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娜 楊富國 王淑云 劉蕊 李夢飛 丁遙遙 耿文垚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新增病例近40萬,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約54.1%的結直腸癌患者接受造口手術[2-3]。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促進行為對維持腸造口患者自身最佳健康狀態(tài)、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4-5]。健康促進行為是指個體為維持或促進健康,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采取的包括健康責任、自我實現(xiàn)、營養(yǎng)、運動、壓力應對及人際關系等6個方面的行為[6]。然而相關研究表明,腸造口患者的健康促進行為現(xiàn)狀不容樂觀[7]。自我決定理論是一種關于人類行為的動機理論,該理論認為,當自主、歸屬、能力等需要被滿足后,可激發(fā)自主性動機的產生,從而能更好地堅持行為[8]。關于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的研究較少,且缺少有針對性的問卷。因此,本研究通過借鑒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編制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問卷,并進行信度、效度檢驗,以期為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的干預研究提供評價工具。
1.1.1 理論基礎
本研究以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構建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問卷。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動機被假設為一個由強到弱的統(tǒng)一的連續(xù)體,并依據(jù)自主程度對動機類型進行劃分,控制動機包括外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2種類型,自主動機包括認同調節(jié)、整合調節(jié)、內在調節(jié)3種類型[9]。相關研究指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區(qū)分整合調節(jié)與內在調節(jié)[10],故不測量整合調節(jié),根據(jù)該理論推出本問卷共包括外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認同調節(jié)、內在調節(jié)4個分問卷。外在調節(jié)是指個體行為是為了獲得獎勵或逃避懲罰;內攝調節(jié)是指為了避免內心愧疚、自責而參加活動;認同調節(jié)是指個體認識到行為的價值并在此基礎上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內在調節(jié)是指個體參與活動是出于興趣、愛好和享受。
1.1.2 擬定條目池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研究小組由1名研究生導師、2名造口治療師、1名心理學專家、2名護理專業(yè)研究生組成。研究生導師負責整體研究情況的把控;2名研究生負責前期查閱大量資料文獻、相關量表條目,初步擬定條目池,制定專家函詢問卷,發(fā)放收集問卷、統(tǒng)計分析;2名造口治療師和1名心理學專家結合臨床實際對條目池進行補充修改。
本研究以“腸造口”“自我決定理論”“健康促進行為”等為中文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wǎng)、萬方、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等,以“ostomy”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等為英文關鍵詞,檢索Web of Science、PubMed英文數(shù)據(jù)庫。分析有關自我決定理論的文獻,確定自主動機的相關概念及框架組成。初步形成包含外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認同調節(jié)、內在調節(jié)4個維度內容,共14個條目。
1.1.3 專家函詢
邀請山東、吉林、遼寧、江蘇、上海等地區(qū)的20名專家進行專家函詢。專家的納入標準:從事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心理護理等方面工作的專家,造口治療師或腸造口方面的專家;在相關領域工作8年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學歷且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對本研究有興趣且自愿完成專家函詢問卷。
專家函詢問卷包括3個部分:①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等;②各條目評分表;③專家基本情況調查表。本研究在取得專家同意后進行專家函詢,每輪專家函詢間隔2~3周,第1輪專家函詢結束后,課題組參考專家意見進行修改調整,形成下一輪專家函詢問卷,再次發(fā)放給專家進行評定,直至專家意見趨于統(tǒng)一,停止函詢。本研究共進行2輪專家函詢,根據(jù)專家函詢結果,刪除條目重要性評分均分<4分和(或)條目變異系數(shù)>0.25的條目[11]。
1.1.4 小樣本預實驗
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30名在青島市某所三級甲等醫(yī)院造口門診就診的腸造口患者對問卷初稿進行調查。對于問卷出現(xiàn)的內容、條目表述不清晰等問題,根據(jù)被調查者的意見經(jīng)課題組討論后修改。
1.2.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在青島市某所三級甲等醫(yī)院3個院區(qū)造口門診就診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永久性腸造口術后>1個月的患者;②年齡≥18歲;③具有理解、言語表達能力;④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臟器功能衰竭及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②既往或目前患有精神疾病。本研究已通過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QYFY WZLL25903),且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由2部分組成。①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長期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狀態(tài)、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造口類型、造口術后時間、有無造口并發(fā)癥、對造口的接受程度、是否行術后放化療、造口自理程度等。②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問卷:13個條目,包含內在調節(jié)、認同調節(jié)、外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4個分問卷,各條目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計1~5分,分問卷平均分=分問卷所有條目得分之和/條目數(shù)。內在調節(jié)、認同調節(jié)屬于自主動機,外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屬于控制動機,本問卷采用自主性系數(shù)的形式表達健康促進行為動機,由于不同調節(jié)方式所占動機水平的權重不同,自主性系數(shù)=2×內在動機+認同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2×外在調節(jié)[12],自主性系數(shù)得分范圍為-12~12分,得分越高,說明動機越自主。
1.2.3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首先取得被調查者的同意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時,由研究員向患者解釋研究的目的、意義以及如何填寫問卷等,患者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問卷,及時檢查患者的完成情況,如果有遺漏之處及時補充。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15份,回收有效問卷206份,有效回收率為95.8%。間隔2周后用同樣問卷及方法進行重測。
1.3.1 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采用臨界比值法、條目得分與總分相關分析法、同質性檢驗。條目刪除標準[13]如下。①臨界比值法:將研究對象按照總分排序,前27%的個體為高分組,后27%的個體為低分組,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條目得分進行比較,刪除決斷值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t<3的條目;②條目得分與總分相關分析法:計算各條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性系數(shù),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者相關系數(shù)<0.3的條目刪除;③同質性檢驗:用Cronbach’sα系數(shù)來檢驗,檢驗水平為α=0.05,若刪除某條目后能明顯提高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則對該條目予以刪除。
1.3.2 效度分析
結構效度:通常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檢驗問卷的結構效度,檢驗標準[14]:首先進行可行性分析來檢驗問卷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因子特征值≥1,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50%,條目在提取因子上的載荷量>0.4,條目無多重載荷,符合碎石圖檢驗原則。內容效度:邀請第2輪專家函詢中的8位專家作為評價內容效度的專家,根據(jù)8位專家對問卷各條目的相關性評分結果,計算條目及總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shù),“1”分為非常不相關,“2”分為不相關,“3”分為相關,“4”分為非常相關。
1.3.3 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α系數(shù)、重測信度評價量表的信度。
本研究邀請了山東、吉林、遼寧、江蘇、上海的20名專家對問卷的條目進行專家函詢,包括急診科專家1名、外科臨床專家1名、造口治療師15名,護理教育專家2名,心理咨詢師1名。年齡為(41.20±5.65)歲,工作年限為(16.50±7.40)年,博士4名(20%)、碩士7名(35%)、本科9名(45%)。專家職稱:高級4名(20%)、副高級9名(45%)、中級7名(35%)。
第1輪、第2輪專家函詢均發(fā)放問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回收率均為100%,代表專家的積極程度較高;權威系數(shù)分別為0.822、0.843,均≥0.7,表明專家權威系數(shù)較高;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分別為0.249、0.516且P<0.05,說明專家間的協(xié)調程度較高。根據(jù)條目篩選標準以及專家意見,2輪專家函詢共刪除1個條目、修改5個條目。第1輪專家函詢后,將條目A2“我想讓周圍的人看到我可以自己護理造口”修改為“我想讓家人看到我可以自己護理造口”;將條目A3“因為我感受到來自家人的壓力,要求我定期到造口門診護理造口”修改為“因為我感受到家人護理造口時的壓力,所以我會到門診復查造口情況”;將條目B3“如果我有一頓飯沒有控制飲食,我會感到慚愧”修改為“如果我有一頓飯沒有控制飲食(少吃高纖維、易腹瀉、易產氣、易產生異味的食物),我會感到慚愧”;將條目C1“我個人認為控制飲食對我的造口有很大的益處”修改為“我個人認為控制飲食(少吃高纖維、易腹瀉、易產氣、易產生異味的食物)對我的造口有很大的益處”;將條目D1“通過控制飲食,糞便易成形,我會感到滿足”修改為“當我控制飲食(少吃高纖維、易腹瀉、易產氣、易產生異味的食物)后,糞便易成形,我會感到滿足”。另外,有專家指出條目D4與條目D2語義相近,經(jīng)課題組討論,刪除該條目。條目修改完善后整理出第2輪專家函詢問卷,將第2輪專家函詢問卷再次發(fā)放給專家,有專家指出造口是一件隱私的事情,患者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打擊,因此不愿讓過多人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因此,專家建議將條目A2“我想讓家人看到我可以自己護理造口”修改為“我想讓較親密的家人看到我可以自己護理造口”,除此之外,專家們無新意見提出,函詢結束。
本研究206例研究對象中,男性137例(66.5%),女性69例(33.5%);<60歲82例(39.8%),60~70歲76例(36.9%),>70歲48例(23.3%);長期居住在農村80例(38.8%),長期居住在城市126例(61.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1例(19.9%),初中83例(40.3%),高中46例(22.3%),本科及以上36例(17.5%);有配偶181例(87.9%),無配偶25例(12.1%);在 職67例(32.5%),離退休、病退或從未就業(yè)139例(67.5%);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50例(24.3%),3 000~5 000元88例(42.7%),>5 000元68例(33.0%);獨居18例(8.7%),和家人一起居住188例(91.3%);職工醫(yī)保121例(58.7%),居民醫(yī)保77例(37.4%),自費8例(3.9%);結腸造口148例(71.8%),回腸造口58例(28.2%);造口術后時間:<6個月62例(30.1%),6~12個月48例(23.3%),>12個月96例(46.6%);無造口并發(fā)癥者171例(83.0%),有造口并發(fā)癥者35例(17.0%);對造口的接受程度:不能接受者39例(18.9%),一般接受者64例(31.1%),完全接受者103例(50.0%);術后未行放化療者69例(33.5%),行放化療者137例(66.5%);不能自理造口者47例(22.8%),需要他人幫助者121例(58.7%),完全自理者38例(18.4%)。
小樣本預實驗的調查顯示,修改條目A2的文字表達,將“我想讓較親密的家人看到我可以自己護理造口”修改為“我想讓關心我的家人看到我可以自己護理造口”。其他條目無異議。
臨界比值法結果顯示,本研究中所有條目高分組和低分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無條目刪除;條目得分與總分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條目A4與自主性系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絕對值<0.3,刪除該條目,剩余條目與問卷自主性系數(shù)相關系數(shù)的絕對值為0.424~0.658(P<0.05),符合統(tǒng)計要求,保留剩余條目;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02,刪除量表中任一條目均不能提高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無條目刪除。
2.6.1 結構效度
問卷KMO值為0.780,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2 127.782(P<0.001),適于進行因子分析[15]。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以最大方差正交旋轉,特征值≥1.0的標準,得到4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5.941%。問卷各條目在對應因子上因子載荷均>0.4,且無雙重載荷,見表1。
2.6.2 內容效度
問卷各條目I-CVI為0.875~ 1.000,S-CVI/UA為0.833,S- CVI/Ave為0.979,各項指標均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無條目刪除。
問卷總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02,4個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46、0.930、0.854、0.911。間隔兩周后,請20例腸造口患者再次填寫健康促進行為動機問卷,總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791,4個因子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855、0.846、0.723、0.829。
本研究以自我決定理論為理論框架,參考國內外大量文獻以及相關量表,經(jīng)課題組討論形成問卷初稿,選取20名從事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心理護理方面工作的專家對問卷條目進行篩選,共進行2輪專家函詢,函詢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100%,代表專家的積極程度較高;權威系數(shù)均>0.7,表明專家權威系數(shù)較高。每輪專家函詢結束后,課題組根據(jù)專家意見討論并修改條目。另外,根據(jù)納入及排除標準選取研究對象進行小樣本預調查,結合調查結果修改問卷條目的表述,使問卷條目表述更加準確。經(jīng)過臨界比值法、條目得分與總分相關分析法、同質性檢驗等方法檢驗問卷的適切性,最終保留12個條目。問卷編制過程中,始終遵循目的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編制原則,問卷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科學性。
結構效度是考察問卷與其所依據(jù)的理論或概念框架相符合的程度[16]。本研究應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來考察其結構效度,KMO值>0.7,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以最大方差正交旋轉,特征值≥1.0的標準,得到4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5.941%。內容效度是指測量內容與測量主題的適合性[17]。問卷總的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979,各條目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875~1.000,均>0.78,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信度主要用來考察量表的內在一致性與穩(wěn)定性[18]??倖柧淼腃ronbach’sα系 數(shù) 是0.802,各 維 度 的Cronbach’sα系 數(shù) 為0.854~0.946,均>0.8,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倖柧淼闹販y信度為0.791,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時間穩(wěn)定性。
?
目前,我國現(xiàn)有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約100萬人,且每年新增腸造口患者約10萬人[19]。相關研究表明,健康促進行為對患者的健康結局具有正向影響[20]。但萬珊珊[7]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處于一般水平,可能的原因是腸造口患者雖然具有開始采取健康促進行為的意向,但是由于不能分辨產生這種意向的原始動機,故不能堅持健康促進行為[21-22],因此調查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編制的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問卷,可用于調查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的動機情況,將動機的測量納入行為變化的解釋。另外,還可根據(jù)自我決定理論的相關變量制定干預措施,激發(fā)患者自主性動機的出現(xiàn),從而提高其健康促進行為水平。相關干預研究證實,根據(jù)自我決定理論,當身體的自主、能力、歸屬3個需求得到滿足時,能夠激發(fā)個體行為的自主性動機和決定能力,患者能更好地堅持行為[23-24]。
本研究編制的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問卷,包括外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認同調節(jié)、內在調節(jié)4個分問卷,共12個條目,各指標均達到測量學標準,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該問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腸造口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動機水平,為日后制定干預方案提供參考依據(jù)。但本研究只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未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沒有在大規(guī)模人群中進行驗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應開展多中心研究,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檢驗問卷的信度、效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問卷的科學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