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煒
巴松又名大管,是誕生于西方國家的雙簧片木管類樂器。意大利文巴松稱為“fagotto”,意為“一捆柴”,非常形象生動的展現(xiàn)了巴松的造型。巴松管的音樂色彩豐富,不同音區(qū)產生了不同的音樂效果。巴松管以低音聲部豐富的音樂表現(xiàn)力而聞名,莊嚴而沉穩(wěn)的音色,賦予音樂優(yōu)美抒情的感染力;而中音聲部表現(xiàn)出了柔美圓潤的特征,高音聲部音量微弱,具有豐富的戲劇性色彩。在巴松管的音樂演奏中,連奏、斷奏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制造了詼諧、幽默的音樂效果,被稱為樂隊中的“丑角”。隨著巴松管在我國的傳入,并逐漸的被應用到各種樂隊的音樂表演中,因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進行系統(tǒng)的巴松管學習,成為巴松專業(yè)演奏者。在巴松管的專業(yè)訓練中,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演奏基本功,而且要在音樂作品二度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中進行巴松管技巧的豐富應用,從而提升巴松管的音樂表現(xiàn)力,為整個音樂的形象塑造增添魅力。
巴松管作為一種木管類樂器,與其他同類樂器相比,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尤其是在吹奏過程中,演奏者對口型的運用和變化,是最基本的技巧訓練內容之一。在巴松管的演奏過程中,音色、音準、音量等要素的控制,與演奏者口型的正確運用有直接的關系。因為每個演奏者的生理結構不一,我們很難對巴松管的演奏口型進行準確的文字說明,需要演奏者在持久的技巧訓練和作品詮釋中,掌握適合于自身演奏技巧的口型狀態(tài)。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就是,演奏者通過控制口部肌肉,對口型進行保持或運動變化,則是巴松管演奏的一個重要的口型技巧。巴松管的演奏口型是由嘴唇、臉部肌肉共同作用的結果,看似微小的動作變化,但卻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需要演奏者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控制口型的力度和變化速度。因為,在演奏巴松管時,為了表現(xiàn)不同音曲、音域、音量的需要,就必須對口型做出不斷的調整,以實現(xiàn)需要的音色。具體到巴松管的演奏實踐,對于口型技巧的訓練則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逐步的深入。
第一,演奏者要掌握吹奏巴松管正確口型的技巧,能夠在訓練和演奏中靈活的調整口型。比如,演奏者嘴唇與吹口的接觸,嘴唇對吹口包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上下唇要自然地往里收,抵住上下牙齒。同時,演奏者的臉部肌肉也要松弛,不能太過于緊張、僵硬,能夠自然配合嘴唇的運動,保持一定的力度支撐即可??傊?,嘴唇的整體狀態(tài)和感覺,如同抿嘴微笑一樣,用雙唇將哨片含住,在放松的同時,要保證嘴唇和哨片之間不漏氣;第二,演奏者的嘴唇在含住哨片之后,不要隨便的變換動作,更不能為了改變音量而隨便調整唇形。要在做出正確的口型之后要保持下去,以免出現(xiàn)演奏瑕疵,以此來訓練口型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在巴松管吹奏的過程中,不要過于夸張的做出鼓腮的動作,因為這樣會影響到口腔、臉部肌肉的力度和協(xié)調性,嘴唇的口型隨之也會發(fā)生變化,破壞整個音色的穩(wěn)定性和優(yōu)美度,對演奏效果產生不良的影響;第三,演奏者要注重口型的變化,以高超的技巧性來呈現(xiàn)優(yōu)美的音色。因為,巴松管的音域是較寬的,音樂的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能夠演奏出各種音樂風格。演奏者只有加強對口型的運用技巧,才能在音色的表達方面更加的準確。所以,對演奏者口型的技巧訓練要從簡單的訓練開始,使演奏者保持演奏的良好狀態(tài),繼而再加強口型的基本動作練習,并逐漸的掌握演奏口型的技巧。例如,演奏者在進行低音區(qū)演奏的口型練習時,雙唇需要自然、放松,在氣息流暢的前提下,減輕嘴唇對哨片的壓力,避免漏氣,這樣才能夠演奏出渾厚、莊嚴、美妙的低音色彩;而演奏者在進行高音處理時,雙唇的力度要加強,用力向牙尖靠攏,貼緊牙床,拉平下巴,臉部肌肉相對要繃緊,口型對哨片要起到很強的支持作用。同時,演奏者在保持口型的同時,要加強氣息的力度支撐,使演奏口型的變化與氣息變化進行密切的配合,從而吹奏出高低協(xié)調的美好音色。
巴松管作為一種吹奏類樂器,呼吸對于演奏者表現(xiàn)音色來說具有靈魂意義。巴松管演奏者必須要掌握呼吸技巧在演奏中的運用,做好正確的演奏呼吸練習,首先要清晰的了解演奏中呼吸方法與巴松管演奏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關系和重要性,從而采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在巴松管的演奏中,主要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來進行各種演奏技巧的訓練。巴松管演奏中發(fā)音是根本,音準清晰,音色放松,音量適當?shù)那疤崾茄葑嗾邔Πl(fā)音收放自如,才能避免因為呼吸方式不對,而導致氣息不夠或者發(fā)音缺乏支點等問題。這樣就會使演奏者用嘴唇強行控制哨片,會讓音色發(fā)生變化,影響巴松管音樂的整體表現(xiàn)效果。而對這些起決定性作用的則是呼吸方式是否正確。演奏者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要做到身體放松,正確使用胸腹式呼吸方法,讓空氣順暢地流入體內。這個時候身體的感覺是胸腔、兩肋間感覺飽滿,腹腔凸出,腰部感覺膨脹有力,橫膈膜進行氣息的控制。演奏者感受到氣息在胸腹腔內的充盈流動,才能真正做到“氣沉丹田”,吹奏出來的聲音才有底氣。
此外,演奏者吸氣的量是根據(jù)所吹奏樂句的長短和音量的大小來決定的。對于巴松管初學者來說,因為對巴松管的音色和音量不是很了解,在演奏時盡量要吸氣充足,然后慢慢吐出。演奏者的胸腹式呼吸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為了穩(wěn)定的掌握呼吸方法,提高胸腹腔的氣息控制力,演奏者可以在吸氣時參考腹部與皮帶的力量對抗,同時感受腰部和雙肋的膨脹感,來增強對氣息的控制。在呼氣時,要平穩(wěn)、連續(xù)地對腹部施壓,將體內氣體按照吹奏巴松管的需求徐徐地呼出,從而避免空氣從體內一涌而出,影響樂管內的空氣振動,導致音準出現(xiàn)偏差。此外,演奏者要認識到口型在演奏中的輔助作用。在進行吹奏巴松管時,控制氣息強弱的開關便是嘴唇,而口型則決定了嘴唇的作用,從而對氣息控制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在運用呼吸技巧方面,必須要認識到口型與呼吸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避免口型對呼吸產生不當?shù)目刂?,從而影響整體音樂演奏效果。另外,呼吸是決定氣息的作用環(huán)節(jié),口型的姿勢是調整口腔空間,使氣流通過口腔時通過力度和速度的控制,來表現(xiàn)巴松管音樂的不同音樂和音色變化。所以,演奏者口型的作用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嘴唇,一部分是喉管,口型對呼吸本身不起決定性作用,只是控制哨片振動,控制喉管的收縮,保持兩者的協(xié)調,通過控制肌肉,協(xié)調用力,與呼吸配合,才能發(fā)出想要的音色和音準。
演奏者掌握了正確的口型之后,通過口型的保持、運用和變化,再配合氣息才能真正將巴松管的音色、音量、音準等音樂特性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影響演奏者演奏效果的另一項重要技巧就是對氣息的控制。巴松管的音域跨越三個八度,所以對演奏者的氣息要求較高,在演奏中,巴松管的音色和音域是通過改變進入巴松管內的空氣柱的長短來實現(xiàn)的。所以,每個音區(qū)的音色表現(xiàn)對演奏者氣息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根據(jù)演奏目標作出不斷的調整。比如,巴松管的低音區(qū)音色低沉莊嚴,所以演奏的時候氣息要飽滿,使每一個音都要清晰具有顆粒感。中音區(qū)的音色柔和、悠揚,演奏起來相對容易很多,但是要達到音色完美的呈現(xiàn),演奏者的氣息就要保持平穩(wěn)、流暢。高音和極高音是巴松管的演奏難點,氣息要強而有力的進行支撐,不僅需要持久性,還要控制的自然、自如。演奏者在高音處理時,氣息柔和穩(wěn)定,聲音也會柔和一些。如果演奏者吹奏的氣息有力而迅速,聲音則會剛硬一些。演奏者能夠準確把握氣息的強弱控制和靈活變化,并做到收放自如,則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氣息控制這一技巧進行訓練。
第一,注意吹奏時口型對氣息的影響。演奏者的氣息主要作用在巴松管內,通過哨片和氣管內空氣的振動產生聲音。演奏者的氣息在這個時候是一股凝聚的力量,它給演奏者的手指和嘴唇、肌肉的運動強而有力的支持,從而產生飽滿而自然的樂音。演奏者的氣息從口而出,所以對氣息的合理控制離不開對吹奏口型的把控。所以,正確的吹奏口型的保持,靈活的肌肉控制,是保證演奏者氣息充足、平穩(wěn)、靈活的根本;第二,演奏者要加強吐音演奏與氣息控制的關系,吐音是管樂器演奏的特有技巧。巴松管演奏中的吐音,是用舌尖碰觸哨片,對氣息進行“開”、“關”的控制。吐音的演奏效果就依靠舌頭的肌肉和氣流的力量相配合而成,只有演奏者的氣息飽滿,氣流的運動才有力量,才能吹奏出理想的音色;第三,演奏者氣息的控制訓練,不僅僅依靠嘴唇、臉部肌肉,在巴松管的演奏訓練中,要進行胸腹呼吸法的練習,就是在將氣息控制在橫膈膜之處,通過胸腔或者腹腔將氣息呼出。根據(jù)吹奏音樂旋律的快慢、強弱等,控制氣息的力度和速度。所以,在巴松管演奏練習的過程中,要通過深呼吸的方式來提高演奏者的肺活量,同時感受氣息吞吐時胸腔和腹腔的作用,從而慢慢掌握在演奏中氣息的控制技巧。此外,巴松管演奏中的基本發(fā)音就是長音,在長音練習中訓練氣息控制是一種很不錯的練習方法。所以,演奏者要加強長音的演奏練習,以提高氣息控制技巧,同時能夠在松管演奏中游刃有余的處理長音的演奏技巧。
吐音是巴松管演奏的重要技巧,在吹奏類樂器表演中對音樂表現(xiàn)力作用顯著。演奏者在巴松管的吐音演奏中,要保持音與音之間吹奏力度的統(tǒng)一和均衡,舌頭要與呼吸緊密配合,才能將音色表現(xiàn)地更圓潤和突出。在吐音演奏時,舌尖與哨片是分離的,但是距離要適當,太遠了會影響氣息的收攏,吹奏力度就會減弱,音色和音量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距離太近的話,演奏者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控制氣息,音色又呈現(xiàn)不出來,會產生急促的聽覺效果。所以,在巴松管的吹奏過程中,演奏者要適當用橫膈膜控制提氣,以保證整個演奏過程中氣息充足,能夠讓音色和音準得以穩(wěn)定的呈現(xiàn)。演奏者還要注意舌尖與哨片的接觸面積,從而拿捏吐音產生的氣息流暢度,保證音色控制的準確性和流動性。
此外,在巴松管的演奏中,一般音色柔和,節(jié)奏較慢,對此的表現(xiàn)方式需要應用軟吐音演奏技巧。而對表現(xiàn)活躍情感特色的樂曲進行演奏時,則采用連音和跳音等技巧。在演奏處理中,舌尖與哨片的接觸面積要比一般吐音演奏大一些,當起始音吹奏以后,舌尖離開哨片的速度要慢一些,演奏時氣息要以緩慢平穩(wěn)為主,避免氣息紊亂聲音急促。另外,演奏者在吹奏的時候,要注意軟吐音技巧的變化,舌尖與哨片用氣的力度要有強弱的顯著調整,以突出音樂的音色效果,使聲音更圓潤、飽滿,感染力豐富、表現(xiàn)力突出。
除了軟吐音,吐音技巧中還有雙吐音的使用。作為單吐音的延伸,雙吐音技巧的運用要以單吐音為基礎。所以,雙吐音技巧的運用必須以熟練扎實的單吐音技巧作為支撐,才能真正達到理想的演奏效果。雙吐音的運用可以通過適當調整口型,以增大舌尖和哨片的接觸空間。另外,在巴松管的吹奏過程中,舌尖與哨片分離后,讓氣流沖開喉管,通過后馬上關閉,切斷氣流。舌尖與哨片接觸的節(jié)奏要與氣息的穩(wěn)定輸出保持協(xié)調配合,這是雙吐音運用的關鍵所在。在雙吐音技巧的訓練過程中,要調整用氣、吐氣,加強氣息的頻率,保證氣息的流動性,使兩個音節(jié)的用氣力度達到統(tǒng)一,這樣可以提高巴松管的音色表現(xiàn)效果。
總而言之,巴松管的演奏需要一定的技巧性,演奏者需要在不斷的演奏訓練和藝術實踐中掌握扎實的演奏技巧,能夠在舞臺表演中游刃有余的展現(xiàn)自身的專業(yè)水準。巴松管的演奏技巧性訓練需要長時間的反復揣摩和豐富的經驗積累,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藝術詮釋加深演奏技巧訓練、拓展專業(yè)技能。隨著我國巴松管專業(yè)學習人數(shù)的增加,我們也相信巴松管的演奏技法會越來越豐富,在不斷的藝術創(chuàng)新中展現(xiàn)雋永的藝術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