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北
生活是寫作的泉源,這本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墒?,校園里卻偏偏風行種種套路化教學。
于萬千學子,它是一大法寶,還是一個陷阱?
左邊是套路化,保障作文高效速成,贏取閱卷老師的青睞;右邊是生活化,利于綜合素養(yǎng)養(yǎng)成,獲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提升。這是一種撕扯。
其實,被套路化撕扯的,不僅是學生的作文評價、升學考試,還有他們的發(fā)展方式、成長路徑。我們該如何抉擇?
生活遼闊無邊,斑斕多彩。全球化潮流給世界帶來了全新的愿景,互聯(lián)互通共融共享;信息化革命拓開了人們廣大的視域,意之所趨無遠弗屆。這都給寫作帶來了豐厚的資源,也提供了多維的視角。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筆下的文章自應有多樣的發(fā)現(xiàn)、多層的開掘和多元的價值。
我們常常格外青睞大敘事,強調(diào)正能量,這已成為寫作者自覺的站位和自在的格局。其實,談及敘事,社會生活中的每一條小溪每一朵水花都可以映射時代的變遷,我們身邊的每一份日常每一種平凡都蘊含人生的哲理,就在于習作者怎么去認知和開掘。至于能量,堅守正確的價值取向,傳遞先進的現(xiàn)代文明,自是為文的題中應有之義。問題在于,如果將學生的視角、寫作的題材限定在只能從單一的維度去裁剪去展開,則是對寫作教學莫大的曲解,也是對價值建設莫大的誤導。我們不能對人性中的種種丑惡自我遮蔽視而不見,也不能將生活中的諸多災難全部過濾徹底凈化。否則,當孩子們走向社會,如何去承受去辨別去抵抗,實現(xiàn)更有力量的成長?
時代在急劇變革,社會在深度轉(zhuǎn)型,我們投身其中的生活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不平衡性。如何去獲取更大的選擇自由,開掘更多的發(fā)展?jié)撃埽?/p>
我們應當尊重自主性成長,倡揚開放性學習,增進創(chuàng)造力教育。寫作教學的要義,是在生活實踐中磨礪孩子們的觀察力,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孩子們的思維力。套路化的寫作,熱衷的是“作注”,回避的是“思考”。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言,“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對真理的探求也是一樣的道理。問題性思維、審辯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生成,恰是比知識的汲取更其寶貴的一種學習能力。我們已經(jīng)進入一個創(chuàng)新型社會,更趨激烈的競爭,更高質(zhì)量的發(fā)展,都在呼喚著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成長。吊詭的是,如今青少年遭遇的常常是一個個自閉性的信息繭房、思維繭房和成長繭房,自以為在線下線上的貫通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卻無時無刻不在種種“算法”的圈套之中。如何用自主性寫作展示自我獨立的思考,揚起自由創(chuàng)造的風帆?
孩子們呼喚有溫度的寫作,教師們也厭棄格式化的文風。標簽式的符號、概念,積木化的故事、史料,還有經(jīng)典性的語錄和沖浪式的排比,聲勢浩大,唯獨缺失真切的個性感知,缺失獨到的思想感悟,缺失生活最本真的生機和活力。
但是,一種隱形的力量將師生都裹挾于套路化寫作的自縛與自戀之中。當我們一廂情愿地沉浸在話語范式的自我炫耀自我繁殖之時,陶醉于思想演繹的凌空蹈虛亂花迷眼之際,收獲的大致就是話語的膨脹和思想的失血。生活本是樸素的、鮮活的、剛健的,而呈現(xiàn)在文章中的表達,于本真的生活卻是懸浮的、分離的、斷裂的。于是,我們滿眼看到的,不乏浮華奢靡、逢迎阿諛、面目可憎的文風。
美的寫作,需要直面真的生活,真實地觀察,真切地體驗,真誠地呈現(xiàn),那是每一個人源自心靈的融入、感悟和表達。
其實,沉湎于套路化的不僅是中小學生的作文教學,社會上的許多媒體新聞、論文著作和講話報告,等等,也難以跳脫出來。亟應深刻反思的也不僅是依靠格式模板的學校教育,更有優(yōu)秀人才的選拔機制和社會進步的文化導向。
讓思維沖出套路化,將種子播進泥土里。這是寫作教學的根基,也是生命成長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