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莉
語法作為語言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學習者促進其語言應用能力發(fā)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當前,教師對語法的教授以講解和歸納語法規(guī)則為主,學生對語法的學習以訓練為主。靜態(tài)語法觀仍然是語法教學的主導理念,基于這種理念的語法教學割裂了語法的形式和功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然而,語法正確并不能代表語篇達到了交際目的。語篇是在適當語境中意義的表達。修辭學習的重心是理解語篇是如何實現(xiàn)信息傳達的清晰和合適的,即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不僅要正確,還要得體、具有美感??梢哉f,修辭教學包含了語法的核心內(nèi)容,并超越語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語法,還要讓學生了解其修辭功能,通過語法的修辭功能,感知語法的表意功能,從而促進對語法的理解和寫作的表達,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guī)律,是語言的結(jié)構(gòu)形式。修辭研究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與語言的使用目的和使用場合密切相關(guān)。兩者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語法具有較強的規(guī)則性,而修辭的規(guī)則性相對模糊;[1]語法關(guān)注句子層面,修辭則關(guān)注句間、段間關(guān)系及整個篇章,關(guān)注范圍更廣。語法是語言使用的規(guī)則,而修辭是對語言使用的美化。一個人的語法能力很大程度上是與生俱來的,而修辭能力卻更多的靠后天習得。
語法是修辭的基礎(chǔ),修辭是對語法的超越。修辭知識是語法知識的延伸,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礎(chǔ)上的。修辭可分為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消極修辭指運用語言平實地記述,符合邏輯地分析,不摻個人感情地論說,達到明白、通順、準確的目的;積極修辭是充分利用情境因素,以特定的語言組合形式來達到表達生動、形象、有力,令讀者有所感的修辭方式。為了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還必須從各種語法手段中選擇最適當?shù)谋磉_方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語法上的修辭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運用語言時,僅使單個句子合乎語法是不夠的,還必須超越語法,在修辭層面上駕馭語言。
現(xiàn)在的語法教學更多關(guān)注詞法和句法,鮮有涉及如何運用語法不同的形式、結(jié)構(gòu)和句型,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對如何理解文學作品中復雜的語法表現(xiàn)形式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即語法的修辭功能缺乏關(guān)注。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學習和領(lǐng)悟一些語法形式的修辭功能。在英語中,具有修辭功能的語法形式很多,包括動詞的時態(tài)、虛擬語氣、情態(tài)動詞、倒裝句、強調(diào)句和非謂語動詞等。
動詞時態(tài)不僅可以表現(xiàn)出動作的時間、體態(tài),還可以作為一種修飾語言的技巧,使常規(guī)語言變得生動、形象、逼真。例如:A wood fire was burning on the hearth,and a cat was sleeping in front of it.A girl was playing the piano and singing softly to herself.Suddenly 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The girl stopped playing.The cat woke up.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連續(xù)使用4個進行時,描繪出生動的冬日夜晚的畫面,為后來的動作做鋪墊。然后作者使用3個一般過去時,畫面感極強,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進行時的修辭功能是表示強烈的喜歡或不喜歡的情感色彩,此處一般過去時的修辭功能在于以平實的語氣敘述事情的經(jīng)過,真實、可信、有意境。
虛擬語氣是動詞的特殊形式,用來表達說話人的愿望、請求、建議、設(shè)想和不能實現(xiàn)的事實。例如:I have often thought it would be a blessing if each human being were stricken blind and deaf for a few days at some time during his early adult life.Darkness would make him 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silence would teach him the joys of sound.這是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片段,作品中多處使用了虛擬語氣,真切地表達了她對生活的深切熱愛,勸說人們熱愛生活、珍惜擁有。在文學作品中使用虛擬語氣的修辭功能,能充分顯示人物內(nèi)心的愿望以及對于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的感慨、感悟等,修辭效果良好。這在文學作品中尤為常見。
情態(tài)動詞表達說話者的情緒、態(tài)度、情感或愿望。在很多作品中,作者使用情態(tài)動詞作為修辭手段,加強表達的效果。例如:Soapy listened to the music,looked at the moon and murmured to himself:“There is time yet.I will reform.I will become an honest.I will get out of the mire.I will...”這句話選自英國作家歐·亨利的作品《警察和贊美詩》。該句中連續(xù)出現(xiàn)“I will”,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小偷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回歸社會的強烈愿望。
非謂語動詞包括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和分詞,在句中可以充當定語、狀語、主語、賓語等,使語篇活潑生動。例如:School teachers stood by,instructors were there,but the children were completely free and inhabited,dancing round,splashing,ducking and jumping in again and again.該句中連續(xù)使用了4個現(xiàn)在分詞,充分展現(xiàn)孩子們在游泳池里快樂地玩耍的場面,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
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修八的Unit 4 Reading板塊的語篇Pygmalion為教學內(nèi)容,簡述如何在語法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修辭意識,促進學生對語篇所傳達的情感的理解。Pygmalion是英國戲劇家蕭伯納著名的喜劇,共五幕。教材節(jié)選了該劇的第一幕第二場。
對該戲劇文本進行文體分析的時候,教師必須熟練把握文本的構(gòu)成方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同時擬好文體分析清單,讓學生提前抓住語言以及語法層面的關(guān)鍵點,對即將要探討的問題有一個大致的認知,這樣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才能把握住學習的主動權(quán),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活動設(shè)計1:Pleas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does“gutter”in the sentence“Her English will condemn her at the gutter for the rest of her days”refer to?
Why does the writer employ the word instead of others?
整個對話中作者運用了不少修辭手法,通過設(shè)置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gutter”的真實所指。作者在Higgins的語言中使用了“詞匯修辭”手法,如“Her English will condemn her at the gutter for the rest of her days”一 句中,他 用“gutter(臭水溝)”這一詞匯代指Eliza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用“gutter”來表征一種社會形態(tài),這與全文中Higgins對Eliza的看法遙相呼應,屬于消極修辭的一種,是立足于整個語篇的詞匯修辭。設(shè)計該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修辭意識及批判意識。
活動設(shè)計2:Please work in group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y does Pickering say,“I was going to India to meet you!”?
Why does Pickering say,“Icame to England to make your acquaintance!”?
在Higgins和Pickering的對話中,作者又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Higgins說“I was going to India to meet you!”而Pickering說“I came to England to make your acquaintance!”這里表達了兩位說話者盡管路途遙遠但見面心切的心理,這樣的對話形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十分夸張的??鋸埖男揶o手法屬于積極修辭,它立足于展示人物性格以及特征,是對文中人物關(guān)系以及人物態(tài)度的有效說明。設(shè)計該問題旨在啟發(fā)學生對修辭手法的認識。
活動設(shè)計1:Read the following 2 sentences and find out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used in the two sentences.
But,sir,(proudly)once educated to speak properly,that girl could pass herself off in three months as duchess at an ambassador’s garden party.
Now once taught by me,she’d become an upper class lady...
為了反映Higgins和Eliza作為不同社會階級的代表,作者不僅在語音與句子詞匯的修辭方式上呈現(xiàn)出差異,在語法的使用上更是具有明顯的不同。這里兩句都是使用過去分詞作狀語。通過展示文中的例句,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則,為語言運用奠定基礎(chǔ)。
活動設(shè)計2:Can you find one more sentence which employs the similar grammatical structure?Create some sentences using the structure of non-finite verb.
該文中有較多過去分詞作定語及狀語的句式,比 如“Simply phonetics studied and classified from people’s own speech”中 的“studied”和“classified”是對“simply phonetics”的修飾,屬于過去分詞作定語。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例句讓學生歸納語法規(guī)則,繼而運用語法規(guī)則。在接下來的任務(wù)中,學生創(chuàng)造出很多質(zhì)量較高的含有過去分詞作定語及狀語的句子,如“Grown in the rich soil,these seeds can grow fast”。(“grown”作為過去分詞,表達了seeds生長的條件狀語)
活動設(shè)計3:Why does Higgins frequently use the structures while others don’t?
語言是社會交際的工具。一些語法結(jié)構(gòu)的使用,例如非謂語動詞的使用,能夠彰顯說話人的身份、性格、教育程度等。說話者會根據(jù)一定的場合、情景,選擇使用恰當?shù)恼Z法結(jié)構(gòu)。此處Higgins使用非謂語動詞能彰顯他較高的社會地位及文化素養(yǎng)。筆者設(shè)計該任務(wù),旨在引發(fā)學生對于非謂語動詞使用的語境、場合及使用者身份的思考,從而學會在語境中恰當使用語法結(jié)構(gòu)。
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筆者讓學生提煉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修辭手段及語法結(jié)構(gòu),深化理解,凸顯重點。學生通過對文本中的修辭運用及語法結(jié)構(gòu)的分析,思考女性擁有強大與獨立的精神的重要性。同時明白文化對于人性的塑造是潛移默化的,如影響個人氣質(zhì)、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等,而理解這些也正是這篇文章所要傳達的重要信息。
本文從修辭視角出發(fā),探索了在高中語法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修辭意識。語法與修辭密切相關(guān),不同的語法手段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正確地運用語法與修辭的關(guān)系,可使語言變得生動、形象,使句式多樣、靈活,達到最佳效果。教師應在語法教學活動中適當介紹修辭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修辭意識,讓學生能夠充分感知英語的魅力,提升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增強學生語言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