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寶,解方園,姚 晨,張 菁,黃婷婷,黃玉鳳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二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藥材科,上海 200438
慈丹膠囊由莪術、牛黃、黃芪、山慈菇、蜂房、丹參、馬錢子、鴉膽子、僵蠶、當歸、冰片等中藥組成,具有消腫止痛、補中益氣、散結化瘀等功效[1],臨床常用于原發(fā)性肝癌的輔助治療,適用于原發(fā)性肝癌瘀毒蘊結證,聯(lián)合介入化療可提高病灶緩解率。研究證實,慈丹膠囊可使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癥狀改善、免疫力提高、生存期延長[2]。慈丹膠囊所含中藥種類繁多,化學成分復雜,目前其抗肝癌的有效成分及相應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網(wǎng)絡藥理學是研究多靶點干預疾病網(wǎng)絡以期達到理想藥效的理論,基于網(wǎng)絡藥理學的分析方法特別適合復雜生物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研究,為中藥作用機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3]。本研究通過檢索中藥系統(tǒng)藥理學數(shù)據(jù)庫與分析平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相關文獻收集慈丹膠囊活性成分,并在此基礎上利用藥物靶點分析平臺(Search Tool for Interactions of Chemicals,STITCH)預測慈丹膠囊可能的作用靶點,采用Cytoscape 軟件構建慈丹膠囊抗肝癌作用的活性成分-作用靶點網(wǎng)絡,對這些靶點進行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網(wǎng)絡分析,利用注視、可視化和集成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庫(Database for Annovation, 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進行基因功能和信號通路分析,探討慈丹膠囊抗肝癌作用的可能機制。
1.1 慈丹膠囊中活性成分的篩選通過檢索TCMSP(http://lsp.nwu.edu.cn/tcmsp.php)及相關文獻,分別收集慈丹膠囊中莪術、牛黃、黃芪、山慈菇、蜂房、冰片、丹參、 馬錢子、鴉膽子、僵蠶、當歸的主要化學成分,建立慈丹膠囊化學成分數(shù)據(jù)庫。在此基礎上篩選慈丹膠囊中有效的活性成分,即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藥物相似性(drug-likeness,DL)>0.18[4]且相關文獻中報道化合物含量及相關生物功能的化學成分。
1.2 活性成分潛在作用靶點的預測通過STITCH(http://stitch.embl.de)進行分析,將活性成分輸入,選擇人類物種進行搜索。將搜索得到的靶點結果以TSV 格式進行保存,篩選其中結合得分>0.7 的靶點。通過與GeneCards 數(shù)據(jù)庫(http://www.genecards.org/)和在線人類孟德爾遺傳數(shù)據(jù)系統(tǒng)(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https://omim.org/)中肝細胞癌有關的基因進行比對,獲得與肝細胞癌相關的靶點。
1.3 慈丹膠囊活性成分-作用靶點網(wǎng)絡的構建根據(jù)慈丹膠囊中主要有效成分預測與肝細胞癌相關的靶點,建立活性成分與靶點之間的相互對應關系。將活性成分和作用靶點作為網(wǎng)絡中的節(jié)點,以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網(wǎng)絡中的連接,導入Cytoscape 3.8.2 軟件構建慈丹膠囊活性成分-作用靶點網(wǎng)絡。
1.4 PPI網(wǎng)絡的構建 將慈丹膠囊與肝細胞癌相關的靶點導入String 數(shù)據(jù)庫(http://string-bd.org),獲取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將結果保存成TSV格式,保留文件中的節(jié)點1、節(jié)點2 和結合得分信息并導入Cytoscape 3.8.2 軟件,繪制相關作用網(wǎng)絡并進行分析,保存結果。設置節(jié)點的大小和顏色反映節(jié)點度值的大小、邊的粗細反映結合得分的大小,獲得慈丹膠囊作用靶點PPI 網(wǎng)絡圖。
1.5 基因功能和信號通路分析將慈丹膠囊與肝細胞癌相關的靶點導入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選擇標識符為標準的基因名稱,列表類型設置為基因列表,限定物種為人,進行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3.8.2 軟件對慈丹膠囊中活性成分作用靶點進行基因本體(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
2.1 慈丹膠囊中活性成分的篩選通過TCMSP 從丹參、當歸、黃芪、莪術、鴉膽子、馬錢子、冰片、牛黃、山慈菇中分別收集到202、125、87、81、67、62、31、19、18 個主要的化學成分。以OB>30%、DL>0.18 及相關文獻報道作為篩選標準,得到活性成分24 個,其中丹參7 個(黃芩苷、谷甾醇、隱丹參酮、異歐前胡素、木犀草素、丹參新酮、丹參酮ⅡA)、黃芪6 個(樺木酸、毛蕊異黃酮、芒柄花黃素、異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鴉膽子3 個(谷甾醇、鴉膽子苦醇、木犀草素)、當歸2 個(豆甾醇、谷甾醇)、牛黃2 個(膽固醇、脫氧膽酸)、山慈菇2 個(豆甾醇、谷甾醇)、馬錢子1 個(豆甾醇)、冰片1 個(積雪草酸),刪除重復者后共獲得18 個活性成分。
2.2 慈丹膠囊潛在靶點的預測通過STITCH 篩選共得到100 個蛋白靶點,通過與GeneCards 數(shù)據(jù)庫和OMIM 中肝細胞癌有關的基因進行比對,共篩選出97 個可能與肝細胞癌相關的作用靶點。其中與肝細胞癌相關性得分>20 分并且經(jīng)文獻證實的靶點有20 個,分別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caspase(CASP)8、AKT1、G1/S 特異性細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 D1,CCND1)、 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Myc 原癌基因蛋白(Myc proto-oncogene protein,MYC)、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含有桿狀病毒 IAP 重復序列的蛋白5(baculoviral IAP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BIRC5)、MMP2、NFE2樣 BZIP 轉錄因子 2(NFE2 like 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 2,NFE2L2)、CASP3、TNF、Jun 原癌基因AP-1 轉 錄 因 子 亞 基(Jun proto-oncogene,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JUN)、CASP9、細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CYP)1A1、ATP 結合盒亞家族B 成員1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1,ABCB11)、MAPK8、MAPK3、IL-10。
2.3 慈丹膠囊活性成分-作用靶點網(wǎng)絡分析由圖1可知木犀草素、異鼠李素、樺木酸可共同作用于靶點AKT1,脫氧膽酸、谷甾醇可共同作用于靶點ABCB11,芒柄花黃素、異鼠李素、槲皮素可共同作用于靶點CYP1A1,黃芩苷、谷甾醇、木犀草素、樺木酸、芒柄花黃素可共同作用于CASP3,毛蕊異黃酮、芒柄花黃素可共同作用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1A1),木犀草素、異鼠李素可共同作用于MAPK8,而谷甾醇可同時作用于固醇調節(jié)元件結合轉錄因子(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REBF)2、三磷酸腺苷結合盒亞家族G(ATPbinding cassette G-subfamily,ABCG)8、ABCG5、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24-脫氫膽固醇還原酶(24-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DHCR24)、CASP3、SREBF1、ABCB11、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 膽 固 醇7α-羥 化 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同一靶點可對應不同的活性成分,不同靶點也可對應相同的活性成分,表明慈丹膠囊具有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特點。
圖1 慈丹膠囊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點網(wǎng)絡圖Fig 1 Component-target network of Cidan capsule
2.4 慈丹膠囊主要活性成分潛在作用靶點PPI 網(wǎng)絡分析將慈丹膠囊主要活性成分的肝細胞癌相關靶點導入String 數(shù)據(jù)庫獲取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構建的PPI 網(wǎng)絡共涉及88 個節(jié)點和467 條邊(圖2)。網(wǎng)絡分析結果顯示,度值排名靠前的有JUN、STAT3、TNF、AKT1、CASP3、MAPK3、EGFR、MYC、CCND1、細胞癌基因FOS、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 4,TLR4)、VEGFA、MMP9、MAPK8、 轉 錄 因 子SP1、CYP1A1、CYP1A2、IL-10、CYP2B6、 載 脂 蛋 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度 值 分 別 為33、33、30、28、25、25、22、22、18、18、18、17、17、15、15、15、15、14、14、13,提示這些靶點在網(wǎng)絡調控中起著關鍵作用,很可能是慈丹膠囊治療肝癌的關鍵靶點。
圖2 慈丹膠囊主要活性成分潛在作用靶點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Fig 2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of potential targets of main active components of Cidan capsule
2.5 慈丹膠囊主要活性成分肝細胞癌相關靶點基因功能和信號通路分析GO 富集分析結果顯示,生物學過程中靶點數(shù)目排名靠前的依次有細胞過程、生物調控、代謝過程、對化學刺激的反應、大分子代謝過程的調控、對應激的反應、基因表達調控、小分子代謝過程、大分子生物合成過程的調控、信號通路、信號傳輸、脂質代謝過程、信號轉導、轉錄調控、氮化合物代謝過程的正向調控等,細胞組分中靶點數(shù)目排名靠前的依次是細胞內(nèi)部分、細胞器、細胞內(nèi)膜界類細胞器、細胞質、細胞內(nèi)細胞器部分、膜、核、細胞器腔、膜封閉腔、細胞核部分、細胞器膜、內(nèi)質網(wǎng)、膜部分、不溶性組分、內(nèi)膜系統(tǒng)等,分子功能中靶點數(shù)目排名靠前的依次是蛋白結合、催化活性、蛋白質二聚化活性、酶結合、同源蛋白質結合、轉移酶活性、核苷酸結合、過度金屬離子結合、DNA 結合、腺嘌呤核苷結合、嘌呤核苷結合、核苷結合、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質異二聚化活性、轉錄調節(jié)活性等。
KEGG 通路分析結果顯示,靶點數(shù)目排名靠前的是TNF、PI3K-AKT、MAPK 等信號通路(圖3)。
圖3 慈丹膠囊主要活性成分潛在作用靶點KEGG 通路富集分析結果Fig 3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of potential targets of main active components of Cidan capsule
本研究通過檢索TCMSP 數(shù)據(jù)庫及相關參考文獻共篩選出慈丹膠囊中18 種主要的活性成分。隱丹參酮是丹參中的二萜類成分,它可激活CASP 級聯(lián)反應誘導卵巢癌細胞凋亡[5]。黃芪可通過調控肝纖維化大鼠肝臟中MAPK 信號通路上下游相關蛋白的表達抑制纖維化因子的表達,從而抑制肝纖維化[6]。以毛蕊異黃酮和芒柄花黃素為主的黃芪提取物可通過PI3K-AKT 信號通路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7]。鴉膽子提取物可通過抑制miRNA-95的表達誘導肝癌細胞凋亡[8]。當歸補血湯加味能明顯改善肝纖維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肝膠原纖維合成,從而阻止肝纖維化發(fā)展至肝硬化[9]。牛黃中的熊去氧膽酸能促進正常大鼠膽汁中膽紅素、總膽汁酸的分泌[10],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并降低血清中膽紅素、總膽汁酸、膽固醇水平[11],有利于膽結石患者的膽固醇結石逐漸溶解。山慈菇含藥血清能明顯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誘導凋亡,抑制其上皮間質轉化[12]。馬錢子堿對結腸癌細胞HT-29 活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3]。
本研究結果表明慈丹膠囊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00 個蛋白靶點,其中97 個作用靶點可能與肝細胞癌相關,活性成分-作用靶點網(wǎng)絡顯示慈丹膠囊具有多成分、多靶點的抗肝癌作用特點。PPI 網(wǎng)絡顯示慈丹膠囊靶蛋白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是復雜交互的網(wǎng)絡,并不是單獨起作用。靶點的GO 分析結果表明,慈丹膠囊的抗肝癌作用涉及細胞過程、生物調控、代謝過程、對化學刺激的反應等生物學過程,細胞內(nèi)部分、細胞器、細胞內(nèi)膜界類細胞器、細胞質等細胞組分,以及蛋白質結合、催化活性、蛋白質二聚化活性、酶結合等分子功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KEGG 通路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慈丹膠囊抗肝癌的靶點主要涉及TNF、PI3K-AKT、MAPK 等信號通路。
慈丹膠囊活性成分與肝細胞癌相關的靶點中,PPI 網(wǎng)絡分析結果度值排名前20、與肝細胞癌的相關性得分>20 分并且有文獻證實條件的基因共有14 個, 分 別 為JUN、STAT3、TNF、AKT1、CASP3、MAPK3、EGFR、MYC、CCND1、VEGFA、MMP9、MAPK8、CYP1A1、IL-10,慈丹膠囊可能主要通過作用于以上靶點實現(xiàn)其抗肝癌作用。CASP3 在細胞凋亡的執(zhí)行階段起著核心作用。匹伐他汀可依賴于人肝細胞癌細胞中的CASP3 通路誘導癌細胞凋亡[14]。EGFR 是一種細胞表面蛋白,它可與表皮生長因子結合誘導受體二聚化和酪氨酸自磷酸化,從而促進細胞增殖。EGFR的擴增和突變已被證明是許多類型癌癥的驅動因素。在肝癌患者中EGFR 與腫瘤的大小和組織分化相關,是肝癌預后的危險因素[15]。CCND1 屬于高度保守的細胞周期蛋白家族。細胞增殖的調控事件主要發(fā)生在細胞周期的G1期,G1期細胞周期蛋白的異常表達與腫瘤發(fā)生有關。有研究者分析了CCND1 異常表達在肝細胞癌中的作用,發(fā)現(xiàn)在肝細胞癌后期CCND1 表達下調[16]。MYC 是一種多功能的核磷蛋白,在細胞周期進程、細胞凋亡和細胞轉化中發(fā)揮作用。有研究檢測肝細胞癌和正常肝細胞中的p21ras、c-MYC 和p53,發(fā)現(xiàn)這些蛋白質參與了人類肝癌的發(fā)生[17]。VEGFA 是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家族的成員。血管生成對于實體瘤的發(fā)展和進展至關重要。研究發(fā)現(xiàn),VEGFA 是參與肝細胞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可能參與了肝細胞癌本身的發(fā)生和進展[18]。MMP2 與MMP9 是MMP家族的成員,該家族成員參與正常生理及疾病過程中細胞外基質的分解。研究發(fā)現(xiàn),MMP1和MMP2過表達與腫瘤去分化相關,表明MMP 與肝細胞癌的侵襲密切相關[19]。CYP 家族成員可催化涉及藥物代謝及膽固醇、類固醇和其他脂質合成的許多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肝細胞癌中 CYP1A1 蛋白表達下調[20]。STAT 能與DNA 結合,參與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凋亡,研究發(fā)現(xiàn)STAT 的過度表達可能是肝細胞癌的一個重要特征[21]。JUN 是一種與病毒蛋白高度相似的蛋白質,可直接與特定的靶DNA 序列相互作用以調節(jié)基因表達。研究發(fā)現(xiàn),肝細胞癌腫瘤組織中c-Jun、JunD 和 AP-1 的表達比鄰近非腫瘤組織升高[22]。IL-10 是一種細胞因子,主要由單核細胞產(chǎn)生,在免疫調節(jié)和炎癥反應中具有多效性。研究表明,IL-1、IL-6、IL-10、IL-17、IL-22、IL-35 和 IL-37 通過調節(jié)細胞信號通路參與多種肝臟疾病的進展[23]。
慈丹膠囊篩選得到的蛋白靶點富集的通路中,PI3K-AKT 信號通路在調節(jié)細胞存活、胰島素信號、血管生成和腫瘤形成中起關鍵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AKT1 的減少可誘導肝細胞癌細胞凋亡[24],還發(fā)現(xiàn)PI3K-AKT 信號通路在阿帕替尼發(fā)揮放射增敏治療肝細胞癌中發(fā)揮關鍵作用[25]。TNF 信號通路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的調節(jié),包括細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脂質代謝與凝血過程。研究顯示TNF 的遺傳變異與HBV 的清除有關[26]。lncRNA SPRY4-IT1 可通過介導TNF 信號通路促進肝細胞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27]。MAPK 信號通路參與調節(jié)細胞增殖、分化和細胞周期進程等。研究發(fā)現(xiàn),MAPK3 活性在P-糖蛋白介導的多重耐藥肝癌細胞中下調,同時MAPK3 可能是規(guī)避多重耐藥肝癌細胞的潛在藥物靶點[28]。Linc00601 通過激活MAPK 信號通路促進肝細胞癌發(fā)展[29]。慈丹膠囊活性成分可能通過作用于以上靶點及信號通路,實現(xiàn)其抗肝癌作用。
綜上所述,網(wǎng)絡藥理學分析顯示慈丹膠囊的18種活性成分作用于97 個與肝細胞癌相關的蛋白靶點,其中與肝細胞癌關系密切的蛋白靶點有14 個,慈丹膠囊可能通過這些靶點的相互作用及TNF、PI3K-AKT、MAPK 等信號通路改善肝癌患者的癥狀,實現(xiàn)其抗肝癌作用。慈丹膠囊對肝癌的作用機制涉及多個生物學過程、分子和通路,體現(xiàn)了慈丹膠囊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作用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