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 馬勇軍
摘 要 2022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是對2011年版的繼承和超越,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通過對2022年版和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設計框架和具體內容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前者在課程性質、目標、內容與實施要求等方面有諸多變化。作為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者,學校教師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積極轉變思想,充分認識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開展新型教學,切實發(fā)揮英語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發(fā)展演變;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2)10-0017-04
通過對2022年版與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設計框架與具體內容進行對比分析,有利于廣大英語教師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涵與要求,將新課程標準提倡的理念貫徹落實到一線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設計框架比較
課程標準的設計框架整體呈現(xiàn)了該學科的內涵體系,比較兩版課程標準設計框架,能直觀地發(fā)現(xiàn)其頂層設計邏輯的差異。具體來看,兩版課程標準設計框架的差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2022年版課程標準將2011年版課程標準前言中的“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進行了單列,凸顯出對英語學科課程定位與課程理念的重視。第二,2022年版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部分新增核心素養(yǎng)內容,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yǎng)在整個英語課程體系中的統(tǒng)率作用。第三,2022年版課程標準從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兩部分陳述課程內容,明確了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操作。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分級標準既是課程內容,又是總目標,易造成混亂。第四,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學業(yè)質量”板塊,并從學業(yè)質量內涵與學業(yè)質量描述兩部分進行闡釋,豐富了整個課程標準體系,體現(xiàn)了“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要求。第五,2022年版課程標準的“課程實施”部分新增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內容,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對一線教學研究和教師發(fā)展的重視。第六,2022年版課程標準中的“附錄”部分保留了語音、詞匯和語法項目表,刪除了功能意念、話題項目表評價方法、技能教學參考、課堂用語等。
二、課程性質比較
2011年版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性質,但表述較為顯淺,割裂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內在統(tǒng)一關系,忽略了二者之間的相互統(tǒng)一性。2022年版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特點,且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強化了英語課程的獨特地位和育人價值,確立了英語課程的國家價值即通過英語向世界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與樹立中國形象??傮w來看,2022年版課程標準關于課程性質的界定既繼承了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合理闡釋,又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1]
三、課程目標比較
2011年版課程標準著眼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2022年版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課程中的統(tǒng)領作用。兩版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比較分析如下:第一,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
并詳述了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內容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并形成系統(tǒng)的整體。第二,在總目標方面,課程標準中的目標設定從簡單加法走向關聯(lián)融合。2011年版課程標準強調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對這五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描述不清、較為抽象,不易落實。2022年版課程標準設定的目標為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與提高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關聯(lián),容易落實。第三,在學段目標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建立了基于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應達到的分級目標,而2022年版課程標準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建立了三個級別的三學段目標,是總目標在各學段的具體化。
四、課程內容比較
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課程內容”,英語學科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要素組成。兩版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容”具體比較分析如下:
第一,2022年版課程標準通過設置主題的方式呈現(xiàn)內容,并劃分了“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個維度。不同維度下的子主題涉及個人感受與見解、校園與社區(qū)環(huán)境保護等,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獲得知識,還能了解知識背后蘊含的文化、價值觀等,有利于學生全方位地學習知識與個人成長。2011年版課程標準雖然涉及24個話題,如個人情況、居住環(huán)境等,但此類話題缺乏價值導向,學生通過學習并不能了解到話題背后蘊含的價值內涵。
第二,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語篇類型”,共包括一級、二級、三級與三級+四個級別。一級是學生常用的語篇類型,如歌謠、配圖故事等;二級包括日常簡單對話、獨白以及記敘文、說明文等;三級包括日常對話、獨白以及記敘文、說明文、新聞報道與工具書等;三級+包括簡單的說理類文章。由此看出,2022年版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基于語篇的學習。語篇是語境的載體,利用語篇進行學習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第三,在語言知識方面,從整體來看,2011年版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及話題,2022年版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包括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及語用知識。具體來看,其一,在語音知識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語音學習要求整體提高。例如,2022年版課程標準要求三四年級學生正確讀出26個英文字母,而2011年版則是對五六年級學生提出相同的要求;2022年版課程標準要求五六年級學生在口頭表達中做到語音基本準確,而2011年版則是對九年級學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同時,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對7~9年級學生關于意群表達,利用重音、意群、語調與節(jié)奏等語音方面的變化感知與理解對方表達的意義,查字典時運用音標知識學習單詞發(fā)音三條要求。其二,在詞匯知識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更加注重學生利用詞匯進行表達。例如,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二級詞匯方面要求學生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并表達相應話題,學習有關本級話題范圍600~700個單詞;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二級詞匯方面要求學生能初步運用500個左右的單詞,并根據實際情況學習三級詞匯和相關主題范圍的100~300個單詞。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五級詞匯方面要求學生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三級詞匯方面要求學生圍繞相關主題學習并使用約1600個單詞進行交流與表達,同時學習相關主題范圍內100~300個單詞,并通過識別詞根、詞綴理解生詞,辨別單詞中的前綴、后綴及其意義。其三,在語法知識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更加注重語法知識的運用。比如,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二級語法方面要求學生掌握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與一般將來時,而2022年版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語境中理解一般過去時和一般將來時的形式、意義與用法。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五級語法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相關語法項目,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三級語法方面要求學生明確學習語法的目的是在語境中運用。其四,在語篇知識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語篇知識。語篇知識是有關語篇如何構成、如何表達意義,以及人們如何使用語篇達到交際目的的知識。其五,在語用知識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只要求學生理解和運用有關問候、介紹、告別等的語言表達形式,而2022年版課程標準則要求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運用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觀點。
第四,
在文化知識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但只強調通過諸如了解英語國家重要的節(jié)假日等方式開展教學,容易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停留在風俗習慣認識上,并未觸及風俗習慣背后的深層內涵。2022年版課程標準則強調通過諸如學習中外重大節(jié)日的名稱、時間、慶祝方式及意涵等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常識類知識,還有助于學生了解知識背后的深層內涵。
第五,在語言技能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將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聽說讀寫改為理解性技能與表達性技能,同時強調語篇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各個級別的語言技能要求中增加了以語篇為載體的學習內容,如理解常見主題的語篇,推測語篇的主題與語境,歸納故事類語篇中主要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結局等。
第六,在學習策略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將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調控策略改為元認知策略,資源策略改為情感管理策略,并將元認知策略調到認知策略之前,使之居于首位。新課程標準突出了元認知策略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它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意識水平,還能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促進學習者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2]
五、課程實施比較
兩版課程標準中課程實施的差異分析如下:
第一,教學建議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八條教學建議雖較全面,但語言較冗余,各條目之間缺乏邏輯主線,沒有突出育人理念,對教學的指導性不強。2022年版課程標準的七條教學建議都圍繞育人主線展開,不僅明確了教學的組織方式,提出了整合與把握內容的要求,還引導教師積極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從整體來看,2022年版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語言更精煉,各條目間有機關聯(lián),指導性強。
第二,課程評價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僅包含“評價建議”這一個板塊,且“評價建議”側重于理論層面的指導。2022年版課程標準中評價部分包括“教學評價”和“學業(yè)水平考試”兩部分,明確指出教學評價應貫穿始終,評價的目的在于改進教學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一方面,“教學評價”內涵豐富,包括教學評價的作用、基本原則、內容與方式,為教師展現(xiàn)了一幅如何在教學中實施評價的全景圖,指導性、實踐性強。另一方面,“學業(yè)水平考試”強調要依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學業(yè)質量標準進行科學命題,綜合測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
第三,教材編寫建議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比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表述上更系統(tǒng)完整、便于操作。具體來看:其一,2022年版課程標準強化教材編寫的思想政治導向,強調要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證了教材編寫的正確方向。其二,2022年版課程標準關于教材編寫的建議語言描述清晰細致,整體指導性強,便于編寫者開發(fā)與設計教材。
第四,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提出要開發(fā)與利用教材資源、學校資源、網絡資源與學生資源,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新增兩方面內容:一是要突破教材的制約,合理開發(fā)教材以外的素材性資源,促進學生接觸不同的學習資源。二是要注重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實效性,強調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要堅持簡便、實用、有效的原則。
第五,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內容,強化了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作用。該部分內容強調通過學校、教師與教研員的共同努力,將新課程標準落到實處。具體來看,學校要建立教師學習和研究共同體,并要通過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活動,引導教師更新理念、研讀教材、聚焦課例并堅持反思。教研員要深入課堂,帶領一線教師改進教學。
六、附錄比較
因附錄中的語音、詞匯與語法在上述內容中進行了對比分析,這里將不再贅述。兩版附錄比較分析如下:
第一,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核心素養(yǎng)學段特征”,并從“綜合特征”和“分項特征”兩方面進行描述,使核心素養(yǎng)內涵生動具體、通俗易懂?!熬C合特征”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在不同學段的銜接性與完整性,“分項特征”從不同維度描述各個年級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人才培養(yǎng)過程和效果評估提供了分類依據。[3]
第二,在教學案例部分,2011年版課程標準呈現(xiàn)了分級教學實例,教學流程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課前準備、教學過程與評價等要素結構進行設計,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2022年版課程標準中的教學案例按照年級與課程內容展開,包括不同年級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對話語篇教學設計等,體現(xiàn)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要求,不僅考慮了學生的階段差異性,還給了教師更強的指導性建議。
七、總結與建議
通過對兩版英語課程標準進行對比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2022年版英語課程標準在多個方面呈現(xiàn)出了新的變化。其一,在課程性質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這對于扭轉語言實用性與人文性的分裂局面具有重大意義。2022年版課程標準強化了英語學科教育在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價值,即對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其二,在課程目標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著眼點仍停留于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2022年版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發(fā)展,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課程育人價值具體細化為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其三,在課程內容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容兼具課程目標的概念屬性,易造成認識誤區(qū)。2022年版課程標準單列課程內容,并強化了利用主題與語篇進行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其四,在課程實施方面,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2011年版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化,不僅使教學建議、課程評價等各條目易操作落實,還新增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內容。其五,在附錄部分,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核心素養(yǎng)學段特征”,并在教學案例部分具體展示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方式方法,給教師的建議的指導性更強。
作為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者,教師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積極轉變思想,充分認識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開展新型教學,切實發(fā)揮英語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
(一) 改變學科本位目標,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教師要轉變僅關注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學科本位觀,明確新時期英語學科育人的時代內涵,樹立以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為目標的育人觀,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是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使他們具備較好的語言理解和交流能力。二是要培育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他們對優(yōu)秀文化的理解鑒賞力,提高文明素養(yǎng)。三是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使他們具備發(fā)現(xiàn)、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
(二)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開展大單元整體教學
過去的單一語篇教學不僅割裂了語篇之間的聯(lián)系,還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知識。在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方式,開展大單元整體教學。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整體教學應圍繞“素養(yǎng)本位”,呼應時代發(fā)展,以主題探究為驅動。[4]教師可通過分解目標、歸納整合新知等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學??山M織教師進行大單元集體備課,以更好地促進大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
(三)從關注“教”走向關注“學”,推進“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
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構建新型動態(tài)的教學循環(huán)系統(tǒng),推進“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課前,教師應注意掌握學生對單元知識的了解狀況,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在各環(huán)節(jié)中融入教學評價,以更好地改進教學和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在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評有機整合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5]
(四)強化教學研究意識,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
教師不僅要深入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內涵,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施教學,還要通過教研活動、自身反思等提升教學研究意識與水平,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自身專業(yè)化水平。學校可以搭建平臺,邀請名師進校指導,通過集體備課、校本研修、同課異構、課例研修、教育科研指導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化引導[6]。
(于燕 馬勇軍,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參考文獻:
[1][3] 毛浩然,劉艷芹,林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拐點、難點與奇點[J].教育評論,2022(5):24-30.
[2] 王天石.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2(1):48-51.
[4] 胡垠瑩.元認知策略在外語聽力理解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英語,2022(10):115-118.
[5] 陳圣白.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建構[J].教學與管理,2022(12):99-101.
[6] 李帥軍,王永玉.基礎教育教師專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路徑的校本探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