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渭源縣黎家灣學校 黎燕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貫徹與落實,現階段的教育工作確立了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目標的教學戰(zhàn)略方向。在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中,大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并促進學生優(yōu)良品格的形成。教師應重視這一點,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進步。
將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不僅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提升數學技能,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的知識理解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而以合理的方式不斷啟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是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平臺,也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遞,而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就是數學文化不斷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的一種呈現形式。初中數學教師樹立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全面優(yōu)化,對原有的知識講解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便于學生進行更加透徹的理解,此時學生會對數學教學產生全新的認識,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會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促使其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初中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對數學教學課堂采取一定的改革策略,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教師也要對自身的知識講解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而經過這種變革,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會得到有效的鍛煉,與之前相比,能更高效地利用數學學習資源的目標,從而提升了數學學習的能力以及知識整合的能力,為后續(xù)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立足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會嘗試對原有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進行反復調整,力求獲得最佳的應用效果,以期與當前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契合,幫助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目標。教師要注重課堂氛圍的打造,積極采用多種科學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搜集相關的教學素材,開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以此營造較好的教學氛圍。在此過程中,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且在教師因材施教的針對性教學指導下,能在數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不斷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全方位的優(yōu)化,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將數學教材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不僅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還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原本較為抽象和深奧的數學知識用更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不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圖形的旋轉”的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對圖形的旋轉進行更有效果的探究活動,在實際的教學開始前,需要幫助學生對旋轉的概念進行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以此來為對該項數學知識概念的探究活動打好基礎,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有關于圖形旋轉的相關知識理論內容。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數學情境,通過展示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對現實生活中部分物體的旋轉現象進行觀察,如播放風車以及時鐘指針的運動軌跡,幫助學生理解旋轉的形式。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實際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加強對旋轉的認識程度,如引導學生觀察班級內正在旋轉的電風扇,或者對教室的門進行開關動作,讓學生對實物進行觀察,清晰地了解旋轉的定義。待知識鋪墊完畢,教師要與學生就創(chuàng)設的情境展開探討,提高情境教學的效益。此時,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就剛才的觀察現象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會做旋轉運動的呢?”學生以“汽車的雨刮器、蕩秋千、車輛行駛中的輪子等”來進行回答。教師要借助這個機會,繼續(xù)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旋轉的根本特征。因此,要繼續(xù)帶領學生深入,并提出問題:“在我們已經展示過的這些旋轉的現象中,它們都具有什么樣的共同特征呢?”教師以該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思考,為旋轉的定義講解做好鋪墊。學生通過之前的充分觀察以及教師的指導,已經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初步的總結,進而回答出:“圍繞著一點做旋轉運動?!贝藭r教師再引出相關的數學定義,會收獲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至此,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式,觀察了不同類型的旋轉運動,學生已經能初步認識旋轉的本質,對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教師借此可以銜接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通過以圖形為研究對象,帶領學生學習圖形旋轉中的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三個重要的要素,并為學生講解旋轉的基本定義,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知識內容的理解。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更快速地進入學習知識的狀態(tài),有助于逐漸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實現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
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對初中數學課堂進行全面優(yōu)化,數學教師應對數學思想的轉變給予足夠的重視,將原本的單一教學模式轉變?yōu)槿缃竦臄祵W思想滲透的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將章節(jié)的內容向學生進行講授,而忽略了為學生講解章節(jié)與章節(jié)之間以及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這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領悟一直沒有辦法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而做好新舊知識的串聯(lián),教師便可以靈活運用多種高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fā)展。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完成知識傳授的環(huán)節(jié),以情境創(chuàng)設或者其他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進行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對圖形是否具有軸對稱的性質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隨后,為了鞏固本節(jié)知識,并且實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串聯(lián)和融合,教師要積極地將本節(jié)課程與其他數學知識建立連接,讓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也對舊知識進行全面的復習和鞏固。教師應在課前做好教學設計的編排,讓整體的銜接和串聯(lián)更加順暢和自然,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并促進學生知識架構體系的形成。在教師的帶領和引導下,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基本定義,此時教師要設計相關的課堂測驗習題,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給出學生一些在之前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接觸過的圖形,并讓學生進行分辨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教師可以借助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腰三角形等圖形完成本次的習題設計。通過對軸對稱圖形定義以及判定規(guī)則的合理運用,學生便能很快做出回答,在諸多的圖形中選擇出了正確的軸對稱圖形。此時,為了進一步加強數學知識理念的滲透效果,并且為了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軸對稱的概念和性質,可以繼續(xù)要求學生為這些圖形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圖形做出其所有的對稱軸,這不但能為學生拓展以往學習過數學知識的內容,還讓學生再次鞏固了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做法。至此,通過對對稱軸圖形的學習和了解,并且在教師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串聯(lián)教學中,學生不僅對對稱軸圖形的相關知識和概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而且對原來的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并且實現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動學習,促進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結構,對知識的總結能力和拓展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
要實現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全面優(yōu)化,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為關鍵點,實現數學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在實際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通過對重點的數學知識例題展開深入的分析與講解,并為學生展示多種習題的解決方式,以這種思維拓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其思維能力水平,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后,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模式能得到充分的鍛煉,教師要為學生進行例題的示范演算,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二次函數方程實數根的解算方法。教師可以給出“求出的實數根(精確到0.1)”這樣一道課堂習題進行演算方式的示范。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圖像法,帶領學生一同作出該函數方程的圖像,而后通過對圖像的觀測來得到該函數方程的近似解為。這種方式的近似解求值方式,是教師通過利用幾何畫板作出圖像并使用軟件的度量功能才得以實現的。而此時,教師要向學生進行強調,讓學生明白在對函數方程的根進行求值時,如果采用的是圖像法,由于畫圖與讀數的偏差,因此結果往往不是最精確的。而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另一種方式——二分法。利用二分法進行演算便可以獲得更為精確的近似解。通過對相同題目的不同解法演示,學生不但掌握了多種解題技巧方式,而且對不同方式的適用條件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在實際演算過程中能更加輕松地對題目進行分析和求解,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同時也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為了實現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不僅要對數學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優(yōu)化,還要考慮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在課后練習題的布置方面也要有所改動,以此來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能力的不同分為基礎、發(fā)展以及挑戰(zhàn)三個不同的等級,并在實際的作業(yè)練習題布置中,以基礎性的系統(tǒng)作為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完成,而后再以一定數量的拔高練習題來幫助學生進行數學能力的提升,可以要求發(fā)展和挑戰(zhàn)層次的學生群體進行訓練。此外,教師還要再為挑戰(zhàn)階段的學生布置一道難度較高的練習題,但是不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主要是給予學生去實現突破自我的機會。以這種分層習題布置的方式,全體學生都能實現數學能力的進步,促進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實現。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整式的運算”的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幫助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實現自我學習成果的檢驗以及對知識內容領悟和運用能力的提升。教師也要事先做好對學生的分層處理,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知識內化能力作出評估,以此更好地為學生設計適合其能力階段的習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教師為了實現對全體學生進行基礎能力檢驗的目的,同時讓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良好的鞏固,教師應給出“-3x( -y-xyz)=;3x2(-y-xy2+x2)=;2ab(a2b-c)=;(a+b2+c3)·(-2a)=”之類的基礎練習題,讓學生進行演練。通過這種較為基礎的習題來幫助學生進行運算練習,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內容能進行全面的復習和鞏固。而對基礎能力較強一些的學生,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能力的提高,教師要為其準備一些難度較高的習題,例如“(x3)2-2×3[x3-x(2x2-1)]=”或者“xn( 2xn+2-3xn-1+1)=”等課后習題。通過對這類難度稍高的習題進行訓練,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效果。在此過程中,如果學生有任何運算方面的問題,教師都要給予及時的幫助以及講解,以此來實現學生基礎運算能力的提升。而對學習能力較強,希望通過高難度的拔高練習題來不斷加強自身數學水平的學生,教師也要順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學生設計高難度的習題,可以為學生 設 計 如“已 知 有 理 數a、b、c滿 足 |a-b-3|+(b+1)2+|c-1|=0,求( -3ab)·(a2c-6b2c)的值?!边@類拔高習題,但是不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習題的解答,可以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一同圍繞著習題內容進行探討,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不斷提升。通過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對不同難度的習題進行演練,各自的學習成果都得到了檢驗,并且基礎稍差一些的學生也可以嘗試挑戰(zhàn)難度較高的習題,能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具有清晰的判斷,從而去有計劃地逐步提升個人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實現全體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同步提升。
總之,為了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并不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提高,初中數學教師應立足于最基本的課堂,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并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對數學課堂進行全面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此來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只有教師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才能使初中數學課堂真正做出改變,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