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磊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其對于幫助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更好地發(fā)揮學習主觀能動性大有裨益。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學習方式,能夠很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通過合作來共同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是一種符合現(xiàn)代體育教學標準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將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并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和自身教學經驗來促使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領域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中,合理劃分小組是決定小組結構的關鍵,是保證小組合作在后續(xù)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合理的小組劃分能夠為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石。每個學生作為獨立個體,從性別到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他們在學習方面的能力有著一定差距。因此,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小組的合理劃分,應當將不同條件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
例如,在進行耐久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耐久力水平來進行分組,從而充分保證每個小組能力的平衡性。首先,教師需要應用“組內異質,組外同質”這一理念進行分組。教師進行小組劃分的時候,把學生按照“高中低”進行合理分配,讓每個小組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線上,這樣才能夠使后續(xù)小組間的競爭更加公平公正。其次,要重視每個小組的組員數(shù)量,保證單個組組員數(shù)量不宜過多或過少。若是組員數(shù)量過多,那么就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組員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沒事可干的現(xiàn)象。而如果組員過少,那么就會導致學習任務變重,學習速度低于其他小組。因此,教師需要保證每個小組的成員數(shù)量在4 ~6 人之間,這樣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開展。最后,教師還需要注意教學的靈活性,時刻關注學習小組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通過小組合理劃分,能夠很好地優(yōu)化學生小組的搭配,盡可能地降低小組之間競爭的不公平概率,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更好地增強學生體育練習的實效性。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課堂中,更加主動地體驗課程學習的快樂。在一個完整的小組中,每位成員都是組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位成員都需要有著自己的定位和分工,這樣才能夠在凸顯出自己特長和價值的同時實現(xiàn)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安排小組的時候,需要注重小組科學合理的分工,讓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1]。
例如,在進行排球這一項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排球比賽的分組來體現(xiàn)出小組分工的重要性。首先,教師要充分考察小組內每位學生的能力以及在排球運動中的優(yōu)勢,選出一名領導性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的組長,以更好地組織組員完成后續(xù)的比賽。其次,教師還需要讓組員通過討論分析的方式確定各自在排球比賽中的分工,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比賽過程中站在一個自己最為擅長的位置,更好地履行比賽中的職責。如自由人、副攻手、主攻手、二傳手等等。通過內部合理科學分工,能夠讓小組內每位成員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為整個球賽作出貢獻。科學分工還能夠讓學生在對排球技術及相關知識理解和應用的同時,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
合作意識是體育精神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通過交流、合作以及互幫互助教學方式來形成。小學的體育教學通常都是在一個較為空曠且開放的場所進行,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比較偏向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學生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努力讓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以更好地實現(xiàn)團隊伙伴的共同進步[2]。
例如,在進行跳繩這個項目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小組合作來推動教學。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的計時教學方法改為人工計時。首先,教師可以先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對組員進行指揮,讓每個組員自數(shù)自跳完成100 下的跳繩。然后,讓每個組員在跳完100 下之后,互相指出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如動作不協(xié)調等。其次,教師還可以繼續(xù)讓組長針對剛剛提出的問題組織成員進行下一輪的練習。第三,為了更好提高學生的跳繩鍛煉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對練習完成效率較高的小組進行獎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跳繩興趣。通過互幫互扶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實現(xiàn)互相督促,如通過對同組成員的觀察來幫助對方改進不足之處,同時也能很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更好地實現(xiàn)全班同學共同進步。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一般都是練習成果或考試成績,這種形式會導致一些體育基礎較差或體育鍛煉能力較弱的學生體育成績難以達標,進而使他們失去信心,甚至對體育學習產生抗拒心理,不愿意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不同特征的學生有機組合,讓學生以團體為單位來進行體育競爭,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在團體競爭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全面提高學生體育課程達標率。
例如,在一分鐘跳繩這部分體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嘗試將個人達標轉變?yōu)閳F隊達標,通過團隊的構建來形成一個嶄新的體育教學格局。首先,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白跳繩的規(guī)定以及成績評定標準。對于學生個人來說,一分鐘跳繩必須達到130 次以上才能算是優(yōu)秀,而那些跳繩能力弱的學生僅僅只能跳幾十次,這樣他們的成績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接著,教師就可以運用“組內合作,組間競爭”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小組合作,從而讓那些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一定鼓勵。同時,若是組內有一名成員不遵守課堂紀律,或是有一名成員在比賽過程中犯規(guī),那么不僅要扣這名成員的個人分數(shù),更是要扣整個小組的分數(shù)。通過上述以團隊為單位進行體育鍛煉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將個人達標轉變?yōu)閳F隊達標,從而讓那些能力不足的學生也能對體育學習充滿興趣。此外,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整個體育教學的合作達標率,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團隊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是一項符合現(xiàn)代新課程標準中體育教學理念的一項重要教學成果,教師需要通過小組劃分、小組分工、互幫互助、團隊競爭這四個方面的具體改革來為小組合作教學奠定基石,保證學生能夠全員參與到體育課堂活動中去,并通過互幫互扶的形式實現(xiàn)班級同學共同進步,更好地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合作達標率,從而使學生在掌握體育基礎技能和學習體育基本知識的同時,推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程,使學生的體育能力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