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yī)院,甘肅 張掖 734000)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多發(fā)病,隨著女性角色的改變,不再僅僅局限于在家?guī)Ш⒆樱矔袚鐣ぷ?,也更加重視乳房體檢,近些年乳腺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而且以年輕人居多,這給廣大女性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尤其是乳腺癌,會加重患者的思想負擔和經濟負擔[1]。乳腺疾病,早發(fā)現、早治療很重要,特別是乳腺癌,臨床上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治療手段,若在早期被發(fā)現,經治療,可取得臨床治愈。臨床上對于乳腺疾病的檢查方法有很多,如超聲、磁共振、乳腺鉬靶、病理活檢等,乳腺鉬靶是常用的乳腺疾病篩查手段,在乳腺腫瘤的篩查中,起著重要的角色,但部分腫瘤被腺體掩蓋,較難檢出。磁共振檢查具有很好的組織分辨率,可多角度、多參數成像,還可進行動態(tài)對比增強掃查,腫瘤的檢出率高[2]。本研究就磁共振技術應用在乳腺疾病中的診斷作用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選取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6例乳腺腫瘤患者,均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間收治,均為女性。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9.34±9.81)歲,病程2個月~4年、平均(2.15±0.63)年?;颊咧榇搜芯?,臨床癥狀包括78例乳房壓痛、23例乳頭溢液溢血,自摸乳房包塊82例,乳頭回縮凹陷8例,乳房皮膚增厚、橘皮樣改變19例,21例無臨床癥狀。
磁共振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1.5 T高場強核磁共振掃描儀。檢查方法:取患者俯臥位,雙乳放置于乳腺專用線圈中,掃描序列有:自旋回波SE T1WI、T2WI軸位平掃、快速自旋回波FSE、彌散加權成像(DWI),并動態(tài)增強掃描(DCE)矢狀位及軸位。增強掃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選擇馬根維顯噴酸葡胺對比劑,劑量為0.2 mL/Kg,注射速度2.5 mL/s,選用型號為20G靜脈留置針。采集圖像觀察:腫塊位置、大小、形態(tài)、信號、乳腺背景強化類型、局部皮膚、腋下有無淋巴結腫大、腫瘤信號強度曲線等。
乳腺鉬靶檢查:儀器選擇為GE公司生產的Senographe DSX線鉬靶乳腺攝片機型,拍攝內外側斜位、頭尾位,發(fā)現病灶時,加壓放大攝片。內外側斜位需通過乳房內上側向外下側的胸大肌來確定;頭尾位X線垂直穿透乳房來去電,通過影像接收器置于乳房線面。鉬靶片觀察內容包括:乳腺腫塊、乳腺腺體類型、皮膚、鈣化、乳頭情況、淋巴結等。
(1)病理檢查結果良惡性病灶數;(2)乳腺鉬靶與病理結果;(3)磁共振與病理結果;(4)乳腺鉬靶與磁共振診斷結果。
158個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18個、惡性病灶40個。良性病灶以纖維腺瘤最多,有66個;惡性病灶中以浸潤性導管癌最多,有25個,病灶直徑2.5~120.7 mm、平均(19.63±13.81)mm,見表1。
表1 病理結果和病灶數
在這126例乳腺腫瘤患者中,乳腺鉬靶檢查良性104例、14個良性病灶誤診為惡性;診斷出惡性病灶25個,15個惡性病灶誤診為良性,見表2。
表2 乳腺鉬靶與病理結果對比表(n)
磁共振檢查良性116個、2個良性病灶誤診為惡性;診斷出惡性病灶39個,1個惡性病灶誤診為良性,見表3。
表3 磁共振和病理對比表(例)
乳腺鉬靶檢查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均低于磁共振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乳腺鉬靶與磁共振診斷結果對比表(%)
乳腺疾病中以乳腺腫瘤最為常見,有良惡之分,表現為乳房腫塊,少數有乳頭溢液,男性可占1%,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纖維腺瘤,可占良性腫瘤的3/4,以20~25歲為高發(fā)期,其次是乳管內乳頭狀瘤。惡性腫瘤中,大部分是乳腺癌,極少部分是乳腺肉瘤,乳腺癌以中年女性發(fā)病率最高,但近些年有年輕化趨勢。近些年,乳腺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盡管乳腺癌的治療效果相較于其他癌癥要好,但也有一定的死亡率。乳腺癌早期癥狀不顯著,中晚期會有乳房疼痛,腋下淋巴結腫大,隨著癌組織的蔓延、擴散、轉移,可引起乳房皮膚變化,使乳房成為橘皮樣病變、乳房皮膚增厚、發(fā)紅等,部分患者發(fā)生潰爛。本研究中,患者癥狀表現以乳房壓痛、乳房包塊為主,也有乳頭溢液、溢血、乳頭回縮凹陷等癥狀[3]。
乳腺腫瘤的診斷中,金標準依舊是病理組織學檢查,輔助檢查的方法很多,主要為影像學檢查方式,包括超聲、乳腺鉬靶、紅外線掃描、磁共振等。乳腺鉬靶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檢查方法,其價格低廉,可對腫瘤伴發(fā)的鈣化灶進行清晰顯示,特別是對于萎縮退化型乳房、鈣化型乳腺癌有很明顯的優(yōu)勢[4]。有研究表明,乳腺鉬靶對鈣化型乳腺癌的敏感性為69%~90%,腺體少,對很小的乳腺腫瘤也可以檢出,惡性腫瘤大小不一,濃淡不一,多呈簇狀分布的砂礫狀鈣化,結構特殊性,表現為致密腺體型的乳腺,由于腺體組織干擾少,可影響病灶的觀察,對腺體豐富的乳房,則容易發(fā)生漏診,有研究報道,乳腺鉬靶對此類乳腺癌診斷敏感性不足70%,當病灶為非腫塊型表現,不具有惡性鈣化特征,僅僅表現為局部結構改變。其次,乳腺鉬靶檢查有一定的盲區(qū),對靠近胸壁的乳腺深部病灶檢出率較為局限,且鉬靶檢查有電離輻射,對于患者短期內反復檢查并不適宜,且操作需壓迫腺體組織,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5]。
近些年,核磁共振技術飛速發(fā)展,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核磁共振成像的軟組織分辨率很高,容易發(fā)現病灶,且檢查過程中,基本無射線輻射,可進行平面成像和重建,可更好地顯示腫瘤大小、形態(tài)、位置、特征及侵犯范圍,還可對疾病進行分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方案,也可用于預后的評估,當乳腺鉬靶無法確定腫瘤性質時,磁共振可為診斷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對可疑病灶還可重復檢查。動態(tài)增強掃描及各種功能成像技術越來越多,且不斷成熟和改進,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診斷,邁向了更高的醫(yī)療技術領域[6]。動態(tài)增強核磁共振成像在對乳腺病灶進行顯示時,可顯示出病灶形態(tài)學改變,對病灶連續(xù)監(jiān)測還可反映其血流動力學特征,具有高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相較于乳腺鉬靶,核磁共振技術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圖像更加清晰,在顯示脂肪組織信號的同時,還可從多切面觀察病灶的變異、形態(tài)、血流信號、臟器內部結構等,為臨床醫(yī)生對于疾病的鑒別和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還能觀察到腋窩淋巴結是否出現轉移以及病灶供血血管的情況。乳腺(DWI)還可通過磁共振信號強度差異對病灶處水分子擴散運動進行分析,可通過磁共振后處理軟件測量病灶處表現擴散系數來實現,大大提高了磁共振對良惡性腫瘤的診斷特異度[7]。乳腺內細胞增生可通過膽堿含量得以反應,健康女性乳腺腺體不分泌乳汁時,其乳腺上皮細胞中膽堿含量比較低,若患者患有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細胞生長迅速可導致體內膽堿含量顯著升高[8]。磁共振還可檢測3.2 ppm處是否有膽堿峰,這種測量方法可對乳腺腫瘤良惡性進行鑒別[9]。西門子1.5 T高場強磁共振的應用,可成為乳腺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的輔助方法[10]。
乳腺發(fā)生病變時,磁共振T1WI序列常表現等、低信號,T2WI表現為等、高信號。乳腺惡性腫瘤組織生長迅速,增加了新生毛細血管組織成分,腫瘤組織中微血管容易生出較多的新生血管,這些血管通透性也升高,注入對比劑后,經血液循環(huán)進入惡性腫瘤細胞間隙內,更好地顯示腫瘤形態(tài)學特征,間接反映病灶微血管情況[11]。動態(tài)增強掃繪制的TIC曲線,可綜合反映乳腺腫瘤處血流情況,TIC曲線特點可反映腫瘤的惡性傳染程度及對周圍組織的侵襲,且對比劑在惡性腫瘤血管內可快速擴散到細胞間隙這一特點,能幫助醫(yī)生了解腫瘤生物學特性,經三維成像序列對病灶動態(tài)增強掃描,提高了診斷乳腺腫瘤的效能[12]。本研究結果顯示,126例患者經病理確診有158個病灶,包括良性病灶118個和惡性病灶40個,良性以纖維腺瘤最多,惡性以浸潤性導管癌最多。磁共振檢查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乳腺鉬靶檢查。
綜上所述,磁共振技術應用在乳腺疾病的診斷中,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及特異性,可對乳腺疾病的良惡性進行鑒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