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亮
(江蘇省宿遷衛(wèi)生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工作作出的改變,可謂是幅度很大,中職院校的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可用的技術型人才。中職院校護理專業(yè)開設,是培養(yǎng)學生護理能力的基礎性教育內容,人體解剖學在護理專業(yè)中占據重要位置,在教學期間,要尤其注重人體解剖實踐技術教學。學生可以通過人體解剖學了解人體基本構造,同時在人體了解的基礎之上,將護理操作融入其中,就能夠增強學生的護理專業(yè)素養(yǎng)和手法的正確性。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對深入推進護理專業(yè)人體解剖學課程融合和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轉變教學態(tài)度,深化教學實踐。
1.1 構建學以致用的教學模式。中職護理專業(yè)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但受到教學設計的影響中職護理專業(yè)實踐教學工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加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的學習內容僅僅停留在紙面,缺乏實踐應用經驗,學生在畢業(yè)后經常由于技術不夠成熟而無法勝任工作崗位的情況發(fā)生。因此中職護理專業(yè)提倡學以致用的教學模式,而人體解剖學與會操作實際上就是實踐與操作的有機結合,學生可以通過人體解剖學了解人體結構,更加熟知醫(yī)務工作手段和策略,隨后再結合人體解剖學相關知識來完成護理操作,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科學選擇操作方式和手法,以此來加強學生對于人體的理解,能夠在任何突發(fā)情況下選擇最佳的處理措施。
1.2 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教師按照以往的陳述式教學來完成理論知識的教育活動,這樣就導致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僅僅停留在書面。學生只能夠按照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加以學習,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雖然有效,但是在實際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印象卻并不深刻,學生即便記住了這些內容,也將會很快忘記,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想辦法加深學生學習深度。人體剖學作為一門理論學科,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能加以支持,如果可以將人體解剖實踐教學內容與中職護理操作相結合,那么就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多元考慮人體結構,以及在處理手法方面的選擇學生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就不僅僅停留在紙面,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加深操作和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水平,而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將脫離死記硬背的模式,在未來的學習中,結合個人實際操作經驗來解讀理論知識,對理論知識將會用更加靈活的判斷和應用能力。
1.3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相對于其他護理專業(yè)學科教師來說,人體解剖學更加強調學生對于人體肌肉、骨骼、器官等多方面的記憶。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采用傳輸式教學法,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質量較差,而如果將人體解剖學與中職護理操作相結合,那么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將不再是單純的文字,任何知識內容都需要有一定的實踐操作相支持,學生的腦海中將會呈現(xiàn)理論知識、文字、畫面以及個人經驗理解的多層次認知。通過全方面多層次去解讀人體解剖學,那么學生的學習認知將會更加深刻,學生也將會認識到人體的多元化結構和人體的奧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多層次中掌握科學理論知識。并且人體解剖學能夠以更加直觀具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人體的內部構造,和相應器官的具體功能。人體結構和功能性都十分神奇,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期間保持良好的好奇心和學習積極性,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一定的激勵和引發(fā)作用。
2.1 教師教學要明確目標。中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期間,其所承擔的學生升學壓力相對較小,教師經常性的在教學期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造成學生學習水平難以提升。教師是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探究新世界的領軍人物,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特別重要。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要充分準備好教學所用的儀器設備,整理教學內容,備課階段要對課程教學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提前預想,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教師教學目標規(guī)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綜合能力,教師教學實現(xiàn)質量提升。就護理專業(yè)的人體解剖課程而言,教師需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若是內容偏重于文字和圖像,教師就以視頻,PPT等方式進行展示,讓學生可以直觀的對人體解剖學的知識予以掌握。此外,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實踐課程,包括有臨床實踐課程和人體模型實踐課程。在人體模型實踐課程當中,教師可以將人體結構模型展示給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對人體模型中的各個部位進行認識,并能夠順利的進行拆分和組裝,深化對人體結構的認識。在臨床實踐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際臨床觀察,在解剖人體結構期間,無論是哪塊位置引發(fā)的不適或者疾病,都可以通過使用真實的影視資料和治療成果強化認識,保證目標完成的力度。
2.2 與學科特點相結合。人體解剖課程中包含有很多的醫(yī)學名詞,人體組織器官都有自己的專屬名詞,學生對陌生的名詞進行記憶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實物,使其便于記憶和理解。所以,在中職院校的護理專業(yè)教學期間,開展人體解剖學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出人體結構中的所有器官,并且將其對應的名字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對人體結構的所有器官有直觀的認識,在記憶和理解的時候不再憑空記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他人身體為學習工具,學會嘗試在不同人的身體上去指出器官的位置,并且嘗試說出器官功能。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成為了促進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契機。
比如,在學習輸卵管和子宮解剖課程的時候,教師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出輸卵管和子宮解剖的位置,同時還可以對其毗鄰器官、解剖結構和外觀等集中展示,引導學生動手將輸卵管和子宮的解剖結構簡圖繪制出來,幫助學生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輸卵管和子宮解剖相關的知識。提升記憶技巧也是教學過程中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在人體解剖教學內容中,專業(yè)名詞過于復雜,在記憶的時候,其難點表現(xiàn)的十分明顯,相似、相近的名詞極易混淆,就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由于年齡尚少,缺乏快速記憶的能力,想要保證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準確且快速的記憶知識,相對比較困難。所以,在人體解剖學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利用歌訣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化記憶。例如,在學習解剖人體椎骨的課程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記憶“腰椎特點體積大,棘突后伸寬雙扁;胸椎兩側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頸椎體小棘分叉,橫突有空很明顯?!?/p>
2.3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舉。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具備嫻熟的護理技巧和操作技能。所以,在中職院校的人體解剖教學期間,教師要具體化和簡單化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比如,在學習心臟解剖課程的時候,首先將掛圖中的內容詳細講解一遍,之后再利用板書作圖,再次展開詳細講解,利用模型輔助講解,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出心臟結構的簡圖,從整體到局部,從觀察到動手,從平面到具體,層層深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解剖心臟的實踐知識。在實踐操作期間,要及時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例如在“人體動脈血壓測定及影響因素”實驗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實驗操作步驟為依據,使用血壓計相互測量血壓,并且在巡視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規(guī)范,確保每位學生都會測量血壓。通過比較測量結果的差異性,對影響人體動脈血壓的要素展開全面評判。
2.4 加強硬件設施的改善。在當前護理專業(yè)教學中,信息技術成為了強化教學活動的有效措施,但大部分學校當前缺乏硬件設施的支持,還需要對硬件設施加以改善,才能夠真正完成人體解剖學與護理操作的有機融合。
2.4.1 需要融入護理多功能模擬人的應用,基礎護理操作需要學生反復練習,幫助學生加強記憶,掌握實踐技能。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在模擬人上進行練習,達到熟練之后,才可以在嚴格的操作技術之下來完成人體解剖學的相關時間。與之同時人體解剖需加強學生對于人體器官組織結構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利用模擬人來讓學生標記出器官的結構情況,這樣學生在學習人體解剖學時,相關知識就呈現(xiàn)在了具體的模擬人位置,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觀看任何組織結構,將會很快想起人體結構,從而加深學生的技能熟練性。
2.4.2 需要對信息技術硬件設施加以完善,增添新的儀器設備,如多功能電腦模擬人等,讓學生擁有更加全面良好的練習空間和環(huán)境,并且為了幫助學生打造自主學習不斷提升的學習氛圍,在學習場所中還可以懸掛與人體解剖學相關的知識圖表,讓學生可以隨時了解加以記憶,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感受最為直接的整體解剖學技術。
2.5 教師做好教學設計改革
2.5.1 教師在課堂開展之前可以進行集體備課,所有教師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針對于根據你的要求和會議操作的有機結合點進行討論與優(yōu)化所有任課教師負責對知識點的重新構建,讓學生可以由淺入深,由易至難的去進行實踐操作,在完成教學設計之后,可以讓所有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進行說課練習幫助教師了解操作步驟和教學活動流程,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進行強調教學的靈活性,從而引導教師脫離傳統(tǒng)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而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也可以定期開展教學總結會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將會出現(xiàn)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經驗的總結,能夠幫助教師不斷完善個人教學方法,教師與教師之間形成頭腦風暴的討論效果。
2.5.2 由于人體解剖學的課件設置時間較長,所以所有任課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配,由任課教師來完成知識的解讀。同時還需要在課件上配置相關的圖片和動畫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具體。
2.5.3 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個人學習,學校定期派教師到醫(yī)院來完成臨床學習,以此來豐富臨床經驗和實際操作經驗,在基礎護理操作過程中恰當的列舉自己的實際工作中的經歷,從而通過案例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緊密結合實踐操作,讓學生適宜之用。
2.6 針對學生考核措施進行改善。當前護理專業(yè)教學評價方式,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楹诵?,為了讓人體解剖學與護理操作有機結合,還需要從考核體系上加以完善。首先建立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考核標準,學生的最后考試成績有兩方面進行過程,這樣就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為教師和學生確立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的教學理念。隨后每一年學生在完成一階段理論知識教學后,就需要來到真實的醫(yī)院場景中去進行1~2個月的護理操作實訓,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操作經驗,還能夠將所學習到的人體結構解剖學知識應用題中掌握教學重點與難點,從而達到各項操作的實際要求,最終讓學生成長為一名高素質技能型的綜合性人才。
總而言之,在中職院校護理專業(yè)的人體解剖課程教學期間,想要提升課堂學習效果,就需要教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教師首先要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合理的規(guī)劃教學方向,選擇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注重與人體解剖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力度,促進學科建設。最后教師需要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方向著手,為學生專業(yè)知識養(yǎng)成和實現(xiàn)學科融合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