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 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戶外環(huán)境作為一種“潛在性的課程”,對幼兒的學習發(fā)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了改變戶外自然空間,讓幼兒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互動,我園嘗試為底樓每個班級建設家庭式“班級院子”,通過和幼兒共同設計、規(guī)劃、實踐和改造,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級院子”。本文聚焦院子里的“路”,對幼兒園戶外環(huán)境改造的思考與實踐進行了梳理。
傾聽是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和幼兒心靈交流的橋梁。教師要學會傾聽幼兒的聲音,通過午間散步、自由游戲時間、談話活動等途徑傾聽幼兒對于環(huán)境改造的想法,了解幼兒的意愿,從兒童視角出發(fā),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經(jīng)過一學期的打造,筆者所在幼兒園底樓每個班級都建設了家庭式“班級院子”,通過改變戶外自然空間、戶外游戲環(huán)境、戶外活動內容和幼兒學習方式,讓幼兒深入大自然、與自然和諧互動,并幫助幼兒真正擁有一個自己的“百草園”。底樓的6塊場地變成了6個不同風格的院子,有的院子里有池塘,池塘里有小魚、水草等;有的院子有山坡,孩子們可以在山坡上滑草、滾輪胎等;有的院子有沙池,孩子們可以壘城堡、挖寶藏;有的院子有飼養(yǎng)區(qū),飼養(yǎng)了小鴨子和小雞;有的院子有舞臺,孩子們可以在上面盡情地表演;有的院子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有青菜、蘿卜、生菜、蔥、辣椒等;有的院子種了很多的花,有郁金香、太陽花、玉蘭花等。
院子和院子之間是一堵堵白色的矮墻作為隔斷,每個院子之間的草坪成了通往隔壁院子的“路”,孩子們可以自由到達其他的院子進行探索、游戲。冬天來臨,通往隔壁院子的“路”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小草長不出來了,草坪開始進入養(yǎng)護階段。院子里的“路”被“封”了,幼兒不知如何進入隔壁院子游戲。對此,筆者利用這個契機,組織了一次談話活動,引導幼兒探討院子里的“路”。筆者問幼兒:“草地上的草為什么長不出來了呢?”有的幼兒說:“因為我們經(jīng)常在上面走來走去,草地被我們踩禿了?!庇械挠變赫f:“冬天小草就是會變黃的,到了春天就會長出來的。”有的幼兒說:“那我們一直在草地上踩來踩去,到了春天小草會不會還是長不出來呢?”基于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興趣,筆者又請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其中雯雯提出:“如果草地不能踩,那我們把草地改造一下,是不是就能成為一條新的路了,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草地會長不出小草了。”其他幼兒紛紛同意了雯雯的想法,開始一起改造院子的“路”。教師基于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興趣,認真傾聽幼兒的想法,從兒童視角出發(fā),挖掘了“改造院子里的‘路’”這一課程資源。
在晨間談話中,孩子們開始出謀劃策,努力改造院子里原本的“路”。浩浩說:“我們鋪條木頭路吧!”晨宇說:“可以用沙子鋪一條軟軟的路?!毙】烧f:“我想鋪條樹枝路?!泵烂勒f:“用石頭鋪呀,會很結實。”雯雯說:“我想用班級里的積木拼一條路?!焙⒆觽兤咦彀松嗟赜懻撝?,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于是,筆者鼓勵孩子們用畫筆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展現(xiàn)他們想要改造的“路”的樣子。
畫畫是3~6歲幼兒表達思想的主要方法,所以筆者確定了以畫畫的方式來了解幼兒的想法。美美說:“我想用石頭鋪一條路,因為我們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條用鵝卵石鋪的路?!焙坪普f:“我想鋪一條木頭路,因為我在公園里看到草地上的路就是用木頭搭建的?!睆挠變旱姆窒碇?,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的構想來自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幼兒可以在環(huán)境改造活動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的環(huán)境改造要重視幼兒的學習特征,呈現(xiàn)出開放性、互動性、挑戰(zhàn)性等特點,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p>
對于路面改造,除要考慮幼兒的需求以外,還要具有美觀性、藝術性和可操作性。于是,筆者在幼兒想法的基礎上,分享了一些設計師所設計的路,為幼兒提供新思路。文文說:“我們院子里也有磚塊,我們也可以將磚塊整齊排列,排成一條小路,連接到隔壁的院子?!焙坪普f:“我們院子里有個平衡木的玩具,我們可以搬動它,讓它和隔壁的院子連接起來?!倍∵苏f:“設計師叔叔的路好像沒有用積木搭的,積木搭的路是不是不太牢固,容易壞。”可可說:“我覺得鋪小路的材料要多一點,緊密一點,不然踩踩就踩到別處去了?!?/p>
孩子們基于原來的問題,通過欣賞感知、交流分享,拓寬了自己改造路面的思路。在深入交流討論中,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行度不高,他們不斷積累經(jīng)驗,重新設計了自己院子路面的改造圖。
在此次路面改造的過程中,筆者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自主收集材料,并引導幼兒依據(jù)自己的想法和材料進行互動。各班結合分享的路面照片以及商討的設計方案,開始準備動工。中1班以小磚塊為主要材料進行鋪路改造,孩子們找來了很多的小磚塊,將它們整齊排列,形成了兩條可以通往隔壁院子的路;中2班以一條條圓柱形的木條和幾個圓圓的木樁為主要材料,孩子們將木條一條一條地排整齊,木樁間隔木條依次排列,形成了圓柱橋,連接隔壁的院子;中3班用小院里的沙子鋪了一條沙子小路,連接了隔壁的院子;中4班找來了很多的鵝卵石和大塊的石頭,孩子們在大塊石頭的附近鋪滿了小小的鵝卵石,鋪出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連接了兩個院子;中5班找來了幾塊長方形的大磚塊,按照不同的樣子擺放在草地上,連接了隔壁的院子,孩子們還拿起了畫筆,給長方形的磚塊添上了好看的圖案;中6班用樹枝、石頭、磚塊鋪成的小路也很有特色,走在上面有不同的觸感。
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推進路面改造的過程,從感知學習(一個幼兒的好奇心)到比較學習(一群幼兒圍繞問題的討論),再到聯(lián)想學習(與周邊環(huán)境、生活等的聯(lián)系),最后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使用工具到創(chuàng)造工具),教師要在心理上、物質上給予幼兒充分支持,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主動、好奇、投入、反思、創(chuàng)造等學習品質,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遷移。
中1班的路建好后,孩子們嘗試通過這條小路走到隔壁的院子,在走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小磚塊和小磚塊之間的距離太大,不好跨越。另外,小磚塊的數(shù)量有限,如果擺得太密集,就會有一段距離沒有磚塊。幼兒圍在一起開始商量解決辦法,文文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幼兒園的挑戰(zhàn)營里找來了一個廢舊梯子,鋪在了磚塊小路的前面,連接了兩個院子。中2班的路是沙子鋪的,走上去會有一種在沙灘上走的感覺,但是走的次數(shù)多了,沙子都散到了四處,小路的中間變得凹凸不平。于是,幼兒一起思考如何讓沙子聚集起來。小裕說:“我們可以找點石頭或者磚塊把沙子圍起來,像我們的沙池一樣,這樣沙子就不會跑出去啦?!逼渌變阂布娂娰澩≡5南敕?,他們找來了很多的磚塊圍在了沙子的四周,然后在上面走了走,發(fā)現(xiàn)磚塊的高度太矮,沙子還是容易跑到外面。于是天天提議:“我們可以把磚塊壘高,和我們砌娃娃家的圍墻一樣,多砌兩層,這樣高度就夠了。”孩子們通過自主設計,實際參與到幼兒園的環(huán)境改造中,并基于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在體驗、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到了環(huán)境改造的樂趣,建構了新的學習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