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寧娜 (邵陽邵東市城區(qū)三中 380 班)
在紛擾喧囂的世界里,能夠直面孤獨的人,恰恰也是最可貴的。
1927 年,木心出生在浙江烏鎮(zhèn)。孫家(木心本名孫璞)是當?shù)氐拇髴羧思?,木心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木心的家人希望他從政或者從商。少年自由的心怎么愿意被束縛呢?對藝術(shù)的追求,讓他執(zhí)意前往“上海美?!遍_始學習油畫。隨后,木心又轉(zhuǎn)投至與他的美術(shù)理念更為接近的林風眠門下,繼續(xù)探尋繪畫的藝術(shù)魅力。
1956 年,已經(jīng)畢業(yè)的木心遭人陷害,被捕入獄。而這一時期,他的母親去世了。離家多年的游子一心想回到母親身邊。四周高高的獄墻讓他望不到家的方向,他只能抱頭痛哭。
半年后,木心被無罪釋放。平坦的日子沒過多久,他的家先后被查抄三次,所有的作品都被燒光。那是木心的心血。隨后,他又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這一關(guān)便是十二年。他在獄中一直保持著那顆熱愛創(chuàng)作的心。他在夜里堅持寫作,前后寫下六十多萬字。獄中手稿堆得層層疊疊,上面的字跡密密麻麻,難以辨認。那些文章沒有對現(xiàn)實的不滿,沒有為自己辯護,只有如湖面般平靜的對藝術(shù)與哲學的思考。木心說:“平時只知藝術(shù)使人柔情似水,浩劫臨頭,才知道藝術(shù)也使人有金剛不壞之心。”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背霆z后,木心文學上的征程并未停止??途蛹~約時,他開講了“世界文學史”。講課的地點不是明亮的大學教室,而是由聽課人輪流提供的自家客廳。從浪漫的詩經(jīng)楚辭到灑脫飄逸的唐詩宋詞,從神奇夢幻的希臘羅馬神話到風格各異的歐洲文學,木心如數(shù)家珍。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只有一群求知若渴的年輕人和一位花甲老人圍坐在一起長談。
木心在講課中表達出自己對文學的獨到見解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后來,他的學生陳丹青將聽課筆記整理成《文學回憶錄》出版。書的扉頁上寫著福樓拜的一句話:“藝術(shù)廣大已極,足以占有一個人?!边@是對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
1994 年,離家多年的木心終于回到家鄉(xiāng),可此時的烏鎮(zhèn)早已沒了親人的影子,母親病死,姐姐離世,祖屋也不復當年的模樣。傷心欲絕的木心這樣寫道:“在習慣的概念中,‘故鄉(xiāng)’,就是‘最熟識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對的,方言,沒變,此外,一無是處……永別了,我不會再來。”
2006 年,木心回國定居。五年后,這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永遠地離開了。
木心這一生,直到去世,他的名字對許多人來說也是陌生的。他三次被囚,一生悲涼,卻從未停止對文學的熱愛和對藝術(shù)的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啊。”他獨自一人在漆黑的冬夜,在風雪中前行,只為尋找屬于自己的那束光。
在黑暗中大雪紛飛
文/寧奇珍(邵東市城區(qū)三中教師)
“木心的做法打破了文化傷感的懷舊和臆想,超越了文學的自我沉淪和哀嘆?!边@是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志強對木心的評價。
木心無疑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也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出生在大戶人家,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如果不是莫須有的入獄,木心的人生應該是非常順利的,他的文學和美術(shù)造詣都令人稱道。然而,木心三次被囚,第二次入獄時間長達十二年。在獄中,木心利用寫“自白書”的紙,寫下了六十多萬字的創(chuàng)作手稿,這其中凝聚著他對藝術(shù)和哲學的思考。正如他自己所說:“平時只知藝術(shù)使人柔情似水,浩劫臨頭,才知道藝術(shù)也使人有金剛不壞之心?!?/p>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啊?!边@是木心的心靈獨白,也寄托著他的堅守:無論黑暗,無論大雪紛飛,也要尋找屬于自己的那束光。
抓住細節(jié)最感人
文/寧奇珍
曾寧娜同學采用以時間為軸的方式,對木心人生中的重要事件進行介紹。這樣的寫作手法,使文章一目了然,條理清晰,讓人印象深刻。
細節(jié)描寫,就是抓住看似尋常的小事,以小見大,從中感悟深刻的道理。作者敘述木心講“世界文學史”時的場景,事無巨細地描寫了講課的地點與聽課的人群,看似多余的細節(jié)補充,恰恰印證了木心先生對文學的熱愛以及他極高的文學造詣。這就是細節(jié)描寫的魅力與價值。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寫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與文中的主人公深層對話,融為一體。一個個充滿感情的文字,最后凝聚成木心先生的高大形象和豐滿人格,這是本文最大的亮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