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完婷, 陳蘭珍, 吳美女, 陳亞娥
(廈門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門診部,福建 廈門,361021)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常應用于腫瘤患者,會引起血管破壞、靜脈炎和滲漏性損傷等并發(fā)癥,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1]。經外周靜脈穿刺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腫瘤患者接受化療時常用的輸液方式,不但可以減少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而且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2]。但持續(xù)使用PICC置管容易造成血管感染,導致導管堵塞、移位、脫管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影響患者康復[3]。因此,對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合理的臨床護理措施至關重要。F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聚焦經PICC置管行化療的腫瘤患者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調整相應對策,對提高護理質量有重要影響[4]。本研究將F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經PICC置管行化療的腫瘤患者,探討其護理質量。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廈門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經PICC置管行化療的140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后開展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70例)和對照組(70例)。納入標準:① 接受化療,且須行PICC置管;② 意識清晰,能夠正常交流;③ 可以配合PICC的實施;④ 知情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 合并感染;② 患有嚴重血液疾??;③ 依從性差;④ 合并器官衰竭;⑤ 合并精神疾病。2組間一般資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管理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具體內容為: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為患者講述日常注意事項;指導患者用藥;給予常規(guī)PICC置管管理及相關護理工作;評估患者的血管狀態(tài),根據醫(yī)囑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進行相應的護理以及宣教工作。
1.2.2 FOCUS-PDCA臨床護理路徑 觀察組患者采用F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進行管理。① 發(fā)現(xiàn)(F):評估過去幾年經PICC置管行化療的腫瘤患者的護理質量,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缺陷及不足,如并發(fā)癥未及時處置、病情評估不到位、管道清潔不規(guī)范等,著力解決以上問題,并改進護理質量。② 組織(O):由??谱o士、護理部主任和護士長組成臨床護理路徑小組。護理部主任負責計劃方案的審核和監(jiān)督,護士長負責計劃改進、制訂和實施,??谱o士參與計劃的制訂并執(zhí)行。③ 闡明(C):明確規(guī)范流程,向每位護理人員闡明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流程和內容。④ 推斷(U):分析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結合既往經驗,討論臨床護理路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關鍵問題,如患者對PICC置管知識了解不充分、護士對導管的固定和清洗不當、護理記錄書寫不規(guī)范等。⑤ 決定(S):確定臨床護理方案,加強宣傳教育,向患者介紹醫(yī)師、責任護士和醫(yī)院管理制度,講解疾病理論知識和臨床護理內容等,使其明確治療目的,置管前,讓患者充分掌握行動規(guī)范及注意事項。⑥ 規(guī)劃(P):護士長對臨床護理路徑方案進行持續(xù)改進,并由護理部審查,通過后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及考核,同時向患者介紹護理流程和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⑦ 行動(D):小組成員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方案,嚴格監(jiān)督并進行質量控制,記錄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⑧ 檢查(C):統(tǒng)計PICC置管時間、PICC置管并發(fā)癥、患者依從性、非計劃拔管率和護理質量,并進行分析對比,分析FOCUS-PDCA管理模式下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⑨ 執(zhí)行(A):每個月開展1次質量檢查,總結分析該護理模式的優(yōu)勢及不足,并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最終形成一套有效的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方案。
① 比較2組的PICC導管留置時間、非計劃拔管率和患者依從性。② 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調查問卷對2組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共包括20個條目,覆蓋服務態(tài)度、并發(fā)癥處置、責任心、書寫規(guī)范、溝通能力和置管操作6個方面。采用Likert 5級(1~5分)評分法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③ 記錄2組患者護理后感染、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導管堵塞和導管脫落的發(fā)生情況。
2.1 2組PICC導管留置時間、非計劃拔管率和患者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的PICC導管留置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非計劃拔管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PICC導管留置時間、非計劃拔管率和患者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感染、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導管堵塞、導管脫落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4.29%,低于對照組15.71%(P<0.05),見表4。
表4 2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例(%)]
近年來,中國各類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均呈現(xiàn)一定的上升趨勢。PICC置管是腫瘤患者接受化療的常用輸液方式,具有成本低、置管速度快和留置時間長等優(yōu)勢,但患者接受化療后身體虛弱,容易發(fā)生穿刺點紅腫、感染、血栓和靜脈炎等諸多并發(fā)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健康[5]。經PICC置管行化療的腫瘤患者一方面要承受PICC置管并發(fā)癥的折磨,另一方面也要承受化療帶來的痛苦。同時面對惡性腫瘤,患者身心俱疲、情緒低落,這些都給患者帶來了不利影響[6]。因此在PICC置管期間,加強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護理十分必要。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全面性、科學性和綜合性的優(yōu)質服務體系,其以患者為中心,成立護理小組,從患者入院后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流程表,為患者提供一系列入院至出院的高質量護理服務[7]。護理人員規(guī)范的操作可幫助患者有效穩(wěn)定自身情緒,加強治療安全性,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全面促進患者康復。FOCUS-PDCA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規(guī)范問題、成立小組、明確流程等有效措施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有助于改進護理方案,使護理質量達到新的水平和高度,最后通過PDCA(計劃、實施、檢查、處理)來實現(xiàn)護理質量的不斷創(chuàng)新[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感染、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導管堵塞和導管脫落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主要原因在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有計劃的健康宣教,并結合微信、電話隨訪,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PICC導管護理知識,有效減少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對化療的耐受力,此外,對減輕疼痛和提高治療效果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F(xiàn)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臨床路徑護理聚焦質量的不斷深化改進,不斷完善護理計劃與流程,兼顧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及配合度、護理人員護理措施的落地和實施、藥物使用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的風險,使得臨床路徑護理不斷得以強化[9]。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的PICC導管留置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非計劃拔管率低于對照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均<0.05)。分析原因在于:① 護理方案的制定基于既往臨床經驗,護理人員按照流程表內容落實各項護理措施,保證了臨床護理的標準化、連續(xù)性,減少了錯誤事件的發(fā)生,同時也促進了護理人員水平的提高[10]。② 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及時更換藥物、沖洗導管,以預防多種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因此,護理后患者的PICC導管留置時間明顯延長。③ 臨床護理路徑以患者為中心,并及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PICC置管的整個過程,也知道了自己的護理目標,增強了護患溝通,從而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④ 患者在PICC置管期間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通過給予其有效的健康宣教,與患者展開積極溝通,使其了解理論知識,并且牢記治療目的及注意事項,有助于其治療依從性的提升。⑤ 合理維護、清洗導管,加上規(guī)范的置管操作,避免了PICC相關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使導管更換次數(shù)減少、使用時間延長,非計劃拔管率亦有所降低。得益于上述結果,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表明F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通過不斷地深化改進,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F(xiàn)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延長行化療的腫瘤患者PICC導管留置時間,降低非計劃拔管率,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依從性,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