛。家委會可以定期在微信群組織一些閱讀分享會、育兒經驗分享會等線上活動。家長的堅持與投入也會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
轉化學困生的工作雖然繁雜而艱難,但只要教師認真思考,尋找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付諸行動,就能夠在轉化工作中獲得意外的驚喜。
(陳燕燕,深圳市龍崗區(qū)依山郡小學,廣東 深圳51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