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夢琳 雒成林 武婷婷 何方 何鵬慶 曹熙 赫日倫 李媛媛
上星穴最早出自《針灸甲乙經》, “在顱上直鼻央,入發(fā)隙一寸陷者中,可容豆”。屬于督脈第二十三穴, 督脈氣所發(fā)。《普濟方》載:“治頭風,面赤腫,皮虛腫,鼻塞不聞香臭,頭痛目眩,痰瘧,振寒,熱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遠視”?,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上星穴治療疾病主要遵循“經脈所在,主治所及”原則,集中治療頭部癥狀明顯疾病,如:眩暈、抑郁、腦癱、腦梗死及一系列鼻部疾病。
上星穴為天文星象命名方式。上,高也,升也,大也,說明位置在頭部。《淮南子·說山》:“是以能上之”。 星者,精也?!墩f文解字·日部》:“星,萬物之精,上為列星”。《顏氏家訓·歸心》:“星為萬物之精”。是萬物中最出色一部分[1]。中醫(yī)有鼻通天氣,目比日月之說;穴在前頭部正中,正為陽精所聚之處。穴居頭上,猶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別名:鬼堂穴 (《備急千金要方》)、明堂穴(《太平圣惠方》)、神堂穴(《針灸聚英》)。
無論是《針灸甲乙經》中對上星穴定位記載,還是其他古代醫(yī)者記載,如《素問識》載:“上星,在直鼻中央,入發(fā)際一寸”?!夺樉募伞罚骸吧闲窃诒侵鄙先氚l(fā)際一寸”。與現(xiàn)代上星穴定位基本一致,為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如前發(fā)際不明顯時,或禿頂?shù)幕颊?,可以眉毛或眉弓?寸,也是百會前4寸。解剖位置在左右額肌交界處;其下分布著豐富的動靜脈,在額動、靜脈分支及顳淺動、靜脈分支;在額神經分支分布處。《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還記載了上星穴的簡易取穴方法:“在發(fā)隙一寸半,取穴以手后橫紋按鼻尖,中指頭盡處是穴”。
上星穴的主治,多以風熱上沖于頭,引起的以頭部癥狀明顯的一些疾病,有頭痛、眩暈、鼻淵、鼻出血、目赤腫痛、小兒抽搐等,可治內風也可治外風,多為實證[2]。大量古籍記載了上星穴主治功用,其中《針灸甲乙經》以:“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后取天牅,風池”的固定針刺穴位及針刺順序應用治療“熱病汗不出”“痎瘧”“面胕腫”“風眩善嘔”“煩滿”“風眩引頜痛”“癲疾”“目中痛不能視”“鼻鼽衄”?!秱浼鼻Ы鹨健酚涊d:“主治鼻中息肉、目淚出多眵茂,內眥亦病癢,生白膚翳”?!短绞セ莘健酚涊d其主治:“頭風頭腫皮胖、鼻塞、頭痛”?!顿Y生經》中的上星,囟會、自會,承光為治療“鼻塞不聞香臭”的成方,現(xiàn)代對于上星穴的臨床應用也非常廣泛。
3.1 上星穴治療鼻病上星穴位于鼻根直上方的頭部,上星屬于督脈?!吧蠋p,循額,至鼻柱”,刺激上星穴有激發(fā)督脈經氣的作用,使肺得到督脈陽氣的溫煦,正氣得以回歸,鼻氣得通?!洞叹男姆ㄒE》載:“上星、通天二穴,主治鼻淵,鼻塞,瘜肉,鼻痔”。《針灸聚英》:“頭風鼻淵,上星可用”。 唐代孫思邈表示治鼻窒、鼻衄、鼻息肉等鼻病可選用上星穴。
3.1.1 鼻衄針刺配穴上星治療鼻衄效果顯著[3,4],或輔助耳穴[5],或加以電針[6]。針刺上星穴可瀉督脈之熱,督脈得瀉可使全身之陽邪迅速祛除。范宜文[7]分享由輕到重點按上星穴3~5 min治療鼻衄患者33例,結果顯示3 min內止血者27例,經1次治療即可達到止血效果。周立華等[8]總結臨床鼻衄患者78例,選取雙側合谷,上星及印堂穴進行提插捻轉強刺激手法,發(fā)現(xiàn)治療1次停止出血有75例,而后續(xù)隨訪67例均未復發(fā)。研究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期刊文獻中針灸治療鼻出血的選穴合谷配以上星的頻次是最多的,治療鼻衄臨床上多選陽明經配穴上星,或選用單穴上星治療[9]。
3.1.2 鼻炎觀察總結過敏性鼻炎選穴上星的相關臨床病例,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能夠有效地降低復發(fā)率[10-12]?!队颀埜琛酚性疲骸氨橇髑逄槊菧Y,先瀉后補疾可痊,若是頭風并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上星穴是過敏性鼻炎的經驗效穴。鐘潔瓊等[13]運用現(xiàn)代數(shù)據(jù)挖掘方式分析臨床中應用針刺治療變應性鼻炎的選穴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綜合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組合是迎香、上星、印堂、上迎香、合谷、風池。而分析腧穴關聯(lián)性前3分別是:迎香配上星,迎香配上星及合谷,迎香配上星及印堂。李惠源[14]篩選了70例過敏性鼻炎患者,針刺迎香、上星、合谷,達到脫敏效果,總有效率為92.8%。袁葉[15]選取雙側風池、上星、印堂、迎香、合谷、外關、足三里,分組進行電針和溫針灸,結果表明2組治療后療效均明顯,但溫針灸患者黏膜纖毛傳輸速度及總有效率均高于電針組。郭少武[16]取雙側迎香、印堂、上星、雙側風池進行穴位注射,使用相同藥物在臀部注射形成對照,治療后穴注組血清總IgE降幅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穴注組86.7%明顯高于對照組80.0%,穴注組療效確切。
3.2 上星穴治療腦部疾病上星穴處于頭部,部位所在,主治所及,故可以治療腦部疾病,且屬督脈,督脈又為“陽脈之?!?,《針灸穴名解》中記載上星穴:“—切上焦沉陰,頭目不清之癥,悉可取此穴”。上星穴位于前頭部與百會相遙,督脈之氣多與手足三陽經相交會,針刺上星或配以上星穴,具有調節(jié)全身陽經之氣的作用,可疏通經絡氣血,治療相關疾病?!队颀堎x》載:“以細三棱針刺之,即宣泄諸陽熱氣無令上沖頭目”。
3.2.1 眩暈《針灸聚英》記載了上星配風池,天柱治療頭眩。閆利英等[17]采用上星透百會、催眠術穴、安眠,針刺治療梅尼埃病110例,對照組40例,口服眩暈停、草酸、654-2等。治療組治愈顯效率為67.3%,對照組為1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李改風[18]取百會透上星及頭兩側暈聽區(qū),強刺激和平補平瀉手法治療眩暈,治愈35例,好轉23例,總有效率97%。
3.2.2 抑郁研究統(tǒng)計臨床上針刺治療抑郁癥使用督脈頻率最高,而人中、神庭及上星穴位居前五[19]。上星穴有治療眩暈頭痛等功能, 可調節(jié)神經衰弱。楊俊華等[20]將98例心血管疾病伴發(fā)抑郁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以上星穴辨證分型肝陽上亢和痰濕壅盛取穴加支持性心理治療和一般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加一般藥物治療。2組治療后抑郁、焦慮明顯好轉,三酰甘油(TG)、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及甲狀腺素(T4)改善明顯,降低血脂水平及T3升高。治療組抑郁量表分值(SDS)、自評焦慮量表分值(SAS)下降更明顯,可有效改善負性情緒。
3.2.3 腦癱 腦梗死劉振寰等[21]通過語言訓練配合針刺療法治療腦癱并發(fā)語言障礙,隨機分組均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治療組輔用醒腦開竅針法:先刺雙側內關,后上星透百會,再刺三陰交加其他辨證配穴,療效觀察顯示語言訓練合針刺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純語言訓練,醒腦開竅針法能改善腦微循環(huán),促進腦細胞修復,以達到運動構音相關肌群的運動協(xié)調恢復。李秀梅[22]搜集119例中風偏癱患者,隨機分為選用上星,百會為主穴配以體針針刺的治療組及僅用體針治療的對照組,觀察其療效評分,治療組總有效率96.6%明顯高于對照組63.3%。
綜上所述,上星穴為督脈穴位,督脈總督諸陽,是“陽脈之?!?,多與手足三陽經交匯。針刺上星或配以上星穴,能通調受阻之經氣,連接上下,使清陽之氣上升,達到清目明神利竅之功效[2]。上星穴除可治療腦部及鼻部疾病外,還可散見治療眼病[23]、耳聾[24]、脫發(fā)[25]及失眠[26]等疾病的文獻。但目前上星穴大多是臨床治療病癥的臨床研究,缺乏實驗數(shù)據(jù)支持,尚無上星穴選穴配穴、穴位刺激最優(yōu)方法等規(guī)律系統(tǒng)研究。應進一步了解上星穴穴性,使本穴更為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