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柔
我對粵劇的喜愛,源于我嬸嬸。
嬸嬸是粵劇團的演員,我從小就接觸粵劇,常常聽紅線女的《荔枝頌》,漸漸地喜歡上了粵劇,也因此對粵劇文化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情愫。我喜歡粵劇,喜歡舞臺上的粵劇演員,喜歡花旦那優(yōu)美的臺風、婉約動聽的唱腔、靈活輕巧的身姿,那一舉一動讓我如癡如醉。粵劇,就像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幼小的心靈。
我幻想有一天我可以站上那個大舞臺,穿起戲服,化好濃妝,只等待鏗鏘的奏樂踏出那一步,面對臺下滿座的觀眾。這樣,仿佛不只是為了一次演出,而是完成一個心愿。
每逢假期,我都會隨嬸嬸到劇團。每次晚上的演出,半下午人們就搬著凳子去占位置了,生怕錯過一點點;未等戲開場,臺下坐的、站的人頭攢動,人們都在對那出戲議論紛紛;戲臺邊上攀爬著的是一群頑童。那鑼鼓咚咚鏘鏘地試音鬧臺,貌似這半邊天都要給鬧翻了。
演出開始,我在后臺津津有味地欣賞嬸嬸演的《竇娥冤》。演到精彩處,場下喝彩聲不斷。最精彩的要數(shù)《竇娥冤》里“六月飛雪”這一段,戲劇化地表現(xiàn)出竇娥的冤屈,加上嬸嬸精湛的功力,每當看到這段戲我興奮的情緒都無法抑制。有時,我也會咿咿呀呀地哼上幾句,打著亂七八糟的手勢,邁著“瀟灑”的步伐,演著自己心儀的角色。劇團里的阿姨都笑稱,我似一個“小花旦”。聽到這話,我頓時覺得全身熱血往頭上涌,燒紅了臉,但又自我感覺有幾分神似,自豪感油然而生。
說實在的,學習的過程并不輕松。單是嬸嬸教的扎馬步、翻筋斗,我都練得精疲力竭,練翻筋斗時常常會摔得東倒西歪,摔得方式千奇百怪,惹得劇團里的阿姨笑得前仰后合。有時練唱功練得嗓子沙啞,以至于說不出話來,但我還是咬牙堅持。盡管練得不夠好,可是粵劇給我?guī)頍o窮的樂趣,也給劇團的阿姨們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隨著時代進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文化生活層面也在悄然改變,各種娛樂方式層出不窮。但我依然喜歡有文化內(nèi)涵的粵劇,喜歡跟著嬸嬸排演,然后躲在后臺反復練習著那一招一式。要開演了,場子里都滿了人。每每臺上的咚咚鏘鏘聲響起,臺下就亂了,后邊的人喊前邊的坐下,前邊的對后邊的說,“為什么不喊最前邊站著的蹲下?”站在外邊的觀眾拼命想往里擠一點點,坐在里邊的人對外圍的人喊著,“別擠了,別擠了!”有的人拼得面紅耳赤還是沒能擠進去,全場一個鬧騰騰。
臺上,粵劇演員在充滿激情地表演,舉手投足都那樣迷人。喜劇人物是嬌憨俏麗的,悲劇人物則是凄楚哀怨的。人物遭遇的滄桑悲涼震撼人心,與婉轉(zhuǎn)嫵媚的唱腔相互輝映,格外美。
粵劇成了我成長中的亮色,它蘊藏了年少樸素的趣味。我想傳承粵劇文化,期望在燈光閃爍的舞臺上成就一番事業(yè)。我喜歡在浮躁囂喧的世界中舞動自己的身段去演繹一段動人的粵劇,讓人們在追尋夢想的路上沉淀下一顆安寧的心;喜歡揮動衣袖獻出精彩的一幕,偶爾為自己這么些年對粵劇的喜愛嘆息一聲……
粵劇,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但有一個女孩,她一直喜歡粵劇,她為粵劇投入了美好的情感,遐想著從喜歡到絢麗的過程。