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又稱羊角豆、秋葵、咖啡黃葵等,原產(chǎn)于非洲,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的新型蔬菜,在歐美地區(qū)已將黃秋葵作為運動員和老年人的保健食用蔬菜,近幾年從日本引進國內(nèi)栽培[1]。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fā)病逐年增高,糖尿病總患病人數(shù)不斷增加,此類人群對于健康的追求,使得市場對糖尿病食品的需求增大,利用新型食物資源研發(fā)的現(xiàn)代功能食品越發(f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本文對新型保健蔬菜黃秋葵的降糖作用及機理進行研究,為黃秋葵保健功能產(chǎn)品開發(fā)應(yīng)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取干黃秋葵,加水煎煮3次,每次1.5 h,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干燥制成黃秋葵提取物粉末,1 g提取物粉末相當(dāng)于5 g干秋葵。臨用時,采用1%羧甲基纖維素鈉溶解至灌胃濃度。
選擇雄性昆明種小鼠120只,SPF級,體重(20±2)g,由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鏈 脲 佐 菌 素(Streptozotocin,STZ)( 北 京Solarbio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鹽酸二甲雙胍(北京京豐制藥有限公司),葡萄糖、枸櫞酸鈉(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胰島素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北京北方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葡萄糖測定試劑盒(葡萄糖氧化酶法)。
BS224S電子天平(上海天美天儀器有限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診斷產(chǎn)品(上海)有限公司],高速冷凍離心機(力康生物醫(yī)療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血糖儀(美國強生集團)。
1.4.1 對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島素及生化指標(biāo)的影響
取SPF級雄性小鼠60只,適應(yīng)性喂養(yǎng)5 d。其中10只小鼠為正常對照組,余下50只小鼠為實驗組。實驗組小鼠一次性腹部注射1%STZ-枸櫞酸鈉溶液40 mg·kg-1,建模7 d后,小鼠禁食6 h,通過血糖儀測定空腹血糖值。造模小鼠空腹血糖值均在15~30 mmol·L-1,表明模型復(fù)制成功,隨機分成模型對照組、陽性對照組及黃秋葵低、中、高劑量組(0.2 g·kg-1、0.4 g·kg-1、0.6 g·kg-1),每組 10 只。其中正常對照組和模型對照組給予等量蒸餾水,陽性對照組給予鹽酸二甲雙胍0.25 g·kg-1,黃秋葵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給予不同濃度黃秋葵提取物-1%羧甲基纖維鈉溶液,灌胃體積均為10 mL·kg-1,每天1次,連續(xù)4周。末次給藥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經(jīng)口給藥1 h后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尾靜脈取血,置于離心機中3 500 r·min-1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中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xiàn)INS),并按以下公式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nsulin Action Index,IAI)[2-4]。
IAI=ln[1/(FBG×FINS)]
1.4.2 對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及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影響
取60只SPF級雄性小鼠,按照1.4.1方式造模、分組和給藥,給藥時間和方式不變。末次給藥20 min后,經(jīng)口灌胃2.0 g·kg-1葡萄糖,分別于0 h、0.5 h、2.0 h測定血糖值,并計算血糖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3]。糖耐量實驗完畢72 h后,小鼠摘眼球取血。取部分全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其余血液置于離心機中,3 500 r·min-1離心15 min,分離血漿,測定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記錄檢測結(jié)果。AUC計算公式為AUC=0.25×(0 h血糖值+4×0.5 h血糖值+3×2 h血糖值)。
由表1可知,模型對照組小鼠FBG遠高于正常對照組,F(xiàn)INS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連續(xù)給藥4周,與模型組相比,陽性對照組和黃秋葵各劑量組小鼠FBG降低、FINS升高,IAI顯著增強,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表1 黃秋葵對糖尿病小鼠FBG、FINS、IAI的影響表
由表2可知,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對照組小鼠各時間點血糖值均遠大于正常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均<0.01)。與模型對照組相比,黃秋葵低、中、高劑量組在各時間點血糖值均低于模型對照組,且在進食后2 h小鼠血糖值降低至進食前血糖值,AUC均減小,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P<0.01)。
表2 黃秋葵對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的影響表
由表3可知,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對照組小鼠HbA1c、GSP大幅度增加,差異極顯著(P<0.01)。與模型對照組相比,陽性對照組和黃秋葵劑量組均能使HbA1c、GSP含量降低,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或P<0.01),其中黃秋葵高劑量組作用效果優(yōu)于陽性對照組。
表3 黃秋葵對糖尿病小鼠HbA1c、GSP的影響表
糖尿病在我國被稱為“消渴證”,飲食不節(jié)、貪食甘美、勞倦內(nèi)傷等均是導(dǎo)致其發(fā)生的重要因素。飲食療法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黃帝內(nèi)經(jīng)》指出疾病緩解后應(yīng)“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5]。黃秋葵是一種草本植物,素有“綠色人參”的美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生物堿、多糖類和黃酮類多種活性成分,可以起到降血糖、抗疲勞、護肝等功效作用,被稱為“植物黃金金秋葵”,并且黃秋葵的嫩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和黏液質(zhì),對增加胃腸蠕動、通便、抗胃炎有很好的促進作用[6]。大量的研究表明,天然植物分離的多糖具有重要的生物學(xué)活性,黃秋葵的黏性液質(zhì)多糖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7],故本實驗將黃秋葵水提的多糖類提取物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降血糖作用及機理進行探討。
鏈脲佐菌素(STZ)通過對胰島β細胞造成損傷,使機體外周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誘導(dǎo)小鼠生理、病理上的改變,與II型糖尿病機理相近[8]。本次實驗腹腔注射1%的STZ-枸櫞酸鈉溶液建立糖尿病模型小鼠,模型成功率100%。胰島素抵抗是影響血糖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測定胰島素介導(dǎo)的糖代謝的黃金指標(biāo),最直接地反映出血糖控制情況[9]。因其測定費時,故目前多采用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來描述胰島素抵抗的程度。胰島素敏感性越低,單位胰島素的效果越差,分解糖類的程度越低。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黃秋葵各劑量組均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增加空腹胰島素含量,其機理可能是通過提高小鼠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促進胰島素分泌,加速體內(nèi)糖代謝能力,從而起到調(diào)節(jié)血糖的作用。
GSP是血液中葡萄糖與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發(fā)生非酶促糖化的產(chǎn)物,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近期的平均血糖水平,避免了單次血糖測定的不穩(wěn)定性。其敏感度高、特異性強,不受大多外在因素的干擾,是診斷糖尿病及反映一段時間內(nèi)血糖控制情況的良好指標(biāo)。HbA1c是非酶反應(yīng)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具有持續(xù)、緩慢、不可逆的特點,可反映2~3個月內(nèi)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GSP和HbA1c是糖尿病的宏觀指標(biāo),血糖值是糖尿病的微觀控制指標(biāo),三者不能相互取代,同時檢測時具有互補作用[10]。實驗結(jié)束后,血清HbA1c和GSP含量均下降,提示黃秋葵能抑制機體非酶促反應(yīng),減少HbA1c和GSP的生成,起到持續(xù)控制血糖作用。
綜上所述,黃秋葵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使胰島素分泌量增加,同時可抑制非酶促反應(yīng),減少HbA1c和GSP的生成量,持續(xù)調(diào)節(jié)血糖水平,可以作為良好的保健功能原料進行開發(fā)優(yōu)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