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萍,羅婉瑩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541004)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在提升,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有所改變,人們更偏向于舒適、休閑的生活方式。然而“家”作為溫暖的港灣,在工作時間以外,人們更多的時間是居家生活,在家的感覺就會是放松的狀態(tài),居家生活也漸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居服裝與休閑文化的關系密切也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服裝。因此,以家居服裝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用戶的消費需求,進而融入現(xiàn)代化、智能化的科技,賦予家居服裝特殊的功能性,提升其附加價值,增加對家居生活的體驗感。
中國經濟GDP 總值整體提升,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在逐漸升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也讓人們對家居服飾的態(tài)度,開始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家居服裝,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態(tài)度讓家居服裝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大。中國的家居服裝品牌行業(yè)眾多,但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缺乏新穎的賣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購買欲的。目前中國家居服行業(yè)是全世界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但市場狀態(tài)還未飽和,家居服裝市場仍然還有發(fā)展的空間[1]。在高速發(fā)展的電子化信息時代,對現(xiàn)在的家居進行創(chuàng)新性設計,通過智能家居服裝設計帶給用戶全新的體驗感,讓人們對家居服裝的原始觀念有所轉變,對家居服裝的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意義。
年輕人對電子產品的適應性和新鮮感的接受度較高,因此,本次設計的提出針對于青年群體用戶作為主要的消費群體。這類人群覆蓋面廣,消費市場范圍大,作為消費市場中最有消費能力的群體,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居家生活的著裝不僅是穿著的舒適上,而是追求新鮮感和款式的變化。家居服裝也不僅僅只是一件人們下班回家會換下來的一件衣服,更是能夠具備功能性并且能讓用戶擁有好的體驗感的服裝,對智能家居服裝的接受度和認同度,會讓這一類群體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fā)他們購買智能家居服裝的欲望[2]。
體驗經濟的到來也讓人們的消費需求觀念的改變,很多人已不再為衣食住行而愁苦,更多的是開始注重產品使用過程中的體驗感以及使用產品之后而產生的愉悅體驗。人們在閑暇之余會開始享受生活,隨之而來的就是用戶消費體驗促使產品設計要加入體驗化、科技感更高層次的設計元素,進而提出了體驗式智能家居服裝設計[3],更注重家居服裝設計中的情感化和體驗化。研究體驗式智能家居服裝,在一定程度上給家居服裝設計帶來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對于改善人們的家居生活體驗是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服裝的穿著舒適感也指用戶生理的舒適感,包括熱生理學舒適度、人體工效學舒適度、皮膚觸感舒適度。熱生理學舒適度上服裝與身體的接觸能夠進行智能調溫,青島邦特生態(tài)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了智能調溫再生纖維素的纖維組織研究出了Tempsense 相變調溫纖維,具有對溫度的感知能力,讓人體時刻保持在舒適的溫度范圍之內。人體工效學舒適度上服裝能夠智能調整人體的不良姿勢保護脊柱健康,法國Percko 公司的研發(fā)團隊設計了一款新型智能身姿矯正衣,能夠在用戶姿勢不正確時通過內置的傳感器對脊椎進行觸壓來,提醒肌肉調整身體姿勢,在保持身姿的同時還能感受到舒適的穿著體驗。皮膚觸感舒適度上,John Rogers 帶領美國西北大學的設計團隊開發(fā)了一款由聚合物和集成電路組成的,能夠檢測人體健康的柔性類皮膚材料,不僅面料柔軟舒適,還能夠監(jiān)測到人體的生命體征。從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設計者在開發(fā)設計智能家居服裝時,需要特別關注用戶在穿戴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舒適感受。
目前很多的家居服裝設計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仍然存在,這樣顯然滿足不了未來市場的需求。市面上的服裝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元化,人們日常所穿著的服裝也與智能產品的距離更進一步,從原本的保暖裝飾功能逐漸上升為現(xiàn)代化、科技化的智能服裝。體驗設計是在設計者所設計的產品或是服務時能夠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作為設計的出發(fā)點去了解用戶的需求,進而增加人性化的設計體驗?,F(xiàn)在的青年群體追求健康衛(wèi)生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追求體驗感的生活品質,希望在下班回到家時,能夠讓智能家居服帶給他們居家時身心的健康享受來緩解生活上、工作上的壓力[4]。因此,智能家居服裝的個性化、智能化、時尚化也將會是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日本內衣和紡織品巨頭華歌爾集團聯(lián)合推出了一系列采用新型A.A.TH Medical? 纖維制作的&RECOVERY 智能服裝,這個面料能夠從多方面吸收到遠紅外線的能量,再通過放射原理將能量傳輸?shù)饺梭w內進行熱療,能夠使人舒緩疲勞、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人體感到身心愉悅的體驗感。
市面上的家居服裝的面料都是一些棉制、滌綸制以及氨綸混紡物,只具備了簡單的裝飾性和保暖性的功能。青年群體對于智能產品的接受度高,智能服裝在科技的推動之下,其功能都由單一向多樣化,由低級向高級的趨勢在不斷地發(fā)展。如:美國萊斯大學的設計團隊研制的“智能”襯衫,采用了交織碳納米管纖維,它的材料特性和金屬材料一樣都具有導電性,穿上它能夠實時地感知到自身的心臟活動的頻率數(shù)據(jù),柔韌性和耐久性都比較強,在貼身穿時也會很舒適。家居服裝與智能產品的結合,從藝術性角度和功能性角度設計來提升智能家居服裝的附加價值,不僅穿著美觀舒適,還具備了用戶所需的功能性,這樣能夠使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將體驗設計融入到智能家居服裝中,能夠更好的獲得用戶的肯定和認可。
以用戶為中心就是—“人”作為用戶體驗設計的核心,也是整個設計圍繞的主體,整個設計的進程是圍繞著。通過對用戶的對智能服裝的認識和想法,來了解到用戶對于智能技術運用到服裝中的接受程度。智能家居能服裝不僅僅只關注功能性與智能化設計,還應該了解、調研用戶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主觀感受。讓用戶能夠與智能服裝的設計上進行交流,也相當于用戶參與到體驗設計的過程中。同時,在設計智能家居服裝的設計中還需要保證人體工程學的合理化,人體穿戴才不會感到有異物感,把“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融入智能服裝當中去能讓智能家居服裝的設計更具人性化和情感化。
用戶體驗的好與不好中的“安全感”也是用戶在使用智能穿戴產品的重要部分,電子元器件安裝的穩(wěn)定性、個人資料信息的保密性,都是安全性的問題。電子元器件如果不夠穩(wěn)定可能會造成程序的錯亂,影響數(shù)據(jù)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智能穿戴產品對用戶數(shù)據(jù)的收集中往往有大量的用戶隱私信息,并且通過無線傳送到云端進行儲存,在其過程中個人信息容易遭到黑客的襲擊,個人信息就此被泄露,讓用戶沒有使用上的安全感[5]。因此,對于智能家居服裝中的儲存信息的加密產品以及電子元器件還需要完善和提升,進行系統(tǒng)化的考究才能使用戶放心。
用戶居家時的睡眠狀況的好與壞也關乎著用戶的身體狀況,現(xiàn)在很多的青年人因為工作壓力或是生活壓力,導致睡眠狀態(tài)不佳。目前監(jiān)測睡眠的設備有智能手環(huán)、智能床墊、智能睡毯等。這些雖然能夠監(jiān)測用戶睡眠,但對于改善睡眠沒有太大的作用。要是能夠日常地穿在身上就能做到改善用戶的睡眠狀態(tài)的話,是一件很有價值的設計。
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副教授崔莎·安德魯設計了一款智能睡衣,里面配有傳感器和織物貼片,能夠監(jiān)測用戶的睡眠狀態(tài)。但此設計還不夠完善,因為內置的傳感器和織物貼片在外力影響下會產生一定的電流,并且穿戴在身上時會有異物感,僅僅只是能夠監(jiān)測睡眠和心率,不便于在日常居家生活中使用。在設計智能家居服裝時,通過柔韌的電子產品與服裝的結合,與上述傳感器相比,柔性的傳感器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智能紡織的特征,將有形的產品化為無形的產品才能讓用戶滿意,減少用戶穿戴上的負擔。智能家居服裝中置入柔性傳感器不僅能夠監(jiān)測睡眠,還有助于睡眠。另外,在功能性上還可以附加理療磁療、按摩穴位的功能,采取特殊的設計工藝將其置入于智能家居服裝中,對于改善用戶睡眠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如此還能讓用戶得到放松,輔助身心健康。
目前針對家居服裝的情感化設計的研究較少,而智能家居服裝上更是沒有涉及。人們的情緒變化常見的影響因素有這三種:認識因素、氣質類型、環(huán)境刺激等。情緒是用戶心理活動的變化。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情緒,若是家庭成員的情緒變化對于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響,情緒的變化也可能導致用戶身體、心理產生不良反應如:影響行動力、智力、甚至還會影響健康。如果能夠在用戶情緒波動時能夠感知和控制,就能夠避免一些不良情緒的產生。
美國Sensoree 公司的設計團隊設計了一款能夠感知人們情緒的GER 情緒毛衣,毛衣內置傳感器和LED 燈,通過毛衣上的傳感器可以感知人體的情緒變化產生化學反應,之后在通過服裝智能翻譯出用戶的情緒,并在毛衣的衣領部位的顏色變化傳達出來,顏色的變化是根據(jù)用戶的不同心情而決定的,這樣能夠清楚的了解用戶的情緒。在進行智能家居服裝設計的時候,可以參考此類情緒化表達上的服裝,將新型面料與傳感技術二者融會貫通,實現(xiàn)“人”與“物”的交流,提高用戶使用智能家居服裝數(shù)據(jù)信息的反饋情況,保證信息傳達的有效性,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居家健身這個話題最近十分火熱,很多社交平臺上出現(xiàn)了“畊宏女孩”“畊宏男孩”的稱號,新冠疫情下人們居家隔離,公共娛樂場所的暫時關閉也給喜歡運動的人帶來了一定的煩惱,人們不得不選擇居家健身。運動手環(huán)雖然也能監(jiān)測運動數(shù)據(jù),但是它處于的位置范圍有限,并不能跟蹤到全身上,而家居健身服裝是貼身衣物,可以感知身體各個部位,不需要人們專門花很多的精力就能享受穿戴服裝技術的好處,關注其透氣性、排汗性的特性能夠有更好地擁有穿戴體驗。
Asense 公司設計了一款可以監(jiān)測人們健身姿勢的智能健身服裝,能夠捕捉用戶在運動過程中的動作,通過內置的傳感器記錄下來,讓人工智能教練來分析姿勢是否準確,最后來指導糾正對健身姿勢進行調整。在智能家居服裝設計上更要考慮人們在室內環(huán)境健身中的適應性,要將智能電子產品與傳統(tǒng)的健身服飾的結合,完成對傳統(tǒng)的健身服裝功能定位的升級,提高人們居家健身的動力和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市面上的智能服裝已經可以滿足一些人的基本需求,智能家居服裝的設計應在原有的智能服裝上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以滿足用戶更高層次的需求[6]。比如說智能家居服裝可以與智能家居融合,通過服裝內置傳感器來進行信息采集,了解用戶的居家生活習慣,幫助用戶分析出適合他們的使用習慣以及喜好的智能居家服務[7]。在智能家居服裝中增加多樣化交互方式的應用,目的是為了能夠讓用戶從被動的吸引到主動去體驗購買,在互動的過程中獲取到與傳統(tǒng)家居服中不一樣的體驗,增加用戶的購買欲的同時也能望滿足用戶的需求,更好地提升人們居家生活地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居家生活的極致體驗。
伴隨著未來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會慢慢地出現(xiàn)新的交互技術,未來的智能服裝行業(yè)也將會出現(xiàn)新的形式。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式智能家居服裝設計研究考慮到人們居家生活的優(yōu)質體驗,明確居家環(huán)境和居家用戶作為設計定位,并結合智能家居服裝的消費動因對智能家居服裝提出了新的設計方向,更是對于中國制造2025 的實施戰(zhàn)略的體現(xiàn),同時還能夠帶領家居服裝產業(yè)有效轉型。智能家居服裝不管是在款式、面料、功能的選擇上,都必須以用戶的需求作為設計的主要方向,才能夠真正做到取之于用戶、用之于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