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腸炎在臨床中又被稱為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此種疾病相較于其他類型腸道疾病的起病相對緩慢,同時不同類型患者其患病程度不一,當患者發(fā)病后多數(shù)情況下皆會發(fā)生腹瀉、腹痛等初步痛感[1]。隨著病情加重,患者會在排便過程中有里急后重感,出現(xiàn)膿血便、大便干結表現(xiàn)[2]。有時在患病數(shù)月內無法排便,有時腹瀉、便秘交替出現(xiàn),這種癥狀反復讓能量過多消耗,多數(shù)患有腸炎的患者會有嚴重乏力感,明顯消瘦且排便異常會長時間存在。其實患上腸炎多數(shù)和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腸炎通常屬于慢性疾病且由自身免疫功能出現(xiàn)問題所致,臨床研究顯示腸炎的發(fā)生可能和精神因素、遺傳、病原體感染相關。相對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會導致患者的便樣帶血,帶給患者非常痛苦的感受。本研究選擇90 例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賴氨葡鋅聯(lián)合腸道活菌藥物治療腸炎的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0 月~2021 年10 月入院治療的90 例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 例。實驗組患者年齡19~90 歲,平均年齡(42.57±1.3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19~89 歲,平均年齡(41.69±1.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都符合腸炎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③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存在禁忌證;②患者中途退組;③患者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語言交流障礙,沒有辦法積極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兩組患者采取糾正酸堿平衡、糾正脫水、補液、補鹽以及蒙脫石散等常規(guī)治療。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腸道活菌藥物酪酸梭菌活菌片[Miyarisan Pharmaceutical Co.,Ltd.(日本),國藥準字SJ20140080]治療,在蒙脫石散用藥2 h 后口服,1~2 片/次,3 次/d。治療時間為3 d。
1.3.2 實驗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賴氨葡鋅顆粒(甘肅瑞霖醫(y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62021174)治療,>10 歲的兒童及成人,1 包/次,3 次/d;孕期婦女2 包/次,2 次/d;哺乳期婦女2.5 包/次,2 次/d。治療時間為3 d。
醫(y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并及時記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或者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便血消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臨床癥狀評分。
1.4.1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大便常規(guī)以及腸鏡檢查等均已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常規(guī)檢查結果顯示正常,且患者進行腸鏡檢查顯示,結腸黏膜炎癥顯著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生命體征沒有改變,甚至疾病逐漸加重,患者大便常規(guī)檢查結果為陽性,腸鏡檢查提示結腸黏膜病變沒有改善,需要對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 臨床癥狀評分 分為腹瀉評分、膿血便評分與腹痛評分,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標準進行評定,0 分代表患者無癥狀;1~3 分為輕度癥狀;4~6 分為中度癥狀;7~10 分為重度癥狀。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便血消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便血消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便血消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便血消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3 d 后,實驗組患者腹瀉評分、膿血便評分、腹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腸炎主要是指人體由于各種炎癥,導致結腸部位出現(xiàn)相關病理改變的情況,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部分腸炎患者也可能是由變態(tài)反應或者相關物理化學因素所致[3-5]。根據(jù)患者的發(fā)病因素分為:特異性炎性病變以及非特異性炎性病變,特異性炎性病變包括感染性結腸炎、偽膜性結腸炎以及缺血性結腸炎等。非特異性炎癥則包括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Crohn ?。?]。腸炎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便膿血等。隨著現(xiàn)代飲食結構的變化與多樣化發(fā)展,腸炎的發(fā)病率呈持遞增趨勢[6]。目前,臨床常采取免疫抑制劑、氨基水楊酸制劑藥物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的發(fā)展,但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一般對于腸炎患者,臨床通常采取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片進行治療,酪酸梭菌活菌片作為腸道抑制劑,其可促使患者酪酸梭菌合理調節(jié),并提高有益菌定植,進而提高患者免疫力。當患者服用蒙脫石散后,可使其藥效對腸腔幾乎覆蓋,進而將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腸道病菌排出體外[7,8]。且通過應用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片,可對患者腸炎腹瀉癥狀進行抑制,對病菌進行清理,強化患者免疫機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但是二者聯(lián)合使用極易造成患者皮膚紅腫、瘙癢過敏等情況,為此導致部分患者耐受性較差。
而聯(lián)合賴氨葡鋅對腸炎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充分保障患者腸道壁壘,改善患者腸炎癥狀,其原因在于賴氨葡鋅顆粒能補充患者體內鋅含量,加快腸道恢復,使其收縮能力得到有效緩解;對體內鈉離子進行保護,減少體內水與電解質的分解,減少黃色水樣糞便,提高維生素轉化率,促使患者身體機能與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同時賴氨葡鋅能夠刺激患者B淋巴細胞,使B淋巴細胞活性得到提升,進而改善患者抗病毒能力[9-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便血消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分別為(5.39±0.12)、(7.65±1.36)d,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的(5.89±0.19)、(8.59±1.11)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實驗組患者腹瀉評分、膿血便評分、腹痛評分分別為(2.03±1.45)、(1.34±1.02)、(1.32±1.03)分,均低于對照組的(2.88±2.06)、(1.94±1.43)、(1.95±1.45)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腸炎患者采用賴氨葡鋅聯(lián)合腸道活菌藥物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在臨床上有著重要的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