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藏族格言詩漢譯史考

        2022-11-21 21:15:36趙春龍李正栓
        西藏研究 2022年2期

        趙春龍 李正栓

        (1.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 102249;2.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一、引言

        藏族格言詩以13世紀上半葉薩迦·貢嘎堅贊(1)由于音譯原因,薩迦·貢嘎堅贊被不同學者譯為薩迦班智達·根呷堅贊、薩班·貢噶江村、薩班·貢嘎江村等。為了保持文中姓名前后一致,本文除在介紹文章標題或引用內(nèi)容時使用其他名稱,其他地方均使用“薩迦·貢嘎堅贊”或“貢嘎堅贊”。(1182—1251)的《薩迦格言》成書為標志正式形成,后經(jīng)歷代藏族學者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日趨豐富,逐漸形成獨特的藏族格言詩文化?,F(xiàn)有貢嘎堅贊的《薩迦格言》、班欽·索南扎巴(1478—1554)的《格丹格言》、貢唐·丹白準美(1762—1823)的《水樹格言》、羅桑金巴(1821—?)的《風喻格言》、居·米龐嘉措(1846—1912)的《國王修身論》、南杰索巴(生卒不詳)的《土喻格言》以及諾奇堪布阿旺朋措(生卒不詳)的《火喻格言》《鐵喻格言》《寶喻格言》流傳于世。藏族格言詩形成以來,深受國內(nèi)外學者重視,被翻譯成蒙古文、滿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漢文、日文等十余種語言。

        藏族格言詩最早譯介始于蒙古文翻譯?!皳?jù)考查,《善書》(《薩迦格言》)的第一個翻譯本是十四世紀索納木·卡拉譯的八思巴譯文,無疑這是世界上《善書》的第一個譯本了?!盵1]由此開啟以蒙譯和漢譯為主的域內(nèi)翻譯。藏族格言詩漢譯萌芽出現(xiàn)于20世紀40年代,新中國成立后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漢譯。研究藏族格言詩的漢譯歷史具有多重意義。首先,藏族格言詩的真正漢譯開始于新中國成立以后,這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藏族文化的重視、保護和宣傳,有利于國內(nèi)外讀者全面了解民族政策關照下的藏族文化發(fā)展狀況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鑄進程。其次,藏族格言詩的漢譯、民譯和外譯時常在交互翻譯的情況下進行,爬梳藏族格言詩漢譯史有助于厘清藏族格言詩民譯、漢譯和外譯之間的譯介路線。再次,藏族格言詩的思想內(nèi)容借鑒吸收了以儒學為主的中原思想文化,其形式和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蒙古族文學的發(fā)展,藏族格言詩的漢譯和蒙譯歷程反映出漢族與藏蒙等少數(shù)民族文化間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關系。最后,兼懂民族語、漢語和外語的翻譯人才缺乏成為民族文化典籍外譯障礙?!皬哪壳皣鴥?nèi)民族典籍英譯實踐看,民族典籍譯為英語基本上都要經(jīng)過漢語中介才可轉換為英語,特別是漢語的轉譯已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盵2]藏族格言詩漢譯為其民譯和外譯提供了更多選擇,其漢譯史的梳理有助于譯者更廣泛地選取文本資料。因此,從民族典籍研究和藏學研究出發(fā)全面考察藏族格言詩漢譯史極為重要,也極為必要。

        二、藏族格言詩漢譯史分期

        王堯根據(jù)“在中國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藏族及藏文化”的原則,將“現(xiàn)代科學意義上的中國藏學史”劃分為8個時期,即“(1)中國藏學研究的萌芽時期(1840—1911);(2)中國藏學研究的創(chuàng)立時期(1912—1937);(3)中國藏學研究的艱難發(fā)展時期(1938—1949);(4)中國藏學研究的新生時期(1950—1965);(5)中國藏學研究的沉寂時期(1966—1976);(6)中國藏學研究的復蘇時期(1977—1985);(7)中國藏學研究的繁榮時期(1986—1995);(8)中國藏學研究的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1995以后)。”[3]25王堯綜合考察了國內(nèi)藏學研究的發(fā)展進程,對中國藏學史的時期劃分具有普遍適用性。藏族格言詩作為藏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其漢譯歷程符合藏學研究的一般規(guī)律。然而,由于起步晚,藏族格言詩漢譯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即藏族格言詩漢譯萌芽出現(xiàn)在20世紀40年代,真正意義上的漢譯傳播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才開始,略過了現(xiàn)代中國藏學史前面的兩個研究時期。結合現(xiàn)代中國藏學史的普遍發(fā)展規(guī)律和藏族格言詩漢譯的特殊發(fā)展進程,筆者將藏族格言詩漢譯劃分為5個時期(2)藏族格言詩漢譯符合中國藏學研究分期的一般規(guī)律,但也有其特殊規(guī)律。由于藏族格言詩漢譯在1977—1995年整個期間呈現(xiàn)出全面漢譯的特征,本文沒有完全按照中國藏學研究時期進行劃分,將這個時期列為藏族格言詩漢譯的全面時期。,即(1)藏族格言詩漢譯萌芽時期(1938—1949);(2)藏族格言詩漢譯新生時期(1950—1965);(3)藏族格言詩漢譯沉寂時期(1966—1976);(4)藏族格言詩漢譯全面時期(1977—1995);(5)藏族格言詩漢譯深入時期(1995年至今)。

        (一)藏族格言詩漢譯萌芽時期(1938—1949)

        “本時期學者們有更多的機會直接接觸到邊疆問題,因此,在邊疆研究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藏學在這樣的艱苦環(huán)境和特定背景下繼續(xù)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3]91藏族典籍漢譯本逐漸見諸報端或成冊出版,《薩迦格言》進入學者研究視野,出現(xiàn)藏族格言詩漢譯萌芽。

        據(jù)考證,藏族格言詩漢譯始于郭和卿。郭和卿(1907—1986),四川雅安人,我國著名藏學家和藏族典籍翻譯家。1984年,四川雅安因修縣志需要征集本縣名人資料,郭和卿應此要求于1984年7月27日回信介紹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其中特別提及,“《薩迦格言》系薩迦班智達所著。這是一部敘述修身處世的格言。內(nèi)容分九章。系我于四十年前譯出漢本,約五萬字。系用文言翻譯(不合出版的要求),以此作為存稿?!盵4]1996年出版的《雅安市志》印證了信中內(nèi)容,“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川康邊防總指揮劉文輝(3)劉文輝(1894—1976),愛國將領,曾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原西康省主席等職,于1949年12月在四川彭縣通電起義。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林業(yè)部部長等職。邀請格西絳巴默朗到雅安講經(jīng),經(jīng)師推薦郭(和卿)任劉文輝藏文翻譯,后劉又邀請西藏格西、廣化寺堪布昂旺朗嘉至康定講經(jīng),對郭執(zhí)弟子禮。郭先后擔任翻譯十一年,佛學、藏語文學有很高造詣,曾用文言文翻譯西藏史學名著《一切宗義明鏡》(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著)和文學名著《薩加格言》(薩加班智達·根呷堅贊著),還被聘為班禪駐成都辦事處和西康省政府藏文秘書?!盵5]《雅安市志》的記載與郭和卿回信的內(nèi)容基本吻合。由此斷定,《薩迦格言》為郭和卿于1944年左右在原西康省工作期間翻譯,但由于其文言翻譯不符合出版社的出版要求,故將其作為存稿。郭和卿的《薩迦格言》漢語全譯本這一藏族格言詩漢譯萌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育,頗為遺憾,但藏族格言詩漢譯由此進入國內(nèi)學者的視野。

        (二)藏族格言詩漢譯新生時期(1950—1965)

        “新中國成立初期,各級人民政府組織的少數(shù)民族典籍搶救、整理及翻譯活動促成其在中原地區(qū)的真正譯介?!盵6]該時期藏族格言詩漢譯特征表現(xiàn)為:譯者少、譯作單一且為節(jié)譯。

        1956年,王堯漢譯的《薩迦格言》部分詩節(jié)刊登于《人民日報》文藝版,開啟《薩迦格言》漢譯的新歷程。1956—1957年期間,《人民日報》刊登王堯漢譯《薩迦格言》格言詩212首,該漢譯詩廣受歡迎。1958年2月14日,《民族團結》期刊(現(xiàn)用名《中國民族》)二月號(總第五期)刊登王堯漢譯《薩迦格言》的6首詩,同時刊登王堯《貢噶江村和他的哲理詩》一文,簡要介紹了作者貢嘎堅贊及其作品《薩迦格言》。1958年3月23日,《光明日報》“文學遺產(chǎn)”第201期刊載王堯的《談西藏薩班·貢嘎江村及其哲理詩》一文。1958年5月,青海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人民日報》文藝版刊登的212首詩,名為《西藏薩迦格言選》。該譯本除了212首詩外,還包括一個簡短的譯者序和32條注釋。譯者序簡要介紹了作者貢嘎堅贊及其作品,32條注釋解釋了西藏地區(qū)和藏傳佛教中特有的文化意象?!度嗣袢請蟆贰睹褡鍒F結》《光明日報》以及青海民族出版社等重要出版單位的聯(lián)合推介使得《薩迦格言》很快為國內(nèi)讀者熟悉。

        (三)藏族格言詩漢譯沉寂時期(1966—1976)

        1966至1976期間,藏族文化研究呈現(xiàn)荒蕪景象,藏族格言詩漢譯活動受此影響,陷入“沉寂時期”,僅產(chǎn)生《薩迦格言》一個漢譯本。本時期藏族格言詩漢譯特征表現(xiàn)為:集體翻譯,譯作單一且為選譯,譯本以內(nèi)部資料進行傳閱。

        1974年7月,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藏語文翻譯專業(yè)印制由其71級和72級學生共同漢譯的內(nèi)部傳閱資料《〈薩迦格言〉選批》。該譯本為手寫油印本,譯有42首詩,藏漢對照排版。在譯者序中,譯者站在無產(chǎn)階級立場對《薩迦格言》中的封建思想內(nèi)容進行全面批判,但同時肯定了《薩迦格言》的民族文學經(jīng)典地位,指出《薩迦格言》的思想與孔孟之道同屬一個思想體系。譯者的否定與肯定矛盾地彰顯出其對于《薩迦格言》的批判與推崇。受當時政治因素的影響,該譯本在部分民族院校之間進行了傳閱。1974年12月,西北民族學院語文系民族語文教研組翻印了該譯本,進一步擴大了《薩迦格言》的讀者面向群。

        (四)藏族格言詩漢譯全面時期(1977—1995)

        這一時期,民族典籍整理和翻譯工作得到快速發(fā)展,藏族格言詩的漢譯本呈現(xiàn)“井噴式”增長。相比前兩個時期,這一時期藏族格言詩得到全面漢譯,呈現(xiàn)出以《薩迦格言》漢譯為主,兼顧其他格言詩漢譯的局面。這一時期藏族格言詩漢譯特征表現(xiàn)為:翻譯形式多樣,漢譯作品全面,譯本多為選譯,傳播方式多樣。

        在《薩迦格言》漢譯方面,該時期結集印刷了3個漢語全譯本(4)在本時期,除了中央民族學院、王堯、次旦多吉等的3個漢語全譯本以外,還有耿予方的《薩迦格言》漢語全譯本。耿予方在其《試論〈薩迦格言〉》一文中標注“所引格言原文,均系筆者翻譯初稿。最近,西藏人民出版社已正式出版漢文譯本,可查看?!钡P者多方查找,并未找到耿予方的《薩迦格言》漢譯本。筆者結合該文引用格言詩近50首且格言詩編號至455首(《薩迦格言》共457首詩)和耿予方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全譯《格丹格言》《水樹格言》以及《國王修身論》的翻譯經(jīng)歷,認為耿予方漢譯了《薩迦格言》的全部詩節(jié),故將耿予方譯本歸為全譯本。但是,由于沒有找到耿予方譯本,故沒有將該譯本列入并做進一步介紹。、一個漢語選譯本。1979年8月,中央民族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藏語教研組古藏文研究生指導小組印制了《〈薩迦格言〉講稿:附格言及注釋譯文》,該書為藏語教研組的課堂講義,介紹了《薩迦格言》的作者生平、成書背景、篇章結構、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藝術特色,肯定了《薩迦格言》的思想價值,并附有釋文故事和漢語全文翻譯,詩節(jié)為藏漢對照排版。1979年9月,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局資料室印制何宗英翻譯的內(nèi)部傳閱資料《〈薩迦格言〉釋文》,該譯本以51個故事解釋了《薩迦格言》51個詩節(jié)。何宗英漢譯本得到學者和專家的認可。1981年,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主辦的《西藏研究》創(chuàng)刊號刊登了何宗英的《〈薩迦格言〉釋文選載(二則)》。198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次旦多吉、王之敬、丁有希、賈湘云、廖東凡、平措朗杰漢譯的《薩迦格言》全譯本。該譯本出版后廣受歡迎,1980年第一次出版發(fā)行了8000冊,1985年第二次出版發(fā)行了10000冊。此外,1983年《西藏研究》第4期刊登了《〈薩迦格言〉選錄——觀察學者品(一)》,文中包括次旦多吉等人翻譯的兩首詩??梢姡蔚┒嗉热朔g的《薩迦格言》得到學界的一致認可。20世紀80年代初,王堯的《薩迦格言》漢譯本繼續(xù)受到關注,并得到逐步完善。1980年,《青海社會科學》第2期刊登《〈薩迦格言〉選錄》,文中包括王堯翻譯的《薩迦格言》11首詩。1981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王堯翻譯的《薩迦格言》全譯本。

        在其他藏族格言詩漢譯方面,該時期出現(xiàn)《格丹格言》《水樹格言》以及《國王修身論》的漢譯全譯本各一本。此外,《水樹格言》《火喻格言》《鐵喻格言》《寶喻格言》各出現(xiàn)一本漢語選譯本。1984年4月,西藏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了耿予方漢譯的《格丹格言》和《水樹格言》。1984年10月,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李午陽、王世鎮(zhèn)、鄭肇中漢譯的《藏族物喻格言選》(藏漢文對照本),該譯本選譯了《木喻格言》58首、《水喻格言》66首、《火喻格言》10首、《鐵喻格言》12首、《寶喻格言》16首。1986年5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文學史》編寫組印制了耿予方翻譯的《國王修身論》漢譯本;1987年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該譯本。

        另外,一些學者在期刊或圖書中刊登藏族格言詩漢譯詩節(jié),構成藏族格言詩漢譯本的又一傳播途徑。1979年,《寧夏文藝》第5期刊登高景茂的《〈薩迦格言〉選譯》,包含6首詩漢譯文。1981年,《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第3期以藏漢對照的形式刊登延愷、唐景福漢譯的《〈火喻格言〉〈鐵喻格言〉〈寶論格言〉選登》,三部格言詩均選登10首。1983年,《民族文學研究》創(chuàng)刊號刊登佟錦華的《試論〈薩迦格言〉》,文中列入佟錦華漢譯的57首詩。此外,1984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佟錦華主編的《藏族文學史》列入佟錦華翻譯的《薩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的大量詩節(jié)。1984年,《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哲學版)第4期刊登星全成的《從格言詩看歷代藏族學者的治學觀》,文中以藏漢對照的形式列入星全成漢譯的《薩迦格言》12首詩。1986—1987年,臺灣學者蕭金松在臺灣《邊政研究所年報》第17期和《蒙藏專題研究叢書》上分別發(fā)表《薩迦格言》漢語選譯本《〈薩迦格言〉第一、二品譯注》和《〈薩迦格言〉第三品觀察愚者品譯注》,兩個譯注均為藏文、漢譯、對音(采用Wylie系統(tǒng))與語詞對照四欄排版,另加釋文和附注。1987年,《西藏研究》選登耿予方漢譯的《國王修身論》59首詩。藏族格言詩在期刊和圖書的選登說明其文化價值和譯本價值為學界所認同,同時也為其廣泛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藏族格言詩漢譯深入時期(1995年至今)

        本時期藏族格言詩漢譯繼續(xù)深入,呈現(xiàn)出“豐厚翻譯為主,翻譯現(xiàn)象多元,出版形式多樣”的譯介特征。藏族格言詩漢譯仍以《薩迦格言》漢譯為主,且以豐厚翻譯居多。同時,《水喻格言》《木喻格言》《火喻格言》和《風喻格言》均產(chǎn)生漢語全譯本,這些譯本同樣為豐厚譯本。

        索達吉堪布《格言寶藏論釋》(上下卷)的出版標志著藏族格言詩漢譯深入時期的到來。1996年,索達吉堪布的《薩迦格言》漢語全譯本《格言寶藏論》和《格言寶藏論釋》(上下卷)在寺院和網(wǎng)絡傳播開來。《格言寶藏論》包括《薩迦格言》的457首詩;《格言寶藏論釋》(上下卷)除了457首詩之外,還包括譯者結合現(xiàn)代社會實際為每首詩增加的闡釋部分。藏族格言詩漢譯本日趨豐厚,傳播方式日漸多元。

        1997年,甘肅民族出版社和西藏人民出版社均以“藏族格言詩+故事+圖畫”的形式分別出版《藏族格言故事連環(huán)畫叢書》和《藏族格言故事選》,內(nèi)含部分格言詩,增強了藏族格言詩的趣味性。2000年,“臺灣蒙藏委員會”出版臺灣學者蕭金松的《藏族格言詩水木火風四喻譯注》,收錄了《水喻格言》《木喻格言》《火喻格言》和《風喻格言》的全文,并將藏文、漢譯、對音與語詞對照四欄排版,另加釋文和附注。2009年,中國藏學出版社結集仁增才讓和才公太的漢語全譯本以及約翰·達文波特(John T.Davenport)等人的英語全譯本,以藏漢英對照的方式出版《〈薩迦格言〉藏漢英對照本》,開啟《薩迦格言》譯本出版新模式,該譯本于2010年、2015年、2018年3次再版。201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以藏漢對照的排版形式出版班典頓玉和楊曙光翻譯的《薩迦格言》全譯本,附有圖畫說明。2012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王堯的漢語新版本《薩迦格言:西藏貴族時代誦讀的智慧珍寶》,增加諸多注釋。2013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百種藏漢文對照惠民圖畫書編委會編纂的《薩迦格言》漢語選譯本《國學啟蒙經(jīng)典誦讀——〈薩迦格言〉》,藏漢對照排版,附有藏文評論,增加圖畫說明。此外,龍冬漢譯《薩迦格言》30首詩于2010年在博客發(fā)表;孫德仁于2014年漢譯《薩迦格言》部分詩節(jié)和《蛋喻格言》,收錄其《仁者行吟譯記存稿》;李鐘霖漢譯《格丹格言》及其注疏,于2017年出版《藏漢對照格丹格言詮釋》。

        近年來,藏族格言詩的漢譯和傳播趨向多元化和整體化。首先,藏族格言詩出現(xiàn)轉譯現(xiàn)象。2014年,多倫多教育出版社出版李正栓、耿麗娟轉譯塔爾庫《薩迦格言》英譯本APreciousTreasuryofElegantSayings的漢譯本《雅言寶庫》;2016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李正栓、趙春龍轉譯達文波特《薩迦格言》英譯本OrdinaryWisdom—SakyaPandita’sTreasuryofGoodAdvice的漢譯本《普世智慧:薩迦班智達勸善良言寶庫》,進一步豐富了藏族格言詩的翻譯。其次,藏族格言詩結集出版。202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藏族嘉言萃珍(藏漢對照繪圖本)》,內(nèi)含仁增才郎漢譯的《薩迦格言》和《王侯美德論》(《國王修身論》)、龍仁青漢譯的《水木格言》和《格丹格言》;同年,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族格言大全》(4卷),不僅包括王堯漢譯的《薩迦格言》、耿予方漢譯的《格丹格言》《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文扎漢譯的《風的格言》《月的格言》《寶論格言》《火的格言》《鐵的格言》《地的格言》,還包括其他30余部藏族格言(詩)及其漢譯本,極大豐富了藏族格言詩寶庫。

        三、藏族格言詩漢譯特征

        藏族格言詩漢譯在各個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譯介特征。循著各個分期漢譯特征,從歷時角度全面考察藏族格言詩的漢譯特征,發(fā)現(xiàn)藏族格言詩漢譯呈現(xiàn)出跨學科的諸多特點?!吧贁?shù)民族典籍翻譯呈現(xiàn)出民族學、翻譯學、傳播學和語言學等諸多學科的跨界融合特點。對少數(shù)民族典籍展開多學科綜合研究,繪制出民族典籍翻譯出版的網(wǎng)絡圖景,是翻譯出版界的重要研究領域?!盵7]藏族格言詩的漢譯特征符合民族典籍漢譯的普遍特征。從民族學分析,藏族格言詩構成藏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其漢譯歷程與時代背景聯(lián)系緊密;從翻譯學分析,其涉及豐厚翻譯、轉譯、翻譯目的等翻譯學內(nèi)容;從傳播學分析,其出版方式和傳播途徑多樣;從語言學分析,其涉及藏、漢、英等多種語言。

        (一)起步晚,發(fā)展快,與時代背景聯(lián)系緊密

        藏族格言詩漢譯萌芽出現(xiàn)在20世紀40年代,真正譯介始于20世紀50年代。相比14世紀初期開始的蒙譯和19世紀上半葉開始的英譯,藏族格言詩的漢譯明顯處于落后狀態(tài)。然而,從漢譯萌芽出現(xiàn)到當前深入譯介,藏族格言詩產(chǎn)生近20個漢譯本。相比早期的蒙譯和英譯,藏族格言詩的漢譯發(fā)展快速,成果豐碩。

        藏族格言詩漢譯的每一個快速發(fā)展時期均與彼時時代背景緊密相關。伴隨著民族典籍譯介的發(fā)軔、發(fā)展和深入,藏族格言詩漢譯同樣經(jīng)歷了相應的譯介階段。藏族格言詩漢譯本產(chǎn)生較多的時期有3個,即1950—1965年的漢譯新生時期、1977—1995年的全面漢譯時期以及1995年以后的深入漢譯時期。新生時期為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少數(shù)民族文化,組織整理和譯介了大量民族典籍。全面漢譯時期為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文化建設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民族典籍得到進一步整理和翻譯。深入漢譯時期,我國改革開放戰(zhàn)略持續(xù)深入,經(jīng)濟結構進行戰(zhàn)略性調整,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尤其近年來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8]治藏方略指引下,西藏社會文化快速進步,藏族格言詩漢譯呈現(xiàn)豐厚性翻譯和整體化傳播。

        (二)譯者以詩譯詩,傳遞多元翻譯目的

        自藏族格言詩漢譯以來,除郭和卿的《薩迦格言》漢譯本為文言文形式以外,其他漢譯本均保留了詩歌形式。藏族格言詩漢譯者以詩譯詩與譯者身份密切相關。藏族格言詩漢譯者大致可分為三類,即精通藏漢語言文化的學者、精通詩歌翻譯的學者、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師。這些譯者盡量以詩譯詩以傳遞各自不同的翻譯目的。

        通過閱讀比較各個譯本的副文本,可將譯者的翻譯目的歸結為四類,即傳播藏族文學文化、宣傳佛教思想、挖掘教育價值以及渲染政治色彩。在這四種翻譯目的中,傳播藏族文學文化占據(jù)主流。王堯、何宗英、耿予方、次旦多吉、延愷、景福、佟錦華、李午陽、李正栓等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漢譯或轉譯藏族格言詩,在前言后序中肯定了藏族格言詩的文學文化價值?!案裱栽?,是藏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藏族文學的一種獨特形式。千百年來,它不僅在藏族地區(qū)廣為流傳,頗有影響,而且在祖國文學寶庫和世界文壇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盵9]“它(《薩迦格言》)不僅為我們研究西藏文學史、思想史提供了可貴的資料,同時,也可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借鑒?!盵10]

        索達吉堪布和班典頓玉、楊曙光從宣傳佛教思想的角度出發(fā)漢譯《薩迦格言》。索達吉堪布在前言中特別提及《薩迦格言》對佛教弟子修行的重要性,并指出王堯“未將本論之前后禮贊、回向等頌譯出,也未按原版藏文字數(shù)相同的格式翻譯,且所譯用語與原版藏文特指的佛教用詞之含義(內(nèi)涵)差距甚遠。”[11]由于過分強調《薩迦格言》的字數(shù)對等和格式相同,索達吉堪布漢譯本通俗性欠佳。班典頓玉為了彌補索達吉堪布譯本的不足,更加廣泛地傳播佛教教義,與楊曙光合作漢譯《薩迦格言》,旨在把其漢譯本打造為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均能讀懂的詩體譯本。

        中央民族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藏語教研組古藏文研究生指導小組和百種藏漢文對照惠民圖畫書編委會注重挖掘藏族格言詩的教育價值。前者將《薩迦格言》作為大學生學習藏語的教材在學???,以藏漢對照排版的方式進行印刷,并增加諸多副文本,為學生學習藏文提供諸多便利。后者通過藏漢對照排版,附加藏文評論,增加圖畫的方式解釋了《薩迦格言》中31個詩節(jié)內(nèi)容,此外,該譯本被列入國學叢書,突出藏族格言詩的教育價值。仁增才讓、才公太、達文波特的《〈薩迦格言〉藏漢英對照本》采用簡樸易懂的語言,以藏漢英三語對照排版的方式為藏族學生提供學習漢語和英語的課外讀物,同樣凸出《薩迦格言》的教育價值。

        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藏族文學翻譯專業(yè)71、72級學生和蕭金松的藏族格言詩漢譯本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政治色彩。前者的《〈薩迦格言〉選批》產(chǎn)生于特殊歷史時期,為了更好地為“階級斗爭”服務,該譯本對《薩迦格言》中蘊含封建思想的詩節(jié)進行大力批判。蕭金松的藏族格言詩漢譯本文學性較強,但其《〈薩迦格言〉第一、二品譯注》發(fā)表在臺灣地區(qū)1986年的《邊政研究所年報》,《〈薩迦格言〉第三品觀察愚者品譯注》和《藏族格言詩水木火風四喻譯注》被列入“臺灣蒙藏委員會”的《蒙藏專題研究叢書》進行出版,這為其譯本沾染了一定政治色彩。

        (三)漢譯以《薩迦格言》為主,譯本逐步趨向完善厚重

        《薩迦格言》的問世開創(chuàng)了藏族格言詩創(chuàng)作的先河,后世藏族學者爭相模仿《薩迦格言》,并創(chuàng)作出大量格言詩,由此形成“藏族格言詩文化”。由于《薩迦格言》開創(chuàng)性的文學地位和深邃的思想內(nèi)涵,《薩迦格言》成為最受譯者歡迎的藏族格言詩。在藏族格言詩漢譯活動中,《薩迦格言》漢譯本數(shù)量最多,且不斷有新譯本問世出版。同時,《格丹格言》《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火喻格言》《風喻格言》《鐵喻格言》《寶喻格言》等格言詩也得到整理和漢譯,其中大部分格言詩均有漢語全譯本存在。

        在藏族格言詩漢譯過程中,其漢譯本趨向完善厚重。一方面,藏族格言詩由《薩迦格言》單部格言詩的漢譯逐步擴展至藏族格言詩的全面漢譯。藏族格言詩漢譯以1944年左右郭和卿漢譯《薩迦格言》為開端,隨后的40年間產(chǎn)生六七個《薩迦格言》漢譯本,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xiàn)其他格言詩的漢譯本。20世紀80年代,藏族格言詩漢譯取得重大進步。藏族四大格言詩《薩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均出現(xiàn)漢語全譯本,《火喻格言》《鐵喻格言》《寶喻格言》出現(xiàn)漢語選譯本。另一方面,大部分藏族格言詩均經(jīng)歷了由節(jié)譯到全譯的翻譯過程,并且副文本內(nèi)容逐步厚重。王堯的《薩迦格言》漢譯本最能體現(xiàn)該特征。王堯的《薩迦格言》漢語選譯本由1956—1957年在《人民日報》副刊連載到1958年青海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其漢語全譯本由1981年青海民族出版社的初次出版到2012年當代中國出版社的重新出版,其內(nèi)容由節(jié)譯到全譯,愈加全面,其文本體例逐漸增加,愈加厚重。

        (四)漢譯本出版方式和傳播途徑多樣

        藏族格言詩漢譯本在出版方式上呈現(xiàn)多元局面。出版方式多樣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出版單位在地域上分布廣泛,分布在中國大陸地區(qū)、中國臺灣地區(qū)以及國外;二是排版方式多樣,含有一種語言單獨排版和多種語言對照排版。

        藏族格言詩漢譯本的出版單位包括青海人民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臺灣蒙藏委員會”、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福建莆田廣化寺、中國藏學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多倫多出版社等,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肅、臺灣、四川、福建、北京、河北等國內(nèi)省市以及加拿大。在排版上,藏族格言詩漢譯本呈現(xiàn)多樣形式。例如,王堯、何宗英、次旦多吉、耿予方、索達吉堪布等人的藏族格言詩譯本為漢語單獨排版;中央民族學院、班典頓玉和楊曙光、百種藏漢文對照惠民圖畫書編委會的《薩迦格言》漢譯本為藏漢雙語對照排版;李正栓等人的《雅言寶庫》和《普世智慧》為英漢對照排版;仁增才讓、才公太、達文波特(美)的《〈薩迦格言〉藏漢英對照本》為藏漢英三語對照排版;蕭金松的漢譯本為藏文、漢譯、對音、語詞四欄對照排版。

        由于獨特的文學性和宗教性,藏族格言詩呈現(xiàn)出多樣的傳播途徑,其中圖書發(fā)行為主要傳播方式,報紙連載、期刊選登、內(nèi)部傳閱、課堂講義、寺院與網(wǎng)絡傳播等方式備受矚目。王堯的《薩迦格言》漢語選譯本、次旦多吉等的《薩迦格言》漢譯本在成書之前分別在《人民日報》和《西藏日報》上以連載的形式進行刊登;高景茂、耿予方、佟錦華、星全成、蕭金松的《薩迦格言》漢語選譯本,延愷、景福的《火喻格言》《鐵喻格言》《寶論格言》的漢語選譯本以及耿予方的《國王修身論》漢語選譯本均在期刊上進行刊登;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藏語文翻譯專業(yè)71級和72級學生的《〈薩迦格言〉選批》和何宗英的《〈薩迦格言〉釋文》為內(nèi)部傳閱資料;中央民族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藏語教研組古藏文研究生指導小組印制的《〈薩迦格言〉講稿》為課堂講義;索達吉堪布的《格言寶藏論釋》通過網(wǎng)站、博客、光盤、電子書和寺廟流通讀物的形式進行傳播。多元的傳播途徑促進了藏族格言詩在國內(nèi)的全面?zhèn)鞑ァ?/p>

        四、結語

        藏族格言詩漢譯史是我國民族典籍漢譯史的縮影,其漢譯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典籍的漢譯特征。同時,藏族格言詩漢譯史大致反映了現(xiàn)代中國藏學研究歷程,其每個漢譯時期與現(xiàn)代中國藏學研究基本保持同步。將藏族格言詩漢譯史納入民族典籍漢譯史和現(xiàn)代中國藏學史的范疇進行考察,豐富了民族典籍翻譯史和現(xiàn)代中國藏學研究,凸顯出多元一體中華民族觀;以藏族格言詩漢譯史為紐帶考察其民譯史和外譯史,具體映射出藏漢民族間的密切關系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進程。藏族格言詩漢譯史的系統(tǒng)梳理豐富了民族典籍漢譯史和現(xiàn)代中國藏學史,為進一步具體分析藏族格言詩的翻譯和傳播奠定了資料基礎。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麻豆国产精品伦理视频|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中国| 精品+无码+在线观看|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 | 国产网站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网站|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熟妇按摩3p高潮大叫|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久久| 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在| 精品亚洲国产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厕所| 射精专区一区二区朝鲜|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永久在线| 日本伦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 精选麻豆国产AV| 亚洲一二三四五中文字幕|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av| 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一二区|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亚洲国产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网|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六月丁香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