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榮
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可以幫助學生代入到文章中,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情感走向、故事發(fā)展產(chǎn)生初步的認識。如何提升朗讀效果,使學生掌握朗讀學習方法呢?本文就此進行了分析。
語文教學活動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掌握語文知識,并將此運用在實際中。語文中的閱讀活動,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重要媒介之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與作者產(chǎn)生文字、語言、情感、思想上的共鳴,對文章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上的自信,使其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本的思想,為進一步探究文章的創(chuàng)造背景與目的做好鋪墊,使其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優(yōu)化自身語文知識學習效果,以此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會將文本中涉及的基礎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要求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忽略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根據(jù)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三維教學目標,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為接下來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忽略教學目標的設計,通過反復的訓練與理論知識灌輸完成教學,無法實現(xiàn)學生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目標。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開展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適應不同教育環(huán)境,提升自身學習能力[1]。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會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沒有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小學生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學習基礎、學習態(tài)度等因素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在這一背景下,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用個性化教學手段進行課本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成長。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根據(jù)教材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手段,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課本知識學習中,以此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但由于種種因素,影響學生課堂主人公地位的體現(xiàn),也阻礙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
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會采用提問的方法帶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解決問題,理解文章。通過對這一教學方法的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在問題設計上比較隨意,忽略與學生學習基礎、閱讀文本的結合。課堂上,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隨意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當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也沒有正面講解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將正確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忽略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大綱與素質教育要求,設計教學課件,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更多語文知識,提升基礎知識學習有效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朗讀活動的實施,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大聲朗讀文章的良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會采用范讀與學生默讀的方式完成閱讀活動,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并沒有為學生提供有感情朗讀的時間與空間。致使這一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就是教師對情感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意識到朗讀對學生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忽略了這一內容的教學[2]。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科學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有感情朗讀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學習,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中心情感,以此提升學習效率,促使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制定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將此作為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jù),為學生情感閱讀活動開展做好鋪墊。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以保證教學目標制定的科學性[3]。第一,了解三維教學目標制定的原則。語文課堂中,制定三維教學目標時,應體現(xiàn)出閱讀教學的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結合新課程標準,設計契合實際學情的三維教學目標,以此提升教學目標的實施效果,為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加強對學習情況的分析,了解小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與學習態(tài)度,將此作為語文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jù),保證教育工作實施的有效性。
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進行這一內容教學時,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目標:第一,知識與技能。認識課文中新的生字與生詞。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文章,掌握文章內容,在閱讀中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第二,過程與方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分析文章的重點語句、發(fā)揮想象力,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第三,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文章的閱讀,感受少年周恩來心懷天下和人民的情感,將此作為學習的榜樣,樹立刻苦學習、民族振興的理想信念。確定學習目標后,則與學生一同閱讀文章,為學生提供閱讀的空間,鼓勵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以此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傳授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教師講述的方法進行朗讀學習,以此提升學生情感朗讀效果,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日常朗讀教學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選擇合適的朗讀材料。在朗讀活動開始前,可以將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作者生平情況等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初步的認識,為情感朗讀活動開展做好鋪墊。第二,傳授情感朗讀技巧。很多小學生認為朗讀就是大聲地將文字內容表達出來。實際上并非如此,有感情地朗讀活動,需要朗讀者從作者的角度理解每個文字的意義,并采用聲情并茂的方式進行朗讀,使自己在朗讀的過程中走進作者的文字世界,感受作者內心的情感與真實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有感情的朗讀,理解文章的內涵。在閱讀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將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如停頓方式、語調、語速、情感投入等全部分享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情感朗讀方法。第三,豐富學生實踐學習經(jīng)驗。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空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實踐中積累朗讀經(jīng)驗,提升自身的閱讀學習能力,以此提升朗讀教學效果,提高語文教育工作質量。
在小學語文情感朗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據(jù)每個角色的特點,有感情地讀出文本內容,利用語言向讀者展示有生氣的故事情節(jié)。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真正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利用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與方法開展閱讀活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閱讀內容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4]。
以《小英雄雨來》為例,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了解文章主要描述內容,為角色扮演活動開展做好鋪墊。當學生閱讀結束后,問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你們能用自己的話總結文章和講述故事嗎?學生1:雨來為了保護革命戰(zhàn)士,和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教師:你們比較喜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哪個人物呢?為什么?學生2:我比較喜歡老師,在文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老師是一個熱愛國家的人。學生3:我比較喜歡媽媽的角色,因為她很愛雨來,通過自己的方式愛著自己的孩子。教師:接下來,我們就進行角色扮演,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結合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當教師說完后,就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學習,讓學生將自己對故事人物性格特點的理解體現(xiàn)在朗讀中,以此增加朗讀學習效果。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情感朗讀學習興趣,同時能夠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閱讀技巧,從而提升情感朗讀效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建情感朗讀情境,利用教學情境提升朗讀教學效果,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多媒體具有視頻播放的功能,可以將抽象的文字內容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活躍學習氛圍。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結合課本知識,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情感朗讀活動開展做好鋪墊。課堂教學活動中,則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采用聲情并茂的方式進行課本知識教學。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閱讀學習活動開展提供基礎知識,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5]。
以《開國大典》為例,在情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歌唱祖國》的輕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閱讀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開國大典對中華民族發(fā)展、國家自由的意義,讓學生在音樂的輔助下對文章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當學生朗讀結束后,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朗讀感受,引導學生就朗讀內容進行互動。教師:同學們,在朗讀結束后,你們覺得開國大典的當天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學生1:開國大典那天,無論是人民群眾還是國家領導人都非常激動,通過文章的描述可以看出這一天的到來,給人們太多的自信了。學生2:這天的活動非常的盛大,通過文章的描述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對這一天也是記憶猶新。教師:那你們在朗讀中有哪些感受呢?學生3:我覺得非常的激動,雖然沒有真正參與這場盛典,但是通過文章的朗讀,仿佛我就在盛典之中,真正感受到人們對這一活動的重視。學生4:我在朗讀的過程中,突然很感動,我們國家經(jīng)歷大大小小無數(shù)的戰(zhàn)爭,終于站起來了,通過這樣盛大的活動,向人民群眾與全世界宣告我們的勝利,我覺得我們國家非常偉大。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她,保護她,與她共同成長。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與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朗讀教學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媒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傳授閱讀技巧與方法,采用角色扮演與多媒體教學的方法,進行情感朗讀教學,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以此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促使語文教育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