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玉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整本書閱讀得到了語文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認可。加強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策略的研究與實施,可以有效推動整本書閱讀向縱深發(fā)展,促使整本書閱讀教學由淺層次閱讀向深度閱讀轉化。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思維是閱讀的命門。就語文教學而言,有什么樣的閱讀方式就有什么樣的思維活動,有什么樣的思維活動就會產生什么樣的閱讀效果,閱讀方式、思維活動兩者相輔相成。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學習任務群為驅動有效推進整本書閱讀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聚集核心問題設定學習任務,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開展,能夠使學生沉下心來專注閱讀;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高效檢索、整合信息,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學生聚集學習任務,深入探究整本書內容,提煉觀點,尋找佐證,合理論證,有助于深化學生思維。長期開展整本書閱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我國古典小說《紅樓夢》這樣的經典,學生不讀上四五遍,是很難把里面的人物關系、作者的寫作意圖及作品的深刻內涵弄清楚的。然而高中學生因為有效的閱讀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閱讀整本書的期限一延長,學生就會出現“坐不住、讀不下去”的現象。這樣就把握不了整本書的內容,教師在備課時設計的閱讀任務也就落實不了。基于這種狀況,筆者認為在開展《紅樓夢》整體書閱讀的時候,要以回目為閱讀單位,先設計前八十回的閱讀計劃,后面的四十回可以引導學生略讀。要求學生按照閱讀的任務具體計劃到每天閱讀哪些章回,并在一周內定期舉辦討論交流活動。這樣一來,我們聚焦整本書的某個知識點的任務設計就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舉例來說,在《林黛玉進賈府》的章節(jié)中,林黛玉和賈寶玉初次見面的時候,賈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苯處熖岢隽恕袄斫赓Z寶玉這句話的內在含義”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就會把賈寶玉和林黛玉初次見面的場景和兩人的愛情線索結合在一起分析,再聯系前面的“木石結盟”進行思考,就會在整本書閱讀中自然感受到了作品語言的巨大魅力。在分析小說人物之間的關系后,就會有效把握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和作者的情感變化?;诟咧猩喿x理解水平的不同,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計劃合理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個人物進行畫像,可以要求學生對某一件事情進行點評等。對經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聚焦特定的任務,可以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深化學生的思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待問題的正確態(tài)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設計整本書閱讀的學習任務群應該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基礎、興趣意愿、整合能力,應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自主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整合能力、思辨能力縱向發(fā)展為原則,避免閱讀的形式化、淺表化。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基礎是閱讀的起點,興趣意愿是閱讀的動力,對知識的整合能力是實現閱讀目標的條件,思辨能力的提升是整本書閱讀的目的。其中“認知”指向的是知識層面的東西。具體到《紅樓夢》這一名著,包括對整本書的基本情節(jié)、各個人物相互間的關系等,這樣才能實現對整本書內容的整體掌握。學生在“認知”層面的學習任務的要求可以低一點,學生也容易完成。“整合”主要表現為對小說內容的整合和分析,這一層面的要求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根據現存的材料理解分析書中的某個故事情節(jié)的內在意義,或者是對某一類人物形象的分析。例如,可以在“整合”這一層面設計“紅樓丫鬟的最美時刻”這樣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在這本書中找出十個以上的紅樓丫鬟,并分析概括其最美的時刻,概括的內容不超過十個字。再就是用三到五句話描述丫鬟當時所處的情境,還可以描述丫鬟的外在形象。這個學習任務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整合現有的資料,提升學生探究、歸納的能力。“思辨”層面的要求是指向訓練深度思維能力和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達到塑造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的,這是學生整本書閱讀綜合能力的集中展現。設計這個學習任務,既需要“認知”層面作為閱讀的基礎,還需要“整合”層面的能力作為支撐。例如,在“思辨”這一層面我設計了“從平兒入手研究通房大丫頭的悲劇命運”。學生為了完成這一閱讀任務,不但要了解整本書的有關情節(jié),理清相關人物的關系,還要從思辨的角度去探究通房大丫頭的悲慘命運的根源。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橫向比較為什么鴛鴦寧死也不愿意做小妾,為什么趙姨娘做了姨娘后仍然被丫鬟看不起,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女兒也對趙姨娘不屑一顧,其中的原因值得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當然,這三個層面的任務不是獨立進行的,而是相互聯系、循序漸進的。一個學習任務群可以從多個角度或者多個層面同時去設計,力求達到學生語言、知識、技能和情感多層面發(fā)展的綜合效應。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應該完成一部小說或者學術著作的閱讀,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建構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和方法。在閱讀之前的階段,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激趣,并為之提供輔助讀物。閱讀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布置足以燃起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這樣,通過不同階段的閱讀任務的設計,持續(xù)推進學生整本書的閱讀。
例如《紅樓夢》這部經典名著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在開始閱讀的時候提不起什么興趣,小說中因為人物眾多,故事情節(jié)平鋪直敘,描寫比較瑣碎細膩,學生在閱讀中缺乏耐性,感覺瑣碎乏味。為此,需要在整本書閱讀之前,教師要設計閱讀學習任務,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帶著一種好奇、挑戰(zhàn)的心情去期待閱讀、主動閱讀。比如,正式閱讀之前,可以讓學生探究《紅樓夢》的別名《石頭記》的來由,可以讓學生去探究《紅樓夢》在我國古代小說中的地位以及名家對這本書的評價非常高的理由,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材料,了解介紹《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經歷。正式閱讀之前的這3 個學習任務,意在激發(fā)學生對《紅樓夢》這本書、對作者曹雪芹的閱讀興趣、探究熱情。這一階段的激趣任務的完成,有助于后續(xù)階段對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推進。
正式閱讀《紅樓夢》,要求學生利用課內和課外的時間去自主的閱讀,學生閱讀完這本書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教師要在這個時期內不定期地提供給學生必要的閱讀學習任務、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正式閱讀階段的學習任務的設計,要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自主性、主動性。例如,針對《紅樓夢》第七回,教師提出閱讀學習任務:“薛姨媽讓把十二枝宮花送給這幾個人:迎春、惜春、探春分別兩支,黛玉兩支,剩下的四支給鳳姐。然而我們再看送花的路線中,宮花顯然是沒有李紈的,為什么偏偏送花的時候要走李紈的后窗呢?”這樣的問題顯然不能從表層去分析,需要學生結合作品內容,作綜合性的分析,多角度去尋找答案。在正式閱讀階段,為學生設計具體一定難度、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在任務驅使下更深入地完成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完成之后,要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成果匯報。在整本書閱讀匯報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閱讀的成功經驗,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強化學生的閱讀動力。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有效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需要教師認識到整本書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加大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和應用,促使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