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淑英
美術是多彩生活的反映,美術活動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體會,也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情感。因此,美術教育活動不但能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yǎng),而且對幼兒的個性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熱情。因此,在美術活動中,面對那些性格內向、不主動參與的幼兒,我注意用激“趣”的方法,根據(jù)幼兒的個體特點,追隨幼兒的興趣點,走入幼兒的內心深處,激發(fā)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愿望,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里自我流露、自主表達。
美術是表現(xiàn)內心的藝術。幼兒通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快樂、成功,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由于性別、家庭環(huán)境、生活體驗和受教育方式不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想法以及作畫的手法,是獨一無二的。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表達自我,我在區(qū)域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我想這樣做”夢想美術角。美術角里被放置了豐富的美術工具和材料。畫畫還是剪裁?卷起還是展開?涂色還是黑白?活動內容全都由幼兒自主決定?!拔蚁脒@樣做”美術角創(chuàng)設,讓幼兒變得自信開朗,勇于表達,積極向上,其個性得到了盡情展現(xiàn)。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痹诿佬g活動中,教師經常會遇到很多做事毫無章法的幼兒,以至于東奔西走地救場:草草了事的作品、滿桌亂放的材料、滿地亂扔的垃圾……因此,我注重細心觀察幼兒的行為舉止,思考“問題”行為背后的原因,再給予針對性地指導。
尊重和引導幼兒的良好個性的發(fā)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部分幼兒知識經驗缺乏,美術活動后的收歸總是不盡人意。如何讓這些“小馬虎”養(yǎng)成收歸的好習慣?幼兒認為,亂糟糟的美術工具不美觀,要把美術工具拼成“彩虹”。蠟筆“彩虹”、剪刀“彩虹”、卡紙“彩虹”……一條條美麗的“小彩虹”組成了井然有序的美工區(qū)。面對不耐心畫畫的幼兒,我?guī)麄冃蕾p各種名畫,并在幼兒作畫時,不斷對其鼓勵。
《綱要》中指出:“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庇變涸诿佬g活動中往往伴隨著各種不同的社會性行為,如在繪畫前對要畫內容的體驗與探討、作畫時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畫好后對各自作品的交流與分享等。因此,我在美術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適宜發(fā)展的環(huán)境,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我關注幼兒生活經驗,選擇既貼近幼兒生活又讓幼兒感興趣的題材開展繪畫活動。在“美麗的秋天”主題美術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幼兒園中的自然資源,讓幼兒自主收集可用于作畫的素材。通過這次收集活動,幼兒增強了合作意識,還在與同伴交流協(xié)商中提升了交往能力。同時,幼兒學會合作、共享,自信心、成就感也隨之提升。在接下來的長卷畫活動中,幼兒通過討論、調查、投票等形式,確定了長卷畫具體內容,并共同完成這一巨幅“班畫”。我還從網上學習開發(fā)“你畫我猜”“色彩的魔法”等合作美術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
美術活動連接幼兒個體與外界,使幼兒不但在藝術領域里得到單一的美術素養(yǎng)成長,而且在身體、感情、心靈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成長。幼兒在與自我、同伴、社會的積極互動中,在與環(huán)境、材料的有效創(chuàng)作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我注重結合主題教育開展美術活動,幼兒在“看一看”“做一做”“品一品”中,萌發(fā)了初步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母親節(jié),幼兒感受了母愛的偉大,將自己對母親的孺慕之情,用繪畫、賀卡、手工小禮物等形式表達出來,帶去自己衷心的祝福。幼兒的真情流露不僅讓親情得到升華,還促進幼兒發(fā)展社會責任感。
評價是幼兒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與集體進行情感交流,讓自我感受融入集體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利用美術評價這一契機,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評價分享的多樣性,促使幼兒更好地部分溝通彼此。評價對美術活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分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如幼兒自評、幼兒互評、師幼共評等。在美術活動評價分享中,幼兒運用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看法,“想說、敢說、愿意說”,提高了溝通表達能力。同時,美術評價的開放性增強了幼兒的集體意識。
美術活動不但讓幼兒感到藝術的美,而且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使他們主動開展同伴交往,內化行為規(guī)范,學習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