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滇西應用技術大學 李姣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歷史、新中國史是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真實體現,展現了我們黨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應用技術型大學作為國家教育改革背景下興起的新型大學,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中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因此,黨史國史教育融入應用技術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
(一)借助黨史國史生動史實,提升思政課內容的感染力。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本身就是一幅幅風云激蕩、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應用技術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結合黨史國史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提升思政課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在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積極性低的現象,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灌輸已經疲于接受。根據應用技術型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相對偏弱、實用主義傾向明顯的特點,我們應該充分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文化素養(yǎng),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借助黨史國史的生動史實,不斷提升思政課內容的針對性、感染力,力求史論結合,讓學生在寓教于史的過程中,感受到思政課的樂趣。
(二)注重黨史國史思想引領,培育應用型人才正確的價值取向?!皯眉夹g型大學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有青年的共性,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們處于人類社會勞動鏈環(huán)的終端,他們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chuàng)造者,將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工作,他們所從事的生產現場的勞動常常是協(xié)調工作的群體活動,因而在人際關系能力、組織好群體的能力、交流能力等關鍵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币虼?,積極引導應用型人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責無旁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yè)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蹦撤N意義上,應用型人才未來在工作崗位上能否積極生產、快樂工作,能否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能否順利推進。因此,應用型高校肩負著扣好青年學生人生第一??圩拥闹厝巍眉夹g型大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主動用好黨史國史這副“營養(yǎng)劑”,努力培育應用型人才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汲取黨史國史精神力量,培育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應用技術型大學是以培養(yǎng)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所急需的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的新型高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各個產業(yè)行業(yè)對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中,我們除了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過硬的技術技能外,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職業(yè)道德。百年黨史,凝集了無數向上向善、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是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動力。通過思政課主渠道的系統(tǒng)教育,引導應用技術型大學生以民族英雄、勞動模范為榜樣,提升廣大學生思想水平、精神境界,最終鑄就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務實肯干的工匠精神,以期成為未來能夠肩負起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建強課堂主陣地,高質量開設思政課?!八枷胝卫碚撜n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秉h史國史教育融入應用技術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強其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一是在課程內容上,我們要充分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黨史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深挖黨史國史經典案例,并將其融入思政課教材理論知識中,教育引導學生用大歷史觀的思維方法辯證看待國家大事、社會發(fā)展。二是在校本課程建設上,思政課教學案例設計應與學校專業(yè)特色緊密融合。應用技術型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決定了學校專業(yè)設置特色鮮明,在體現思政課針對性、親和力、趣味性的時候,要充分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三是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豐富教學方式。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大家的知識更新速度在不斷加快。今天,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進一步豐富,黨史國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說,是一次教學改革的契機,還是增加了教學壓力?思政課教師是否應該時刻保持危機感,主動跳出舒適區(qū),積極嘗試學習新事物新技術新本領?答案是肯定的。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自覺學習好利用好諸如云班課、雨課堂等新興課堂互動教學APP,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實效。
(二)發(fā)揮好思政課教師主力軍作用,不斷提升教學水平。黨史國史教育融入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積極成效,關鍵在教師、主體在學生。一是強化思政課教師黨史國史學習,健全知識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思政課教師的歷史視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要有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要有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史,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的發(fā)展史,要有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比欢h史國史知識儲備不足是現在很多應用型大學思政課教師面臨的現實問題,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許多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碩士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中缺乏‘中共黨史’等相關核心課程內容”。純正的“中共黨史”課程淡出了很多高校課堂,致使很多青年思政課教師在黨史、國史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因而,將黨史國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難免出現內容把關難、融會貫通難的問題。針對這一現實問題,應用型大學的思政課教師應抓住黨史國史學習教育的契機,以“全面系統(tǒng)學、反復深入學、聯(lián)系實際學”的態(tài)度和決心,主動“充電”,補足自己的知識短板,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二是貫徹落實集體備課制度。應用技術型大學作為國家教育改革背景下興起的新型大學,在學校建設起步階段,主要以年輕教師為主,青年教師自然有其本身的教學優(yōu)勢,但也存在教學經驗不足、理論體系不健全、知識視野有限等問題。因此,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就在于集體備課能否落到實處。隨著教育教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今天的集體備課已經不局限于傳統(tǒng)模式下固定范圍內的集體備課,而是已經拓展為更加開放、更加全面、更加系統(tǒng)的集體備課模式。今天,我們看到各地正積極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思政課,這種備課模式是非常好的。對于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思政課教師而言,還要利用好應用技術型大學特有的“雙師型”教師、企業(yè)行業(yè)專家等社會資源,在大中小學思政教師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還需要深入行業(yè)企業(yè),調研學生所學的專業(yè)背景,積極和企業(yè)行業(yè)相關專家交流、創(chuàng)造與企業(yè)行業(yè)專家一起備課的機會,精準采集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教學質量。
(三)整合校園各方資源,創(chuàng)設全員育人良好氛圍。在課程思政的大潮推動下,各高校的思政工作體系將貫通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過程,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政治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不能只靠思政課的單打獨斗。應用技術型大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喜歡關注行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動態(tài),思想價值觀念多元。因此,他們的思政工作除了發(fā)揮思政課教師主力軍作用外,還需要深入挖掘、整合校園各方思政資源,鼓勵非思政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 建設。
(四)延展學習場域,落實學史力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黨史講黨史不能停留在講故事、聽故事層面,黨史學習教育要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與傳統(tǒng)的本科人才培養(yǎng)最顯著的區(qū)別是,更突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大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比重、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睘榇?,黨史國史融入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更加注重發(fā)揮好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育人作用。一是用好學校所在地區(qū)的紅色文化資源,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到實踐基地調研,努力形成沉浸式的黨史國史學習教育效果。二是結合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紀念活動開展黨史國史教育。思政課教師可以借助重大歷史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用好用活博物館、校史館等資源,通過讓學生課前搜集資料,宣講歷史紀念日的由來、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懂黨史、理解黨史。在發(fā)揮 “以學生視角講黨史”的過程中,思政教師可以充分引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重大歷史紀念活動的講話,進一步提升學生思想認識,強化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信念,引導學生把愛國情付諸報 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