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杰
臨床上,秋季腹瀉十分常見,多發(fā)生于秋冬兩季,為消化道綜合征之一,其患病群體以嬰幼兒為主,可引起大便性狀改變和便次增多等癥狀[1]。相關資料中提及,秋季腹瀉的發(fā)生與諸多因素都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2],如:病毒感染等,具有病情進展迅速等特點,若不及時干預,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脫水和酸中毒等癥狀,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健康[3]。盡管通過常規(guī)治療能夠抑制秋季腹瀉疾病進展,但總體療效欠佳。本次研究選取本科收治的41 例秋季腹瀉患兒應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臨床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9 年7 月~2021 年3 月本科接診的82 例秋季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均衡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1 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1∶20;月齡3~36 個月,平均月齡(13.65±5.79)個月;病程8~72 h,平均病程(23.69±13.15)h。對照組男女比例22∶19;月齡3~35 個月,平均月齡(13.28±5.61)個月;病程9~72 h,平均病程(23.97±13.24)h。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兒經大便鏡檢等檢查明確診斷,有發(fā)熱、解黃色水樣便與嘔吐等癥狀;②臨床資料完整,監(jiān)護人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經院倫理委員會備案;③精神正常,無其他器質性疾??;④無研究藥物過敏史。
1.2.2 排除標準 ①全身性感染患兒;②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兒;③惡性腫瘤患兒;④其他胃腸疾病患兒;⑤肝腎功能不全患兒;⑥依從性極差者;⑦中途退出研究患兒。
1.3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基礎治療,包括調整飲食,糾正酸堿和水電解質失衡等,服用蒙脫石散。
1.3.1 對照組 患兒應用利巴韋林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3945)治療,用藥劑量10 mg/(kg·次),用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1 次/d,療程為5 d。
1.3.2 研究組 患兒應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49)治療,用藥劑量5 mg/(kg·次),用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1 次/d,療程為5 d。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癥狀緩解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嘔吐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皮疹、紅斑、便秘)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無效:發(fā)熱與嘔吐等癥狀未緩解,大便性狀和便次均未改善;好轉:發(fā)熱與嘔吐等癥狀明顯緩解,大便性狀明顯改善,便次有所減少;顯效:發(fā)熱與嘔吐等癥狀消失,大便性狀和便次都恢復正常。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兒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嘔吐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2.39±0.62)、(2.18±0.54)、(1.87±0.46)、(5.04±0.93)d,均短于對照組的(3.28±0.74)、(3.42±0.69)、(2.59±0.53)、(6.67±1.04)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1/41),低于對照組患兒的14.63%(6/4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40/41),高于對照組的80.49%(33/4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目前,小兒秋季腹瀉在我國臨床上十分常見,具有發(fā)病急和強持續(xù)性脫水等特點[4],特別是對于嬰幼兒這類特殊群體而言,其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消化酶分泌量較少,且酶活力較低,水代謝較為旺盛,無法長時間耐受缺水,一旦出現(xiàn)腹瀉情況,將會引起體液紊亂等問題[5]。小兒秋季腹瀉以嘔吐、大便性狀改變、發(fā)熱和便次增多等為主癥,通常是由輪狀病毒感染等所致[6],可損害患兒身體健康,并影響其正常生長發(fā)育。
補液和抗病毒療法是小兒秋季腹瀉比較常用的干預方式[7],其常用抗病毒藥物有利巴韋林等,盡管使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能夠抑制患兒腹瀉癥狀的進一步發(fā)展,但容易引起血膽紅素升高和粒細胞減少等問題[8],另外,利巴韋林的耐藥性也比較強,長時間用藥,容易引起耐藥問題,降低臨床治療效果,不利于疾病控制。
喜炎平注射液屬于純中藥制劑,主要提取自穿心蓮全葉[9],含有穿心蓮內酯、內酯苷與總內酯等有效成分,水溶性非常高,且具有較好的解熱與抗炎等作用,能夠減輕機體過敏反應。相關資料中提及,穿心蓮性寒,味苦,歸大腸、肺、小腸和胃經,能夠燥濕消腫,清熱解毒,并具備較強的抗菌與抗病毒等作用,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輪狀病毒等有著顯著療效[10]。另外,穿心蓮內酯也能對DNA 的合成進行阻斷,發(fā)揮滅殺病毒和細菌的作用,且副作用較小,基本不會影響胃腸功能,進而誘發(fā)腸道菌群紊亂,藥物安全性能理想。此外,喜炎平注射液可改善血清白介素等指標,并能增強細胞吞噬能力,加快免疫球蛋白合成速度[11],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復發(fā)率,縮短治療時間。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40/41),高于對照組的80.49%(33/4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1/41),低于對照組患兒的14.63%(6/4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江建華[12]的研究結果相似。研究組患兒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嘔吐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2.39±0.62)、(2.18±0.54)、(1.87±0.46)、(5.04±0.93)d,均短于對照組的(3.28±0.74)、(3.42±0.69)、(2.59±0.53)、(6.67±1.04)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應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患兒病情得到顯著緩解,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且極少出現(xiàn)皮疹等不良反應。分析原因,一方面,喜炎平具有抑制病毒復制作用,其通過占據蛋白質和病毒復制DNA結合點,中斷蛋白質包裹DNA 片段,實現(xiàn)殺滅病毒作用;另一方面,喜炎平具有提升機體免疫能力作用,通過增強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吞噬功能,促進免疫活性細胞增殖,進而增強細胞免疫能力?;诖?可將喜炎平注射液作為小兒秋季腹瀉的首選輔助治療藥物。
綜上所述,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顯著,可快速緩解患兒臨床癥狀,加快康復進程,且藥物安全性理想,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