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蘭陵縣結核病防治所 山東 臨沂 277700)
肺結核作為慢性傳染病的一種,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被中醫(yī)學歸納到了嘮證的范疇。該病由結核桿菌引起,這種疾病比較容易傳染,所以很容易造成患者及其周圍人的恐慌[1]。過去患有肺結核以后很難治愈,該病死亡率較高,屬于不治之癥。但在醫(yī)療技術十分發(fā)達的現(xiàn)代,肺結核治療體系已經逐漸成熟。臨床上面對肺結核患者大都采取傳統(tǒng)藥物治療,但是需要使用的抗結核藥物毒副作用比較明顯,長期服藥以后,患者機體功能會被損害,抗結核藥物治療效果大打折扣。一些患者不得不放棄藥物治療,但是減小藥物劑量或者是突然停止用藥,都可能會造成病情反彈甚至加劇,造成難治性結核[2-3]。所以為了優(yōu)化抗結核藥物的治療效果,臨床上開始采取黃芪注射液和抗結核藥物聯(lián)合治療方案。本文就針對黃芪注射液和抗結核藥物產生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并整理出以下報道。
1.1基礎資料
本次實驗共有100例研究對象,這些實驗對象都是在2021年6月-2022年4月這段時間內我所接收并治療的肺結核患者。參考患者病歷建立時間,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0例。此次實驗的所有患者都滿足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對結核病的判定標準,并且都接受了專門的細菌學診斷和X線診斷。此次實驗不包含肝腎功能存在障礙或其他內分泌疾病的患者,不存在其他并發(fā)癥。實驗組內,年齡最大的患者不超過65歲,年齡最小的患者不低于22歲,平均年齡為(43.5±7.1)歲,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對照組中最小的不小于20歲,最大的不超過68歲,平均年齡為(44.5±5.2)歲,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這兩組患者在病程、性別比例、年齡等基礎信息上有一定差異,但是這些差異不會干擾實驗結果,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內的所有患者在肺結核治療期間,以服用常規(guī)化的抗結核藥物為主要治療形式,像異煙肼、利福噴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以及氧氟沙星等,這些都是本組患者需要服用的藥物,每種藥物的使用劑量還有服用時間都要嚴格遵守醫(yī)囑要求,這樣才能保證藥物治療的效果。首先是異煙肼、利福噴丁和乙胺丁醇這三種藥物都是在睡前服用。異煙肼每天服用一次,一次劑量控制在0.3g。利福噴丁以一周為期限,一周內此藥要服用兩次,每次的劑量控制在0.45-0.6g。而乙胺丁醇和異煙肼一樣,每天一次,一次0.75-1g之間。其次是吡嗪酰胺和氧氟沙星,這兩類藥物的服用時間都是在餐前,也可以隨餐服用。吡嗪酰胺一天服用三次,每次控制在0.5g。氧氟沙星一天服用2-3次,一次0.2g即可。
除了和對照組一樣,要使用常規(guī)化的抗結核藥物以外,實驗組患者還會額外使用黃芪注射液。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的使用規(guī)格、使用時間等和對照組一樣,在確保常規(guī)藥物使用一致的情況下聯(lián)合應用黃芪注射液。黃芪注射液每一支為10毫升。具體操作方式為將20毫升的黃芪注射液和250毫升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是生理鹽水混合,采取靜脈滴注的形式,一般治療四個療程,每個療程的時間為15天最佳,每一個療程之間要有一周的間隔。
1.3 觀察指標[4]
1.3.1 痰菌轉陰率:確定痰菌轉陰的標準為在接連三次痰涂片抗酸桿菌檢查結果都顯示為陰性以后,并且不存在復陽情況。
1.3.2 病灶吸收率:采取X線胸片或者是CT檢查的方式,來觀察患者病灶變化情況。病灶吸收情況被分成四個層級,即明顯吸收、吸收、無變化還有惡化。病灶吸收程度超過二分之一則代表明顯吸收,病灶吸收程度低于二分之一則代表吸收。病灶沒有明顯改變就代表無變化,如果病灶增大甚至是出現(xiàn)了新的病灶就代表惡化。
1.3.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肝功異常、視神經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計算方式為發(fā)生不良反應的人數(shù)占小組總人數(shù)的百分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使用的軟件是SPSS22.0軟件,本次實驗中的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都屬于計數(shù)資料,n/%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標準。
2.1對比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
無論是第一季度末還是第二季度末,實驗組的痰菌轉陰率都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n(%)]
2.2對比兩組患者病灶吸收率
實驗組中病灶吸收情況要優(yōu)于對照組,無論是明顯吸收的人數(shù)還是吸收的人數(shù)都要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病灶吸收率 [n(%)]
2.3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實驗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人數(shù)要明顯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要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n(%)]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患病后患者會出現(xiàn)倦怠乏力、食欲減退、經??人缘劝Y狀[5],若是治療不及時甚至有可能會出現(xiàn)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等癥狀。肺結核治療不及時除了會對患者自身造成巨大的傷害以外,還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播散和傳染,對社會的公共安全健康也會造成危害[6]。作為一種慢性疾病,肺結核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臨床上經常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來控制病情。抗結核治療應該遵從早期、聯(lián)合、規(guī)律等原則,這樣才能有效消滅結核分枝桿菌[7]。像異煙肼、利福噴丁,還包括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氧氟沙星這幾類藥物就是在治療肺結核時不能缺少的常見藥物。只有嚴格遵守醫(yī)囑,把握每種藥物的注意事項,才能最大程度展現(xiàn)藥物效果。但是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證實[8],在患者抗結核化療期間,因為藥物強烈的毒副作用,所以很多患者都未能堅持用藥、規(guī)律用藥,這就直接影響了治療的最終效果。所以要想優(yōu)化藥物治療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讓患者能夠按照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堅持用藥,選擇什么樣的藥物開展肺結核治療成為肺結核臨床治療中需要不斷研究的問題。實驗證實[9],在使用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的同時,可以輔以黃芪注射液這樣的中藥治療,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使患者愿意主動配合治療,在優(yōu)化治療效果上有明顯作用。
實驗表示使用了黃芪注射液和抗結核藥聯(lián)合治療方案的實驗組整體治療效果要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的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都要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則是低于對照組,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黃芪注射液是從中藥黃芪中提取的精華,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能夠緩解氣虛乏力、脾虛泄瀉等各種氣衰血虛指之癥[10]。將常規(guī)的抗結核藥物和黃芪注射液結合在一起以后,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使痰菌盡快轉陰,患者的病灶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被吸收,治療周期被縮短,有效紓解了患者的治療壓力。聯(lián)合用藥方案抗結核機制是首先增強患者的各項免疫功能,如細胞免疫、體液免疫、非特異性免疫等,并且還能起到雙向免疫調節(jié)作用。其次是加快患者細胞生理代謝的速度,患者體內的血清、肝臟蛋白質等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所更新,加快更新速度以后,患者體內的毒、膿等廢物可以被排除體內,患者能夠用比較快的速度恢復健康。然后是讓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更加強大,促進血管擴張,使壞死的細胞再次恢復活力,這樣肺結核病灶就能逐漸恢復。除了這些作用以外,聯(lián)合用藥方案在控制肝糖原、綜合調節(jié)機體功能上都有比較突出的作用,控制肝糖原可以讓肝臟不必因為抗癆藥受到損害,同時還能起到強心、降壓、調節(jié)血樣、升高白細胞等多種作用[11]。而如果只是單獨使用傳統(tǒng)單一的抗結核藥物治療,那么無論是治療效果還是治療速度都會受到影響,并且單獨使用傳統(tǒng)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方案,很多患者都難以堅持,藥物帶來的一些不適癥狀會讓患者對藥物治療產生恐懼,患者會不愿意接受藥物治療。但是黃芪注射液的一些特質,如味甘、服用簡單等,都有效緩解了患者因為長期服藥產生的一些不良情緒,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會更加積極。樂觀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所以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出將黃芪注射液和抗結核藥聯(lián)合在一起來治療肺結核產生的效果要遠比只使用抗結核藥物產生的效果更好,黃芪注射液具有一些獨特的效果,若是運用得當,那么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康復速度就會更快。所以在未來肺結核的治療中,為了增強患者的免疫力,進一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藥物治療的效果,可以積極應用黃芪注射液和抗結核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方案,該方案可以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在較短的時間內減少患者的病灶,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