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梓煊 / 鄢志莉
紫陽茶歌是紫陽民歌中極具代表性的曲種,是紫陽民歌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紫陽茶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勞動人民在采茶、制茶過程中,借詞傳情,表達情感的一種寄托。因其委婉秀麗而又不失豪放灑脫的音樂風格和細膩、流暢、明朗的曲調風格,逐漸形成一個音樂流派,流傳至今。
“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這句詩出自清代的《春日興安舟中雜詠》一詩中,為清朝時期安康府知府葉世倬游漢江所云。歷史上,早在唐代紫陽毛尖茶就已經(jīng)被作為上貢茶,供宮廷享用,因此紫陽茶在唐代就被列為僅次黃金的第二大特產(chǎn)。而紫陽不僅是有名的茶鄉(xiāng)還是有名的歌鄉(xiāng),茶中有歌,歌中有茶,茶與歌緊密結合,共生共榮。
紫陽茶歌在紫陽民歌中占據(jù)了較大的分量,茶葉從種、採、制、說、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描述其過程的茶歌。採茶唱歌是很常見的事情,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根據(jù)當下的情緒和環(huán)境即興演唱,在勞作過程中,他們或是低吟淺唱,又或是一展歌喉放聲高歌,久而久之便創(chuàng)作下無數(shù)首膾炙人口的紫陽茶歌。
紫陽茶歌是紫陽民歌中描寫茶香茶情的歌謠,《順采茶》便是一首流行范圍較廣的民間茶歌小調,歌曲從正月唱到臘月。
《順采茶》
正月采茶是新年,收拾打扮看嬌蓮,
自從今日看過你,朋友約我上茶山,
你在家中放耐煩。
二月采茶百花開,收拾打扮看乖乖,
自從今日看過你,朋友約我做買賣,
你在家中放開懷。
三月采茶是清明,收拾打扮看情人,
自從今日看過你,朋友約我出遠門,
你在家中放寬心。
四月采茶四月八,收拾打扮看冤家,
自從今日看過你,朋友約我去采茶,
別人采花莫許他。
五月采茶是端陽,雄黃酒兒待小郎,
郎喝三杯出遠門,早早出門早回鄉(xiāng),
丟下奴家守空房。
六月采茶三暑熱,采茶哥哥聽奴說:
熱天熱地路難走,熱天熱地路難行,
冷茶冷水少喝些。
七月采茶七月七,收拾包袱出門去,
你在路上要過細 ,免得奴家多著急,
柑子橘子解渴的。
八月采茶是中秋,難舍難丟心肝肉,
難舍難丟在外頭,難舍難丟心肝肉,
難舍難丟在外頭。
九月采茶是重陽,菊花造酒滿缸香,
人家造酒有人吃,奴家造酒無人嘗,
前世燒了斷頭香。
十月采茶小陽春,抽簽卜卦問神靈,
個個廟上都問到,茶山?jīng)]有半個人,
眼淚汪汪轉回程。
冬月采茶雪花飄,采茶哥哥回來了,
兩腳尖尖往前走,雙手接住呵呵笑,
這是天上星來了。
臘月采茶又一年,采茶哥哥聽我言:
世上生意由你做,明年不許上茶山,
丟下奴家受孤單。
臘月采茶又一年,采茶妹妹聽夫言:
世上生意我不做,明年我還上茶山,
茶山頂上真好玩。
紫陽茶歌《順采茶》講述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分手,小伙因出遠門而與愛人依依不舍地告別的故事。歌曲前四段唱出了小伙要出遠門向愛人告別,后八段則是唱出了小妹對小伙的難舍難分的情意。以此歌為例,能看出在歌曲中,歌與茶的關系并不大,因此在茶歌中,反而“采茶”被用來“起興”的時候要更多,這種以“采茶”作為起興的民歌形式,想是身為茶鄉(xiāng)的紫陽才會有的藝術特色。事實上,屬于傳統(tǒng)原生態(tài)茶歌的較少,而新編的《春到茶山一片新》《清明已煮紫陽茶》等這些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創(chuàng)作的關于茶文化方面的茶歌。
另一首《倒采茶》,則是從臘月唱到正月。
《倒采茶》
臘月采茶下大凌,王祥為母臥寒冰,
王祥為母寒冰臥,天賜鯉魚跳龍門。
冬月采茶冬月冬,秦瓊打馬過山東,
他在山東為好漢,丟下妻子受孤單。
十月采茶冷凄凄,孟姜女子送寒衣,
走一步來哭一聲,萬里長城一齊崩。
九月采茶是重陽,菊花造酒滿缸香,
太白喝罷菊花酒,下筆作詩幾十張。
八月采茶是中秋,張飛打馬站橋頭,
站在橋頭一聲吼,大吼三聲水倒流。
七月采茶七月七,牛郎織女兩夫妻,
天河從中來隔斷,隔斷夫妻兩分離。
六月采茶熱茫茫,磨坊受苦李三娘,
白天挑水三百擔,夜晚磨面大天亮。
五月采茶是端陽,劉秀十二走南陽,
姚期馬武雙救駕,二十八宿鬧昆陽。
四月采茶正栽秧,真武娘娘去采桑,
遇著齊王射獵轉,桑陰樹下鳳朝陽。
三月采茶是清明,包公的官兒坐得清,
賞是賞來罰是罰,不論你王侯與公孫。
二月采茶龍?zhí)ь^,官家小姐拋繡球,
繡球單打薛平貴,薛家代代坐諸侯。
正月采茶是新年,黃氏小姐把書念,
黃氏小姐行善好,后代兒孫點狀元。
《順采茶》《倒采茶》等這類茶歌均屬于傳統(tǒng)民歌,是勞動人民在采茶、捻茶等勞動過程中,有感而發(fā)即興創(chuàng)作的歌曲,在創(chuàng)作上更加貼近老百姓的思想與生活,沒有固定的音樂技巧。這一類傳統(tǒng)民歌,代表著一種原始的,原生態(tài)的民間民歌文化。
而新編民歌則是隨著民歌音樂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從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興民歌形式,它是在原民歌的基礎上,根據(jù)當下的時代發(fā)展和音樂藝術審美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新編民歌。如《三月三上茶山》《游客醉茶鄉(xiāng)》等,這些都屬于紫陽茶歌的新編創(chuàng)作歌曲。
紫陽茶歌的形成離不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紫陽的方言口語習慣。紫陽茶歌在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基礎上,大量運用“宮”“商”“羽”“徽”四個調式,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徵調式,數(shù)量達到了90%以上。而宮調、商調、角調這三種調式,只存在于少部分山歌、小調中。
紫陽茶歌的調式以徵調式和羽調式為主,這是紫陽茶歌中最具代表性的調式特征。在紫陽茶歌中,徵調式強調I、II、IV、V級各音對主音的支持,其中I、IV、V級為骨干音,II級為輔助音。不同的骨干音呈現(xiàn)出不同的徵調式的調式風格,也反映出調式骨干音的多樣性以及徵調式的穩(wěn)定性。
這個調式特點說明了紫陽徵調式民歌是一個同時擁有南北徵調式特點的大融合民歌,這與紫陽縣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這也代表了紫陽民歌在創(chuàng)作以及調式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旋律,是構成音樂的首要要素,旋律也是民歌中最重要的表現(xiàn)成分,紫陽茶歌的旋律主要以悠揚明朗的旋律特征為主要表達方式。它結合了當?shù)夭煌娜宋娘L貌和語言藝術等特點,形成了形式多樣豐富的旋律結構。
在中國的民族音樂中,常常把方言語調的自然聲韻與音律結合起來,以其獨特的聲調變化,對音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音程對一首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力和風格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紫陽方言語言既糅雜了本地方言語言特色,又結合了外來移民的外籍家鄉(xiāng)話。遺傳了古老的特點,運用了新的元素,形成了它所獨有的語氣語調。
音程的運用分為兩種方式,級進和跳進。紫陽茶歌中,旋律多以級進為主,主要進行一、二、三度的小跳,以四、五度的小跳為輔。
紫陽茶歌的旋律運用中,旋律音程多以二度、三度的級進為主而較少出現(xiàn)四度、五度的級進,所以它的旋律起伏小,流暢秀麗,體現(xiàn)了陜南茶歌獨特的旋律特征。跳進是指在特性環(huán)境下六度及六度以上的特定跳進。多用于紫陽山歌,凸顯山歌的豪放、灑脫的旋律特征,在茶歌小調中不常出現(xiàn)。
紫陽茶歌中常用的節(jié)奏型可分為五種,分別是:平均型、長短型、短長型、短長短型和特殊型。其中,短長短型是被運用最多,色彩性也是最具鮮明的一個節(jié)奏型。它的詞組規(guī)律、語言的停頓、句子長短都是有講究的,擅長運用切分節(jié)奏,中間長音通常強調著一首歌的某些關鍵詞或是語氣襯詞,與前面的“短”和后面的“短”相互影響。這種“短長短”節(jié)奏型通常一般出現(xiàn)在曲調的開頭和中間部分,將音樂節(jié)奏由平穩(wěn)推向高潮,曲調結尾通常以“平均型”結尾,將音樂推向最后的長音結束。
曲調旋律總體特點為句式較短,尾聲長,余音較重,音韻強,詞調匯廣,人物形象多,怩味濃。其缺陷是:魄力不足,有些纏綿,特用字、詞多,局限性較大,地方色彩過于深沉。在這種語言習慣的影響下,勢必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節(jié)奏形態(tài)與組合。例如《郎在對門唱山歌》的節(jié)奏結構就有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大小切分節(jié)奏等,同時在復雜的音樂結構中還伴有滑音、上滑音下滑音等。這都與紫陽方言語調習慣密不可分。
“潤腔”是指在歌唱中使用裝飾音對歌曲旋律節(jié)奏加以修改、潤飾,使旋律更為生動活潑,更加具有感染力的韻律手段和歌唱技法。一種歌曲的表達方式,不只是旋律本身的結構不同,更取決于潤腔技法的發(fā)揮。同一旋律的歌曲,或許只是有幾個潤腔不同的處理方法,其色彩都會出現(xiàn)很大的變化。
紫陽民歌傳承人夏清華老師就提到過,原生態(tài)民歌最初的傳承方式都是口口相傳,聽得多了,自然也就會唱了,而今只根據(jù)保存的曲譜來學唱的話是無法唱出它原生態(tài)民歌的味道的。這都是因為不同的民歌都有不同的技巧特色在其中,一首同樣旋律的民歌,若是讓不同地方的歌手來演唱,可能就會把一首歌唱成幾首歌。
概括而言,紫陽茶歌中常用的潤腔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音高性潤腔。是指在演唱中通過不同的倚音、波音、回旋音等多種潤腔技巧對其進行修飾,通常在骨干音的音頭或音尾上添加裝飾音音符。
第二,音色性潤腔。是指在演唱中,更加強調音色的修飾與改變。紫陽茶歌中的音色性潤腔技巧主要有真假聲結合與微顫音兩種方式。
第三,力度性潤腔。是指通過力度的強弱變化來實現(xiàn)對音樂的表現(xiàn)方式,紫陽茶歌中主要分為兩種方式,音頭滑音和音尾滑音兩種。
由襯字或襯詞構成的唱腔稱作“襯腔”。在紫陽民歌中,襯腔分為襯字、襯詞、襯句三種結構類型。它最早源自于人們的語言習慣,在歌曲中襯詞的本身意義并不大,它依附于歌詞本身,是歌詞的重要補充,也是音樂情感自由抒發(fā)的載體。
襯字一般是對正詞的補充延續(xù),不具有獨立性,依附于正詞,襯字分為句中襯字和句尾襯字兩種類型。句中襯詞往往處于語氣比較弱的位置,不影響旋律結構變化,主要作用為加強語調,增強音樂性。句尾襯詞在演唱中出現(xiàn)時,如“哎、喲、嗬”等,語調中往往存在著明顯的停頓,通常為長音性的旋律停頓,從而增強了音樂的整體呼吸感和節(jié)奏感。如茶歌小調《手提二封茶》(之一)中的歌詞:“客(喲 哦 嗬)官(咧)打(呀 哦 嗬)扮(咧)一枝(哎 嗨)花(喲 嗬 嗨)?!币r字置于副正詞間,是對正詞的補充與補足,置于弱拍部分。使歌詞語言更為的口語化,既帶有當?shù)乜谡Z特色,也更富有親和力。
襯詞是紫陽茶歌中最具特點的,它介于“襯字”與“襯句”之間,無論是它的“詞”還是“腔”都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紫陽茶歌中的襯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基本襯詞,一種是特殊襯詞?;疽r詞是由多個基本襯詞連續(xù)使用形成,沒有特殊含義,根據(jù)歌詞和曲調即興自由發(fā)揮。特殊襯詞是通過它濃厚的地域色彩體現(xiàn)的,如茶歌小調《倒采茶》:“臘月里采茶下大凌,(劉冬姐)王祥為母(牡丹花)臥寒冰(咧)(倒采茶)。”歌曲中襯詞為“劉冬姐、牡丹花、倒采茶、”把原來的曲調拉長,形成一種整體,大大增強了整體的韻律感。
紫陽茶歌最大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它的情懷,倘若一首歌沒有了情懷,那也便失去了靈魂。紫陽民歌傳承人何耀信老先生曾說過,每一首歌都有它的故事,每一首茶歌都能聆聽到它的歌美“茶香”。茶歌不僅代表著紫陽茶文化,也推動著紫陽富硒茶產(chǎn)業(yè)走向更大更廣闊的市場。
紫陽茶歌是紫陽人在常年的勞動生產(chǎn)、生活中所創(chuàng)作而產(chǎn)生的民間音樂藝術結晶,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娜宋娘L貌和傳統(tǒng)藝術文化,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紫陽作為有名的茶歌之鄉(xiāng),展現(xiàn)了紫陽的茶文化,歌文化,以及它們獨特的藝術情懷和特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