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火燒晨報館”與192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思想與政治分野

        2022-11-21 23:51:13薛小榮
        安徽史學(xué)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國民革命晨報火燒

        薛小榮

        (復(fù)旦大學(xué) 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上海 200433)

        學(xué)術(shù)界對于“火燒晨報館”事件雖有關(guān)注,但在著述中要么一筆帶過,僅作為歷史背景介紹;(1)[美]阿里夫·德里克著、翁賀凱譯:《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xué)的起源,1919—1937》,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頁。另有[美]費約翰所著《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李恭忠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和[美]魏定熙《權(quán)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學(xué)、知識分子與中國政治文化,1898—1929》(張蒙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等著作,對“火燒晨報館”事件更是略而不提。要么只是作單純地敘事講述(2)智效民:《火燒晨報館事件》,《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7月17日。,從新文化運動以來知識分子思想演變史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的學(xué)術(shù)成果相對較少。本文擬以知識分子思想與政治的關(guān)系為研究視角,對“火燒晨報館”事件做思想史的解析。1925年11月29日,自譽“正氣所鐘”(3)《本報被難始末記》,《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6版。的北京《晨報》館舍在北京國民革命示威運動中被少數(shù)激進群眾縱火焚燒,造成轟動一時的“火燒晨報館”事件,引起當(dāng)時輿論界和知識界的震動?!耙话懵槟镜妮浾摚鷼獠?,一些充新聞記者的書生,都不已于言的搖著筆桿兒對晨報被毀事件發(fā)表種種批評與同情的文字。從與晨報吵架未久的世界日報到章士釗的朋友們辦的現(xiàn)代評論,到中美合辦的中美晚報,莫不有一篇對晨報表同情,對群眾致遺憾,責(zé)備與詛咒的論文?!?4)大通:《晨報的被毀》,《政治生活》第60期,1925年12月10日。圍繞“火燒晨報館”事件,作為社會報的《晨報》和作為中共北方區(qū)委機關(guān)報的《政治生活》展開激烈論戰(zhàn)。這場發(fā)生于“仇友赤白”論戰(zhàn)間隙的思想交鋒,進一步暴露了自五四運動以來暗伏于知識界和輿論界中的自由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分歧,在經(jīng)過五卅運動的涵養(yǎng)勃興和反對關(guān)稅會議、修改不平等條約的國民革命示威運動的直接刺激下,第一次以顯明決裂且無有妥協(xié)的方式公開于世人面前。其中,胡適與陳獨秀之間的私人通信問答,最集中地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知識界和輿論界中自由主義者與共產(chǎn)主義者之間的思想糾葛,以及在共產(chǎn)主義開始從紛繁思想流派中的一家之言,迅速演進成為影響范圍日益壯大的社會運動時,各自所持立場的政治分化乃至對立。

        一、“火燒晨報館”始末

        北京《晨報》館舍被國民革命示威運動中的少數(shù)激進群眾焚毀,源起于1924年10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tǒng)”曹錕,同時馳電邀請孫中山和段祺瑞赴京共商國是。北京政局“一時頗有澄清之象”(5)陳布雷:《陳布雷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頁。,全國局面亦“因馮玉祥倒戈而發(fā)生大變化”。(6)⑥王若飛:《關(guān)于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王若飛文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17、223頁。

        在“赤化將軍”(7)華崗:《中國大革命史》,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9頁。馮玉祥的默許下,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得以在北京公開組織活動,一時市民集會和群眾運動風(fēng)起云涌,北京城內(nèi)鼓吹革命氣氛大漲,“無日不在報上看見的,就是國民會議四字”。(8)靈光:《國民會議應(yīng)由誰召集誰能促成之?》,《醒獅》第9號,1924年12月6日,第2版。但在孫中山逝世后,執(zhí)掌中樞的段祺瑞“外崇國信”,在金佛郎案、五卅慘案、關(guān)稅會議等問題上妥協(xié)退讓,激起社會各界尤其是國民黨左派和共產(chǎn)黨的強烈不滿。中共中央作出決定,“應(yīng)當(dāng)利用這種革命心理,有組織的去預(yù)備武裝工人階級中最勇敢忠實的份子”,力爭國內(nèi)革命民眾政權(quán)的實現(xiàn)。(9)《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19頁。

        就在北京城內(nèi)民眾倒段之聲不絕于耳之際,郭松齡倒戈奉系成為加速倒段運動的導(dǎo)火索。郭松齡倒戈,“與李大釗有關(guān)”。⑥在李大釗、任國楨等共產(chǎn)黨人的積極聯(lián)絡(luò)下,奉系將領(lǐng)郭松齡在1925年11月22日于灤州發(fā)表倒戈通電,指責(zé)張作霖“一任某國人之專橫蹂躪”東三省鐵路及其他事業(yè),置人民于涂炭,要求張作霖“引咎下野,后事使張學(xué)良負責(zé)”,否則“將以武力從事”。(10)《時報》1925年11月28日,第1張。

        郭松齡的倒戈反奉,以及吳佩孚、孫傳芳和馮玉祥因此形成的反奉聯(lián)盟,使以奉系為主要政治后盾的段祺瑞執(zhí)政府面臨倒臺危險,尤其在曾毓雋、姚震相繼被國民軍拘捕后,“益不自安”(11)《一周來政局之形形色色》,《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2版。,這就為爭民眾政權(quán)的奮斗,制造了“一個良好的時機”。(12)士炎:《政治近狀與國民革命運動》,《政治生活》第59期,1925年12月1日。為了促成這種可能的實現(xiàn),國民黨左派和共產(chǎn)黨以北京各團體各學(xué)校為主體,“決乘機為大規(guī)模的民眾運動,以推倒現(xiàn)政府建設(shè)真正的國民政府為口號”,定于11月28日在天安門召開國民革命示威運動大會,“迫段祺瑞辭職,拿辦朱深、章士釗、姚震、李思浩等禍首”。(13)《北京市民迫段氏下野》,《申報》1925年12月5日,第3張(九)。

        但是,由于國民黨右派鄒魯、林森等人告密,11月28日的群眾運動早已被京師警察廳所預(yù)防。京畿警備總司令鹿鐘麟派出部隊維持執(zhí)政府秩序,又電令警備部隊不得讓群眾進入段祺瑞私宅,群眾只能在府外高呼“請段祺瑞下野”“請段祺瑞繳出印信來”“迫段祺瑞簽字即日離京”口號。隨后,游行示威群眾分隊轉(zhuǎn)赴章士釗、李思浩、劉百昭、朱深、姚震等私宅,搗毀宅中殘存器具。由于當(dāng)天的游行示威運動沒有達成預(yù)期目標,國民革命示威運動委員會決定次日再舉行示威活動。

        11月29日下午三時,北京市民群眾再次匯聚天安門。在朱家驊等人率領(lǐng)下,游行群眾出天安門,經(jīng)前門大街,至新世界。此時突然有兩名非游行群眾混入隊伍搗亂,導(dǎo)致現(xiàn)場秩序紊亂,朱家驊等人見無法維持秩序,急忙宣告解散并自行離去。游行隊伍自是分作兩隊,其中一隊直往晨報館而去,時值下午五時。

        晨報館于當(dāng)日下午四時許即已獲知游行群眾高呼打倒《晨報》的消息,當(dāng)即在門前布置鐵網(wǎng),又用報紙及石木等物封堵大門。游行群眾抵達報館時,見大門緊閉不得入,遂用巨木撞擊始入,火燒晨報館舍之事隨即發(fā)生。

        ……大隊至?xí)r,先以木棍將招牌拆毀,又欲進入該館,訪其編輯主人談話,詎該館已將雙扉緊閉,群眾遂用巨大鐵鐘連敲其門,然內(nèi)仍無應(yīng)者……當(dāng)經(jīng)孔武有力者將堆壘之重物移去,開門放眾入內(nèi),遍覓其中,已查無一人。眾益憤憤,齊呼搗搗,一時砰拍之聲大作,所有器物以及印刷機器鉛字等等,悉被搗毀無遺。報架子上之報紙,當(dāng)亦片片如蝶之飛舞,不料該紙竟落于生煖之煤爐內(nèi),立被爐火燃著,濃煙火光登時彌漫各室,而煤油墨油更助之為虐,火焰高逾十丈,民眾始紛紛退出。

        斯時該報館門外馬路便道上擁集看熱鬧之市民等,已如人山人海,有一為首者,除令整齊隊伍,高呼種種口號外,復(fù)對民眾宣告晨報館之罪狀,謂報紙乃代表輿論機關(guān),所有言論,悉應(yīng)本諸民意,方為稱職。詎該報向來專以拂逆民意為能事,彼既不能代表國民公意,發(fā)揮言論,在國民即不能承認其為輿論機關(guān),故此略施懲處,以為拂逆民意者戒。宣告畢,即齊隊而去。(14)《北京市民之大騷動》,《申報》1925年12月8日,第2張(六)。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火燒晨報館”事件。

        二、社會之輿評

        “火燒晨報館”事件發(fā)生后,立即引發(fā)社會各界尤其是輿論界和知識界的震動。北京《大同晚報》《中美晚報》《甲寅周刊》,天津《益世報》,上海《申報》《晶報》《時報》《新聞報》等紛紛報道轉(zhuǎn)載此事,對《晨報》遭遇表示深刻同情,“各方慰問,日必有數(shù)百封函電”(15)淵泉:《雜感》,《晨報》1925年12月12日,第2版。,且指責(zé)激進群眾搗毀晨報館實為侵犯言論自由之暴行,群眾運動已淪為暴民運動?!拜浾搶边M分子參加放火,頗不直。因高調(diào)要求言論自由者,搗報館已欠自由,況繼之一炬乎?!?16)《申報》1925年12月1日,第1張。

        11月30日,北京《大同晚報》發(fā)表《國民運動之破產(chǎn)》社論,指斥放火焚燒《晨報》館舍的激進群眾是“暴民”“暴徒”,焚毀館舍的行為是對言論自由的侵犯,“是無異與正氣宣戰(zhàn)”。社論認為,如果群眾運動都被這些毫無法律敬畏和自由追求的“暴民”“暴徒”控制包辦,無異于“國民運動之自殺”,中國極有可能墮入“暴民專制時代”。(17)《本報被難始末記》,《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6版。

        11月30日,任鴻雋在給上海講學(xué)的胡適信中感嘆,以爭言論自由的群眾運動如果容不下持有異議的輿論機關(guān),這樣的國民革命能給中國帶來真正的自由進步嗎?“前天和志摩說笑,《晨報》館恐怕不免,昨天也居然應(yīng)驗了。照這樣下去,誰知北京城的池魚還有許多呢?誰又曉得‘國民革命’這四個字,代表的是甚么東西呢?”(18)⑥《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57頁。湯爾和亦在給胡適的信中,對在群眾運動風(fēng)潮鼓動之下,向來以冷靜理性著稱的知識界亦卷入其中而狀若發(fā)狂深感憂慮?!爸炝?騮)先平時頗謹飭,亦中風(fēng)狂。是足見非稍稍讀書,有相當(dāng)修養(yǎng)者,無不從風(fēng)而靡,人心如此,可畏哉?!雹?/p>

        自12月5日起,向來與《晨報》互通聲氣,被視為“章士釗的朋友們”(19)大通:《晨報的被毀》,《政治生活》第60期,1925年12月10日。辦的《現(xiàn)代評論》,連續(xù)刊發(fā)《首都的革命運動?》《閑話》《愛國運動與暴民運動》《對于中國報紙罪言》《平民革命的目的與手段》《民眾運動與領(lǐng)袖》等系列評論文章,圍繞《晨報》館被燒事件,集中討論了言論自由與群眾運動關(guān)系。評論認為,《晨報》只是一個“言論機關(guān)”,無論人們?nèi)绾尾煌饽酥翑骋曀挠^點,也只能用“平和手段對付他,決不可使用暴力去摧殘他”。但是,“革命的民眾”,一方面高呼言論、結(jié)社、集會的自由,另一方面卻用暴力破壞言論機關(guān)。這種“矛盾之極”的行為說明,群眾運動還處于“無組織無訓(xùn)練的”的狀態(tài)之中,是極其不成熟的。(20)文:《首都的革命運動?》,《現(xiàn)代評論》第2卷第52期,1925年12月5日。如果不對群眾運動施加約束,使其回歸到遵守現(xiàn)有法律條令的“有秩序有組織”的正軌狀態(tài),那么“與天日同光”的愛國運動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恐怖的暴民運動”。(21)燕樹棠:《愛國運動與暴民運動》,《現(xiàn)代評論》第2卷第52期,1925年12月5日。

        險些與《晨報》遭受同樣惡運的《甲寅周刊》亦連續(xù)刊發(fā)評論,一方面對《晨報》館舍被群眾燒毀表示同情與憤慨?!皥笳聻槿嗣窈砩唷7灿哉?,無不應(yīng)保此機關(guān)。乃竟搗毀之,豈我之言論應(yīng)自由,而人言論便不應(yīng)自由乎?人之言論自由可肆,我之自由以摧殘之;我之言論自由果真能自由乎?嗚呼,自由天下,許多罪惡皆假汝之名而成,不圖于言論界見之。此以自由之本身而賊害自由也?!?22)②蕙:《時評》,《甲寅周刊》第1卷第24號,1925年12月26日。另一方面又對輿論界的沉默表示惋惜?!敖諘r事中最可悲愴者,莫如晨報館被焚而無一人敢下嚴正之批評。”②究其原因,不外乎群眾運動已然淪入暴民運動,“駸駸有百年前巴黎恐怖之象”。(23)章士釗:《再論敗律》,《甲寅周刊》第1卷第25號,1926年1月2日。

        “火燒晨報館”事件的發(fā)生和社會輿論的轉(zhuǎn)向,表明輿論界和知識界對五四運動以來群眾運動的觀感開始發(fā)生變化。由于參加此次國民革命示威運動者,“未必盡屬之純潔之學(xué)生”(24)淵泉:《舊戰(zhàn)跡與新戰(zhàn)線》,《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2版。,一般批評者據(jù)此憂心忡忡,認為純良之學(xué)生運動一變?yōu)楸╈迥獪y之群眾運動再變?yōu)檑`踏自由之暴民運動,實非社會和國家之福也?!敖裾邔W(xué)風(fēng)之壞,人心之險,澶漫而無底極矣。坐見數(shù)千百英年子弟,逐日為洪河洗去,即從焉而莫能救矣?!?25)⑧章士釗:《再答吳稚暉先生》,《章士釗全集》第6卷,文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頁。

        迫于各界壓力,北京國民革命示威運動委員會正式致函《京報》,解釋“火燒晨報館”事件并非該運動委員會指揮之行動,純?yōu)椴糠旨みM群眾越軌之自發(fā)行為。“晨報館之被焚,系在二十九日香廠散會以后,大會不但無此決議,并曾力加制止,眾所共見?!?26)《本報被難始末記》,《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6版。同時又致函《益世報》,請求補發(fā)國民大會的兩則通電——《致全國同胞電》和《致國民軍通電》,言明“搗毀安福各要人住宅,以及一切經(jīng)過”,非國民大會之本意。(27)《北京國民大會通電》,《益世報》1925年12月1日,第3版。

        三、《晨報》的自辯

        “火燒晨報館”事件發(fā)生后,社會上普遍有一個疑問,即在京中發(fā)達報業(yè)中,為何是《晨報》而非其他報紙被游行示威群眾燒毀?國民黨元老吳稚暉認為,這不過是一起由于紙屑燃燒的偶發(fā)事件而已,“不足責(zé)也”。⑧如果一定要懷疑這是政治報復(fù),那也是《晨報》近年敵視國民黨、國民革命而自招禍患。“此次晨報受攻擊,十分抱枉。但他兩年以來,常造廣州國民黨之不利消息,不但記載不真實,失其大報態(tài)度,而且還是傳襲了新黨攻擊新黨的政策,大不合算?!?28)稚暉:《章士釗——陳獨秀——梁啟超》,《京報副刊》第393號,1926年1月23日。

        上?!毒蟆芬喑执朔N觀點?!毒蟆氛J為,《晨報》館舍被毀,約有兩因:一是得罪于國民黨。該報“平素對于國民黨,向持攻擊態(tài)度。孫中山逝時,冷嘲熱諷,流露筆端,對于吳佩孚則欽崇備至,每尊之曰吳將軍,對陳炯明表好意”?!冻繄蟆纷鸪鐓顷惗硕H低孫中山,自然難以獲得國民黨的好感。二是見惡于共產(chǎn)黨?!冻繄蟆穼伯a(chǎn)黨動輒“大聲斥之”,對蘇俄持敵視態(tài)度?!笆且源舜纬繄蟊粴?,半為反對蘇俄化,為共產(chǎn)黨人所不滿,半為黨派上平素積怨甚深,借以報復(fù)?!?29)浮云:《晨報被毀談》,《晶報》1925年12月3日,第2版。

        12月3日,《晨報》在發(fā)給各界團體的電報中指認,搗毀報館嫌疑最大者就是共產(chǎn)黨。因為火燒事件發(fā)生時,正是“仇友赤白”思想論戰(zhàn)激烈之際。《晨報》多刊有反對共產(chǎn)黨、反對共產(chǎn)主義的言論,“較為社會注目,頗有認為反共產(chǎn)報紙者。雖不敢據(jù)此斷定,謂焚毀之舉,必出于嫉恨之徒,而此外則殊苦無別解”。(30)《北京晨報來電》,《時報》1925年12月3日,第1張。在北京群眾運動高漲之際,《晨報》的做法無異于火上澆油,自取禍端。

        12月7日,復(fù)刊出版的《晨報》發(fā)表《本報被難始末記》(記敘)和《舊戰(zhàn)跡與新戰(zhàn)線》(社論)兩文,正式向社會各界公布《晨報》館舍被燒詳情。在《本報被難始末記》一文中,《晨報》對激進群眾火燒館舍細節(jié)作了詳細描述,突出渲染了三個問題:第一,闖入《晨報》館舍者,是狂亂之暴徒而非良善之群眾?!氨┩揭恢灵T前,即舉長矛亂撞橫搗,執(zhí)杖者則砸右方廣告牌。同時持大錘者以錘撞門?!痹凇冻繄蟆房磥?,如非暴徒,何必手持長矛、木杖和大錘等銳利武器砸人屋舍?第二,火燒《晨報》館舍者,系有意為之而非無心之失?!爱?dāng)暴徒之入內(nèi),曾有一人先至鄰近購買煤油,故火著之后,火勢極烈。”在《晨報》看來,若非有意以煤油助燃,火勢如何能夠燒毀屋舍?第三,搗毀《晨報》館舍者,有自得之色而無慚愧之心?!百绕鞌y械,從容望北而去?!痹凇冻繄蟆房磥恚@種怡然自得的態(tài)度就是有目的燒毀的證據(jù),而非激進群眾的一時沖動。(31)《本報被難始末記》,《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6版。

        《晨報》總編輯淵泉在《舊戰(zhàn)跡與新戰(zhàn)線》的社論中分析,搗毀館舍之因,約有三說。

        第一說是“反共產(chǎn)說”。自1924年中俄恢復(fù)邦交以來,《晨報》多有刊載中國不宜效仿蘇俄倡行共產(chǎn)主義的文章,警告共產(chǎn)黨如果強制實行共產(chǎn)主義,只會變成“暴民爭奪之利”,使社會陷于混亂狀態(tài)之中,“令民眾流連顛沛之苦而已”?!冻繄蟆返膽B(tài)度,“為急進者流所不滿”,因而招致禍端。淵泉在社論中公開表達了對共產(chǎn)黨的不滿:“吾人所欲忠告該黨者,則吾人推翻盤踞現(xiàn)代社會一切惡勢力之革命工作,自有一定之階程,若以強權(quán)或暴力壓迫吾人改變態(tài)度,則吾人唯有堅忍抵抗而已。”(32)③④⑤淵泉:《舊戰(zhàn)跡與新戰(zhàn)線》,《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2版。

        第二說是“黨派傾軋說”。由于外間多有《晨報》是研究系機關(guān)報的傳聞,《晨報》館舍被搗毀,實為黨同伐異、黨派傾軋之結(jié)果。針對這種說法,淵泉辯解說,《晨報》創(chuàng)辦人雖與研究系過往甚密,但這只是個人行為,而不代表《晨報》的立場?!冻繄蟆纷鳛樯鐣?,嚴禁社員加入任何黨派,故與既成政黨從不生關(guān)系。以黨派傾軋之說來開脫搗毀晨報之惡行,“是非故意抹殺事實,便為有心侮辱吾人矣”。③

        第三說是“同業(yè)煽動說”?!盎蛑^最近同業(yè)中有不滿于吾人之言論者,故煽惑無知之輩起而為難?!睖Y泉認為,《晨報》與京中各報同屬報界,營業(yè)雖有競爭,尚不至于有人違背報業(yè)公德,利用狂亂無序之群眾運動,“乘機而圖報復(fù)”。淵泉認為,這種說法,“不過一種臆測而已”。④

        在社論的最后,淵泉指責(zé)群眾運動是缺乏理性自制的烏合之眾,“易為富于刺激性之口號所搖動”,根本不足以恃之為革命成功的工具。搗毀私人屋舍、火燒輿論機關(guān)等暴行的發(fā)生說明,欲救中國,唯有啟發(fā)民智才是根本之途?!按宋崛怂砸嬗X思想革命為根本要圖也?!雹?/p>

        四、中共的批駁

        《晨報》的自辯和一般社會輿論在解讀“火燒晨報館”事件時,對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主義和群眾運動表現(xiàn)出來的不滿、排斥乃至敵意,企圖“在意識上阻撓群眾運動的發(fā)展,在此盲目的社會,損害群眾運動的威信,而根本破壞國民革命”(33)⑦大通:《晨報的被毀》,《政治生活》第60期,1925年12月10日。,引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高度重視。為澄清事實,引導(dǎo)社會輿論,作為中共中央機關(guān)報的《向?qū)А泛椭泄脖狈絽^(qū)委機關(guān)報的《政治生活》,連續(xù)發(fā)表政論駁文,對《晨報》館舍被燒毀表示“同情之余”,又提出“必須思索晨報何以被毀的原因”。⑦

        中共認為,社會上所傳共產(chǎn)黨指使激進群眾焚毀晨報館舍的說法,是國民黨右派、工賊和帝國主義者長期宣傳抹黑共產(chǎn)黨的“必有現(xiàn)象”。(34)⑨東籬:《記北京民眾革命運動》,《政治生活》第59期,1925年12月1日。在駁斥包括《晨報》《大同晚報》《中美晚報》等有“錯誤記載與言論”⑨報刊的同時,中國共產(chǎn)黨“絕不隱避自己的政見,絕不是故意的‘卑之無甚高論’”(35)士炎:《為民眾政權(quán)而戰(zhàn)》,《政治生活》第60期,1925年12月10日。,而是旗幟鮮明地對北京國民革命示威運動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北京民眾革命運動之結(jié)果已是國民革命之開端”。中共提出,對“火燒晨報館”事件不應(yīng)僅從情感上盲目附和,而應(yīng)當(dāng)從群眾和群眾運動本身的特點來進行剖析,“不然我們就會弄錯了的”。具體來說,中共主要闡述了以下三個觀點和主張。

        第一,北京民眾運動是群眾運動而不是暴民運動。中共認為,國民革命示威運動是一場爭自由的“群眾革命運動”,是“人民的直接行動,革命行為”。北京民眾所提的政治要求,“實是全國被壓迫人民之要求”。(36)⑦士炎:《政治近狀與國民革命運動》,《政治生活》第59期,1925年12月1日。作為革命者,決不能因為發(fā)生了部分激進群眾火燒《晨報》館舍的軌外舉動,就隨聲附和反革命者的說法,把群眾運動看作一種“難以理性揣測”的“暴民運動”。(37)淵泉:《舊戰(zhàn)跡與新戰(zhàn)線》,《晨報》1925年12月7日,第2版。這種說法不過是“治者用來咒罵群眾,煽惑群眾的口調(diào)”,一種“很感情的出言詛咒”罷了。(38)④⑤⑧大通:《晨報的被毀》,《政治生活》第60期,1925年12月10日。

        第二,中國革命前途是國民革命而不是共產(chǎn)革命。中共認為,北京國民革命示威運動的主要目標是“推倒段政府,要求人民政府”,屬于爭取民眾政權(quán)的國民革命運動,而不是立刻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 “赤化”運動。淵泉把《晨報》被焚歸咎于“反共產(chǎn)說”,不過是一種被迫害妄想?!俺繄笾T君以為他們曾經(jīng)不斷的攻擊過共產(chǎn)黨,……就很容易地得到共產(chǎn)黨黨員趁水摸魚,很陰謀地將晨報搗毀,使它不能出版,少了一個仇敵,收快意一時的結(jié)論。”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一切反革命勢力只會“從宣傳上與組織上”與之周旋斗爭,決不會對這樣“小小的一張‘盲目社會的’報紙”,采用“零碎的暴力攻擊”來實現(xiàn)偉大的革命目標。④

        第三,輿論機關(guān)要成為革命之友而不是輿論蟊賊。一般批評者反感群眾運動之處,主要在于其摧毀了作為輿論機關(guān)之報紙。“灰燼所余的紙張能特別引起人們的同情。”⑤湯爾和在給胡適信中就恨恨表示,“京中狀況獰惡可怖,白晝縱火燒報館,此是何等景象?”(39)《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第257、258、258頁。中共認為,爭取言論、結(jié)社、出版自由權(quán)利,“也在革命群眾與革命階級要求的范圍之中”。⑦群眾運動中發(fā)生少數(shù)激進群眾燒毀輿論機關(guān)館舍事件,確是軌外行動。如果以此否定群眾運動的正義性和進步性,卻是缺乏理性的表現(xiàn)。中共詰問,在北京眾多報紙中,群眾偏偏選擇《晨報》發(fā)泄不滿,還是要從《晨報》自身找原因。“晨報的確是被群眾毀了,而這不是群眾運動本身的問題,也不是甚么‘暴民運動’,乃是晨報平素的言論給了一部份讀者許多印象,能使他們在‘輿論蟊賊’的口號之下?lián)v毀了它?!敝泄哺嬲]《晨報》及其同情者,若要避免成為“輿論蟊賊”,只須“在革命的理論與行動上”與國民推誠,自然能夠避免被群眾運動搗毀之結(jié)果。⑧

        五、胡陳爭論與中國知識界的思想與政治分野

        北京發(fā)生“火燒晨報館”事件時,胡適正在上海,“天天被各學(xué)校似綁票一般,綁了去講演”(40)神妙:《胡適之旅滬起居注》,《晶報》1925年10月30日,第3版。,并不知悉詳情。“南中多不知其何故而被毀?!?41)浮云:《晨報被毀談》,《晶報》1925年12月3日,第2版。只是在從北京朋友來信和報紙上獲知“幾十個暴動分子圍燒一個報館”的消息后,胡適就斷定此事與中國共產(chǎn)黨脫不開關(guān)系,因此和陳獨秀有過書信往來,圍繞言論自由、輿論機關(guān)與國民革命的關(guān)系問題展開激烈爭論?!拔覀冏隽耸甑呐笥?,同做過不少的事,而見解主張上常有不同的地方。但最大的不同莫過于這一點了。我忍不住要對你說幾句話?!痹谶@場未曾公開的爭論中,胡適對陳獨秀及其“同黨少年”提出嚴厲批評,對群眾運動和國民革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胡適認為,作為“一個政黨的負責(zé)領(lǐng)袖”,陳獨秀在“火燒晨報館”事件上所持的肯定態(tài)度是極不恰當(dāng)?shù)??!皩τ诖耸虏灰詾榉?,而以為‘該’,這是使我很詫怪的態(tài)度?!焙m表示,既然“爭取集會、結(jié)社、言論、出版的自由”是國民革命示威運動大會主要議決案中的重要內(nèi)容,那么作為輿論機關(guān)的《晨報》也應(yīng)該享受言論、出版自由的權(quán)利并受到這種權(quán)利的保護。但是《晨報》恰恰就被高呼爭取言論、出版自由權(quán)利的群眾給燒毀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啊冻繄蟆方甑闹鲝?,無論在你我眼睛里為是為非,決沒有‘該’被自命爭自由的民眾燒毀的罪狀?!?/p>

        身受西方自由主義熏陶并接受系統(tǒng)思想訓(xùn)練的胡適提醒陳獨秀,無論是從事書齋式的學(xué)術(shù)研究,還是從事具體的政治運動,抑或是培育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對于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要有容忍之心,這才是自由的真諦,才是新文化運動弘揚科學(xué)、啟發(fā)民智的要義。胡適希望同為新文化運動旗手和領(lǐng)袖的陳獨秀,能夠繼續(xù)秉承新文化運動高揚的科學(xué)與民主的精神,尊重和容忍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對社會公共議題的意見和表達,共同勠力建設(shè)一個健全的人格和社會。胡適就此次南下武昌、上海等地講演,連番遭遇各地激進輿論攻擊一事,誠懇勸導(dǎo)作為政治領(lǐng)袖的陳獨秀要注意約束同道,避免制造國中過激情緒,損及社會理性的培育和成長。胡適認為,這是兩個人自今而后能否繼續(xù)成為朋友的共識和底線?!叭绻B這一點最低限度的相同點都掃除了,我們不但不能做朋友,簡直要做仇敵了?!?42)②《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第258頁。

        從胡適的性格及其人際交往的過往來看,這樣嚴厲而近乎絕情的話語似乎很少出之于口,更不會留墨于人、授人以柄。從兩人后來的書信往來看,陳獨秀并未直接回應(yīng)胡適的責(zé)問。但是,對胡適企圖通過知識精英的努力建立一個“還有一點人味兒”的“人的社會”②的書生式理想,主張群眾運動和階級政治的陳獨秀是不屑一顧的。他認為,如果把“規(guī)規(guī)矩矩的開會、游街、請愿”,看作“守紀律有意識的群眾運動”的唯一內(nèi)容,那么,歷史上一切民眾暴亂武裝革命,“都一概可以不守紀律、無意識、非真正民意等話抹殺之了”。(43)實:《工賊替安福派說話》,《向?qū)А返?38期,1925年12月10日。在陳獨秀看來,少數(shù)激進群眾火燒報社館舍的行為,雖是群眾運動的軌外之舉,但完全沒有必要對之進行大肆鞭撻乃至謾罵詛咒。因為處在革命與反革命尖銳政治對立下,群眾運動對于敵人之“暴”,亦猶如敵人平時對于群眾之“暴”一樣,“這是很自然的結(jié)果”。就此次國民革命示威運動而言,北京市民群眾的主要目的就是逼迫段祺瑞下野,即便是群眾要殺他,亦“如同殺路易十六,尼哥納第二一樣”(44)⑦大通:《晨報的被毀》,《政治生活》第60期,1925年12月10日。,乃是革命之內(nèi)容。以段祺瑞政府的賣國罪行,“還不夠國民加以制裁么?而且這決不是少數(shù)人的行為,何能厚誣群眾為少數(shù)人呢?”(45)東籬:《記北京民眾革命運動》,《政治生活》第59期,1925年12月1日。

        胡適和陳獨秀在對待“火燒晨報館”問題上的分歧,既反映了這對新文化運動摯友在某些具體社會問題上的意見矛盾,更揭橥了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特別是五卅運動以來,在關(guān)于群眾運動和國民革命問題上所發(fā)生的思想分野與政治分化。即解決中國問題,究竟是依靠精英政治的溫和改良還是階級政治的徹底革命。這是“火燒晨報館”事件引起輿論界和知識界震動的深層原因,也是其具有標志性意義之根本所在。

        中共認為,以梁啟超、張奚若、丁文江、徐志摩等為代表的知識界中的“高等華人”,關(guān)于對群眾要啟蒙教育,對群眾運動要警惕約束,要通過社會精英推動切實的點滴進步累積換取中國發(fā)展的政治主張,不過是一種政治幻想。“他們是在五四運動中間曾經(jīng)以領(lǐng)導(dǎo)文學(xué)思想革命自任的大學(xué)教授們,在他們的生活與思想已經(jīng)貴族化的時候,幻想出許多解決中國時局的計劃。”(46)少還:《預(yù)備與反動勢力奮斗》,《中國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群眾運動不是燕樹棠、陳西瀅這些文人墨客們坐在書齋里想象出來的,不是請客吃飯,更不是繪畫繡花,要文質(zhì)彬彬,要溫良恭讓,而是宏大與微末、進步與粗野共同構(gòu)成的生動歷史圖景。北京國民革命示威運動,在大的一方面,“要求推倒段政府,主張建立國民革命政府的呼聲”;在小的一方面,“打毀各賣國賊家屋,火燒晨報”,兩個方面的結(jié)合,才是真實發(fā)生而非書齋想象的群眾運動,才是“合起來終于成為歷史的事實”。⑦在階級政治勃興的時代,國民革命的成功既取決于革命思想在群眾中間的啟蒙和傳播,更決定于革命思想轉(zhuǎn)化成為社會行動的政治能力,即革命政黨如何教育群眾、組織群眾、訓(xùn)練群眾。“閉著門讀書或做官是一百年也沒有成功的!”(47)東籬:《“甚么是反革命”(續(xù))》,《政治生活》第54期,1925年10月7日。

        結(jié) 語

        1925年11月29日發(fā)生的“火燒晨報館”事件,在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社會思想變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吾國自有新式政治以來,言論之不自由未有甚于此時者也。十一月二十八日之變所被于政治之意味,較之辛亥八月十九日尤為深至?!?48)蕙:《時評》,《甲寅周刊》第1卷第22號,1925年12月14日?!盎馃繄箴^”事件在北京國民革命示威運動中雖是少數(shù)激進群眾的一種軌外行動,但實際上卻是自1923年中共提出建立“思想革命上的聯(lián)合陣線”(49)獨秀:《思想革命上的聯(lián)合陣線》,《前鋒》第1期,1923年7月1日。,中間經(jīng)過1924年的國共合作、中俄恢復(fù)邦交和“首都革命”,再到1925年由“五卅慘案”激起的全國反帝廢約運動后,在改造中國的政治主張和具體方式上,中國知識界最終發(fā)生思想與政治裂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一九二五在中國國民革命史上,在世界的社會革命史上,實在占著和歐洲一八四八年及俄國一九○五年同等的重要地位?!?50)瞿秋白:《國民會議與五卅運動》,《新青年》第3號,1926年3月25日。

        當(dāng)以群眾運動為主要特征的國民革命迅速興起,通過沖突矛盾、宣傳話語以及政黨政治的影響迅速而廣泛地滲透進中國社會生活,力圖用政治實踐的革命之力,建構(gòu)起以階級政治為基礎(chǔ)的新認知體系和社會關(guān)系時,中國知識界的內(nèi)在分裂和新陳代謝就成為巨大革命洪流奔騰沖刷下的必然結(jié)果?!八枷虢缗c政黨界左右分化的過程,顯而易見是隨著國民運動的進展而日益激厲的。”(51)屈維它:《國民革命運動中之階級分化》,《新青年》第3號,1926年3月25日。相比于“愈弄愈遠”的梁啟超、章士釗及一般知識分子,“走得太快”的陳獨秀及其“同黨少年”自然就成了新潮流的趕潮人。(52)稚暉:《章士釗——陳獨秀——梁啟超》,《京報副刊》第393號,1926年1月23日。1920年代后期中國社會情勢和思想風(fēng)氣的這種變化,讓信仰自由主義的胡適不得不承認,中國知識界已然生發(fā)出一種新的強烈趨向——從崇尚自由的“個人主義”開始向尊崇信仰階級的“集團主義”的劇烈轉(zhuǎn)變。“一九二三年以后,無論為民族主義運動,或共產(chǎn)革命運動,皆屬于這個反個人主義的傾向。”(53)曹伯言整理:《胡適日記全集:1930—1933》,第6冊,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730頁。這種巨大的時代變化,暴露了信奉自由主義的知識階級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時的無助與無力。陳衡哲在給胡適的信中就痛苦地坦承:“我眼見虎狼水火的侵犯全國人民而絕不能求助,我覺得慚愧而羞恥?!?54)《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第200頁。

        在自由主義者無力解決中國現(xiàn)實問題時,主張“集團主義”的階級政治者自然就成為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思想主宰。面對“火燒晨報館”事件引發(fā)社會輿論紛擾時,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以歷史命運的指引者、社會思想的引導(dǎo)者、群眾運動的組織者的身份,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對這些糾結(jié)于細枝末節(jié)的批評者的不屑?!懊つ可鐣娜藗兩鷣砭椭挥幸桓倍宓扔谝皇哪X袋,從未受過分析政治的訓(xùn)練,所以在一種事變之后,免不了引起許多昧于事體富于感情的輿論而社會的淺薄暴露無余,實在可惜得很?!?55)大通:《晨報的被毀》,《政治生活》第60期,1925年12月10日。在救亡圖存的現(xiàn)實問題面前,中國知識界的政治分化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政治、蘇俄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分析和群眾立場,為有志于改造中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種新的思想選擇和政治行動,指示了“一個intellegentia處在社會變革的時候,他應(yīng)該走的路”。(56)郭沫若:《水平線下·序引》,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1928年版,第1—2頁。誠如郭沫若所言:

        我從前是尊重個性,景仰自由的人,但在最近一兩年之內(nèi)與水平線下的悲慘社會略略有所接觸,覺得在大多數(shù)人完全不自主地失掉了自由,失掉了個性的時代,有少數(shù)的人要來主張個性,主張自由,總不免有幾分僭妄?!蟊娢吹冒l(fā)展其個性,未得生活于自由之時,少數(shù)先覺者無寧犧牲自己的個性,犧牲自己的自由,以為大眾人請命,以爭回大眾人的個性與自由!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話便是這個意思。(57)沫若:《文藝論集序》,《洪水》第1卷第7號,1925年12月16日。

        猜你喜歡
        國民革命晨報火燒
        國民革命時期的馮玉祥與外蒙古
        火燒毒品
        南方周末(2019-06-27)2019-06-27 19:47:54
        未來的晨報
        淺析大革命失敗對中國共產(chǎn)黨自身建設(shè)的啟示計
        驢肉火燒
        5個人 50萬粉絲 500萬營收——都市晨報微信號是怎樣煉成的
        傳媒評論(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不怕火燒的手帕
        莫愁(2017年15期)2017-05-11 01:21:55
        楊匏安與第一次國共合作
        紅廣角(2016年12期)2017-01-14 17:20:33
        “小火燒”成為大產(chǎn)業(yè)
        中共在四大前對無產(chǎn)階級領(lǐng)導(dǎo)權(quán)的探索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av蜜謦| 亚洲男人天堂av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国人免费视频播放| 先锋五月婷婷丁香草草| 在线观看av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a| 偷偷夜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无遮挡1000部拍拍拍免费| 水蜜桃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产麻豆国精精品久久毛片| 强奸乱伦影音先锋|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国产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熟女少妇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亚洲中文一本无码AV在线无码| 国产一区资源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夫妻一起自拍内射小视频 | 中文字幕被公侵犯的漂亮人妻| 欧美日韩中文制服有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美女av| 国产亚洲aⅴ在线电影|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aⅴ在线|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m3u8|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欧美自拍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高清|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厕所| 国产午夜福利片| 久久中国国产Av秘 入口| 国产护士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